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迈克尔·马奎特 著,张庆文,傅俊清,谢亚伟 译
图书标签:
  • 领导力
  • 探询式领导
  • 问题解决
  • 决策制定
  • 团队管理
  • 高效沟通
  • 创新思维
  • 管理学
  • 商业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97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100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如果你要激励团队及个人积极进取,紧密合作;如果你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发掘富有创意的新点子,那么,你一定要先学会提问,并鼓励提问。本书针对191位成功的企业领袖的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制造发问机会并懂得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本书通过与22位成功运用提问技巧的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书揭示了提问的惊人力量:提问可以让人思路清晰,激发创意,同时激励团队与个人不断前进,轻松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提问的力量
第1章 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管理工具002
领导者回避提问将会发生什么005
日常工作中失误的预防008
面对现实009
作为终极领导工具的问题011
好领导提出好问题015
展望未来016
思考题017
第2章 探询式文化的益处018
什么是探询式文化019
探询式文化给组织带来的益处020
探询式文化给个人带来的益处031
展望未来039
思考题039
第二部分 提出有效的问题
第3章 我们为什么难以开口提问042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043
我们通常太着急了046
缺乏提问技巧048
公司文化可能排斥提问050
直面提问给我们带来不适052
思考题055
第4章 提出正确的问题056
你的问题是“赋能”还是“去能”057
好问题的本质059
有效问题的类型062
无效的问题069
发现好问题070
思考题071
第5章 提问的艺术072
评判者与学习者:提问的思维模式072
采用学习者思维模式076
如何构思问题078
提问的时机080
提问的步骤081
真诚地倾听和学习090
思考题090
第6章 建立探询式文化092
领导者在打造探询式文化中的角色092
处理阻碍探询式文化形成的因素103
开启旅程106
思考题107
第三部分 领导者提问时机与方式指南
第7章 通过提问的方式管理员工110
与员工建立积极的关系111
与直接下属建立教练型关系114
培养反思和学习的能力116
鼓励行动和创新119
做好与员工之间的关键沟通121
最后的忠告128
思考题129
第8章 通过提问的方式建设团队130
以教练型提问者的角色来领导团队131
提问帮助你管理团队冲突141
责任共担143
思考题143
第9章 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难题145
技术性和适应性难题146
通过提问来理解真正的难题147
解决难题的突破点在于提问149
解决难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提问150
解决难题时团队如何提问153
提高解决难题时的提问质量154
思考题154
第10章 通过提问的方式构思战略和促进变革156
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提出新颖的观点156
向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问160
创建战略愿景和价值观168
领导组织变革170
提问改变组织173
思考题173
第11章 结论:成为探询式领导者175
提问改变我们自身176
成为一个善于提问的领导者177
21世纪的探询式领导178
思考题179
附录A 受访领导者简介180
附录B 行动学习:培养探询式领导者的有效培训方法186
附录C 有关探询式领导力培训和相关信息的资源198
注释201

精彩书摘

  《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领导者回避提问将会发生什么 历史上,领导者因为当时没有提出问题而最终酿成严重后果的故事比比皆是。最近发生在雷曼兄弟、巴克莱银行、世界通信公司、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灾难,正是由于公司的领导者疏于调查询问而造成的。历史学家重新调查了“泰坦尼克号”事故、“挑战者号”事故和“猪湾事件”等灾难背后的一些细节,发现这些灾难的发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原因——事件中的当事人和领导者当时都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将心里的疑惑和顾虑说出来。一些人害怕自己成为唯一有某种顾虑的人而不被别人理解(事实上,后来的调查发现,当时在场的很多人其实都有类似的顾虑);另一些人则感觉别人在头脑中已经事先考虑了自己的问题,如果自己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的话,大家都会觉得问题很愚蠢,自己会被嘲笑或者被认为不合群。正是因为大家回避提问题,才会发生“泰坦尼克号”沉没、“挑战者号’’坠毁,以及肯尼迪总统批准秘密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这样的灾难,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泰坦尼克号”沉没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沉没?1912年4月14日,这艘豪华客轮的沉没夺去了1500多名乘客的生命。事故发生后,大西洋两岸的民众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这艘号称不会沉没的客轮在其首航北大西洋的途中怎么就沉没了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事故?当初设计师和造船工人为什么没有能够预见到这样的惨剧?调查发现,当时一些设计师和造船工人对此确实有过一些顾虑,但是没有人将他们的顾虑当众说出来。他们为什么不说?因为他们害怕提出愚蠢的问题而显得自己很笨。如果没有其他“专家”对船的结构和安全性提出异议的话,那么一切都应该没有问题。“泰坦尼克号”启航后,收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周边有冰山的信息。“‘泰坦尼克号’收到了很多关于冰山的警报,”罗伯特·米特尔施泰特(Robert E.Mittelstaedt)在《你的下一个错误将是致命的吗》(VHll Your Next Mistake Be Fatal)一书中写道:“但是,并没有‘泰坦尼克号’向附近船只询问冰山的详细信息和最新情况的通讯记录。要是当时有人能够向附近的船只询问冰山的情况,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于1986年1月28日,在升空73秒后爆炸。事后对失事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莫顿聚硫橡胶公司(MTI)、马歇尔太空中心三方之间缺乏沟通,是“挑战者号”失事的根本原因。莫顿聚硫橡胶公司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零部件的提供商,它与马歇尔太空中心之间签有协议,而马歇尔太空中心则依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资金和支持。差不多在这次爆炸事件发生的两年前,莫顿聚硫橡胶公司就意识到O形橡胶圈存在隐患。O形橡胶圈是一种密封部件,用来防止高温气体从固态火箭助推器中泄漏而将燃料舱壁烧穿(这正是“挑战者号’’爆炸的直接原因)。当时,莫顿聚硫橡胶公司的工程师记录了这个问题,并坚持要做进一步的测试以测定O形橡胶圈的可靠性。随后的测试证实,O形橡胶圈确实存在隐患,特别是在温度下降到53华氏度(约11.7摄氏度)的情况下隐患更大。那么,为什么“挑战者号”会在1986年1月28日,在当日温度远低于安全温度范围的36华氏度(约2.2摄氏度)的情况下获准发射呢?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围坐在会议桌边的决策者害怕把他们心中的疑虑说出来,甚至都不敢把那天早上进门前本来决心在会上提出的问题提出来。
  1961年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 正是因为害怕破坏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以及担心自己成为大家眼中没事找事的不安定分子,肯尼迪的一些顾问当时没有及时对“猪湾计划”提出反对意见。
  在计划遭受惨败后,肯尼迪总统责问自己:“我怎么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军方想利用古巴的流亡人员来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经过高级顾问漫长的考虑和策划后,肯尼迪总统批准了对古巴的偷袭计划。然而,事前的新闻报道已经使卡斯特罗意识到了威胁。于是,1400多名入侵者在到达猪湾后寡不敌众,再加上没有空中支援、必备的弹药补给和撤退的路线,结果将近1200人投降、被俘,余下的全部阵亡。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高层人士指责肯尼迪不肯授权采取空袭的手段,另一些分析人士则批评当局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厢情愿的判断,以为入侵猪湾会引发古巴国内平民和军队的暴动。偷袭计划的策划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入侵者会很容易深入山区与古巴政府军展开游击战,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猪湾和山区之间还隔着长达80英里(约为128公里)的沼泽地。当时考虑不周的问题还有很多。
  欧文·詹尼斯(Irving Janis)把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一种有缺陷的群体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不合理的观点、想法或方案没有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而这种现象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肯尼迪的高级顾问不愿意对偷袭计划提出质疑,正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破坏这种表面上的、也是大家想得到并维护的群体一致性。例如,总统顾问阿瑟·施莱辛格曾向总统提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反对偷袭计划的书面备忘录,但是他在与大家一起开会时却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顾虑,保持沉默,因为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私底下曾劝他要支持总统的偷袭计划。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肯尼迪总统要求所有成员明确表明对偷袭计划赞成或反对的立场。所有成员,更确切地说是除了阿瑟·施莱辛格,因为肯尼迪总统知道他有顾虑。当时,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都赞成这个偷袭计划,也就都投了赞成票。事后,阿瑟·施莱辛格感到非常懊悔:“在‘猪湾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里,我一直痛苦地自责,责备自己在当时的那几次重要会议上没有把心里的顾虑说出来。”他说:“我的问题在于,我当时不能只是犹犹豫豫地问几个软弱的问题,而是应该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我们没有能力进行相互质疑和挑战,造成一旦有人想对那份愚蠢的偷袭计划提出质疑,这种冲动就会马上消失。”。经历了“猪湾事件”那次大错误之后,肯尼迪重新调整了决策流程,鼓励他的顾问团队多提问、多质疑、多提不同意见、多做批判式评估。
  ……

前言/序言

  你是否觉得,有时别人提供的信息并不是你想要的?你是否想知道员工有没有真正理解你的愿景和组织的发展方向?你是否常常苦于思索你的老板到底在想什么?  你是否曾想过,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获取以上所有信息甚或更多?  众所周知,提问可以获取信息,但其作用远不止于此。精明的领导者能够通过提问来鼓励员工全心投入,增强团队协作,激发创新思维,赋予员工能量,强化客户关系,高效解决问题等。最近的研究以及越来越多的组织实践表明,最成功的领导者都善于使用探询式领导方式,他们提问的次数更加频繁。成功且高效的领导者能够营造一种鼓励提问和回答的氛围。创新领导力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CCL)研究了191位成功的高管后发现,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创造提问的机会,然后提出问题。1  我在写此书的过程中,对很多成功的领导者进行了访谈。以下是他们的一些评论:  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利德(Chad Holiday):“我发现,当别人向我提问时,我都会精神振奋。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情境里,我一整天都在努力做同样的事情。我总是在提问,很少下结论,除非了解了对方的能力、关注点以及是否具备开放的心态等,直到那时,我才会进行下一步。如果不提问,我可能就会低估相应的情境和难题,漏掉一些关键事项。”  诺基亚网络公司前人力资源总监彭蒂·赛德马兰卡(Pentti Sydanmaanlakka):“提问已经成为我的领导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我认为,领导不是发号施令,而是鼓舞和激励别人展现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到达过的新地方。”  国际管理领导咨询公司(Lead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合伙人伊莎贝尔·里曼诺茨(Isabel Rimanoczy):“我曾与几位非常务实的工程师一起工作,他们一开始很苦恼,因为提出问题后不能马上得到回答,并获得解决方案。后来,通过聚焦于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我们将他们原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反转了过来。我们将关注点放在他们身上,相信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智慧。即使当他们无法回答问题时,他们也会竭尽全力想各种办法,最后(其实也并不令人意外),他们总是能够找到答案……他们提升了自我认知,同时也意识到,他们本身就拥有智慧,而这种智慧能够通过提问被发掘出来。”  诺华公司组织发展部执行总监罗伯特·霍夫曼(Robert Hoffman):“提问的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我,我的自信心更强了,态度也变得更放松了。我不再认为,在与别人沟通或需即兴演讲时,我总是必须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提问的方式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我的倾听能力和说服能力。”  这些领导者已经发现提问具有的惊人力量。提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够激发新想法,能够引导人们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问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万事通;提问还能够增强我们沟通时的自信心。遗憾的是,很多领导者并没有认识到提问具有如此惊人的力量;一方面能够产生短期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持续学习的氛围并帮助团队获得成功。如果你还从未考虑过将提问作为一种领导工具,那本书就非常适合你。  当然,很多领导者也经常提问,他们会问诸如以下问题:  为什么你的进度要比计划慢?  谁拖后了?  这个项目存在什么问题?  那是谁的主意?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问的问题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而不是赋予他们能量。以上这些问题充满了指责,它们的目的并不是真正为了获取信息。  还有一类问题往往是那些带着隐含目的的操纵性问题:“关于那件事,你不同意我的观点吗?”“你没有团队协作意识吗?”如果你经常问这类问题,那本书也非常适合你。  因此,关键不在于领导者问的问题不够多,而是我们往往没有问出正确的问题,或者我们提问的方式不能使对方给出一个坦诚而详细的回答。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倾听对方的回答,同时也没有营造一个鼓励提问的氛围。  这就是本书诞生的背景。《探询式领导》一书的目的,在于帮助你学习如何有效地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倾听,如何营造一个提问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氛围,让你成为一位更优秀的领导者。  关于探询式领导者的研究  在过去25年里,我一直在世界各地从事领导者的研究和培养工作。对于公司的高管来说,我既是教授,又是咨询师和顾问。我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越是成功公司的领导者,就会越频繁地向别人和自己提出各种问题。我也一直在探索:为什么提问对于领导者来说那么重要?为什么提问会带来成功?什么样的问题最有威力且被问得最多?  有哪些领导者经常问问题?他们在工作中第一次开始采用提问的方式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用提问的方式?他们认为最强有力、最成功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领导者为什么要问问题?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自身及其所在的组织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询问世界各地的人们和我的听众,想要找出他们认为能够有效使用提问方式的领导者。然后,我还联系了与世界各地的领导者共事的同事,想要找出既在工作中提出很多问题,又被同事和下属视为成功者的领导者。有时候,接受我采访的领导者还会给我推荐另一位他们认为也采用探询式领导方式的领导者。我努力寻找来自不同规模的公司、来自公共和私有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者。  在我找到的众多领导者中,我一共采访了遍布世界各地的30位领导者。我准备了以下问题,在与他们的访谈中使用: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提问方式的,当时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式?  你是如何提出问题的?  什么样的问题最有效?  探询式领导方式对你所在的组织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使用这种提问的方法,作为领导者,你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他们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以及他们的相关故事,将贯穿本书的始终。  在本书的各章节中,你将读到探询式领导者的很多故事,以及他们经常问的问题。这些分享他们经历的探询式领导者,有来自杜邦公司、美国铝业公司、诺华公司、嘉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以及来自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人,还有来自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界领导者。他们分别来自巴西、芬兰、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瑞士和北美。有关这些领导者的简介,见附录A。  本书的诞生过程历经25年,在此期间,我采访了很多采用探询式领导方式的领导者。本书全面阐述了领导者在领导他人时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同时提供了提问的各种原则和策略,还叙述了很多来自各种各样组织的领导者如何通过采用探询式领导方式获得组织成功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故事。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为什么提问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第1章分析了领导者更喜欢回答问题而不喜欢提问的原因,并指出了其局限性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作者分析了为什么提问其实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具。第2章详细阐述了创建探询式组织文化会给领导者和组织带来的好处。探询式文化能够加强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提升决策的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对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接受程度,并通过增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来赋予员工更大的能量。  第二部分对如何有效地提问给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指导建议。第3章阐述了很多领导者在提问时遇到的各种障碍,并讲述了几位领导者克服了这些障碍而受益匪浅的故事。第4章分析了有效的提问如何赋予员工能量,以及无效的提问如何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在这一章中,作者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描述了好问题的本质。第5章探讨了有效提问的艺术,分析了提问者的态度和思维模式、提问的速度和时机如何影响提问的效果。正如这一章中所证明的,积极倾听和后续行动是提问的艺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第6章将提问从个体层面上升到了组织层面,并就如何打造有利于提问的组织文化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第三部分给领导者提出了如何通过提问来实现个人、团队和组织具体目标的指导原则。第7章探讨了领导者如何通过提问来管理员工,促进与直接下属的良好关系,帮助他们成长,鼓励他们采取行动和创新思维。这一章还介绍了在培训新员工、制定发展目标、进行绩效考核、主持员工会议等情境中,如何采用提问的方式。第8章阐述了领导者如何通过提问来改善团队运作、活跃团队会议气氛、解决难题、帮助团队克服困难以及解决冲突。第9章探讨了提问如何以及为何有助于解决难题。第10章讲述了提问如何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实力——强化战略、愿景和价值观,并提升组织变革能力——聚焦于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团体提出问题。本书第11章结论部分鼓励读者开启一个新的旅程,成为一个探询式领导者。  书后还包含三个附录。附录A列出了分享提问经历的30位领导者的简介;附录B描述了行动学习如何提升领导者的提问技能;附录C列出了有关培养探询式领导者的机构、培训项目和网站的相关资料。  领导的新高度  探询式领导者能够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打造一个更加成功的企业。他们能够真正激发员工的潜力,从而改变整个组织。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领导者并未意识到提问的潜力,因而往往不必要地制造和忍受各种不和谐的、充满压力的氛围。我希望读者能够改变领导方式,早日获得成功并实现自我。  毫无疑问,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我们当中的领导者,应该多提问题——那些能够帮助个人、团队、组织以及我们自身成长的问题。提问已经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必备要素。能力欠缺的领导者很少向自己或别人提出问题,而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提出很多问题,卓越的领导者则能够提出精彩的问题。提出精彩的问题,能够帮助你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Acknowledgements  致  谢  我想感谢很多人,他们帮助我提出好问题,使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Elaine,她鼓励我多提问,并让我多从那些问题中学习;其次要感谢我的妻子Eveline,她经常问她的丈夫为什么;再次要感谢我的孩子Chris、Stephanie、Catherine和Emily,他们对父亲的智慧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九个孙辈Kennedy、Ian、Patricia、Hannah、Millie、Maia、Finn、Milo和Vespa,他们在快乐和爱中,问了我很多精彩的问题。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有幸与几位杰出的领导者一起工作,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是Barrie Oxtoby、Kevin Wheeler、Wayne Pace、Charles Margerison、Len Nadler、Kathy Chalmers、Malcolm Knowles、RegRevans、Nissim Tal、Frank Andracchi、Pierre Gheysons、Arthur Byrnes、Harry Lenderman、Steve King、Tina Sung、Nancy Stebbins、Frank Sofo、Lex Dilworth和Ila Young。我从乔治·华盛顿大学我的博士生们提的问题中学到了很多领导力方面的知识,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是成功的世界级领导者,如Wong Wee Chwee、Antony Hii、Taebok Lee、Myoung Choi、Mary Tomasello、William Weech、Florence Ho、Effendy Mohammed Rajab、Banu Golesorkhi、Agata Dulnik、Dan Navarro、Doug Bryant、Teo Campos、Stan Surrette、Sung Hae Kim、Marissa Wettasinghe、Robin Hurst、Lorraine Warner、Somsri Siriwaiprapan、Robert Richer、Carla Bowens、Deb Waddill、Bernadette Carson、Millie Mateu、Colleen Richmond、Al McCready、Deb Gmelin、GidgetHopf、AgataDulnik、Sooyeon Choi、Taebok Lee、Mohammed Al-Emadi、Brian Williams、Lisa Toppin、Mary Voltz-Peacock、Huda Ayas、Linda Fang、Peng Soon Lim、Charles Tweedly、Mary Ann Wangeman、Ernie Smith、William Toms、Mark Stavish、Pascal Etzol、Al McCready、Casey Lowe、James Lim、Sydney Savion、Milynn Swofford、Kathleen Kueht、Glenn Geelhoed、William Yates、Jeanne Lian、Mitch Wasden、Vareen O’Keefe、Robert Hamilton、Hal Metcalfe、Steve Terrell、Charlotte Barner、Mike Stice、David Estworthy、Rob Bedrosian、Deb Silva、Bobbie Deleon、Simon Reese、Karen Detweiler、Randy Dobson、Tim Hope、Nicole Harris、Dave Rude、Ron Sheffeld、Andrew Rahaman和Tom Dembeck。  我还想特别感谢Jossey-Bass/Wiley出版公司的伙伴们,特别是Rob Brandt、John Maas、Mark Karmendy和GenovevaLlosa,他们对这本经过修订和更新的书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帮忙润色了文字。  最后,我要由衷地感谢30位领导者,他们的提问和智慧贯穿本书始终——他们很精彩、耐心地回答了我关于他们探询式领导风格的问题。这些领导者(已在附录A中列出)贡献了很多精彩的问题和观点,使我深受启发。我相信,本书的读者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Contents
《洞察之道:以好奇心驱动的领导力重塑》 在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告知式”领导模式正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管理者们发现,仅仅依靠经验和权威来指引团队,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更无法激发成员的潜能。我们是否一直在追求“正确答案”,却忽略了“正确的问题”才是抵达高效解决方案的真正起点?《洞察之道:以好奇心驱动的领导力重塑》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的呼唤而诞生。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如何“解决问题”的指南,而是深入探索领导者如何通过提问的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协作、富有洞察力的工作环境,从而引导团队主动发现并创造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真正的领导力并非在于拥有所有答案,而在于能够激发团队成员去探索、去质疑、去思考。管理者往往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希望能够迅速给出指令,解决眼前的问题。然而,这种模式很容易压抑团队的创造力,让成员习惯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当问题出现时,他们可能只会期待领导者给出“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自身潜在的智慧和经验。 《洞察之道》则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它倡导一种“探询式”的领导模式,这种模式将提问视为一种艺术,一种驱动思考、激发创新的核心工具。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需求。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帮助团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审视现状,发现被忽视的细节,甚至挑战既有的假设。 本书内容梗概: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为什么提问比回答更重要? 打破“答案崇拜”的迷思: 许多领导者将快速给出答案视为能力的体现,但本书将揭示这种思维模式如何阻碍深度学习和长期发展。我们将分析“答案崇拜”产生的根源,以及它对团队士气和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 好奇心:领导力的内在引擎: 好奇心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动力,也是领导者驱动团队不断前进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如何培养和释放领导者自身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激发团队成员探索欲望的催化剂。 洞察力的源泉:从“知道”到“理解”: 真正的洞察力并非来自于信息的堆积,而是来自于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团队超越表面现象,触及问题的核心,从而获得更具穿透力的认知。 情境化提问的力量: 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提问方式。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的领导情境(例如:危机处理、战略规划、团队发展、创新孵化等),并探讨在这些情境下,如何运用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团队思考。 第二部分:探询的艺术——构建有效的提问体系 问题分类与设计: 本书将提供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分类框架,从开放式问题到封闭式问题,从探索性问题到澄清性问题,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类型问题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同时,还将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倾听的艺术:让问题产生涟漪: 提问的另一半是倾听。有效的倾听并非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理解、积极回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本书将提供提升倾听技巧的实用方法,包括非语言信号的解读、积极反馈的给予等。 建立安全的对话空间: 团队成员只有在感到安全、被尊重时,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领导者的行为和态度,营造一个鼓励开放对话、容忍不同意见的心理安全环境,让探询成为一种常态。 “为什么”的威力与边界: “为什么”是一个强大的探究工具,但过度或不当的使用也可能引发防御和抵触。本书将深入分析“为什么”的有效运用策略,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建设性的反思,而非指责。 引导式提问的技巧: 如何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团队逐步深入地思考,发现隐藏的联系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本书将提供多种引导式提问的实用模型和案例。 第三部分:探询式领导的实践——赋能团队,驱动成果 从“头痛医头”到“追根溯源”: 面对复杂问题,如何运用探询式思维,帮助团队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而是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更长远的解决方案? 激发批判性思维,拥抱创新: 探询式领导的核心在于鼓励质疑和挑战。本书将展示领导者如何通过提问,激发团队成员的批判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从而为创新提供土壤。 赋能个体,提升自主性: 当团队成员被鼓励提出问题、参与思考时,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会大大提升。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探询式领导,赋能团队成员,让他们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集体智慧的汇聚: 伟大的解决方案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高效的探询式讨论,汇聚团队成员的多元视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持续学习与适应: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探询式领导者能够建立一个持续学习的文化,让问题成为学习和改进的契机。 第四部分:领导者的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卓越的探询者 反思与迭代: 提问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迭代的过程。本书将引导领导者如何评估自己提问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超越自我设限: 领导者自身的认知偏差和经验局限,是影响提问效果的重要因素。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领导者识别并克服这些自我设限。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领导者的言行是最好的示范。本书将强调领导者如何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开放性和提问习惯,为团队树立榜样。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本书将穿插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深入剖析探询式领导在不同行业和情境下的应用。同时,还将提供一系列实战演练和反思练习,帮助读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洞察之道:以好奇心驱动的领导力重塑》并非提供一套固定的“剧本”,而是提供一套“思维工具”和“实践框架”。它鼓励读者成为一名积极的提问者,一位引导者,一位激发者。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再满足于追寻“标准答案”,而是学会如何通过精准的问题,引领团队走向更深刻的理解,发现更卓越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卓越的绩效。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提升领导力,希望构建一个更具活力、更富洞察力团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宝贵指南。它将帮助您从“拥有答案”的领导者,蜕变为“善于提问”的洞察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而《探询式领导》这个名字,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期待。它所传达的“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的核心理念,与我一直以来对领导力的理解不谋而合。我总觉得,真正的领导者并非无所不知的“答案提供者”,而是善于引导团队成员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催化剂”。在复杂的商业世界里,很少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是需要团队集思广益、共同找到最适合当前情境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仿佛预示着书中将带来深刻的启示。我迫切地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团队的潜能,如何引导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从而发现隐藏的机遇和挑战。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操技巧和方法论,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将探询式领导的理念落地。我坚信,掌握了探询式领导的精髓,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团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更是一把开启团队智慧之门的钥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憧憬。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一个抽象的、仿佛正在发散思维的漩涡图形,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主题的精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纸张的触感所吸引,这是一家出版机构对品质的认真态度,也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我翻开第一页,书页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这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实体书的独特气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书中描绘的领导力新范式,毕竟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变化飞快的时代,传统的“发号施令”式的领导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封底上的那句“用问题点亮前行的道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本书的核心理念,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教会我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团队的潜力,如何在高压和不确定性中找到清晰的方向。我尤其好奇作者将如何阐述“探询式”领导的实际操作方法,它是否包含具体的工具、技巧,或者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落地应用,而不是流于理论的空谈。我是一个渴望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职场人士,对能够带来切实改变和成长的书籍总是充满热情,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更高级领导力的大门,等待我去推开。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极简但富有深意的设计所吸引。封面上那个仿佛正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抽象图形,以及“探询式领导”这几个字,都传递出一种鼓励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传统的“告诉我答案”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名字《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正击中了这一痛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阐述“探询”在领导力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提问,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与团队深度连接、共同成长的模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指导我如何在团队讨论中,如何与个体交流时,巧妙地引导对方思考,从而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最优解。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真实的、来自不同领域和规模的企业案例,让我看到探询式领导的实际操作和带来的巨大改变。对于一个渴望在领导力上有所突破、成为一个更具启发性的领导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引,它承诺着一条通过提问而非命令来解锁团队潜能的道路,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固有思维模式的书籍情有独钟,而《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个书名,无疑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觉。它暗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指示”或“命令”的领导方式,更强调了“探询”和“发现”的过程。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很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而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是引导团队共同探索、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本书的名字就点出了这一点,让我觉得它非常有实践价值。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如何定义“探询式”领导的,它与传统的教练式领导、仆人式领导等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框架,帮助我在日常管理中,如何更好地提出开放式问题,如何倾听团队成员的反馈,如何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想,这本书会包含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看到探询式领导在不同行业、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我坚信,掌握了探询式领导的精髓,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整体绩效,更能培养出更具独立思考能力和主人翁意识的团队成员。

评分

作为一名对领导力理论有着长期关注和实践经验的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领导力并非源于权威的压制,而是源于智慧的引导和潜能的激发。而《探询式领导》这个书名,就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觉得,我们往往太习惯于给出答案,却忽略了提问的力量。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多次遇到过团队陷入僵局、问题棘手难解的情况,那时候,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意识到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的方法论上存在不足。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及时雨一般。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为何提问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巧妙地提出一个能够引导思考、挖掘深层原因的问题”。我猜想,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读者理解探询式领导的底层逻辑,并给出具体的实践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真实的企业案例,让我看到探询式领导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它如何帮助团队克服挑战、实现突破。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投资,是对我未来领导能力的一次深度赋能。我渴望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洞察力、更能激发他人思考的领导者,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带领团队稳步前行,最终实现卓越的绩效。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一直只选择京东图书

评分

当天就到,赞!

评分

发货迅速!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可以,正在拜读,值得一读

评分

很好的书,孩子看简单易懂,还学到东西

评分

这是一本好书,特别好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书的海洋

评分

不错哦,单位人员买书,质量很好,复杂的事情能做好不容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