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春聯背後的故事嗎?
你聽過“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嗎?
你聽過“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這樣的諺語嗎?
你知道春分開海棠、梨花和木蘭,而大寒要開瑞香、蘭花和山礬嗎?
你會不會總是猛然一下,發現風已經變得不再凜冽,樹已經發瞭新芽,你知道是春天來瞭,但是卻不知道這是到瞭哪個節氣?
古人將一年中的物候變化總結起來,形成瞭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理論。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幾韆年來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細緻觀察自然、順應自然的結果。
而現今,有多少中國人還能一字不漏地背誦齣二十四節氣歌,還有多少人知道二十四節氣的原理或者七十二候是什麼?
如果你隻知道鼕至要吃餃子,臘八喝臘八粥,卻不知道古時候立春要吃春餅、喝春茶,不知道春分鞦分要竪蛋,清明流行蕩鞦韆、放風箏,那你可有點out瞭。
如果你隻知道有“三九四九冰上走”,有“鞦老虎”這些個說法,卻對它們的來曆茫然不知,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傳統的,就是當下流行的,讓我們一起拾起中國傳統文化風俗,聆聽古時神奇而有趣的故事,和古人一道,順著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流轉,一同感受大自然細微而美妙的四季變化吧。
這本書集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傳統民俗、詩詞、民間諺語為一體,通過一段段生動活潑的文字和一幅幅美麗而又有濃鬱傳統風格的水墨畫,告訴你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一切。
本書當然不隻這些!這本書還加入瞭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關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二月二“龍抬頭”、寒食節……讓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瞭解得更加透徹。
本書還有覆蓋瞭飲食、運動等各個方麵順應自然規律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指南,讓你在體驗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旅的時候,得到在生活方麵非常實用的指導。
翻開這本書,讓二十四節氣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吧!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王明強副教授潛心編著,90後國畫插畫師戴暢娟手繪插畫。傳統水墨繪畫風格的24節氣繪本,讓你遊走在一年24個節氣的神奇世界中,給你不一樣的文化享受與視覺衝擊。
不要以為24節氣隻有氣候變化和農事安排。這本書告訴你,除瞭氣候變化和農事安排,古人還非常浪漫得總結瞭什麼節氣開什麼花,小動物們在什麼節氣在乾什麼。而中國古代的人們,在不同的節氣也是有不同的風俗,民間流傳著各種好玩的諺語,每個節氣也有著各自的故事和神話,詩人們寫瞭很多24節氣的詩詞。
這本書除瞭告訴你24節氣的一切,還給你講和24節氣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節日,講節日的風俗和節日的故事。
本書的一大亮點在於這本書300多張配圖,每一個小故事,每一首詩,甚至每一種花,都配上瞭畫師一筆一筆畫齣來的水墨風格的手繪圖,絕對讓你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24節氣養生指南,篇幅不多,但很全很精煉,教你如何順應24節氣的氣候變化,依時而食,依時而動。灰色大氣的配圖,隻勾勒齣輪廓,簡約清新,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想象齣它的原形,並畫齣來。
王明強,
南京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博士
碩士生導師
王明強,男,江蘇徐州人,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兼任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國學研究所所長、世界中醫藥聯閤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與文獻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中醫國學研究,緻力於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養生思想。
立春——萬物復蘇
過春節啦
雨水——潤物無聲
過元宵,賞花燈
驚蟄——春雷叫醒蟄蟲
中和節,二月二龍抬頭
春分——楊柳青青,油菜花香
清明——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踏雨紛紛過清明
榖雨——下榖子雨
流觴麯水上巳節
立夏——夏季的開始
浴佛節
小滿
芒種——搶收麥類,搶播稻類
端午節
夏至——夏至雨點值韆金
小暑——伏天盛夏
六月六——迴娘傢
大暑——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鞦——立鞦之日涼風至
七夕節
處暑——氣溫下降,暑氣自此而止
中元節,就是“鬼節”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鞦分——晝夜均分,寒暑齊平
中鞦節
寒露——寒意漸進
重陽節,就是老人節
霜降——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祭祖節——寒衣節
立鼕
小雪——天降小雪
大雪——韆裏冰封,萬裏雪飄
鼕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小寒——天氣嚴寒,滴水成冰
臘八節
小年要祭竈
春分——楊柳青青,油菜花香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公曆每年的3 月19 日至22 日入節。此時,太陽直射赤道,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 小時,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逐漸晝長夜短。另外,春分正值春季三個月中間,平分瞭春季。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已是春暖花開,處處鶯飛草長,楊柳青青,油菜花香。
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這個節氣,燕子從南方飛迴北方,“玄鳥”便是燕子的彆稱;到瞭下一個五天,下雨的時候,纔會有“轟隆隆”的雷聲;再過個五天,下雷陣雨的時候閃電就會在空中劃齣閃耀的光亮。
春日田傢
【清】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野外的田野有一群群黃雀覓食,山中老翁聚在一起說些往事。半夜喚醒婆娘起來把牛喂飽,明日是春分,正是種樹的好時節。宋琬的這首詩,描寫瞭春日田傢的生活,具有濃鬱的農傢氣息。
竪蛋——春分到,蛋兒俏
“春分到,蛋兒俏”,春分時節要竪蛋。竪蛋的玩法很簡單,就是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蛋,最先將蛋竪立在桌子上就贏瞭。圓滑的雞蛋之所以能夠竪立起來,主要是因為雞蛋錶麵有細微的凹凸。告訴大傢一個能成功把蛋竪起來的秘密,就是要選擇生下四五天的雞蛋,此時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雞蛋就更容易被竪起來啦。
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海棠、梨花和木蘭開花的時候,葉子都還沒有顯露齣來,所以一眼望過去,都是滿樹滿樹的粉色、白色和紫色,這是因為花芽生長所需的溫度比較低,而葉芽要求的溫度比較高,花芽長齣來時,葉芽還在潛伏著,要等到溫度進一步升高,纔能長齣葉片。
順應自然不生病
多吃時令蔬果
每個季節都有符閤其氣候條件生長的時令菜,它們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春分時節的時令蔬果有蒜、豆苗、櫻桃等。
◎蒜薹:性溫,味辛,具有溫中下氣、醒脾氣、消榖食的功效,還有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預防流感、腸炎等因環境汙染引起的疾病。
◎豆苗:豆苗含有極豐富的鈣質、B 族維生素、維生素C 和鬍蘿蔔素,有利尿、止瀉、消腫、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
◎櫻桃:櫻桃性微溫,味甘、酸,能益脾胃,滋養肝腎、澀精、止瀉。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口舌乾燥、腰膝酸軟、血虛等病癥。
野莧菜清熱解毒
春分時節是食用野莧菜最好的時節。野莧菜生長在路邊、河堤、溝岸、田間、地埂等處,其嫩苗和嫩莖葉可食用。
野莧菜營養豐富,富含鈣、鐵、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且極易被人體所吸收,非常有利於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因此有“ 長壽菜”之美譽。
野莧菜性微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對痔瘡腫痛等有療效。
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季要少吃酸而多吃甜。酸入肝,對保養肝髒有好處,為什麼要少吃呢?
春分時節肝氣本就活躍,酸味食品吃得多瞭,會使肝氣內鬱溢盛而損害脾胃。
而吃點甜食以養護脾胃就再好不過瞭,比如紅棗不僅補養脾胃,更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忌大寒大熱
春分是一年中陰陽平衡、晝夜平分、寒溫各半的時期,養生也應該順應天時,追求人體陰陽的平衡。陰陽失衡的外在錶現就是“寒”“熱”,因此春分時節,飲食上最忌大寒大熱,而應講求平和,進而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
黃瓜、苦瓜、螃蟹等都屬於寒性食物,蔥、薑、辣椒等屬於典型的熱性食物。但是,並不是說這些食物都不能吃,隻要將食物的偏性達到互補就可以吃,例如在烹調螃蟹時,添加點蔥、薑等溫性調料。
戶外運動也要選好時機
春分時節,早晨的氣溫還比較低,有時還會有霧氣,太陽也還沒有齣來,細菌還沒有被紫外綫殺死,這個時候不適宜鍛煉。
最適宜的鍛煉時間應選在太陽齣來後一段時間,比如上午10 點左右,這個時候細菌已經被殺死瞭一大部分,且氣溫有所迴升,有利於鍛煉。
春分養花草,正當時
春分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這也是人們在室內養花草的好時候。
且春分的氣候有利於各種病菌的繁殖和傳播,是各種流行病的高發期,所以大傢可以在室內養一些淨化空氣的花草。
可以淨化空氣的花草主要有:吊蘭、常春藤、龍舌蘭、綠蘿等。
……
這本《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漢竹)》我算是入手有一陣子瞭,最近纔算是認真翻瞭幾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那種把節氣知識堆砌起來的書,而是真的有在“講故事”。書中對每個節氣的來龍去脈、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的重要性,都用瞭非常生動形象的筆觸來描繪。我尤其喜歡它對於“驚蟄”那一章的描寫,那種大地蘇醒、萬物復蘇的勃勃生機,仿佛透過文字都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和春風的輕拂。而且,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點,還穿插瞭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圍繞節氣創作的詩詞歌賦,那些古韻盎然的篇章,讀起來更是彆有一番風味。有時候,我會覺得它像一位溫和的長者,娓娓道來中華民族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形成的獨特智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知識,也感受到瞭文化的厚重。書中的插畫也很有意思,雖然是“漢竹”為主題,但畫風寫意,色彩淡雅,恰到好處地烘托瞭節氣的意境,不會喧賓奪主,反而給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詩情畫意。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有溫度、有深度,並且非常耐讀的書,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對《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漢竹)》這本書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覺得可能就是一本介紹節氣是什麼、有什麼特點的普及讀物。但翻開之後,驚喜真的不少。它在講解每個節氣的時候,不僅僅限於天文現象或者農業活動,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遠,去探討這個節氣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民俗習慣,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民間傳說。比如“寒露”那一章,它就詳細介紹瞭古人如何根據寒露的到來預測天氣,以及與此相關的祭祀活動和生活禁忌,這些內容都非常接地氣,也讓我對古人的生活有瞭更直觀的瞭解。讓我特彆觸動的是,書裏還提到瞭很多節氣與中醫養生的關係,比如根據不同節氣推薦不同的食療方和養生之道,這點對現代人來說非常有藉鑒意義。我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在“小雪”時節調整瞭自己的飲食,感覺身體確實有瞭些許改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是親切,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點娓娓道來,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和吸收。
評分第一次接觸《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漢竹)》這本書,就覺得它和其他同類書籍不太一樣。它沒有那種冷冰冰的科普感,反而有一種人文關懷的溫度。書中在講解每個節氣時,都會深入到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層麵。比如“清明”那一章,它不僅僅講述瞭祭掃習俗,還探討瞭清明節背後所體現的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孝道文化,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讀到這裏,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些節氣早已融入瞭中國人的血脈,成為瞭民族情感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書中還引用瞭很多古代文獻和詩詞,這些經典的文字,配上“漢竹”風格的插畫,更增添瞭書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美感。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榖雨”的描寫,它不僅介紹瞭春耕的重要時節,還通過生動的語言,描繪瞭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這本書讓我覺得,瞭解二十四節氣,就是瞭解中國人的生活哲學,瞭解我們民族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意義。
評分這本書《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漢竹)》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潤物細無聲”。它沒有大張旗鼓地宣講,也沒有刻意賣弄深奧的學問,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自然的方式,將二十四節氣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韆年智慧的文化符號,一點點地滲透進讀者的心裏。我最喜歡的是它在描述每個節氣時,那種對自然景物細膩入微的刻畫。比如寫到“立夏”,它描繪瞭初夏時節,萬物生長,蟬鳴鳥叫,荷風送香的景象,文字間充滿瞭夏日的活力與色彩。而到瞭“白露”,筆鋒一轉,又描繪齣鞦意漸濃,露水凝結,天氣轉涼的清冷感。這種前後對比,以及對季節變化細緻入微的捕捉,讓我深刻感受到古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尊重。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節氣起源的神話傳說,這些故事雖然帶有浪漫色彩,但也從側麵反映瞭人們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它讓我意識到,節氣不僅僅是時間上的劃分,更是中國人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要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漢竹)》這本書,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曆法知識,轉化為瞭一場充滿詩意與生活氣息的文化之旅。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二十四節氣,更是在“講述”節氣與中國人的生活有多麼息息相關。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每個節氣所對應的工作、生活、節慶習俗的詳細闡述。比如在講解“大暑”時,它不僅提到瞭高溫酷暑,還生動地描述瞭古人如何在這樣的天氣裏消暑解渴,以及相應的民間活動。又比如“小寒”那一章,雖然是全年最冷的時期,書中卻沒有讓讀者感到蕭瑟,反而描繪瞭圍爐夜話、餃子飄香的溫馨場景,充滿瞭生活的情趣。書中的“漢竹”元素貫穿其中,從封麵設計到內頁插畫,都透露著一種淡雅、寜靜的氣質,與節氣所代錶的自然韻律和東方美學不謀而閤。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這些古老的節氣,發現它們並非遙不可及的古老傳統,而是與我們現代生活依然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隻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從中汲取到生活智慧和文化滋養。
評分很好,,,,,,,,,,,,,,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孩子正好在學
評分書不錯,很多不知道到節日都寫的很詳細
評分很驚艷的一本書,精美的配圖,淺顯的文字。也不貴。
評分好評!
評分性價比不錯,建議購買。
評分圖文結閤,紙張很好,已經看完瞭,內容很豐富,值得推薦
評分這本書不僅介紹瞭節氣知識還有對應的節氣養生和指南,在瞭解四季流轉的同時也感受到瞭它的美。
評分好好學習中醫傳統文化吧,世界遺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