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宇宙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就是对人类自己的认知。你对宇宙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未来。本系列是科普畅销书作者写给青少年的宇宙认知书,知识丰富、图文并茂、讲解科学、信息量大,带领你探索宇宙奥秘,发现生命真谛,洞悉人类未来。
本书分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寻找外星人在行动”“有关外星人的事件”“UFO之谜”“UFO目击报告”“这些谜是否与外星人有关”六部分,分别从UFO的起源、UFO目击报告、地外生命探秘、智慧生物的搜寻等方面,用科学的观点、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数据详细讲解了UFO和外星人之谜,引导青少年热爱生命、崇尚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李敏,著名青少年科普作家。先后主编青少年科普系列《科学家也许是错的》《兵器与科学系列读物》等多部,其作品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人类一直关注的问题/ 2
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3
关于外星人的几种假想/ 7
人类能够找到外星人吗/ 11
外星人为什么不露面/ 14
外星人相貌大猜想/ 15
现有技术难以发现外星智慧生命/ 20
寻找外星人在行动
科可尼和莫里森的文章/ 26
从火星找起/ 26
给外星人发信号/ 28
吸引外星人主动连线/ 30
利用彩虹或许可以找到外星人/ 31
外星人偷听地球广播/ 32
着手培养专门人才/ 33
与外星人联系是否危险/ 33
外星人可能在向人类发短消息/ 35
外星人会不会武力侵犯地球/ 36
外星人在研究人类/ 38
有关外星人的事件
秦始皇接见的是什么人/ 42
纪晓岚的笔记小说/ 43
法蒂玛事件/ 45
墨西哥“外星婴儿”事件/ 47
外星人隐居地球/ 49
真有外星人的尸体遗留在地球上吗/ 49
回不去的外星人/ 53
屠羊与屠牛事件/ 54
遗失在海底的外星人世界/ 55
中断了的旅行/ 58
萨莫拉的报告/ 60
荧幕上的外星人/ 61
UFO 之谜
UFO 是怎么一回事/64
关于UFO 的报道/ 65
对UFO 的种种解释/ 67
UFO 研究现状/ 69
我国古代的UFO 事件/ 70
UFO 目击报告
UFO 最喜欢光顾的十个国家/ 74
罗斯威尔事件/ 77
柯克斯堡事件/ 79
监测到UFO 舰队/ 80
飞行员曾受命击落UFO/ 82
克里姆林宫上空出现UFO/ 83
追击UFO 7 小时/ 85
不期而遇的虚惊/ 87
武力派不上用场/ 87
我国的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 88
巴哥鲁遭受袭击/ 93
摩洛哥上空的飞碟风潮 /94
不明生物现身土耳其 / 95
尘封多年的机密档案 / 99
再现三维麦田怪圈 / 100
见过 UFO 的美国总统 / 101
美国前州长自称见过 UFO / 102
月面上的不明飞行物 / 103
“空中怪车”事件 / 105
曼特尔的命运 / 109
时间缺失的经典案例 / 109
成千上万人的目睹 / 111
横行欧、非两洲的飞碟 /112
UFO 造访欧洲 / 114
空中邂逅 / 115
确凿的压痕 / 117
UFO 照片 / 118
丘吉尔等重视 UFO / 119
这些谜是否与外星人有关
胡夫金字塔的奥秘 / 124
风筝的神奇 / 125
神秘的“夜太阳”/ 127
红岩天书是谁的作品 / 130
字画之谜 / 130
纳斯卡巨画之谜 / 131
“法老咒语”真相大白 / 133
南美洲神秘的洞穴 / 135
天象图现象 / 136
白夜奇观 / 137
南极的神秘现象 / 140
来自月球的“钟声”/ 143
谁绘制了撒哈拉沙漠壁画 / 146
小岛的“地下世界”/ 149
海洋上的“时间断裂”/ 150
英国的巨石阵 / 153
◆人类一直关注的问题
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别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吗?这是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人们编出种种动人的神话,例如,在我国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还有月宫蟾蜍、玉兔、吴刚和嫦娥仙子等传说;在西方则有天上诸神之王宙斯及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神话。还是在2000 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们就曾经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15 世纪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大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极大地动摇了延续1400 多年的“地心说”宇宙体系。哥白尼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致力于宣扬“日心说”,结果竟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关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布鲁诺曾这样写道:“(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绕自己太阳运转的地球,就像我们的七颗行星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似的……在这些地球上居住着各种生物。”
17 世纪初,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首先把望远镜应用于天文观测,从此结束了人类肉眼观天的时代。他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高山、深谷和平原,发现金星也有类似月亮的圆缺现象,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太阳黑子……他的一系列天文发现,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人的想象力。由此,人们自然地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金星、火星等天体是否也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呢?随着宇宙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关切,在茫茫的大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或者说,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命?如果有的话,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生活在宇宙的何方?地球人怎样才能够寻找到他们?美国航空航天局首席历史学家迪克指出:在17 世纪时,关于“多元化星体”的概念就已形成,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对于地外智慧生命存在理论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是法国人丰特奈尔,他在1686 年写了一本书——《与多元化星体会话》。然而这本书只阐明了作者对地外星体及未知生命的浓厚兴趣,并未记录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所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联系这些地外生命体,所有以上的探索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才开始。
这本书简直是本令人惊叹的科幻冒险史诗!作者的想象力仿佛突破了已知的物理定律,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宇宙图景。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遥远星系的描绘,那种深邃、广袤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仿佛自己真的搭乘着飞船,穿梭在星云之间。故事线索错综复杂,但叙事却极其流畅,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他们的困境、挣扎和最终的抉择,都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弦。那些高科技的设定,比如超光速旅行和能源系统的描述,虽然充满了硬核的科学概念,但作者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情节发展中,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整本书读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宇宙漫游,格局之大,令人叹服。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太空旅行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类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反思。
评分如果你期待一部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硬科幻,这本书或许会让你感到有点“放飞自我”,但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态度,让它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它的想象力是浪漫主义的,充满了对宇宙奇观的极致赞美。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对不同文明社会形态的刻画,那些异星种族的社会结构、他们的艺术形式甚至他们的道德体系,都与人类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讽刺和幽默感。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夸张和夸张的手法,来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脑海中自动生成了无数瑰丽的画面——奇异的生物群落、漂浮的城市、以及那些无法用地球语言命名的色彩和声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惊吓。
评分天呐,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笔简直太“野”了,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一种近乎原始的叙事冲动。它没有那种传统科幻小说里常见的冷静和客观,反而带着一股热烈的情感和近乎狂热的探索欲。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我常常在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作者就已经甩出了一个更劲爆的剧情。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未知”的描绘,那种笔触既敬畏又带着一丝挑衅,仿佛在邀请读者一起去挑战已知的界限。读到一些关于时间悖论和多维空间的讨论时,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过载”了,但正是这种智力上的挑战,让我欲罢不能。这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好,时而紧张得让人屏住呼吸,时而又在某个宁静的星球表面,留下深刻的哲学思考。读完后,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中抽离出来,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切换得非常灵活,一会儿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视角去观察宏大的事件,一会儿又突然拉升到上帝视角,审视整个星系的命运。这种高低起伏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和参与感。我感觉作者对哲学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他将这些宏大的命题,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日常对话和行动之中,一点也不生硬。那些关于记忆、身份和自由意志的探讨,非常引人深思。而且,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非常注重音乐感和韵律,有些段落读起来就像在听一首宏伟的交响乐,充满了力量。它成功地将史诗的厚重感和个体的脆弱性结合在了一起,给我留下了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稍微高了一点,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抛出了大量的原创概念和术语,初看之下可能会有些吃力,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去消化。但是,一旦你抓住了作者设定的底层逻辑框架,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就会变得无比畅快。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说那样只是提供消遣,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和投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时间”这个概念的颠覆性处理,不同于我们线性的感知,书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复杂和美丽。我喜欢作者对待科学的态度,既有探索的激情,又不失对未知边界的谦卑。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快餐”,它值得被反复品味,每次重读,可能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作者隐藏的深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