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zui逗趣的文化常识书,高逼格知识品味进阶必读
有深度,有情怀,不学术,接地气
有趣、有料、有知、有识
消炎、止痛、开胃、下饭
历史可以很有趣
· 做皇帝其实很苦逼,万历皇帝每年的寒暑假各有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和夏至。
· 除了年羹尧,“华妃”还有一个哥哥叫年希尧,督造了著名的景德镇年窑,雍正粉彩能做得登峰造极离不开他的功劳。
八卦里也有智慧
· “贵妃醉酒”其实是杨贵妃在吃醋
· 潘金莲和武大郎竟然不是原配
· 古代人故意要在清明节相亲有何道理
没文化真可怕
· 电影《赵氏孤儿》里程婴吃了碗面条,但实际上把麦子磨成粉大约战国和汉代时才出现,所以他真要想吃上这碗面,大概还要等七八百年。
· 宫斗剧中麝香可谓堕胎利器,但事实上麝香的气味比较刺鼻,很容易被发现。麝香可以通神通窍,可以入药,治疗跌打损伤,但打胎并不灵。
文物里有态度
· 红木不适合做百宝嵌的材质,因为红木的收缩率太大,宽容度不高,“太计较”。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待事待人,建大事者不计小怨。
· 一件残缺的古董还有没有收藏价值?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更何况残缺之中,也会蕴涵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
海报:
紫檀、黄花梨、红木、楠木等古典家具材质如何挑选?竹木牙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玩杂项到底有何魅力,让收藏者爱不释手?《醉文明:收藏马未都7》不但可以以时间线来看木器、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从物件的器形、神态、工艺来体会各个历史社会的生态和智慧,感受其上所承载的华夏文明。收藏,藏的不仅是“物”,更是藏史、藏文化。面对让人沉醉的中华文化,如对美人,尽得风流。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 千合 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第yi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自序
静穆尊贵话紫檀
文人之美黄花梨
形艺俱佳话红木
奇珍异材说楠木
千峰翠色赞越窑
橄榄之绿耀州窑
淳厚沉静龙泉窑
稀世珍宝柴汝官
以玉为礼商周玉
以玉比德战汉玉
世俗需求唐宋玉
金漠银水辽金元
雅俗共赏明代玉
登峰造极清代玉
中流砥柱金贝币
举足轻重话银币
外圆内方话铜币
与时俱进机铸币
音梁锦绣百宝嵌
珠宫贝阙彩螺钿
百髹繁艺剔雕漆
炉火纯青话铜器
信手拈得翠色来
琢木生花话木器
以齿焚身叹牙器
心有灵犀一点通
文人之美黄花梨
黄花梨有“木中黄金”之称,足以体现它在当代人心目中的位置。明朝后期,隆庆开关以后,黄花梨开始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欣赏。到了万历年间,黄花梨则作为家具的优良用材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大部分的黄花梨产自海南,此外,广西地区也出产一种越南黄花梨。越南史称安南,是中国古时的藩国之一,与海南属于同一纬度,气候相近,树种几乎一致。海南地区的台风多于越南,生长的树木较小,纹理显得更花一些。越南黄花梨生长在内陆,气候条件优于海南黄花梨,长得很快,木材很粗,纹理更加通达。
现在,很多人都对黄花梨津津乐道。由于中国人酷爱名贵木材,所以全世界的名贵木材都被收集到了中国,这是对世界资源的破坏。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目前在海南岛已经大面积地栽种黄花梨树苗,希望它们能成长100 年甚至500 年,来福荫后人。今天我们能够感受黄花梨的文化,也是因为受了前人的福荫。
这是一个黄花梨的小柜,上面有一把锁,上刻“千和万合”。小柜子有五个抽屉,一大四小,是满彻黄花梨。所谓“满彻”,是指里外前后全部都是用的一种材质。这件小柜很有名,在王世襄先生的皇皇巨著《明式家具珍赏》中有著录。从材质上看,它的侧板非常干净,纹理通达,有一整块背板,用料非常讲究,内部结构也很复杂,这些都是古人聪明才智的体现。
这是一张明朝末年的黄花梨酒桌。酒桌的尺寸比较小,但比较宽,在古代是文人自用的,可以用来独酌,也可用来看书。酒桌采用了古老的夹头榫形式,取平头案的案形,并且是由一块木头整挖出来的,这种做法在后来就见不到了。酒桌的中心采用的是楠木中的瘿木,将楠木绞丝状的纹理表现了出来,有部分开裂。
黄花梨的颜色非常柔和,在现今的多彩生活中,这种暖色调给人的感受不够强烈。但是在明代,房间内采光条件不如现在好,看到这样一种温润的、偏黄色的家具,人的内心会多一分感受,这种感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阴天的时候,黄花梨的木料会散发出很浓郁的香味,这张酒桌从制作出来到现在至少有400 年以上的历史,它的气味一直在挥发,味道越来越淡。其实每一种木头都有气味,而黄花梨的味道沁人心脾,可以安神。
中国人历来对颜色深的器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对紫檀和红木都比较感兴趣。黄花梨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备受冷落,古人并不喜欢它。直到民国以后,欧美人开始关注它,认为这是中国文人创造的辉煌文化。他们大量地搜集黄花梨,我们才对黄花梨有了新的认识。当时有很多黄花梨家具被染成黑色,当作紫檀卖给外国人,因为当时黄花梨和紫檀的价格差距太大。欧美人认为,黄花梨家具的美不是宫廷所能欣赏的,它是文人化的用具,有一种超脱之美。当这种观念传入中国以后,我们才知道,中国人创造的家具文化是非常丰富的。
1. 黄花梨能治病吗?
马未都评:古代文献中关于家具的用材有很多记载,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黄花梨治病的记载。
《本草纲目》是明代非常重要的文献,所记载的药材浩如烟海,汇总了中国历朝历代关于中药的认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降真香”,指的就是黄花梨,辛温、无毒,药性温和,可以止泻、定痛、消肿生肌。
民间传说黄花梨能够降血压、催情、抗沮丧、抗菌、利脑、除臭、补身,这些功效有待进一步考察,也有被商人夸大的可能。
2. 黄花梨的直径有超过一米的吗?
马未都评:黄花梨树木比紫檀粗大,直径超过一米不成问题。树的直径通常是指它的胸径,即乔木主干离地面大概1.3 米处的直径。黄花梨树也有成长期,过了成长的巅峰状态后就不再生长,剩下的时间就是维持生命。黄花梨树大约能长100 年,后面几百年都是延续生命。
欣赏黄花梨家具时,人们更注重对纹路的欣赏。黄花梨的纹理有两种:一种是人们俗称的“鬼脸”,也叫“狸斑”;另一种俗称“宝塔纹”。
这是一张乌木的黄花梨条桌,中心板是黄花梨的。它左下角的纹理,是如同狸猫一样的斑纹,形态像鬼的脸一样,这就是“鬼脸”。鬼脸是树杈之间所形成的疖子,一般粗壮的树干伸出一枝,在交叉部位肯定有一个“鬼脸”。树木越粗,鬼脸就越少,树木越小,鬼脸相对就越多。
黄花梨通达的纹样都是行云流水的,纹理非常通畅,像宝塔一样延伸上去,俗称“宝塔纹”。
柏木也有很多疖纹,只是疖纹太多了,中国人不太喜欢,反倒是欧洲人比较欣赏,他们觉得没有疖子不够美。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京旧货市场,一些北欧人专门购买带有疖子的家具。由此可见东西方审美理念的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有宽容的审美观。
3. 什么是插肩榫?
马未都评:在家具的案类结构中,插肩榫出现的频率仅次于夹头榫。
插肩榫俗名叫“宝剑腿”,腿的位置像宝剑的上方,是尖的,下部像宝剑的柄。插肩榫也是一种“万年牢”的结构,如果不刻意把它拆散,牙板是永远出不来的。牙板中间的缝很小,而左右两边比较厚,卡住以后就不能动弹。
插肩榫虽然外观与夹头榫不同,但结构实质是相似的,也是足腿顶端出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相对拢,上部也开口,嵌夹牙条。只是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牙条和足腿相交处剔出槽口,使牙条与足腿拍合时,将腿足的斜肩嵌夹,形成表面的平齐。
……
自序
(马未都)
此套书已出版八册,曾写过两序。事隔几年重读旧序,仍觉得话说得份量已足,再说都是赘言。新瓶旧酒,越久越醇;赏的是瓶,品的是酒。对于读者,饮之通泰为上上;对于作者,观之欢愉则为中上,均为人生之快事也。
人生快事自古多样。明末清初有个文学批评家叫金圣叹,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听着古怪,含义很深。他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都有过批评,尤其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详尽且细致入微,眼光独特犀利,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连顺治皇帝都说“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但金圣叹命运不济,因冤问斩,刑前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由此可见痛快之事因人认知而不同。写作为先,饮酒为后,《醉文明》丛书基于此才有“醉”字。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沉淀厚重,享受容易解释难。几千年来,国人在此文化的滋润下,享受其果,忽略其因,而我们仅是解释其因、养护其果而已。因果之间相生相灭,亦可以看成因果互为,所以佛教说:无为无因果。
这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说出来的,故自由随意。说出来的书比写出来的书多一分自由,少一分拘谨。想想四大名著,前三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说出来再落成文字的。三部巨著流传甚广,缘于初始的自由,提炼的随意。自由与随意就成了书籍的某一种状态,于是就有了这部《醉文明》。
看书、读书、说书、著书乃古之四事,此四事于观者介于看读之间,于作者介于说著之间,其中差距微妙,感受奇特。看书之看为阅,读书之读为学;说书之说为泄,著书之著为垒;阅、学、泄、垒乃四种与书相关之状态,勾连你我,组成了这个纷杂的世界。
唯一值得赞叹的是,我们所处的世界积累了先人的文化遗存,我们仅是继承者,坐享其成,无法言谢。
是为序。
马未都
2016年11月19日凌晨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长途旅行,尤其是在关于“器物有灵”的章节,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故事性笔触,将那些冰冷的古董变得有温度、有生命。他描述一件瓷器时的那种细致入微,就像是老友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往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场景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物件的“不完美”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豁达与包容。很多收藏家执着于“完美品”,但这本书里却强调了那些磕碰、裂纹乃至岁月留下的痕迹,恰恰是这些“瑕疵”才是它们真正灵魂所在。这种哲学思考,让我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都开始有了新的审视角度,不再只是关注其功能性,而是去探究其背后承载的时间重量和使用者的印记。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是这本书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与其说是学术论述,不如说是老江湖的经验分享,带着一种阅尽千帆后的洞察力。语言中充满了地道的京味儿和一种洗练过的幽默感,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字字珠玑。我常常在某些段落忍不住会心一笑,因为作者总能精准地描绘出收藏界里那些微妙的心理博弈和圈内的“潜规则”,那种真实感是其他理论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他对于市场行情的分析,也绝非简单的价格罗列,而是结合了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甚至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这种“野史”与正统知识的完美融合,使得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收藏”仅限于古董买卖的刻板印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带进了这扇神秘的大门,学到的不仅是鉴别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带着敬畏心和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历史的馈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精妙了,那种低调的奢华感扑面而来,让人爱不释手。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稳的色调和考究的纸张质感所吸引。每一页的排版都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留白恰到好处,文字的呼吸感十足。我特别留意了书中的配图,它们不仅仅是内容的点缀,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些老物件的细节被捕捉得非常清晰,即便是没有文字的辅助,光是看图都能感受到物件背后流淌的历史厚重感。装帧的工艺水平绝对是顶级水准,书脊的加固处理,以及封面材质的选择,都体现了出版方对“收藏”这个主题的深度理解和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陈列在书架上,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让人对阅读本身产生出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都在传递一种高级的审美情趣。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它没有采取时间线或朝代顺序的简单梳理,而是像一个精心策划的画廊展览,每章的主题切换都带着强烈的策展意图。有时候从一个极其细微的器物部件切入,就能瞬间扩展到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这种叙事的跳跃性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像是在不断地给我制造“啊哈!”的惊喜时刻。例如,他可以前一页还在描述一把旧椅子的榫卯结构,后一页就开始探讨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与审美趣味。这种跨越不同知识领域的无缝衔接,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强的联想能力。它引导我不再将文化知识割裂看待,而是用一种整体性的眼光去理解,不同门类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是如何互相影响、共同构建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被推入一个新的思维迷宫,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时间流逝的全新视角——即物质如何抵抗虚无。在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一切都追求“新”和“快”,而这本书却慢了下来,用极大的耐心去解读那些被时间打磨的物件。作者构建了一个关于“物”与“人”如何相互成就、相互依存的体系。那些被收藏和珍视的物品,其实也同时在审视和塑造着收藏者本身的人格与心性。我体会到,真正的收藏不是占有,而是一种临时的保管,我们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看护者。这种责任感和谦卑的态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物质的态度。文字中透露出对传统手工艺的深深眷恋,每一次对某件器物的详细描述,都像是在为那失传的技艺进行一次庄严的致敬,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要去守护这份文化遗产的火种。
评分书本很精致小巧,像日记本,便于携带,内容也不错
评分不错书,比实体店便宜不少,还有满减活动
评分做活动买的,没等618,东西不错,感谢京东
评分现在都不怎么去书店了 买书第一时间就想到京东 京东已经是生活中和必须品啦
评分“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岳飞背上刺的其实不是“精忠报国”?《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讲述了 “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历代龙纹系列、君子六艺系列、瓷之纹系列等主题,全面展示了几千年文明的恒常与流变、古人今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宝物与文化交相辉映,尽显我们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评分而那过去了的,
评分书不错,应该有十本,现在只发行了七本,坑爹的是还得再买。
评分全套7册,精装本,包装精美,品质优良,值得拥有。
评分物有所值 嘟嘟 厉害 讲解到位 图文并茂 很是喜欢 图片很清晰 印刷质量杠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