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陶瓷器基本知識與各種造型紋飾,深入淺齣、簡潔易懂。
收錄超過150張精緻圖片與插畫,華美光潤的質感躍然紙上。
介紹日本14個名窯產地作品特色、歷史沿革,輕鬆掌握鑑賞重點。
傳授如何正確挑選、使用陶瓷器的超實用生活資訊。
入門者常見疑問Q&A;,由專傢解答關於陶瓷器的種種疑惑。
用途豐富且具有多樣麵貌的陶瓷器,高貴如古董珍寶、親切如日常用品。
陶器溫潤厚實,瓷器薄滑光潤,土器質樸拙趣……
令人愛不釋手的陶瓷器皿,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學問呢?
本書詳細解說陶瓷器基礎知識及各種專業用語,透過豐富的圖文範例與清楚易懂的版麵設計,帶領讀者走入細膩深廣的日本陶瓷器世界!
【精采內容】
◎第1章──陶瓷器的裝飾
介紹十種不同的裝飾手法及紋樣設計,為每個外型相異的陶瓷器皿注入生命與獨特性。
◎第2章──日本全國知名產地
廣蒐十四個知名產地,剖析由不同風土文化衍生齣的作品特色。
◎第3章──日本陶瓷器的沿革
瞭解陶瓷器在歷史中的演變,認識重要的日本陶瓷藝術傢。
◎第4章──陶瓷器的基本知識
器皿的各部位名稱?陶器與瓷器有何不同?越貴的越好嗎?……
◎第5章──陶瓷器的挑選及使用方法
正確的挑選及使用方法,不可錯過的實用資訊。
【陶瓷專傢熱情推薦】
◎江明玉/小器生活創意 總監
◎呂嘉靖/中華民國陶藝協會榮譽理事長
◎遊冉琪/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
◎謝小曼/美學生活傢 小慢茶館主人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哲學する河童:「這是一本zui好的陶瓷器入門書!」
◎コロちゃん:「豐富圖片讓我墜入陶瓷器的美麗與魅力中!」
◎ゆみ:「輕鬆易懂的入門書!看完之後讓我對日常餐具更有愛!以簡潔文字呈現齣豐富資訊,對於完全不懂陶瓷器的我來說,也很容易瞭解!」
日本ya馬遜讀者超高好評
【內頁展示】
鬆井信義
1945年於中國瀋陽齣生。返迴日本後,分別曾在母親的故鄉京都、父親的故鄉石川縣七尾市生活。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係畢業後,進入一般公司工作,後來赴美留學。1970年迴到日本。1977年在東京九段上開設器皿專賣店「花田生活器皿店」。開店一年後,他認識瞭白洲正子,受到許多薰陶。直到現在,他仍持續與日本全國各地超過兩百位以上的陶藝傢共同製作精緻、方便使用的生活器皿。
第1章 利用各式技巧製造齣陶瓷器的樣貌──陶瓷器的裝飾
◎陶瓷器的魅力
◎青花-白底帶著簡單的藍,無論古今同樣受人喜愛
◎彩繪-如繪畫般華麗嬌豔
◎鐵繪-從釉彩底下溫和又強力的浮現
◎白瓷-令全世界傾心的通透之美
◎釉藥-植物釉與金屬釉編織齣豐富的錶情
◎白化妝法.刷痕法-以白色塗層錶現溫柔風情
◎鑲嵌法.剔花法-直接裝飾在素壞上呈現錶情
◎層疊法/揉閤不同黏土製作齣拼花陶瓷工藝品
◎擠繪法/以擠鮮奶油的方式裝飾花樣
◎窯變/從窯爐中誕生意想不到的美麗
◎陶瓷器的紋樣/古今陶瓷器上描繪的主題
◎【陶瓷器專欄】新的陶瓷器卻有裂痕?──「釉裂」
第2章 找尋令人怦然心動的陶瓷器──陶瓷器的產地
◎日本全國陶瓷器產地分布圖
◎有田燒/日本瓷器的代錶,擁有工整外型與玉般質感
◎唐津燒/朝鮮半島陶工製作齣富含泥土風情的陶器
◎小鹿田燒/獨特傳統技法展現民藝運動風範
◎萩燒/顏色與手感厚實。享受韆變萬化之美
◎備前燒/窯爐火焰創造齣七種變化。質感厚實
◎京燒/文化重鎮孕育齣工整華麗的陶瓷器
◎信樂燒/粗糙壞體帶著「閑寂」風情
◎伊賀燒/豪邁、不對稱的造型zui受到茶人喜愛
◎瀨戶燒/大名鼎鼎的瀨戶燒擁有韆年歷史
◎常滑燒/以茶壺zui聞名。從中世紀開始持續製造日用陶器
◎美濃燒/分為黃瀨戶、瀨戶黑、誌野、織部。桃山文化的代錶
◎九榖燒/絢爛華麗的瓷器為富豪象徵
◎益子燒/樸素摩登的生活陶器之中潛藏著「實用之美」
◎笠間燒/來自關東zui古老的窯廠,兼具傳統與革新
◎日本全國陶器市場/找尋珍寶
◎【陶瓷器專欄】陶瓷器的產地關係圖
第3章 日本陶瓷器名傢──陶瓷器的沿革
◎古田織部/以藝術總監之姿在陶瓷界發起革命
◎本阿彌光悅/施展多元化纔能,自由錶現豪邁與王朝之美
◎野野村仁清/華麗彩繪與巧妙成型技巧,使作品成為京燒範本
◎尾形乾山/琳派洗練的作風受到京城居民的喜愛
◎品茶與陶瓷器
◎第一代 酒井田柿右衛門/日本首位成功燒製彩繪瓷器者
◎第十二代 今泉今右衛門/復興色鍋島技術
◎北大路魯山人/追求飲食與器皿之間zui美好的協奏麯
◎河井寬次郎/釉藥達人追求如何增添生活陶器的美感
◎濱田莊司/以益子為製陶基礎誕生齣名作
◎民藝運動與陶瓷器
◎日本陶瓷器的歷史年錶
◎【陶瓷器專欄】何謂「古董」
第4章 不敢大聲問的初學者疑問──陶瓷器的基本知識
Q哪裡能夠找到好器皿?
Q在益子窯燒製的陶瓷器都稱為「益子燒」嗎?
Q什麼是「作傢作品」?與其他器皿有哪裡不同?
Q器皿的名稱複雜,令人一頭霧水
◎陶瓷器各部位的名稱
Q如何鑑賞陶瓷器?
Q價格愈高真的愈好嗎?
Q如何區分陶器與瓷器?
Q何謂「陶瓷器」?
◎陶瓷器完成前
◎登窯的流程
◎【陶瓷器專欄】嘗試挑戰製陶
第5章 輕鬆選,長久用──陶瓷器的挑選方法、使用方法
◎器皿的形狀與名稱/日本器皿款式的多樣化舉世聞名
◎挑選/挑選過程也是瞭解自己的過程。自由選擇喜歡的作品
◎使用前/使器皿能使用得更長久,並讓料理更美味
◎清洗.收藏/輕輕手洗、仔細擦乾後收納
◎清理.修復/輕微損傷可自行修復。也可選擇「金漆修復」
◎日本全國的美術館/與名物相遇
後記
索引
攝影協力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名字《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立刻就勾起瞭我想要深入瞭解日本陶瓷藝術的興趣。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本精彩的視覺百科全書,用大量的精美插圖和清晰的圖示,來解讀日本陶瓷器豐富多樣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從最基礎的層麵開始,嚮我介紹日本陶瓷器的基本分類、不同窯口(比如美濃燒、萩燒)的獨特之處,以及各個時期(如繩文、彌生、桃山等)陶瓷器的發展脈絡。我希望通過這些圖解,我能直觀地理解不同陶瓷的釉色、紋樣、胎質和器型所代錶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例如,我希望能瞭解茶道中使用的茶碗為何具有那樣的形製和質感,以及日本傳統工藝中對“侘寂”之美的體現如何在陶瓷器上得以展現。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日本陶瓷器有一個係統性的、直觀的認識,並且激發我對這一藝術領域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那麼它一定是一本非常成功的入門書籍。
評分我一直覺得日本的設計和工藝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尤其是他們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非常著迷。所以當看到《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這本書時,我立刻就心動瞭。我預想這本書應該會非常注重視覺呈現,它不會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圖冊,用高質量的圖片和簡潔明瞭的文字,嚮讀者展示日本陶瓷器的多樣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不同時代、不同産地的代錶性陶瓷作品,並且通過圖解的方式,瞭解它們各自的特色,比如紋樣的含義、釉色的變化、器型的演變等等。我甚至期待書中會介紹一些與陶瓷相關的日本傳統文化,比如茶道、花道等,以及陶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日本陶瓷器那種寜靜、淡雅,又充滿生命力的美,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入門讀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初步瞭解日本陶瓷藝術的書籍,而《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這個書名,確實擊中瞭我。我設想這本書會用大量的圖片來輔助文字的說明,這對於像我這樣對陶瓷工藝細節不太瞭解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期待它能夠詳細地講解不同陶瓷器皿的製作流程,從選土、揉泥、拉坯、修坯,到施釉、燒窯,每一個環節都能通過清晰的圖示來呈現。我希望它能解釋不同窯口,比如瀨戶、常滑、信樂等,它們獨特的燒製技術和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技術和風格又是如何影響瞭陶瓷器的外觀和質感。另外,我也很想瞭解日本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如茶道用的茶碗、花道用的花器,以及餐桌上的碗碟,它們各自的特點和使用場景。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日本陶瓷有一個係統且直觀的認識,那麼它就已經成功地引起瞭我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我近期對日本文化産生瞭濃厚興趣的背景下。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陶瓷器的圖片和名稱,而更應該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我希望它能夠生動地展現日本陶瓷器背後所承載的曆史、哲學和審美觀念。例如,通過圖解,我希望能理解不同時期日本陶瓷器的主要流派和代錶作品,比如有田燒的精美繪圖,樂燒的樸拙之美,或是九榖燒的華麗色彩。此外,我也很好奇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日本著名的陶藝傢,他們的創作理念和對日本陶瓷藝術的貢獻。我甚至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陶瓷鑒賞的技巧,比如如何辨彆陶瓷的年代、産地,以及如何欣賞其釉色、造型和胎質。如果這本書能幫助我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一個能夠欣賞日本陶瓷之美的人,那它無疑就超齣瞭“入門”的定義,成為瞭一本極具價值的啓濛讀物。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很特彆,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圖解”兩個字,我一直對日本的傳統工藝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很多文字介紹太過枯燥,難以深入。所以當我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時,感覺就像找到瞭救星一樣。雖然我之前對日本陶瓷器瞭解不多,但從書名就能感覺到它應該會用很多圖片來解釋,這對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期待它能通過精美的插圖和圖示,將那些復雜的陶瓷製作工藝、不同窯口的特色、以及不同時代的風格變化都變得清晰易懂。我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美感的世界,讓我瞭解陶瓷是如何從泥土變成藝術品的,以及其中蘊含的匠心和曆史。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它應該是一本色彩豐富、細節滿滿的書,每一頁都能讓我駐足欣賞,甚至忍不住拿起身邊的馬剋杯,開始審視它的紋理和光澤。如果它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本書絕對是我今年最值得入手的一本藝術入門讀物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