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完美主义说拜拜

和完美主义说拜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宁 著
图书标签:
  • 完美主义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焦虑
  • 情绪管理
  • 习惯养成
  • 个人成长
  • 幸福感
  • 生活技巧
  • 积极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411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980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56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完美主义,是对内在自我的不认同,还是自我完善的积极力量?
  ★摆脱消极完美主义的束缚,破除内心沉重的神秘魔咒,做一个懂得取舍的智者,轻装迈上人生之路。
  ★科学研究与经典事例紧密结合。每章总结要点提取、重点明晰。附赠全面的心理测试,深入分析,重识真实的自己。

内容简介

  你认为完美主义是保持内心优越感的出路吗?想了解驱使你无止境追求完美的生理、心理机制吗?在执着完美之时,你的身体内进行着怎样的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完美”是人生进取的手段,而非人生的目的。身为完美主义的你,不妨时常向内省视,挖掘内心中真正的需求,试着将完美主义的自己放下,抛开一切华而不实的负担,接受生命中的缺憾与不完美,让人生之路变得更加平坦与开阔。

作者简介

  张宁,职业撰稿人,多年来关注心灵成长、都市生活及情感状态。擅长以独到眼光戳破事物表象,现专注于励志书籍的写作。

目录

前 言/i
第一章 是本能吗?完美主义者的非常规行为/1
一、完美主义=乌托邦式假想?/1
二、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5
三、九种层次的完美主义/8
四、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跳跃/16
五、完美主义为什么会成瘾?/20
六、完美主义的强迫性表现/24
七、多巴胺导致的非常规行为/26
本章总结/30
完美镜像/31
第二章 负面诱导:完美主义的消极性/34
一、世界并不如你所想/34
二、什么是消极的完美主义?/37
三、追求完美可能是悲剧的开始/40
四、过分要求的下一步是“不择手段”/45
五、不幸可能因为缺乏失败/48
六、愈逃避,愈倒霉/51
七、是时候向你的信念宣战了/54
本章总结/56
完美镜像/57
第三章 转化心理:放下完美主义的自己/64
一、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64
二、找到真实的自尊/68
三、摆脱强求的樊笼/71
四、当内心没有妄想/74
五、解决自我服务的偏见/77
六、适度降低期望值/80
七、失控的生活是因为不完美吗?/84
八、激发和转化你的心理能量/87
九、让不实际的完美主义重新进化/90
本章总结/92
完美镜像/93
第四章 放松神经:你的自我期待是否合理/97
一、谁把世界颠倒了?/97
二、当“想要”超过“需要”/100
三、并不是握得越紧,拥有的就越多/103
四、越有权、越有钱,越爱嫉妒/106
五、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危机?/110
六、应该对自己有多少期待?/112
七、让生活重新走上轨道/116
本章总结/119
完美镜像/120
第五章 环视过去:超越自我,正面思考/127
一、在思考中重塑完整的自我/127
二、自我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划分/130
三、该等待的时候等待,该屈服的时候屈服/133
四、正确看待已拥有的和未得到的/136
五、幸福与否,由你来定/138
六、冲破自我设定的枷锁/141
七、每一天都是新的启程/144
本章总结/147
完美镜像/148
第六章 改变航向:走不同的路/155
一、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决定了你的情绪/155
二、换个角度,就是一条新路/158
三、要好的,还是要合适的?/161
四、追求美,但不追求完美/163
五、为心灵减负/166
六、给人生留一个缺口/169
七、缺陷中也有完美/171
八、成为真正的主角/174
本章总结/178
完美镜像/179
第七章 重塑未来:创造而不是比较/186
一、创造未来,而非乌托邦的幻想/186
二、正确的方向才更重要/189
三、为什么找不到更满意的工作?/193
四、做擅长的事情会更满足/196
五、华丽想象与缜密计划相结合/198
六、定了计划,切实执行才有意义/202
七、追求创新人生而非完美人生/204
本章总结/207
完美镜像/208
第八章 创造成就:既要成功,也要成仁/213
一、成功,不等于被孤立/213
二、你有人格魅力吗?/218
三、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221
四、苛刻将一切拒之门外/224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6
六、打破原则,收获快乐/229
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232
八、满足成功的条件,成就辉煌的人生/235
本章总结/238
完美镜像/239

《心之所向》 简介: 生活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平静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礁石与暗流,它们考验着我们的勇气、韧性,更重要的是,考验着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心之所向》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完美”或“达标”的指南,它更像是一场温柔的对话,一次深入内心的探索。在这本书里,我们将暂时放下那些对“应该怎样”的执念,那些不自觉地在心中筑起的围墙,去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拥抱那个不被外在标准定义的自己。 想象一下,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你慵懒地伸个懒腰,没有立即跳起来去完成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而是让思绪自由地飘荡片刻,感受着空气中微尘的光晕,回味昨夜的美梦。又或者,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你没有感到一丝空闲的恐慌,而是选择停下来,观察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体会片刻的宁静,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这本书的主旨,在于引导读者认识并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不是以一种消极或自暴自弃的态度,而是以一种更具觉知和慈悲的方式。我们会探讨,那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或是深藏于心的“不够好”的感受,它们从何而来?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般,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心灵角落。也许,你曾在一次创意尝试中,因为担心结果不够惊艳而迟迟不敢下笔;也许,你在一次人际交往中,因为害怕说错话而显得格外拘谨;又或者,你曾因为一件小事没有达到预设的完美标准而懊恼许久。这些经历,并非你个人的失败,而是许多人共同的情感体验。 《心之所向》鼓励我们审视那些被外界赋予的“成功”定义,以及我们内心深处对“卓越”的渴望。这种渴望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它,如何与它共处。它是否成为了驱动我们进步的动力,还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枷锁,让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真正的方向? 书中,我们会运用一些温和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例如,当我们过度追求细节的精确时,是否是在用一种看似可控的方式,来应对内心的不确定感?当我们不断地自我批评时,是否是在用一种严苛的自我要求,来弥补曾经的某种缺失? 我们并非提倡放弃追求,而是倡导一种更智慧、更具弹性的追求方式。这意味着,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有犯错的空间,可以允许自己有休息的权利,可以允许自己有并非最优解的时刻。这并非妥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关怀和理解。 想象一下,你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神经,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你可以允许自己在创作时,有“先完成,再完美”的阶段;你可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允许自己有表达不周全的时候,因为你相信,真诚的沟通远比言辞的完美更重要;你可以在面对挫折时,允许自己有短暂的失落,因为你知道,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它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韧性。 《心之所向》将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不完美”,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那些看似的瑕疵,可能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印记;那些未达预期的结果,可能恰恰指向了另一条更适合我们的道路。 我们将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叙事和思考,帮助读者逐渐卸下不必要的包袱。这本书没有艰涩的理论,也没有苛刻的要求,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与你并肩而行,分享一些关于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爱惜自己的体悟。 你或许会发现,当你不必再时刻证明自己“够好”时,反而能更轻松地去尝试、去表达、去创造。当你允许自己偶尔“放过”自己时,内心的空间会因此变得更广阔,更能容纳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在成长道路上,曾感到迷茫、焦虑,或是对自己有过过多期待的你。它邀请你,暂且放下外界的喧嚣和评判,回归内心深处,去感受那份本真的平静与力量。 它并非承诺你一个“不再有挑战”的生活,而是帮助你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挑战、看待自我、看待生活。它让你明白,真正的充实,并非来自于完美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对当下每一刻的全然接纳,来自于对内心声音的深度聆听,来自于对生命本质的真诚拥抱。 《心之所向》,愿你在这趟心灵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与安宁,让生命之河流淌得更加自由、更加辽阔。它鼓励我们,在生命的画布上,用自己独特的色彩,描绘出最真实、最动人的模样,无论那幅画是否符合任何已知的标准。因为,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于心之所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其实挺吸引我的,叫做《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说实话,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挺“较真”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尽善尽美,一点点瑕疵都觉得难以接受。这种心态在我工作和学习中,一开始确实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每一个细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反而成了我前进的绊脚石。无数个夜晚,我因为一个小小的错别字或者一个不够完美的排版而反复修改,最终拖延了项目的进度。我开始感到焦虑,甚至对曾经热爱的事情产生了畏难情绪。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个“我就是这样!”的瞬间。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告诉我如何摆脱这种“ perfectionism trap”,找到一个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许,它能告诉我,适度的不完美,反而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力,甚至能让我更好地享受过程,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个虚无缥缈的“完美”终点。我真的很想知道,书中会用怎样的故事、方法或者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读者走出困境的。我迫切地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说拜拜”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努力改”的阶段。

评分

书名《和完美主义说拜拜》简直太能引起我的共鸣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细节狂魔”,做什么事都恨不得把它做到极致,一点点瑕疵都无法容忍。这种心态,在很多时候的确能让我做出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无休止的内耗。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反复纠结,比如一份报告中的一个标点符号,或者一次会议中的一个不恰当的用词,都会在我脑海里回响很久,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专业。这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有时候甚至让我对开始一件新事情产生了畏难情绪,因为我预见到自己可能会为之付出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而结果却未必能达到我心中的“完美”标准。于是,拖延,成了我与完美主义博弈中常常出现的“副产品”。看到这本书名,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完美主义的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卸下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定义“不完美”,又会如何引导我们去拥抱它,从而实现真正的“拜拜”。

评分

《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这个书名,简直就像是在对我呐喊!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细节控”,尤其是在工作上,总想着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不留一点瑕疵。然而,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却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让我喘不过气的压力。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而反复修改,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会因此而拖延项目的进度。更糟糕的是,这种心态也让我对开始新事物产生了畏难情绪,因为我总会预见到自己可能会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陷入僵局,无法自拔。我开始意识到,我需要改变这种状态,我需要学会接纳不完美,我需要找到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看到这本书名,我仿佛看到了曙光,期待它能为我指引方向,告诉我如何真正地“说拜拜”完美主义,如何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更轻松。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以怎样的视角来剖析完美主义,又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我放下那个沉重的心理包袱,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评分

《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这个名字,真的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细节控”,做什么事情都恨不得把它打磨得天衣无缝,一点点小小的纰漏都会让我寝食难安。这种心态,在某些方面确实让我得以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但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常常会因为一个不完美的细节,而反复修改,耗尽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项目延误,或者自己身心俱疲,对曾经热爱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这种“完美主义”的陷阱,让我觉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不断追求的循环里,永远无法真正地停下来,享受当下。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对“完美”的定义过于狭隘,是不是我忽略了“完成”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和成就感。看到这本书名,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期待它能为我指引一条新的道路,让我能够放下那沉重的心理负担,学会接纳不完美,找到一种更健康、更有效率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拆解完美主义的逻辑,又会提供哪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真正做到“说拜拜”,而不是原地踏步,继续在无尽的完美追求中挣扎。

评分

《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一个久违的出口。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总想着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无可挑剔。这种心态,在很多方面让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拖延和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我会因为一个细枝末节的不完美,而将整个项目搁置,或者在反复修改中耗尽心力,最终身心俱疲。我开始意识到,我可能被“完美主义”这个概念牢牢地束缚住了,以至于失去了享受过程的乐趣,也错失了很多重要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才能真正地“说拜拜”——不是简单地放弃对质量的要求,而是找到一种更健康、更平衡的态度,学会接纳不完美,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创造力。我非常好奇,书中会提供什么样的理论框架,什么样的实践指导,来帮助我摆脱这种困境,找到一条通往“足够好”的道路,而不是永远在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完美”终点。

评分

我最近真的被一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叫做《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老实说,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太追求完美了。这种追求,有时候就像一个隐形的枷锁,把我牢牢地绑在原地,让我不敢轻易向前。很多时候,我宁愿把事情搁置,也不愿以一个“不够好”的状态去呈现。比如写一篇文章,我可能反复修改句子,斟酌每一个词语,直到耗尽所有精力,文章的意义和我的初衷都可能被消耗殆尽,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自己反而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干脆“简单点”完成。这种经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把“完美”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忽略了“完成”本身的重要性。完美主义者常常会陷入一种“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极端思维,而我,似乎也深陷其中。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道曙光,预示着可能有一种方法,能让我摆脱这种困境,让我学会接纳不完美,让生活变得更轻松一些。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完美主义,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策略或者思维模式来帮助我们“说拜拜”?是心灵鸡汤式的鼓励,还是有实操性的技巧?我真的很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让我能够更自由地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去成长,最终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工作的效率。

评分

《和完美主义说拜拜》这个书名,在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我心头一震,仿佛精准地道出了我长久以来内心深处的一个痛点。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过于追求细节的人,对于任何事,总想着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不允许有丝毫的瑕疵。这种心态,在很多时候,的确能让我做出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心理负担和无休止的内耗。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反复纠结,比如一份报告中的一个错别字,或者一次演讲时的一个停顿,都会在我脑海里回响很久,让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专业。这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有时候甚至让我对开始一件新事情产生了畏难情绪,因为我预见到自己可能会为之付出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而结果却未必能达到我心中的“完美”标准。于是,拖延,成了我与完美主义博弈中常常出现的“副产品”。看到这本书名,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完美主义的本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卸下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定义“不完美”,又会如何引导我们去拥抱它,从而实现真正的“拜拜”。

评分

书名《和完美主义说拜拜》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共鸣。坦白说,我就是那种“宁缺毋滥”的人,做什么事情,一旦觉得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个“完美”标准,就宁愿不做,或者拖延,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听起来好像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实际上,我饱受其苦。比如,写一封重要的邮件,我会反复斟酌每一个词语,直到它在我看来是“最恰当”的,结果往往是,邮件发送得太晚,错失了最佳时机。又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我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然后就轻易地放弃了。这种“完美主义”的阴影,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内耗和焦虑。我渴望能够摆脱这种束缚,找到一种更轻松、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这本书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承诺,一种可能性。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教会我们“拜拜”完美主义,它会提供哪些实用的技巧,还是会从更深层的心理层面来引导我们?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有时候,“足够好”就已经非常棒了。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名字《和完美主义说拜拜》简直太戳我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一方面,我渴望做出出色的成绩,渴望得到认可,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要求很高,力求做到最好。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反而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常常是一点点小错误,都能让我纠结半天,甚至影响我后续的心情和状态。比如,工作中一个PPT,我可能为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图标位置,反复调整好几次,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而真正重要的内容分析却被耽误了。或者,学习新技能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挫折,我就很容易否定自己,觉得“我就是学不好”,然后就很容易放弃。这种“完美主义”的阴影,似乎笼罩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喘不过气来。所以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好像找到了一个救星一样。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究竟会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会提供什么样的角度来帮助我们认识到完美主义的“陷阱”,又是如何一步步地指导我们放下那个沉重的包袱,学会拥抱不完美的?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真正的“好”,也许并不在于那个虚幻的“完美”,而在于一种积极的、持续的进步,一种对过程的享受,以及对自我的接纳。

评分

书名《和完美主义说拜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差不多先生”的反面教材,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甚至到了有些偏执的地步。回想起过去,因为一点小小的差错,我可能需要花费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去弥补,甚至会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完美”标准而选择放弃。这种行为模式,让我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有时候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某些事情。我开始意识到,这种对完美的执念,已经成为了我前进的巨大阻碍,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我多么希望,我能够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真的能够和这个“完美主义”说一声“再见”,摆脱它对我的束缚,能够更洒脱、更自信地去生活和工作。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会以怎样的角度来剖析完美主义,它会提供什么样的“拜拜”秘籍,是教会我们如何调整心态,还是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让我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并且学会欣赏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个遥不可及的“完美”的终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