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適閤普通讀者閱讀的故事版《中國通史》;
媲美顧頡剛《國史講話》和林漢達《上下五韆年》、《中國曆史故事集》!
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一)文字好讀:文字淺顯明白,與顧頡剛《國史講話》不相上下。
(二)內容完整:本書所述中國曆史時期較完整(從上古到民國),作者比較注意行文的連貫性,注意交代前後的曆史背景,使人讀完可以對中國曆史的發展有一個明晰扼要的概念。
(三)現代見識:本書作者生活於民國,或因風氣影響,不受單一意識形態的局限,比較具有現代人的眼光,如對秦始皇愚民的評論、對唐太宗政治的評論等,都是點睛之筆。
《中國曆史故事》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選取四十個題目,以講故事的方式,簡明扼要地介紹瞭從上古傳說時代起到作者所處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為止的中國曆史,堪稱一部適閤普通讀者閱讀的故事版《中國通史》。全書特彆收藏二十八幅彩色曆史插圖,方便讀者參考。
湯蕓畦,民國知識人,所著《中國曆史故事》曾由上海新中國書局、滬江圖書社等機構印行多次,深受歡迎。
上編 從傳說時代到三國分立
一 舜的傢庭生活
二 夏少康的中興
三 商紂的殘暴
四 周幽王的失國
五 齊桓公的霸業
六 晉重耳的齣亡和反國
七 孔子的周遊列國
八 老子的高談清淨
九 商鞅的變法
十 蘇張的縱橫
十一 秦始皇的統一六國
十二 劉邦的斬蛇起義
十三 叔孫通的奏定朝儀
十四 漢與匈奴的和親
十五 張騫的交通西域
十六 王莽的篡漢
十七 光武帝再建漢室
十八 黨錮之禍
十九 赤壁之戰
二十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
下編 從西晉統一到民國北伐
一 司馬氏統一中國
二 五鬍之亂
三 梁武帝餓死颱城
四 隋煬帝的奢侈
五 唐太宗的政治
六 安祿山的亂事
七 宋太祖的帝業
八 王安石的變法
九 硃熹的道學
十 嶽飛的孤忠
十一 元世祖的入主中國
十二 明太祖復興漢族
十三 鄭和的七下西洋
十四 滿清的入關
十五 鄭成功據守颱灣
十六 太平天國
十七 鴉片戰爭
十八 拳禍
十九 中華民國的成立
二十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編後記
唐太宗的政治
李淵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他有四個兒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四子元吉。內中以世民為最聰明,識量過人,他見瞭隋朝擾亂,就懷著安天下的大誌,傾身下士,廣交天下的豪傑,暗中布置妥當瞭,便勸父親起兵;李淵起初聽瞭,大為驚恐,過瞭一夜,對世民說道:“你說的話,我昨晚想瞭,頗有道理,但是將來惹破傢亡身之禍,是由於你,幸而化傢為國,也是由於你哩。”於是就在太原起兵,有不從命令的,發兵徵討,把近地都平服瞭,纔發兵去攻取西安。這時西安是代王侑留守,李淵命令將士不得傷害隋朝的宗廟和代王,後來攻破瞭西安,李淵立瞭代王侑為皇帝,自己封為唐王。等到隋煬帝在江都被弑之後,就自己立為皇帝,稱為高祖,立建成為太子,封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李淵稱帝以後,各處的群雄,還是占據州郡,稱帝稱王,唐朝發兵次第平定,經過好幾年的戰爭,纔統一瞭中國。唐朝平定群雄,要算李世民的功勞最大,高祖以為前代的官爵,都不足以酬賞他的功勛,於是特彆封世民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
李世民既經尊顯,以為國傢漸就升平,便注重文治,開文學館,延納一些文學之士,如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永恭、薛元敬、顔相時、蘇勖、於誌寜、蘇世長、薛牧、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蓋文達、許敬宗等都延納為學士,世民時常到館中去,和這些學士討論文籍,甚至討論到夜深,方纔迴去。世民還叫那善於圖畫的人,把學士的像盡畫齣來,加上贊詞,裝潢得一幅很精美的圖畫,稱為十八學士,當時的人看瞭,很羨慕,稱他們為登瀛洲。
李淵起兵的時候,本盡齣李世民的計謀,當時李淵和世民說道:“將來事成之後,當立你為太子。”世民很誠懇的辭讓,所以至李淵稱帝,仍是立瞭建成為太子。建成立為太子以後,喜歡酒色,常齣外畋獵為樂,元吉也多過失,李淵見瞭,對於這兩個兒子便很不滿意;而世民的功勞和名譽,一天一天的繼漲增高。建成處著這樣的環境,心裏很不自安,就和元吉結為一黨,一麵交結宮內的妃嬪,替他們在高祖前說好;一麵謀傾陷世民的方法,從此他們兄弟的嫌怨很深,後來竟鬧齣自相殘殺的慘禍來。
這時恰有突厥寇邊的消息,建成就薦瞭元吉帶兵去打突厥,元吉又請調瞭世民部下的精銳一同前往,把世民的勢力分散。
於是建成又秘密的和元吉道:“待你齣發的時候,我邀瞭世民在昆明池和你餞行,乘其不備,使壯士把世民拉死。”兩人計議已定,隻待行事,不料這個消息,被世民知道瞭。世民忙去報告高祖,高祖大驚說道:“明日我當召來問訊。”世民便做齣先發製人的手段,先發兵埋伏在宮殿中;等到建成、元吉奉召進宮,走入瞭臨湖殿,四圍伏兵一齊衝齣,世民引弓搭箭追著建成,把建成射死瞭;世民的部將尉遲敬德也把元吉射死瞭。高祖知道鬧齣這亂子,就下令內外軍事都受秦王世民的指揮,於是太子和齊王的部下纔不敢亂動。世民見瞭高祖,伏著高祖的身上嚎啕痛哭,高祖安慰瞭一番,就立世民為皇太子,軍國大事盡聽太子處理,然後入奏。
高祖自稱太上皇,不理政事,令皇太子世民即帝位,就是唐太宗。唐太宗用瞭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輔佐朝政,這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善於決斷,魏徵善於進諫,太宗都加以極端的信服,把國政治理得很好,百姓安樂,中國自秦漢以來的政治,沒有比得上唐太宗的。
太宗即位以後,極力引陳後主、隋煬帝以奢侈亡國為戒,崇尚節儉。有一次命瞭竇璡修理洛陽宮,竇璡鑿池築山,修理得很華麗,太宗看瞭,大發怒氣,立即命人撤毀,又把竇璡的官職也免瞭。
當時的百姓,因為傢給人足,都很過著快樂的日子,並且受瞭太宗的教化,都保持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美德,這時政體雖然是專製,而政府卻是著著為人民謀利益,所以政府和人民很能相信。有一次,太宗親去點驗牢獄裏的罪人,見有應處死罪的三百九十人,太宗心裏很加憐憫,就放瞭那犯死罪的都迴傢去,看看他們的父母妻子,約定明年鞦間再來受死刑;等到次年鞦間那三百九十人果然一齊迴來,沒有一個逃避的。太宗以為他們能守信義,便盡赦瞭他們的罪,又放他們迴傢瞭。
唐太宗最好的政治,就是喜納臣下的勸諫,凡臣下說他的過失,他立即改悔。特設監察禦史和諫官,無論朝中內外的政事,都令監察禦史和諫官負責督察,這是中國古代政治最好的辦法,所以孫總理取瞭做《五權憲法》中的一權。在唐太宗的臣子中,尤其以魏徵善諫,後來魏徵死瞭,太宗很悲慟的說道: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道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道得失;如今魏徵死瞭,我便亡卻一麵鏡子瞭。”
唐朝的政治修明,不獨百姓安樂,四方外族都來歸附,一般鬍族都尊太宗為天可汗(可汗是鬍族君主的稱號)。鬍族還派瞭子弟入朝侍奉。有一次太宗奉瞭太上皇設宴未央宮,命鬍族頡利可汗起舞,南蠻酋長唱歌,太上皇很歡喜的說道:“鬍越一傢,是從古以來所沒有的。”太宗捧觴上壽迴答道:“這是你老教誨的功勞,決不是兒子的纔力所能做到的!”從前漢高祖也隨瞭他的太上皇開宴在這未央宮,但是漢高祖很誇示自己的功勞,就很不足取瞭。看瞭他們父子這樣的快樂,就可見當時漢族的隆盛瞭。
太宗對於文化也極注重,設有國子監(好像今之大學校),內築學捨兩韆間,有學生數韆員,太宗常親自到國子監和學生們講論經術,學生能明瞭一經的,就給以官爵;於是四方來入學的,雲集京師,外族高麗、百濟(今朝鮮半島的西南)、高昌(今新疆土魯番地)、吐番(今西藏)的酋長,都派遣子弟留學京師,學生的人數,增加至八韆多人。這時的教育和政治,都很發達,要算是漢族的極盛時代瞭。
太宗在位,有二十多年,一到太宗死後,國勢漸漸衰落,後來統兵的將官,占據州郡,不奉命令,成為軍閥割據的局麵,人民的痛苦就更深瞭。所以君主政治是靠著君主的好歹,而君主好的少,壞的多,國傢升平的日子就很少瞭,像這唐太宗的政治是很不多見的。現代的民主政治,就是補救這君主政治的弊病而發生的,由君主而民主,也是曆史上自然的進化,無論何人不能加以否認的。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我真是驚呆瞭,這封麵設計得太有品味瞭,那種古樸又典雅的風格,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緒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古代世界。我這個人平時對曆史有點望而生畏,覺得那些年代和人名太復雜,光是記住就夠嗆瞭,更彆提去理解背後的深層意義瞭。但翻開內頁,看到那些精美的插圖,我的心一下子就安靜下來瞭。它們不是那種呆闆的教科書配圖,而是充滿瞭藝術氣息,每一幅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工筆畫,色彩飽滿卻不失曆史的厚重感。比如描繪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場景,那兵馬的陣勢、戰車的威武,以及人物臉上的那種決絕與霸氣,都躍然紙上,讓人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轟鳴聲。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極大地降低瞭我閱讀曆史的門檻。我以前看文字版的曆史書,讀幾頁就得停下來查查背景資料,生怕理解錯瞭。但有瞭這些圖文並茂的解釋,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瞬間就清晰瞭,特彆是對於那些地理位置和建築細節的描繪,看得我大呼過癮。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非常好,字體大小適中,留白得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晚上在颱燈下看很久,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人願意一頁一頁慢慢品味的“視覺盛宴”,它讓枯燥的曆史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成功地勾起瞭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濃厚興趣。
評分坦白說,我買這本書之前其實是有點猶豫的,因為市麵上曆史故事類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大多都流於錶麵,講的都是些“民間野史”或者經過過度戲劇化的“段子”,缺乏真正的曆史深度。我真正想瞭解的是,在那些驚心動魄的大事件背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社會的運轉邏輯是什麼。這本書在敘事上展現齣瞭令人驚喜的平衡性。它既沒有完全淪為帝王將相的個人傳記,也沒有完全偏離主綫去搞那些不著邊際的野談。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把握“講故事”和“講曆史”之間的那個微妙的平衡點。比如,在講述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戰爭時,它沒有僅僅停留在戰報和將領的功績上,而是穿插瞭對當時邊疆屯田製度的介紹,以及對戍邊將士傢書內容的引用。這些細節的加入,使得整個故事不再是冰冷的符號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鮮活的時代氣息。我特彆欣賞它對社會階層變遷的刻畫,從士族的興衰到平民階層的崛起,那種微妙的權力轉移被描摹得非常到位,讀起來讓人不禁思考,曆史的車輪到底是如何被無數普通人的選擇所推動的。這種深度,遠超齣瞭我最初對一本“故事集”的預期,它更像是一部經過精心梳理和提煉的社會發展史縮影。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收獲是多方麵的,它成功地做到瞭雅俗共賞,兼顧瞭知識的準確性和閱讀的愉悅性。它更像是一扇精心打造的“時光之窗”,而不是一堵冰冷的“曆史高牆”。我身邊不少朋友都對曆史有興趣,但總抱怨找不到閤適的入門讀物,要麼太學術化,要麼太娛樂化。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我發現自己不僅在讀故事,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瞭一種曆史性的思維方式,學會瞭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它沒有給我提供任何現成的答案,但它提供瞭足夠優質的材料和提問的方式,激發瞭我去主動思考。購買這本書絕對是一筆值得的投資,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重新點燃瞭我對探尋我們民族過往的激情。我甚至已經開始計劃,在讀完一遍後,準備再細細地品讀幾次,特彆是那些圖文結閤得非常精彩的部分,每一次重讀,相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接觸過一些被翻譯得很生硬或者敘述腔調過於嚴肅的史書,讀起來像是“被教育”而不是“在閱讀”。而這本的文字,用詞精準、描述生動,帶著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仿佛有一位學識淵博又健談的長輩在耳邊輕聲講述他所知道的往事。它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在敘述冗長復雜的曆史脈絡時,會適當地插入一些小故事或者曆史小知識的“花絮”,有效地起到瞭鬆弛和調節的作用。比如在講到魏晉玄學興盛的背景時,作者沒有長篇大論地解釋復雜的哲學思想,而是描繪瞭當時士人們“竹林七賢”般的生活場景和思想傾嚮,通過形象化的描述,讓人能迅速捕捉到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這種敘事策略,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流暢性。而且,這本書對曆史人物的刻畫也很有自己的見解,它不一味地褒揚或貶低,而是試圖展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比如一個在功業上偉岸無比的君王,在私德上可能有著不為人知的掙紮與軟弱,這種多維度的呈現,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可信,不再是教科書上扁平化的“正麵人物”或“反派”。
評分從結構組織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可以說是做到瞭脈絡分明而不失趣味性。它顯然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事件,而是做瞭主題化的劃分和提煉。比如,它可能會用一個單元集中講述“水利工程的變遷”如何影響瞭不同朝代的國力基礎,另一個單元則聚焦於“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讀者可以針對性地深入某一領域進行瞭解,而不是被浩瀚的時間綫牽著走。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銜接處理上的巧妙設計。它不會突兀地結束一個時代的故事,而是在結尾處留下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引齣下一個時代的某個關鍵矛盾,這種“懸念式”的收尾,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頁去尋找答案。這種精心的結構設計,體現齣作者對材料的駕馭能力和對讀者心理的深刻理解。對於想對中國曆史有一個宏觀認識,但又不想被瑣碎細節淹沒的初學者來說,這種分塊講解的方式無疑是最高效且最易於吸收的。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框架,讓曆史知識可以被有效地組織和記憶,而不是零散地堆放在腦海裏。
評分中華書局齣的書一直都很好,這個係列的書希望也可以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評分很好,書的質量很好!一下買瞭中華書局好幾本書!!!
評分送女兒的,印製精良。
評分東西很好,相信京東,喜歡京東
評分不錯,一天幾個故事看
評分書很好看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書挺好,簡單易懂,掃盲必備
評分好書,實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