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宇宙 追踪外星人

我们的宇宙 追踪外星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敏 著
图书标签:
  • 宇宙学
  • 天文学
  • 外星生命
  • 探索
  • 科学普及
  • 太空
  • 观测
  • 未知领域
  • 行星
  • 星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125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997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我们的宇宙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60
字数:1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宇宙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就是对人类自己的认知。你对宇宙的认知,决定了你的视野和未来。本系列是科普畅销书作者写给青少年的宇宙认知书,知识丰富、图文并茂、讲解科学、信息量大,带领你探索宇宙奥秘,发现生命真谛,洞悉人类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寻找外星人在行动”“有关外星人的事件”“UFO之谜”“UFO目击报告”“这些谜是否与外星人有关”六部分,分别从UFO的起源、UFO目击报告、地外生命探秘、智慧生物的搜寻等方面,用科学的观点、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数据详细讲解了UFO和外星人之谜,引导青少年热爱生命、崇尚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李敏,著名青少年科普作家。先后主编青少年科普系列《科学家也许是错的》《兵器与科学系列读物》等多部,其作品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人类一直关注的问题/ 2

真的存在外星人吗/ 3

关于外星人的几种假想/ 7

人类能够找到外星人吗/ 11

外星人为什么不露面/ 14

外星人相貌大猜想/ 15

现有技术难以发现外星智慧生命/ 20


寻找外星人在行动

科可尼和莫里森的文章/ 26

从火星找起/ 26

给外星人发信号/ 28

吸引外星人主动连线/ 30

利用彩虹或许可以找到外星人/ 31

外星人偷听地球广播/ 32

着手培养专门人才/ 33

与外星人联系是否危险/ 33

外星人可能在向人类发短消息/ 35

外星人会不会武力侵犯地球/ 36

外星人在研究人类/ 38


有关外星人的事件

秦始皇接见的是什么人/ 42

纪晓岚的笔记小说/ 43

法蒂玛事件/ 45

墨西哥“外星婴儿”事件/ 47

外星人隐居地球/ 49

真有外星人的尸体遗留在地球上吗/ 49

回不去的外星人/ 53

屠羊与屠牛事件/ 54

遗失在海底的外星人世界/ 55

中断了的旅行/ 58

萨莫拉的报告/ 60

荧幕上的外星人/ 61


UFO 之谜

UFO 是怎么一回事/64

关于UFO 的报道/ 65

对UFO 的种种解释/ 67

UFO 研究现状/ 69

我国古代的UFO 事件/ 70


UFO 目击报告

UFO 最喜欢光顾的十个国家/ 74

罗斯威尔事件/ 77

柯克斯堡事件/ 79

监测到UFO 舰队/ 80

飞行员曾受命击落UFO/ 82

克里姆林宫上空出现UFO/ 83

追击UFO 7 小时/ 85

不期而遇的虚惊/ 87

武力派不上用场/ 87

我国的不明飞行物目击报告/ 88

巴哥鲁遭受袭击/ 93

摩洛哥上空的飞碟风潮 /94

不明生物现身土耳其 / 95

尘封多年的机密档案 / 99

再现三维麦田怪圈 / 100

见过 UFO 的美国总统 / 101

美国前州长自称见过 UFO / 102

月面上的不明飞行物 / 103

“空中怪车”事件 / 105

曼特尔的命运 / 109

时间缺失的经典案例 / 109

成千上万人的目睹 / 111

横行欧、非两洲的飞碟 /112

UFO 造访欧洲 / 114

空中邂逅 / 115

确凿的压痕 / 117

UFO 照片 / 118

丘吉尔等重视 UFO / 119


这些谜是否与外星人有关

胡夫金字塔的奥秘 / 124

风筝的神奇 / 125

神秘的“夜太阳”/ 127

红岩天书是谁的作品 / 130

字画之谜 / 130

纳斯卡巨画之谜 / 131

“法老咒语”真相大白 / 133

南美洲神秘的洞穴 / 135

天象图现象 / 136

白夜奇观 / 137

南极的神秘现象 / 140

来自月球的“钟声”/ 143

谁绘制了撒哈拉沙漠壁画 / 146

小岛的“地下世界”/ 149

海洋上的“时间断裂”/ 150

英国的巨石阵 / 153


精彩书摘

◆人类一直关注的问题

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别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吗?这是多少年来,人类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人们编出种种动人的神话,例如,在我国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还有月宫蟾蜍、玉兔、吴刚和嫦娥仙子等传说;在西方则有天上诸神之王宙斯及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神话。还是在2000 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们就曾经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体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15 世纪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引起了人们宇宙观的大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极大地动摇了延续1400 多年的“地心说”宇宙体系。哥白尼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致力于宣扬“日心说”,结果竟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关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布鲁诺曾这样写道:“(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绕自己太阳运转的地球,就像我们的七颗行星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似的……在这些地球上居住着各种生物。”

17 世纪初,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首先把望远镜应用于天文观测,从此结束了人类肉眼观天的时代。他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高山、深谷和平原,发现金星也有类似月亮的圆缺现象,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太阳黑子……他的一系列天文发现,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人的想象力。由此,人们自然地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金星、火星等天体是否也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呢?随着宇宙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关切,在茫茫的大宇宙中,除了地球人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或者说,是否存在地外智慧生命?如果有的话,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生活在宇宙的何方?地球人怎样才能够寻找到他们?美国航空航天局首席历史学家迪克指出:在17 世纪时,关于“多元化星体”的概念就已形成,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对于地外智慧生命存在理论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是法国人丰特奈尔,他在1686 年写了一本书——《与多元化星体会话》。然而这本书只阐明了作者对地外星体及未知生命的浓厚兴趣,并未记录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所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联系这些地外生命体,所有以上的探索直到一个世纪之后才开始。



《星际回响》:一份来自遥远未知的设计蓝图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长河中,我们并非孤独漂泊的尘埃。古老的星辰低语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深邃的星系中隐藏着超越人类想象的文明。然而,迄今为止,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往何方?”这些终极问题的追寻,都似乎指向一个令人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答案:我们,或许是被精心创造或指引的。 《星际回响》并非一本简单的科幻小说,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宇宙社会学与哲学思考的画卷,以一种极其详尽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展开了一场关于宇宙生命起源、演化以及潜在干预的深度探索。本书的核心并非猎奇的外星生物,也不是太空战争的惊险场面,而是着眼于那些深埋在宇宙规律、物理法则、生命形态以及文明发展轨迹中的“设计痕迹”。作者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壁垒,审视那些看似巧合却又指向某种“意图”的宇宙现象。 第一章:宇宙的语言——超越物理的和谐 本书的开端,将带领我们审视宇宙最基础的构成——物理定律。从精妙绝伦的宇宙常数,到四种基本力的微妙平衡,作者细致入微地剖析了这些常数为何恰好如此,以至于能够孕育出复杂的恒星、行星,最终诞生出生命。我们熟悉的万有引力,电磁力,以及强核力和弱核力,它们各自的强度和作用范围,是如何在极小的误差范围内,才得以维持整个宇宙的稳定运行,而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宇宙的瞬间坍塌或永远无法形成结构。 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理解“人择原理”的深层含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猜想,而是被置于一个更加宏观和动态的视角下审视。如果宇宙真的是随机产生的,为何它的参数如此“友好”,如此“恰到好处”地适合生命的出现?书中将抛出疑问:这是否是一种“调整”,一种为生命诞生所做的“设定”? 第二章:生命的蓝图——DNA之外的奥秘 生命,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星际回响》中被赋予了更深层的解读。我们将不再局限于地球生命的碳基模型,而是从宇宙尺度出发,探讨生命存在的普遍性及其可能的演化路径。作者将详尽分析DNA这个我们熟知的生命蓝图,其结构的精妙程度,信息的存储能力,以及复制的准确性,是否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还是某种高级智慧“编码”的产物? 本书将引入“宇宙生物学”的前沿理论,探讨生命是否可能存在于我们意想不到的环境中,例如气体巨行星的云层,甚至黑洞的视界附近。而更引人深思的是,如果生命能在如此不同的条件下独立演化,那么不同文明的基因编码,甚至信息传递方式,是否会存在某种共通的“协议”或“模板”?作者将从概率的角度,分析地球生命DNA的复杂性,是否暗示着一种“预设”的结构,而非纯粹的随机突变堆砌。 第三章:文明的足迹——来自星际的信号与遗迹 《星际回响》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追寻“星际足迹”的旅程。本书将详尽梳理人类目前为止对宇宙信号的探索历程,从SETI计划的早期尝试,到如今更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阵列。作者将深入分析那些被捕捉到的、无法用已知自然现象解释的信号,以及它们可能蕴含的信息。这些信号是真实的吗?它们是随机的噪声,还是某种智慧生命有意发送的“播种”? 更进一步,本书将探讨是否存在被“有意”遗留在宇宙中的“遗迹”。例如,那些隐藏在行星轨道上的异常构造,那些在恒星系中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形成规律的物体,甚至是一些天体物理学上难以解释的现象,都被置于一个全新的视角下审视。这些是否是某种超文明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留下的“标记”或“工具”?作者将通过模拟和推理,展示这些“遗迹”在宇宙尺度上的意义,以及它们可能指向的“创造者”的意图。 第四章:宇宙的“种子”——生命播撒的假说 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便是“宇宙播种”假说。作者将以一种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探讨生命是否可能并非仅在地球上独立起源,而是通过某种方式从宇宙中的其他地方“播撒”而来。这包括对“胚种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陨石、彗星等天体携带生命物质的可能性进行科学分析。 然而,《星际回响》所探讨的“播种”远不止于简单的有机分子转移。它将触及更深层次的“信息播种”——即某种高等智慧将生命的“蓝图”或“算法”以某种形式“植入”到合适的行星环境中,等待合适的时机,生命便能在此孕育并发展。作者将通过对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量子纠缠等前沿物理学概念的关联分析,提出这些“播种”的可能媒介和方式。 第五章:宇宙的“管理者”——超越凡尘的智慧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星系,那些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它们的发展轨迹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星际回响》将带领读者畅想那些可能存在的、远超人类理解范围的“宇宙管理者”。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控制宇宙演化的能力?他们是否有意引导或干预低等文明的发展? 本书将探讨“奇点”理论在宇宙尺度上的意义。那些可能已经超越了物质形态,甚至能够操纵时空本身的文明,他们是否会像园丁一样,打理着宇宙中的生命之花?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一切?是为了实验?是为了某种终极目的?还是因为生命的繁衍和进化本身,就是宇宙最深层的价值所在?作者将从哲学、伦理和存在论等多个角度,对这些“管理者”的存在及其动机进行深刻的剖析。 第六章:人类的未来——我们是棋子还是棋手? 《星际回响》的最终落脚点,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未来。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着某种“设计”或“干预”,那么人类文明又将如何定位?我们是这场宏大宇宙戏剧中的一部分,还是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本书将呼唤读者反思我们与宇宙的关系。我们是否仅仅是偶然的产物,还是某种更大计划的一部分?理解这些“星际回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作为智慧生命所肩负的责任。作者将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倾听那些来自星辰大海的低语,去寻找我们与更广阔宇宙的真正连接。 《星际回响》并非提供答案,而是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宇宙,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在浩瀚星空中的独特位置。这本书将是一次思想的旅行,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深度探险,一次对人类自身起源和未来的深刻追问。它将激发你内心最原始的好奇,让你在仰望星空时,不再感到孤单,而是感受到一种来自遥远未知的、深刻的呼唤。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本令人惊叹的科幻冒险史诗!作者的想象力仿佛突破了已知的物理定律,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宇宙图景。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遥远星系的描绘,那种深邃、广袤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仿佛自己真的搭乘着飞船,穿梭在星云之间。故事线索错综复杂,但叙事却极其流畅,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他们的困境、挣扎和最终的抉择,都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弦。那些高科技的设定,比如超光速旅行和能源系统的描述,虽然充满了硬核的科学概念,但作者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情节发展中,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整本书读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宇宙漫游,格局之大,令人叹服。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太空旅行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类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反思。

评分

如果你期待一部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硬科幻,这本书或许会让你感到有点“放飞自我”,但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态度,让它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它的想象力是浪漫主义的,充满了对宇宙奇观的极致赞美。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对不同文明社会形态的刻画,那些异星种族的社会结构、他们的艺术形式甚至他们的道德体系,都与人类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讽刺和幽默感。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其夸张和夸张的手法,来解构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脑海中自动生成了无数瑰丽的画面——奇异的生物群落、漂浮的城市、以及那些无法用地球语言命名的色彩和声音。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惊吓。

评分

天呐,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文笔简直太“野”了,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一种近乎原始的叙事冲动。它没有那种传统科幻小说里常见的冷静和客观,反而带着一股热烈的情感和近乎狂热的探索欲。每一次转折都出乎意料,我常常在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作者就已经甩出了一个更劲爆的剧情。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未知”的描绘,那种笔触既敬畏又带着一丝挑衅,仿佛在邀请读者一起去挑战已知的界限。读到一些关于时间悖论和多维空间的讨论时,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过载”了,但正是这种智力上的挑战,让我欲罢不能。这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好,时而紧张得让人屏住呼吸,时而又在某个宁静的星球表面,留下深刻的哲学思考。读完后,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中抽离出来,回味无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切换得非常灵活,一会儿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视角去观察宏大的事件,一会儿又突然拉升到上帝视角,审视整个星系的命运。这种高低起伏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和参与感。我感觉作者对哲学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他将这些宏大的命题,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日常对话和行动之中,一点也不生硬。那些关于记忆、身份和自由意志的探讨,非常引人深思。而且,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非常注重音乐感和韵律,有些段落读起来就像在听一首宏伟的交响乐,充满了力量。它成功地将史诗的厚重感和个体的脆弱性结合在了一起,给我留下了非常复杂的、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稍微高了一点,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抛出了大量的原创概念和术语,初看之下可能会有些吃力,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去消化。但是,一旦你抓住了作者设定的底层逻辑框架,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就会变得无比畅快。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说那样只是提供消遣,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和投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时间”这个概念的颠覆性处理,不同于我们线性的感知,书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复杂和美丽。我喜欢作者对待科学的态度,既有探索的激情,又不失对未知边界的谦卑。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快餐”,它值得被反复品味,每次重读,可能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和作者隐藏的深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