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

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佳 著
图书标签:
  • 红酒
  • 品酒
  • 生活美学
  • 慢生活
  • 美食
  • 情调
  • 仪式感
  • 居家
  • 放松
  • 小资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3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33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喜欢红酒的人

★作者为“拉菲官网”中文版译者、多项国际葡萄酒大赛评委。不仅具备深厚的葡萄酒专业知识,更深谙法国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
★大量一手图片,详细解读、全方位剖析红酒,兼具实用性与文艺气质。
★快速破译年份、产地、级别、装瓶者信息。
★迅速掌握斟酒、持杯、晃杯、品饮要领。
★秒懂香气、酒体、层次、余味等术语。
★享受微醺时刻的同时,细品葡萄与时光交融的味道,体会风土与情怀交织的力量。
★优雅的封面用纸和内文用纸,带给你舒适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爱喝红酒的你,真的懂红酒吗?
年份、产地、级别、装瓶者……酒标上花哨的信息该如何快速破译与解读?
香气、酒体、层次、余味……玄妙的品酒术语该如何把握与体会?
斟酒、持杯、晃杯、品饮……如何做才能彰显专业范儿?
在技术之外,红酒的世界里还有什么值得关注与探索?
本书作者旅居法国多年,从葡萄园里的工作人员,到巴黎老佛爷里la Bordeauxthèque的品酒师、“拉菲官网”中文版译者,再到法国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电影节的评委……独特的经历,让她不仅具备深厚的葡萄酒专业知识,更深谙法国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
本书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从选酒、侍酒、品酒、释酒等方面带你畅游法国红酒世界。如果你是红酒初学者,这本书里一定有你迫切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如果你是红酒爱好者或发烧友,这本书能带你深入法国红酒文化,让你看到更多的情怀与风土,体会到那些世世代代用葡萄酒表达生命的人的热情与真心。

作者简介

刘佳: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及人文学院。

在《北京青年报》任记者期间曾获全国性新闻评选一等奖。

曾任法国有机葡萄酒竞赛、巴黎农业总竞赛、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世界莎当妮葡萄酒评选赛等赛事评委;曾就职于法国Duclot酒业集团。

2003年,受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DBR)委任,翻译并协助建立中文网站。

2014年,受邀担任第21届法国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电影节(Oenovideo)评委;参加国际美食美酒图书颁奖典礼,所著图书《热问法国红葡萄酒》荣获法国葡萄酒图书荣誉。

2015年,摄影作品《内在的微笑》入选第10届葡萄与葡萄酒国际摄影展(Terroirs d'images)百幅佳作。

2017年,摄影作品《倾听你的秘密》入选第12届葡萄与葡萄酒国际摄影展(Terroirs d'images)百幅佳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葡萄酒,爱上了它就想学习它。刘佳比我学得早,她写的书曾对我很有帮助。作为朋友,我知道她很在乎读者的需求——是否易懂,是否好看?
学习的意义在于传播。这是一种责任,当然需付出代价。除了背井离乡,还有孤独的穿行和写作时的枯燥、劳神。但是终她把知识留给了读者,也带给饮者酣畅……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创始人、媒体人时间

向往法国葡萄酒久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只有品尝山东张裕出品的。1954年做了歌剧演员之后才有机会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在中南海、北京饭店以及人民大会堂品尝到高档葡萄酒,却不好意思问该酒出自何处。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对法国葡萄酒有所了解,味道果然不俗。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刘佳的作品出版,对于提高人们的品味实乃应时之举。
——歌唱家李光羲


红酒的知识、红酒的礼仪、红酒背后的故事都在其中。本书浅显易懂,值得一读。
——表演艺术家朱琳

中国需要普及红酒知识。它是门文化,亦是种修养;它曾是欧洲贵族必备之标识,也是我们当今缺乏的贵族精神。
——书法家刘晓迎

上善若水,至清如醉。
——历史学家李庚其

目录

CHAPTERⅠ选酒
“高大上”能“装”出来吗?
解读包装
酒瓶颜色:保护色,护隐私2
瓶型:看体型,辨身份3
花饰与造型:凹造型,有讲究14
容量:大大小小故事多21
酒帽:“花花绿绿”藏了啥?23
瓶塞:软实力与硬功夫26
盒中袋:纸盒装出性价比35
破译酒标
快速解读:产地级别写在哪?39
设计与图案:风格不限规矩多47
年份:年年岁岁酒不同50
生产日期:“十年大限”莫须有61
产地:“十二大区”皆奇葩67
级别:看懂“三级”不轻松72
“装瓶者”:“酒庄装瓶”的核心84
健康问诊
酒标品相:酒标破,心也残?93
木塞位置:为何木塞会“跑路”?94
液面高度:“残废”真的有标准?95
酒中沉淀:有个误会没“澄清”98
酒话100
·啥叫“有了酒瓶子”?
·学个“新”词Primeur
·“残废”的专业词
·一条“平庸”的捷径

CHAPTERⅡ侍酒
为何红酒讲究多?
侍酒规矩
备酒:“净身”“清场”都是爱104
开酒:开启美酒的心门109
醒酒:动静之间奥妙多114
滗酒:轻轻柔柔滗一滗119
储酒:“六怕”与“八字方针”120
酒具,配角唱大戏
开酒器:刀是最好的武器127
醒酒器:与酒必须有默契139
滗酒器:只想安静地分离140
酒杯:有没有“大众情人”?141
酒柜:挑选使用有门道149
酒话152
·推敲Décanter

CHAPTERⅢ赏酒
滋味如何品出来?
最有用的品酒词
酒精度数:看到心里就有数156
清澈度:时光洗出清心来159
酒裙:裙下风光如何赏160
反光:光圈之下看年龄164
酒泪:美人未必眼泪多165
香气:AB型里解风情166
单宁:分身有术是多酚172
酒体:美酒未必高大浓174
层次:最高境界是和谐175
余味:只留给那有心人179
盲品:颠覆感觉和经验181
质量问题
症状:装的还是真病了?184
鉴别:轻轻松松来“捉妖”188
礼仪和规矩
斟酒:法国人也很讲究190
持杯:拿捏真是门艺术192
晃杯:晃出不寻常的美193
品饮:古人云“三口为品”195
吐酒:不丢面子不遗憾197
其他:细节之处显优雅198
酒话201
·多余的“余味”
·红的八度
·亲亲不是kiss
·“木”之辨味
·单宁本姓“多”

CHAPTERIV释酒
若不了解,亲近何用?
技术盲点
当城里人下乡:葡萄园里迷思多206
加糖与加硫:“添加物”的平常心211
搞懂橡木桶:“青春期”里的思考216
常见易混词
Cru:土地深处的纽带223
GrandCru:它的身份特别多230
GrandCruClassé:三张榜单细细读237
GrandVin:“伟大”真有原则吗?245
Cuvée:含义用法大盘点247
老藤:加V不需要认证251
正副牌:红酒世界牌局多254
Lafite:拉菲也分“农”与“商”259
酒话266
·拉菲的阴差阳错

精彩书摘

法国戏剧作者及作曲者协会主席、曾任第22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法国导演Jacques?Fansten说:“酒农与电影人一样,在作品完成之前,永远无法预知心血是否终将得偿。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一种执着甚至顽念,倾付所有,拒绝迎合。”
正是一代代心怀执着与顽念的酒农,他们借自然造化奉出杯中风景,令葡萄酒成为道不尽品不完的话题、令葡萄种植与酿造的历史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类文明史。在这个世界中探寻良久,所见所闻只是一再证明着:生有涯,而知无涯。
谨愿此书做一叶小舟,献给无涯无尽的葡萄酒世界。

前言/序言

法国戏剧作者及作曲者协会主席、曾任第22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法国导演Jacques Fansten说:“酒农与电影人一样,在作品完成之前,永远无法预知心血是否终将得偿。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一种执着甚至顽念,倾付所有,拒绝迎合。”

正是一代代心怀执着与顽念的酒农,他们借自然造化奉出杯中风景,令葡萄酒成为道不尽品不完的话题、令葡萄种植与酿造的历史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类文明史。在这个世界中探寻良久,所见所闻只是一再证明着:生有涯,而知无涯。

谨愿此书做一叶小舟,献给无涯无尽的葡萄酒世界。



书籍简介:迷雾中的低语 书名:迷雾中的低语 作者:[此处留空,由出版方决定] 出版社:[此处留空,由出版方决定] --- 引言:在遗忘的边缘,寻找回响 《迷雾中的低语》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叙事作品,它更像是一张由破碎的记忆、未解的谜团和深邃的哲思交织而成的挂毯。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被永恒的薄雾笼罩的虚构岛屿——“埃索利亚”。这座岛屿的居民们生活在一种奇特的集体健忘状态中,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日的劳作,对历史的记忆如同被潮水冲刷过的沙滩,只留下模糊的痕迹。 本书的核心,围绕着一位名叫“塞拉斯”的制图师展开。塞拉斯的职业本应是记录土地与疆域的变迁,但在埃索利亚,所有地图都会在黎明前被薄雾抹去,如同从未存在。他的孤独源于他偶尔会捕捉到“回响”——那些不属于他、不属于任何人的零星记忆碎片,它们如同幽灵般在他脑海中闪现,关于一座沉没的灯塔,一位失踪的先知,以及一种被禁止谈论的“光之教义”。 第一部分:雾中寻踪 故事始于塞拉斯在绘制一处常年被浓雾环绕的沼泽地时,偶然发现了一枚镌刻着未知文字的黄铜罗盘。这枚罗盘不指向任何地理方向,而是随着塞拉斯情绪的起伏而微微震动。这件奇异的物件打破了他平静而重复的生活,激发了他对岛屿过去的好奇心。 在埃索利亚,时间似乎是凝滞的。人们遵循着一套古老的、无人知晓其意义的仪式:每天黄昏,他们会将自己最珍贵的一件“纪念品”投入到中央广场的“无声之井”中,以确保第二天的秩序不被打破。这种无意识的牺牲,是维持岛屿“和平”的代价。塞拉斯开始秘密观察这些仪式,试图从中解码出被遗忘的规则。 他结识了“伊莲娜”,一位在图书馆(一座实际只收藏空白卷轴的建筑)中工作的书记员。伊莲娜看似冷漠,实则对“过去”抱有近乎偏执的探究欲。她通过研究岛上极少数流传下来的、被严密封锁的“禁忌文本”——那些描述着“雾出现之前”世界的片段——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埃索利亚并非自然形成,而是被设计出来的一个“容器”。 两人决定合作,他们利用塞拉斯的制图技巧和伊莲娜的文字解读能力,开始绘制一张“记忆地图”,试图标记出那些回响最强烈的地点。他们发现,岛屿的每一个角落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情感缺失:西边的港口对应着“失去的勇气”,东边的石阵对应着“被抑制的创造力”。 第二部分:被篡改的编年史 随着调查的深入,塞拉斯和伊莲娜接触到了岛屿的实际管理者——“守望者议会”。议会由一群年长的、戴着白色面具的成员组成,他们负责维持日常的“遗忘流程”。守望者们坚信,过去的真相太过沉重,唯有彻底遗忘,才能保证岛民的生存。 书中细致描绘了塞拉斯和伊莲娜如何在夜间潜入议会的档案室。他们发现的并非历史记录,而是一份份关于“情绪指标”的监测报告。岛屿的雾气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某种人为制造的“心灵屏障”,它持续地过滤着岛民的情感频率,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剧烈变革的“强烈的爱”与“深刻的恨”。 在一次惊险的逃亡中,塞拉斯通过罗盘的指引,来到了岛屿最古老的部分——一座沉睡的火山内部。他发现的不是熔岩,而是一座巨大的、由晶体构成的中央处理器。这台机器正在有规律地释放出一种低频的声波,正是这种声波在重塑居民们的意识,使他们无法形成长久的、有意义的个人记忆。 第三部分:真相的代价 伊莲娜在图书馆的禁忌文本中找到了关键信息:埃索利亚最初是为了保护一批来自“外部世界”的知识精英而建立的“避难所”。然而,这些知识太过强大,以至于其带来的痛苦也同样巨大。为了保证知识的“纯净”和“安全”,第一代守护者选择了“情感阉割”作为最高形式的保护。 书中高潮部分,塞拉斯必须做出抉择:是遵循守望者议会的意志,继续维持这种虚假的平静,还是摧毁中央处理器,让岛民重新面对他们被剥夺的、完整的情感和历史,哪怕这意味着混乱和痛苦的回归? 塞拉斯意识到,真正的记忆不仅仅是事件的记录,更是情感的载体。没有痛苦的记忆,也就没有真正感受幸福的能力。他选择反抗。 在与议会成员对峙时,议会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恐惧:一旦雾气消散,外部世界——那个充满战争与纷争的“真实世界”——也会随之侵入,而岛民们的心灵结构已无法承受这种冲击。 最终,塞拉斯没有选择彻底摧毁处理器,而是冒险将其编程进行了一次“软重启”。他利用黄铜罗盘中储存的自己捕捉到的“回响”——那些关于美、关于连接、关于希望的碎片——作为新的核心代码,注入了机器。 结局:渐散的迷雾与新的开端 雾气开始缓慢地消散,但并非瞬间消失。岛民们没有立刻恢复记忆,而是开始感受到一种陌生的、微妙的情感波动:他们开始对身边的陌生人感到好奇,对眼前的景象产生强烈的联想。他们开始谈论“昨天”,即便他们昨天做的事情大同小异。 塞拉斯和伊莲娜站在重新被阳光照射的海岸线上。他们没有带来盛大的救赎,只是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教导一个遗忘了“如何去感受”的族群,重新学习生活。 本书的结尾,塞拉斯将那枚黄铜罗盘交给了前来询问的一位年轻学徒。罗盘不再指向任何固定的方向,而是随着微风的拂动而轻微摆动,象征着不确定性,以及无限的可能性。岛屿的名字或许仍然是埃索利亚,但它不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呼吸的生命体。 主题探讨: 本书深入探讨了记忆、身份、自由意志与集体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它质疑了“遗忘是否是和平的必要代价”,并探讨了人类在面对痛苦真相时,是选择在舒适的幻象中沉睡,还是勇敢地迎接由真实带来的挑战。全书风格沉郁而富有诗意,充满了象征主义的意象,如水、雾、光影和沉默的仪式,旨在引发读者对自身记忆构建的深刻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这个书名,在我看来,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精准描绘。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享受,而“微醺”这个词,就完美地契合了这种需求。它传达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放松,一种不失格调的愉悦。而“一杯红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象征。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感官体验的世界。我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欣赏红酒的知识,比如如何从色泽、香气和口感上分辨红酒的特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红酒,甚至是如何用一杯红酒来搭配特定的美食。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将这种“微醺”的体验,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够滋养心灵,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美好日常”的愿景。

评分

第一次翻开《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我就被封面那淡雅的色调和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不疾不徐的生活气息深深吸引。我一直觉得,生活不应该只有快节奏的奔波和无止境的追求,总该有那么一个时刻,可以卸下疲惫,与自己好好相处。这本书似乎就给了我这样一个邀请。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微醺”二字勾勒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放松,不是酩酊大醉的失态,而是一种温和、舒缓的愉悦,让感官变得敏锐,让心情变得柔软。而“一杯红酒”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仪式,一种连接,一种品味。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红酒的入门知识,比如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红酒,不同产区和葡萄品种的特点,以及搭配食物的建议,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一杯红酒,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去发现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光芒。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将一杯红酒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情调,一种能够滋养心灵的简单方式。

评分

读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我不是一个追求极致生活方式的人,但我渴望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温度和色彩。这本书的书名《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似乎正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分享那些关于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享受。我脑海里已经勾勒出许多画面:也许是黄昏时分,在阳台上,看着夕阳染红天际,手中轻摇着一杯红酒,让一天的疲惫在酒香中消散;又或许是在周末的午后,约上三五好友,分享美食与欢笑,一杯红酒让气氛更加融洽;甚至可能是在独自阅读的夜晚,伴着一盏昏黄的台灯,一杯红酒让书中的故事更加生动。我尤其想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忙碌中,为自己创造出这样“微醺”的时刻,让生活不再只是重复,而是充满惊喜和情趣。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启发,让我能够真正将“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变成现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想象中。

评分

读到《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这个名字,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推着向前,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好好地感受当下的美好。我一直认为,生活应该是有滋有味的,而“微醺”这个词,恰恰概括了我对那种恰到好处的放松和愉悦的向往。它不是放纵,而是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和珍视。而“一杯红酒”,更是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将日常变得不那么平凡的魔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将红酒融入日常生活的小贴士,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心情或场合选择合适的红酒,如何简单地搭配一些小食,如何利用品酒的过程来放松自己,或者如何通过一杯红酒与伴侣分享一个温馨的夜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触手可及的灵感,让我能够更容易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微醺时刻”,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评分

《微醺时刻(一杯红酒的美好日常)》这个书名,立刻在我心里激起了涟漪。我一直觉得,生活的美好,往往隐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里,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品味。《微醺时刻》恰恰点出了这种“恰到好处”的享受,不张扬,不奢靡,只是沉浸在一种温和的愉悦中。而“一杯红酒”作为载体,更是充满了仪式感和情调。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教会我如何去“品味”生活。这不仅仅是关于红酒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家中营造“微醺时刻”的场景和方法,比如如何选择适合的酒杯,如何布置餐桌,如何搭配简单的下酒菜,以及如何在这种氛围中,与家人、朋友或者自己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够更有意识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微醺时刻”,让它们成为我生活中的小小驿站,让我能够更好地休憩身心,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评分

醒酒究竟有没有必要呢?居然能用“猫尿”来形容葡萄酒的味道?品酒时该如何形容葡萄酒的香气?葡萄酒的年份真的是绝对的吗?一杯葡萄酒里究竟蕴含着多少知识与秘密?

评分

还不错是个好东西嗯嗯

评分

办公室用工具书,挺好

评分

我是真不懂呀 也许看看这本书能懂一点(?ò ∀ ó?)

评分

趁搞活动买了几本书,有空看看,书的质量不错的

评分

这个系列的三本书都买了,蛮有意思的,画很可爱,内容也很有趣

评分

双十一活动满200-100买的,超级超级实惠

评分

很棒的书,可爱,孩子都喜欢

评分

趣味知识 图文并茂的一本小书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