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zui逗趣的文化常识书,高逼格知识品味进阶必读
有深度,有情怀,不学术,接地气
有趣、有料、有知、有识
消炎、止痛、开胃、下饭
历史可以很有趣
· 做皇帝其实很苦逼,万历皇帝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和夏至。
· 除了年羹尧,“华妃”还有一个哥哥叫年希尧,督造了著名的景德镇年窑,雍正粉彩能做得登峰造极离不开他的功劳。
八卦里也有智慧
· “贵妃醉酒”其实是杨贵妃在吃醋
· 潘金莲和武大郎竟然不是原配
· 古代人故意要在清明节相亲有何道理
没文化真可怕
· 电影《赵氏孤儿》里程婴吃了碗面条,但实际上把麦子磨成粉大约战国和汉代时才出现,所以他真要想吃上这碗面,大概还要等七八百年。
· 宫斗剧中麝香可谓堕胎利器,但事实上麝香的气味比较刺鼻,很容易被发现。麝香可以通神通窍,可以入药,治疗跌打损伤,但打胎并不灵。
文物里有态度
· 红木不适合做百宝嵌的材质,因为红木的收缩率太大,宽容度不高,“太计较”。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待事待人,建大事者不计小怨。
· 一件残缺的古董还有没有收藏价值?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更何况残缺之中,也会蕴涵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
海报:
中国彩瓷共分几大类?一勺、一鼎、一碗如何透露漏出古代“舌尖上的中国”?《醉文明:收藏马未都6》系统介绍了中华食具、烟具、酒具、文具、茶具、玩具、香具的演变历程,展现了各类彩瓷的制作手法和鉴别重点,并将宝物与古典文学结合起来,让我们穿越时空,品味红楼与西游的生活细节,感受水浒和三国的戎马江湖。跟随马未都先生的讲解,无声的历史顿时变得生动立体,触手可及。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第yi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自序
五彩斑斓说五彩
斗奇争妍说斗彩
皇家奇珍珐琅彩
风姿卓然说粉彩
清平长久说梅瓶
声声催花鼓文化
三国风云论战争
水泊梁山看江湖
奇书异情金瓶梅
自人至理说西游
流芳百世红楼梦
亦幻还真话聊斋
珍馐美馔话食具
精巧别致话烟具
觥筹交错献酒具
清雅古朴说茶具
墨韵书香话文具
世事通明品棋具
袅袅香韵品香具
益智娱乐说玩具
百年大计说教育
尚礼善智说职场
白头偕老话婚姻
安居乐业话住房
寻医问药话医疗
迟暮之年说养老
水泊梁山看江湖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它的全称是《忠义水浒传》,作者的身份不是太清楚,一般的说法是施耐庵,实际上可能是多人创作。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水浒传》有很多种英译本,比如有的译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是把故事的核心提取出来了。而最好的一本是赛珍珠翻译的,突出了其精神内容。赛珍珠是个很传奇的女子,她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到中国,父亲是著名的传教士,母亲坚持让她先学习中文,再补习英文。她17岁时回到美国读大学,毕业后又返回中国,一直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最后才回到美国。赛珍珠认为《水浒传》非常好,一定要介绍给西方人,所以她翻译得非常好。但是在翻译书名的时候颇费周折,最后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恍然大悟,取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赛珍珠凭借作品《大地》于1932获得普利策奖,1938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获得两个大奖的作家。赛珍珠跟中国的感情很深,她在美国去世以后,墓碑上仅刻着“赛珍珠”三个汉字,没有写英文。
很多宋代的器物可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特征。这是一套南宋时期喝酒、温酒的酒器,中间的是酒壶,大概是福建地区早年生产的,跟景德镇的瓷器比起来还稍逊一筹。在温碗中加上热水,把酒壶放在碗中,就可以保持酒是温热的。这种壶有个俗名叫“狗头壶”,其实兽钮是个小狮子。唐以前的狮子呈现的都是狮子的形态,宋以后的狮子越来越像狗,到了明清时期则完全成了狮子狗。壶嘴比较尖细,倒酒时酒的状态很好,呈现出非常优美的态势。通过这样的器皿,我们能够想象宋代人的生活,当时人不仅重视物质层面的满足,还十分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
这是一个金元时期的酒壶,正面写有“酒国长春”,背面写有“清香美味”。从它的容量以及上面所书写的内容看,很像是酒肆中的酒具。它有4个系,从壶口一直穿到底部,能够用绳子拎起来,很方便悬挂或倒酒。
《水浒传》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它的传播范围非常广,传播时间也非常长。我们曾经批判过侠义的精神,教育人们不要意气用事,实际上中华文明的精华就在于此。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讲究“义”,这是与“忠”相关联的,“忠义”不可分割。生活中,我们很希望别人对自己忠诚,不希望被欺骗。比如这个酒瓶中盛放的酒是货真价实的,不掺杂任何东西,这就叫忠诚。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文化的时候,可以从古典名著《三国》、《水浒》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观复学堂·
1.《水浒传》中的“浒”是什么意思?
马未都评:“浒”是“水边”的意思,所以《水浒传》又有一个英译名叫《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我们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为什么“少不读《水浒》”呢?因为《水浒》最重要的一点是“义”,而年轻时、涉世不深时最怕滥用义气。如果沉溺于《水浒》所设定的那种场景,很容易意气用事,从而酿成大祸。年纪大一点儿再去看《水浒》,就能了解人生中除了义还有情,就能控制住自己,克制住冲动。
2.“江湖”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马未都评:“江湖”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说,泉水干了,没有水了,鱼都在陆地上了,两条鱼互相哈着气、互相吐着唾沫,让对方活下来,它们怀念江湖上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庄子是战国时期人,因此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战国。
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江湖”这个词,江和湖都有具体指称。后来“江湖”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水浒就是一个江湖,它是跟当时的朝廷对着干的。“江湖”引申的含义非常丰富,多少有一点儿叛逆,有些不守规矩,又有一点儿侠义,还讲一定的规矩,而江湖规矩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水浒传》中提到的酒有几种?
马未都评:谈《水浒传》不能不说酒,书里对于喝酒场面有经典的描写。其实在《水浒传》中,大概讲到了十种酒,一类是御酒,就是高级酒,也叫高度酒,分为荤酒、白酒和烧酒三种;另一类是村酒,就是低级酒,也叫低度酒,分为村醪酒、老酒、黄米酒、素酒、浑白酒、社酿和头脑酒七种。
素酒是原始状态的酒,没有经过过度的处理,类似于今天的米酒。而荤酒是相对素酒而言的,把素酒过滤、提炼,再出来就是荤酒。头脑酒在今天看来不算是酒,就是把酒淋在肉上,吃着带酒香的肉。《水浒传》中形容喝酒有一个很豪气的词叫“大碗筛来”,这是因为宋代人喝的酿造酒中,杂质特别多,盛酒之前需要先筛一遍。中国过去的酒都是浑的,比如老酒、黄酒、米酒,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叫“浊酒一杯”。中国是一个酒文化盛行的国度,但每个人喝酒要适度,要根据自己的酒量,喝得恰到好处为好,要注意自己的“酒德”。
……
自序
(马未都)
此套书已出版八册,曾写过两序。事隔几年重读旧序,仍觉得话说得份量已足,再说都是赘言。新瓶旧酒,越久越醇;赏的是瓶,品的是酒。对于读者,饮之通泰为上上;对于作者,观之欢愉则为中上,均为人生之快事也。
人生快事自古多样。明末清初有个文学批评家叫金圣叹,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听着古怪,含义很深。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都有过批评,尤其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详尽且细致入微,眼光独特犀利,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顺治皇帝都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但金圣叹命运不济,因冤问斩,刑前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由此可见痛快之事因人认知而不同。写作为先,饮酒为后,《醉文明》丛书基于此才有“醉”字。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沉淀厚重,享受容易解释难。几千年来,国人在此文化的滋润下,享受其果,忽略其因,而我们仅是解释其因、养护其果而已。因果之间相生相灭,亦可以看成因果互为,所以佛教说:无为无因果。
这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说出来的,故自由随意。说出来的书比写出来的书多一分自由,少一分拘谨。想想四大名著,前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说出来再落成文字的。三部巨著流传甚广,缘于初始的自由,提炼的随意。自由与随意就成了书籍的某一种状态,于是就有了这部《醉文明》。
看书、读书、说书、著书乃古之四事,此四事于观者介于看读之间,于作者介于说著之间,其中差距微妙,感受奇特。看书之看为阅,读书之读为学;说书之说为泄,著书之著为垒;阅、学、泄、垒乃四种与书相关之状态,勾连你我,组成了这个纷杂的世界。
唯一值得赞叹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积累了先人的文化遗存,我们仅是继承者,坐享其成,无法言谢。
是为序。
马未都
2016年11月19日凌晨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特别好,翻阅起来手感温润,让人爱不释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娓娓道来的节奏感,仿佛他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带领我们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字中流淌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畏,透过字里行间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描述那些老物件时的眼神和语气,充满了珍视和深情。这本书的装帧工艺也体现了匠人精神,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透露出对读者的尊重,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物质层面的愉悦。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籍,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的知识,更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的句子不像教科书那样刻板,也不像纯粹的文学作品那样晦涩,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灵动。我发现作者在运用比喻和拟人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他能让那些静止的文物“活”起来,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命故事。整个阅读过程酣畅淋漓,思绪随着作者的笔触时而飘向遥远的古代市井,时而又回到现代的展览馆,体验着不同时空下的文化脉动。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的知识边界,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更多背后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真诚”。作者似乎没有任何矫饰,他的文字直接、坦率,充满了对所探讨事物的真性情。他不是在扮演一个博学的学者,而更像是一个热心的朋友,拉着你一起走进他的收藏室,兴致勃勃地展示他的宝贝,并分享他从这些物件中获得的感悟。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他在描述那些历史的沧桑感时,那种带着一丝惋惜和敬畏的情感表达,让人深切地体会到时间的力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那些老物件散发出来的淡淡的年代气息,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是任何复制品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更像是一张由无数文化节点编织而成的网,读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每一次的进入都会有新的发现。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史料和民间传说的平衡把握得极其到位,既有扎实的学理支撑,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他很擅长用对比的手法,将古今中外的文化现象进行有趣的碰撞,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友好的,它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解构了复杂的文化符号,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雅”变得触手可及。每次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忍不住要停下来,回味那种悠长而醇厚的韵味。
评分我最近读了很多关于文化传承的著作,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独一无二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深奥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总能从最不起眼的器物中,挖掘出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温度。我尤其喜欢他描述那些民间智慧和手工艺传承的部分,那种对“慢”的坚守和对“真”的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读完之后,我对自己周围的许多日常用品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生活中的“舍”与“得”,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在物质的洪流中。
评分一直想买这套书,正好碰到京东搞活动,果断出手!比较喜欢马老的风格!印刷精美,包装完好!京东快递特快!
评分京东购买的很放心,一天就到了,这物流真的是快,快递员人也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
评分中国彩瓷共分几大类?一勺、一鼎、一碗如何透露漏出古代“舌尖上的中国”?《醉文明:收藏马未都6》系统介绍了中华食具、烟具、酒具、文具、茶具、玩具、香具的演变历程,展现了各类彩瓷的制作手法和鉴别重点,并将宝物与古典文学结合起来,让我们穿越时空,品味红楼与西游的生活细节,感受水浒和三国的戎马江湖。跟随马未都先生的讲解,无声的历史顿时变得生动立体,触手可及。
评分硬壳的的书质量不错,书角有点折,希望下次改进,印刷清晰,正版,下次还会来哦
评分纸张厚实。读此书与智者对话,学此书与文物对话,品此书与历史对话,悟此书与文化对话。
评分还不错,京东速度挺快的,早上买的,下午就到了。
评分在外地,还没来得及看,送货速度真的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