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譽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啓航 // 1
第 1章 導 論 // 3
1.1 精益企業首先是由人構成的係統 // 6
1.2 使命式指揮:替代命令與控製 // 9
1.3 遵循使命原則,在大範圍內形成一緻目標 // 12
1.4 人就是你的競爭優勢 // 14
第 2章 管理企業動態的投資組閤 // 16
2.1 探索新的想法 // 20
2.2 拓展已驗證的商業模式 // 25
2.3 平衡企業投資組閤 // 28
2.4 結論 // 33
第二部分 探索 // 35
第 3章 投資風險建模與度量 // 37
3.1 投資風險建模 // 37
3.2 將科學方法應用於産品開發 // 40
3.3 探索的原則 // 45
3.4 科學管理對比科學方法 // 49
3.5 結論 // 50
第 4章 從探索不確定性發現機會 // 51
4.1 發現 // 51
4.1.1 營造共識 // 52
4.1.2 不確定性的結構化探索 // 54
4.2 認清商業模式 // 55
4.2.1 商業計劃源於對業務問題的理解 // 55
4.2.2 理解客戶和用戶 // 59
4.2.3 將洞察與數據變成優勢 // 61
4.2.4 基於洞察形成假說和實驗 // 62
4.3 用最小可行産品加速實驗 // 63
4.3.1 願景與最小可行産品如何協同 // 66
4.3.2 單一關鍵指標 // 68
4.4 結論 // 71
第 5章 判斷産品市場匹配點 // 72
5.1 創新核算 // 72
5.2 小處著手,步步為營 // 78
5.2.1 客戶親密度 // 79
5.2.2 以問題探路,而非堆砌需求 // 80
5.2.3 探索的工程實踐 // 81
5.3 增長動力 // 82
5.4 跨越地平綫,發展與轉型 // 84
5.5 結論 // 88
第三部分 拓展 // 89
第 6章 有效進行持續改善 // 92
6.1 惠普 LaserJet 固件案例分析 // 93
6.2 以采用改善形的持續過程創新來降低成本 // 96
6.2.1 明確方嚮 // 97
6.2.2 計劃:掌握當前狀態和建立目標狀態 // 97
6.2.3 邁嚮目標狀態 // 98
6.2.4 改善形和其他方法論的區彆 // 99
6.3 惠普 LaserJet 固件團隊如何實施改善形 // 101
6.4 管理需求 // 106
6.5 建立敏捷企業 // 107
6.6 結論 // 108
第 7章 識彆價值與加速流動 // 110
7.1 馬士基案例分析 // 110
7.2 加速流動 // 113
7.2.1 畫齣你的産品開發價值流 // 113
7.2.2 限製在製品數量 // 120
7.3 延遲成本:一種去中心化的經濟性決策框架 // 123
7.4 結論 // 127
第 8章 采用精益工程實踐 // 129
8.1 持續交付基礎 // 130
8.2 持續集成和測試自動化 // 132
8.3 部署流水綫 // 135
8.4 將部署與發布解耦 // 139
8.5 結論 // 140
第 9章 以實驗性方法進行産品開發 // 143
9.1 采用影響地圖為下個迭代創建假說 // 144
9.2 進行用戶研究 // 148
9.3 在綫受控實驗 // 149
9.4 一個 A/B 測試的例子 // 151
9.5 以實驗性方法進行産品開發的前提 // 153
9.6 結論 // 156
第 10章 實現使命式指揮 // 157
10.1 亞馬遜的成長方式 // 158
10.2 通過使命式指揮提升大規模開發的速率 // 161
10.3 以“絞殺者應用模式”演進你的架構 // 166
10.4 結論 // 169
第四部分 轉型 // 171
第 11章 培養創新文化 // 174
11.1 建模和度量你的文化 // 175
11.2 改變你的文化 // 178
11.3 從來就沒有人纔短缺 // 182
11.3.1 培養人纔 // 187
11.3.2 消除隱性偏見 // 188
11.4 結論 // 191
第 12章 治理、風險與閤規管理擁抱精益思想 // 193
12.1 瞭解治理、風險與閤規 // 194
12.2 將精益原則運用到 GRC 流程 // 196
12.3 畫齣價值流,産生流動,並建立一個拉式係統 // 200
12.4 結論 // 205
第 13章 驅動産品創新的財務管理 // 206
13.1 引言 // 206
13.2 踩著財務的鼓點起舞隻會放慢創新的腳步 // 207
13.3 從年度預算周期中解放自己 // 208
13.3.1 不要將良好的財務管理和“預算”混為一談 // 209
13.3.2 將齣資決策與年度財政周期分離 // 210
13.3.3 探討作業成本會計原則 // 213
13.4 避免基於預算進行績效考核 // 215
13.5 停止基於資本性支齣與運營費用進行業務決策 // 216
13.6 修改 IT 采購流程,從而更好地控製價值交付 // 218
13.7 結論 // 221
第 14章 讓 IT 成為一種競爭優勢 // 223
14.1 反思 IT 觀念 // 223
14.2 自由與責任 // 226
14.3 建立和發展平颱 // 228
14.4 管理現有係統 // 231
14.5 結論 // 236
第 15章 立即開始 // 238
15.1 組織變革的原則 // 238
15.2 英國政府數字服務 // 243
15.3 開始你的旅程 // 247
15.4 結論 // 249
參考書目 // 251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精益企業,高效能組織如何規模化創新"。光是這幾個詞的組閤,就足以讓我這個長期在企業一綫摸爬滾打的管理者心生好奇。我們都知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沒有創新,就意味著被淘汰。但是,創新往往被認為是少數“天纔”的靈感閃現,或是小作坊式的摸索,如何纔能將這種“火花”轉化為可控、可規模化的生産力,讓整個組織都充滿創新活力,這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尤其是“精益”和“高效能”這兩個詞的結閤,讓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方法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精益管理早已深入人心,其核心在於消除浪費、持續改進。而高效能組織則強調的是個體和團隊的卓越錶現,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當這兩者與“規模化創新”聯係在一起時,我就在想,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套係統的框架,將精益的思維和方法,融入到創新的全過程?比如,如何利用精益的工具,比如價值流分析,來識彆創新的瓶頸?又或者,如何構建高效能團隊,讓他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迸發齣創新的能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解答,當企業從小規模的創新嘗試,走嚮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時,那些潛在的組織慣性、流程障礙,以及團隊協作的難題,究竟該如何被一一化解。
評分這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它不隻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改變你的思維模式。在閱讀過程中,我無數次地停下來,將書中的觀點與我自己的工作經曆進行對照。很多我曾經感到睏惑的問題,在這本書中似乎找到瞭答案的綫索。比如,為什麼有些創新項目最終不瞭瞭之?為什麼有些團隊明明很有潛力,卻難以産生突破性的成果? 書中對“精益”的理解,超越瞭我之前對它的認知。它不再僅僅是關於效率和成本,更是關於如何圍繞客戶價值,構建一個能夠持續學習和進化的組織。而“規模化創新”這個概念,則將這種持續學習和進化的能力,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感覺,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組織創新的更多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管理學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構建麵嚮未來的、充滿活力的組織的書。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的,關於如何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指導。
評分讀完這本書(雖然這隻是一個虛構的評價,但請允許我沉浸在想象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沒有提供什麼“靈丹妙藥”式的解決方案,而是以一種非常務實、腳踏實地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我尤其欣賞其中對“精益”一詞的深度解讀,它不僅僅是成本的削減,更是對價值創造過程的極緻追求。書中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生動地展現瞭不同類型的企業,如何在不同的行業背景下,將精益的原則應用到創新體係的構建中。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創新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失敗。相反,他強調瞭從失敗中學習的重要性,並將這種學習機製融入到組織的日常運營中。這與我過去的一些經驗不謀而閤,很多時候,我們害怕失敗,反而束縛瞭創新的手腳。書中提到的“實驗驅動”的創新模式,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允許試錯、快速迭代的環境,為那些希望突破傳統思維束縛的企業提供瞭寶貴的啓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種“不怕失敗”的文化,真正地植根於我們團隊的DNA中,讓每一個成員都敢於提齣新想法,敢於嘗試新方法。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當具有感染力。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講解得清晰易懂。我仿佛置身於作者的課堂,或者和他一起深入企業內部,觀察那些正在發生的故事。書中的案例研究非常紮實,覆蓋瞭從科技巨頭到傳統製造業等不同領域的企業,這使得書中提齣的原則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高效能”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員工的個人能力,更是一種團隊的協同效應,是一種能夠持續産生高價值産齣的能力。作者是如何將這種“高效能”與“創新”結閤起來的?我猜想,書中一定有關於如何激發團隊潛能,如何建立高效溝通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激勵和授權,讓員工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和成就感,從而驅動創新。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一名管理者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升團隊整體錶現的方法,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思路。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是關於“規模化”這個概念的重新認知。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性地將創新看作是一種“點狀”的、偶然的事件,難以預測,更難以復製。然而,書中提齣的“精益企業”概念,卻暗示著一種係統性的、可復製的創新能力。我感覺作者在書中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框架,解釋瞭如何將個體的創新火花,通過組織的設計和流程的優化,轉化為整個企業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我特彆好奇書中關於“組織設計”的部分。一個高效能的組織,究竟應該具備哪些關鍵要素,纔能支撐起規模化的創新?是扁平化的管理結構?還是更加靈活的項目團隊?或者是某種特殊的激勵機製?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無疑能夠幫助我反思現有的組織架構,是否能夠真正地釋放團隊的創新潛力。而且,“規模化”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應該是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和廣泛應用。書中關於如何將創新從實驗室推嚮市場,如何讓創新成果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些方麵的論述,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內容全部看完瞭,內容絕對是乾貨,做招聘必看,再也不要憑感覺做招聘,要有係統框架,書寫得好,是作者真實感受,不像有的書隻會講空大全的概念,這本就是實操性強
評分不錯,讀完很有收獲,不過閱讀還是有點門檻的,因為這本書是承接作者上一本書《精益創業實戰》寫的,部分內容有一定的延續性,如果先讀《精益創業實戰》再讀這本應該會更好一點,已經下單買瞭《精益創業實戰》,好書必須支持!
評分不錯哦非常好看實例也不少很值得參考
評分經典書籍,不用多說
評分當代商業都缺少有效客戶,值得好好研究
評分來瞭,先讀這一本,堅持到底。
評分仿佛第一次對他好很好的發揮巨大的電影和風細雨很高的地方鬍歌法國官方幸福
評分100多位創始人、投資人、內部創業者和創新者的成功創業經驗薈萃,30多個極具價值的案例分析指導你創業成功
評分想著隔日達,配送瞭5天纔到貨,電子發票推送也很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