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笔记史料,辑录饮食诗文典故,以闲雅之笔,书写活色生香的饕餮故事
这是一本闲雅有趣的饮馔小札。作者查阅过大量的笔记史料,辑录了上百条与饮食相关的诗文,在此基础上信笔成篇,谈春膳、品火锅、议厨娘、尝夜市,描摹古今各色风味,捡拾雅人名士馂馐,别出机杼,显示了不一样的眼光。书中还插入画家李津活色生香的美食画卷,相得益彰。
曹亚瑟,江苏宜兴人,现居郑州。文化史研究者、媒体人。
著有《白开水集》《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小鲜集》《有味是清欢:美食小品赏读》等,主编有“闲雅小品丛书”15 种。
自?序
? 辑一?煮?羹
003 肥而不腻的四月
007 食物的柔情蜜意
011 春?膳
016 有态度的辣椒
020 水煮花生米之恋
024 烟火气
027 逃离火锅?
031 咸鸭蛋
034 味极则淡
037 情迷私房菜
041 苦瓜帖
044 肉食者不鄙
047 乡愁是一碗暖暖的羊肉汤
? 辑二?落?英
053 皮上松花
057 甜蜜之忆
061 鸽子肚里包黄雀
065 何物最美味?
068 食之粗鄙
071 有所不食
075 有一位厨师
080 蟹?命
084 白菜称王
087 狗就是一只畜生
091 吃政治饭
095 寻找秋油
099 唐朝的巴达杏
? 辑三?清?腴
105 吃货史
113 夜市的刹那芳华
117 富家厨娘
120 不吃豆腐也操心
126 吃他河豚,值那一死
129 食量大如牛
134 生活家李渔
138 苏东坡的竹笋
143 宋嫂鱼羹
147 南宋的国宴
154 关于工作餐兴废的争论
158 真率会?挑菜会?吃糠会
? 辑四?春?臆
167 关于肥肉
173 忆苦吃菜团
177 我与包子
181 人是水养的
185 饮酒的境界
188 爱生活,爱猪蹄
192 在庙里吃斋
196 冬至的味道
200 偷菜谱
203 邂逅“秃黄油”
209 嘴刁的信阳男人
214 吃点儿好的很有必要
? 辑五?舒?卷
221 海明威,巴黎的味觉记忆
226 大仲马下厨记
232 假如巴尔扎克没有遇到咖啡
236 小玛德莱娜蛋糕的三种吃法
241 伍尔夫不爱英国菜
245 菜肴入诗
249 金瓶细点
254 西门庆的早餐
259 李瓶儿之“酥油泡螺”
262 置一席西门私房菜
271 附录 文化地吃,优雅地品
—— 一份高阶中华美食书单
300 跋
富家厨娘
有朋友告诉我,最近公司有件喜事,某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区域高管欲跳槽过来,说明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吸引力在增强云云,问我可否接纳。我说当然可以接纳,但你要对自己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做一评估。你现在战略、管理、销售、谈判、公关、广告什么都是一脚踢,恐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全能,而很多外企员工只是流水线的一颗螺丝钉,只做过、也只会做某方面的工作,未必能适应你的需求。就像你府上突然来了个蔡京家的厨娘,你觉得肯定是好事,会奉若上宾,但如果她只会切葱丝,你不就傻脸了吗?
朋友愿闻其详,我就给他讲了三个小故事。
其一,载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有个名士在京师买了一妾,自称在曾任宰相的蔡京蔡太师府中包子厨中任职。名士自然大喜:咱也能吃上蔡太师家里的包子啦!某日令其做包子,答曰不能。询问她:“你既是包子厨中人,为何不能做包子?”对方回答说:“妾在包子厨中专门负责切葱丝,别的不会。”名士当即傻脸。
其二是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所载。雍正年间,年羹尧由大将军贬为杭州将军后,姬妾皆星散。有个杭州秀才,买得一姬做妾,听说她在年府专管饮馔,心想以后有口福了。但她说自己只负责小炒肉一味,其他事均不管。年羹尧每次吃饭,必于前一日呈进食单,若点到小炒肉,则须忙得半日,但数月也不过一二次。秀才说:“那你何不为我一试?”此姬嘲笑他说:“酸秀才,说得容易,年府中一盘肉,须一只肥猪,任我择其最精处一块用之。你家每次买肉也就一两斤,让我如何下手?”秀才听后不禁黯然。一天,秀才大喜,对她说:“村中每年有赛神会,每次照例会用猪一头,今年是我值首,这头猪供我调遣,你可以露露手艺啦!”届时,果然抬回一头全猪。此姬看后,颇不满:“我在年府中所用的都是活猪,你这是死猪,味道肯定大减。算了,我试试吧。”于是勉强割下一块肉到了厨下。那秀才在房中煮酒以待。很久才捧进一碟,让秀才先尝一下,又进厨中忙活。一会儿进房,却见秀才已瘫软于地、奄奄一息了。仔细察看,原来是秀才连舌头一起咬下,吞进肚子里了。
其三,是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里的。明代名士冒辟疆准备在水绘园大宴天下名士,先请了一位有名的厨娘。厨娘问:“酒席有三等,主人预备要哪一种?”问这三种有啥区别,答曰:“上等酒席,需羊五百只,中席三百只,下席一百只,其他物品相配套。”主人听后说:“上太费,下太简,中可也。”于是按其要求备物以待,看她如何处理。这天,厨娘驾到,你看她领各式帮手百十人,自己则珠围翠绕,高座指挥。先牵来那三百只羊,每只割下唇肉一片备用,其余皆弃之不用。问她为什么,答曰:“羊肉的精华全集中于此,其他的都腥臊没法用。”听者都错愕不已,没想到这个厨娘竟豪奢至此!
朋友听了这三个故事,也黯然陷入深思:世界五百强,那可是要有五百强的资源配置。听着好听,他要是动辄拿三百只羊的配置,而且只用羊唇,那不得把我的公司拖死?如果他一年只干一件漂亮事儿,用一头活猪做一次小炒肉,也算我没白请;倘若他只会切葱丝,那我岂不是连包子也吃不上了吗?
随后他说:罢了,看来这人我还真不敢随便用。
第一次见到李津先生的“饮食男女”系列,我惊呆了:画面里浓浓的人间烟火、艳俗的尘世狂欢、撩人情欲的各式菜肴,其间穿插密不透风的烹调要诀,让人心驰目骋、流连忘返。
李津笔下必少不了两样东西,或者说只有两样东西,就是食物和男女。食物最能引发情欲的联想,《诗经》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宜言饮酒,与子偕老”,是男女在一起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表达爱意的最佳馈赠。食物往往代表了最原始的欲望和最粗鄙的情欲。
李津的画有几分拙意,使我想起韩羽笔下的水墨戏曲人物,初看似三岁小儿的随意涂抹,细品则发现其精神和意趣,无三十年功力莫办。这里既有洞明世事的大彻大悟,又有繁华看尽的返璞归真。两个字:境界。这是任何技巧的操练都无法达到的。
李津画中,男人皆胡子拉碴,女人皆眼睛细小,这跟许多人爱画俊男美女大异其趣。这不是审美,而是审丑,但芸芸众生确实没有明星般的美貌,它真实地展现了凡人的生活状态。李津的男一号往往是穿着对襟大袄,目光迷离,面容臃肿,一双小眼似有恍惚之状,颇得李津自己的神韵。这也能表明他勇于自嘲的心态。
李津的画以腊肉、糟鱼、东坡肉、酱猪头、咸鸭蛋、烧乳鸽、冰糖葫芦、小葱茄子、西瓜萝卜、菊花火锅为主角,笔意憨拙,充满肉欲,无不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情趣。画中长幼咸集,男女参差,其食香香,其乐融融,大快朵颐又带点儿暴饮暴食、不加节制。这是对世俗生活的一曲颂歌,对锅碗瓢盆的由衷礼赞,也是对人间飨宴快乐之源的泄密起底。
李津的画深得我心,觉得它的精神与《四月春膳》异曲同工。我想若能得到李津先生的授权,放上一组作为本书的插图,定能使《四月春膳》大为增色。感谢林东林、聂安全两位老兄居中联络,李津先生慨然应允,发来几组画作供我挑选,盛情可感。翻阅本书,你会感到,若没有李津先生的画,本书会比现在逊色许多。
《四月春膳》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温暖感。它不是那种过于严肃或理论化的标题,而是带着一种轻柔的、邀约般的姿态,引人入胜。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幅在初春暖阳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当季新鲜食材烹饪出的美味佳肴的画面。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食谱,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在春天里,通过美食来感知生活、温暖内心的指南。或许,它会详细介绍四月这个时节的特色食材,以及这些食材最能发挥其美味和营养的烹饪方式。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讲述隐藏在这些“春膳”背后的故事。也许是关于某个家庭的温情时刻,也许是主人公在制作食物中找回的童年回忆,又或者是通过品尝这些美食,所感受到的季节更替和生命轮回。这个书名让我觉得,这本书会带来一种治愈的力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慢下来,去感受食物的本味,去体会生活的美好。
评分这本《四月春膳》的书名,在我看来,有一种独特的诗意和生活气息。它不似那些直白地宣称“秘籍”或“指南”的书籍,而是用一种更加含蓄、更加引人遐想的方式,勾勒出一种关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我猜测,它所传达的“春膳”,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种对时令的尊重,一种对自然的体悟,一种将生活过得精致而有仪式感的方式。或许,书中会细致地描绘四月这个特殊的时节,那些应季而生的新鲜食材,它们最适宜的烹饪方法,以及这些食物背后所蕴含的关于养生、关于风俗的智慧。我特别期待,作者是否会以一种叙事的方式,将这些美食融入到具体的人物故事中。比如,一个年轻人在学习制作“春膳”的过程中,如何找回了与家人的联系;或者,在某个重要的节日里,“春膳”是如何成为维系情感、传递祝福的载体。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有关于如何在家中营造出春日氛围的建议,从餐桌的布置到香器的选择,都与“四月春膳”的主题相呼应。总而言之,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温柔、细腻、充满生活情趣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吸引人了,光是“四月春膳”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画面。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江南水乡的初春,细雨霏霏,绿意盎然,家家户户在袅袅升起炊烟中,准备着应季的食材,烹饪出一道道鲜美滋补的春日佳肴。读到书名时,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期待,似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和食物的香气。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关于美食的,它很可能承载着关于季节、关于情感、关于生活的故事。也许是某个家族代代相传的食谱,也许是主人公在品尝美食中寻找的慰藉和回忆,又或者是在厨房里发生的那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这种对“四月春膳”的联想,让我对书中可能蕴含的温暖、疗愈和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四个字变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又如何在字里行间传递出春天的气息和食物的温度。我设想,这本书或许能带给我一种宁静而充实的感觉,就像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围坐在一桌丰盛的家常菜旁,与亲人共享美好时光。
评分“四月春膳”这个书名,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首温柔的诗,一幅细腻的画。它所勾勒出的画面感极强,让我仿佛能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意,以及围绕着餐桌展开的温馨故事。我猜想,这本书的重点,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生活”本身。它或许会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探索在四月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人们是如何通过食物来表达情感、寄托思念、甚至疗愈心灵的。我期待书中会有对各种春季时令食材的细致描写,比如它们是如何生长、如何被采摘,以及最关键的,是如何被烹饪成一道道能够唤醒味蕾、温暖人心的“春膳”。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穿插一些动人的故事,讲述主人公在制作或品尝“春膳”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起伏,或是那些隐藏在美食背后的家族传承和人情往来。这个书名给予了我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对书中可能存在的那些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生活美学的点滴内容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
评分“四月春膳”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宁静且充满期待的感觉。它没有那种激烈的、引人注目的标题,而是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田。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这本书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在春天里,围绕着美食展开的故事。或许,它涉及的是关于食材的选择,关于烹饪的技巧,但更深层次地,我预感它会触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们在食物中寻找的慰藉和归属感。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一些经典的、只有在春天才能品尝到的食材的介绍,比如竹笋、春笋、香椿,以及它们如何被制作成美味佳肴。但更吸引我的是,我想知道,这些“春膳”是如何被赋予生命和故事的。是否有人通过制作一道道春日的菜肴,来纪念一段逝去的时光?是否有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通过这些美食,找回了内心的平静?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又带着一丝诗意的世界,让我感受到春天独特的韵味,以及食物所带来的温暖和治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