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陶瓷器基本知識與各種造型紋飾,深入淺出、簡潔易懂。
收錄超過150張精緻圖片與插畫,華美光潤的質感躍然紙上。
介紹日本14個名窯產地作品特色、歷史沿革,輕鬆掌握鑑賞重點。
傳授如何正確挑選、使用陶瓷器的超實用生活資訊。
入門者常見疑問Q&A;,由專家解答關於陶瓷器的種種疑惑。
用途豐富且具有多樣面貌的陶瓷器,高貴如古董珍寶、親切如日常用品。
陶器溫潤厚實,瓷器薄滑光潤,土器質樸拙趣……
令人愛不釋手的陶瓷器皿,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學問呢?
本書詳細解說陶瓷器基礎知識及各種專業用語,透過豐富的圖文範例與清楚易懂的版面設計,帶領讀者走入細膩深廣的日本陶瓷器世界!
【精采內容】
◎第1章──陶瓷器的裝飾
介紹十種不同的裝飾手法及紋樣設計,為每個外型相異的陶瓷器皿注入生命與獨特性。
◎第2章──日本全國知名產地
廣蒐十四個知名產地,剖析由不同風土文化衍生出的作品特色。
◎第3章──日本陶瓷器的沿革
了解陶瓷器在歷史中的演變,認識重要的日本陶瓷藝術家。
◎第4章──陶瓷器的基本知識
器皿的各部位名稱?陶器與瓷器有何不同?越貴的越好嗎?……
◎第5章──陶瓷器的挑選及使用方法
正確的挑選及使用方法,不可錯過的實用資訊。
【陶瓷專家熱情推薦】
◎江明玉/小器生活創意 總監
◎呂嘉靖/中華民國陶藝協會榮譽理事長
◎游冉琪/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
◎謝小曼/美學生活家 小慢茶館主人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哲学する河童:「這是一本zui好的陶瓷器入門書!」
◎コロちゃん:「豐富圖片讓我墜入陶瓷器的美麗與魅力中!」
◎ゆみ:「輕鬆易懂的入門書!看完之後讓我對日常餐具更有愛!以簡潔文字呈現出豐富資訊,對於完全不懂陶瓷器的我來說,也很容易了解!」
日本ya馬遜讀者超高好評
【内页展示】
松井信義
1945年於中國瀋陽出生。返回日本後,分別曾在母親的故鄉京都、父親的故鄉石川縣七尾市生活。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一般公司工作,後來赴美留學。1970年回到日本。1977年在東京九段上開設器皿專賣店「花田生活器皿店」。開店一年後,他認識了白洲正子,受到許多薰陶。直到現在,他仍持續與日本全國各地超過兩百位以上的陶藝家共同製作精緻、方便使用的生活器皿。
第1章 利用各式技巧製造出陶瓷器的樣貌──陶瓷器的裝飾
◎陶瓷器的魅力
◎青花-白底帶著簡單的藍,無論古今同樣受人喜愛
◎彩繪-如繪畫般華麗嬌豔
◎鐵繪-從釉彩底下溫和又強力的浮現
◎白瓷-令全世界傾心的通透之美
◎釉藥-植物釉與金屬釉編織出豐富的表情
◎白化妝法.刷痕法-以白色塗層表現溫柔風情
◎鑲嵌法.剔花法-直接裝飾在素坏上呈現表情
◎層疊法/揉合不同黏土製作出拼花陶瓷工藝品
◎擠繪法/以擠鮮奶油的方式裝飾花樣
◎窯變/從窯爐中誕生意想不到的美麗
◎陶瓷器的紋樣/古今陶瓷器上描繪的主題
◎【陶瓷器專欄】新的陶瓷器卻有裂痕?──「釉裂」
第2章 找尋令人怦然心動的陶瓷器──陶瓷器的產地
◎日本全國陶瓷器產地分布圖
◎有田燒/日本瓷器的代表,擁有工整外型與玉般質感
◎唐津燒/朝鮮半島陶工製作出富含泥土風情的陶器
◎小鹿田燒/獨特傳統技法展現民藝運動風範
◎萩燒/顏色與手感厚實。享受千變萬化之美
◎備前燒/窯爐火焰創造出七種變化。質感厚實
◎京燒/文化重鎮孕育出工整華麗的陶瓷器
◎信樂燒/粗糙坏體帶著「閑寂」風情
◎伊賀燒/豪邁、不對稱的造型zui受到茶人喜愛
◎瀨戶燒/大名鼎鼎的瀨戶燒擁有千年歷史
◎常滑燒/以茶壺zui聞名。從中世紀開始持續製造日用陶器
◎美濃燒/分為黃瀨戶、瀨戶黑、志野、織部。桃山文化的代表
◎九谷燒/絢爛華麗的瓷器為富豪象徵
◎益子燒/樸素摩登的生活陶器之中潛藏著「實用之美」
◎笠間燒/來自關東zui古老的窯廠,兼具傳統與革新
◎日本全國陶器市場/找尋珍寶
◎【陶瓷器專欄】陶瓷器的產地關係圖
第3章 日本陶瓷器名家──陶瓷器的沿革
◎古田織部/以藝術總監之姿在陶瓷界發起革命
◎本阿彌光悅/施展多元化才能,自由表現豪邁與王朝之美
◎野野村仁清/華麗彩繪與巧妙成型技巧,使作品成為京燒範本
◎尾形乾山/琳派洗練的作風受到京城居民的喜愛
◎品茶與陶瓷器
◎第一代 酒井田柿右衛門/日本首位成功燒製彩繪瓷器者
◎第十二代 今泉今右衛門/復興色鍋島技術
◎北大路魯山人/追求飲食與器皿之間zui美好的協奏曲
◎河井寬次郎/釉藥達人追求如何增添生活陶器的美感
◎濱田庄司/以益子為製陶基礎誕生出名作
◎民藝運動與陶瓷器
◎日本陶瓷器的歷史年表
◎【陶瓷器專欄】何謂「古董」
第4章 不敢大聲問的初學者疑問──陶瓷器的基本知識
Q哪裡能夠找到好器皿?
Q在益子窯燒製的陶瓷器都稱為「益子燒」嗎?
Q什麼是「作家作品」?與其他器皿有哪裡不同?
Q器皿的名稱複雜,令人一頭霧水
◎陶瓷器各部位的名稱
Q如何鑑賞陶瓷器?
Q價格愈高真的愈好嗎?
Q如何區分陶器與瓷器?
Q何謂「陶瓷器」?
◎陶瓷器完成前
◎登窯的流程
◎【陶瓷器專欄】嘗試挑戰製陶
第5章 輕鬆選,長久用──陶瓷器的挑選方法、使用方法
◎器皿的形狀與名稱/日本器皿款式的多樣化舉世聞名
◎挑選/挑選過程也是瞭解自己的過程。自由選擇喜歡的作品
◎使用前/使器皿能使用得更長久,並讓料理更美味
◎清洗.收藏/輕輕手洗、仔細擦乾後收納
◎清理.修復/輕微損傷可自行修復。也可選擇「金漆修復」
◎日本全國的美術館/與名物相遇
後記
索引
攝影協力
參考文獻
这本书的书名《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我近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的背景下。我设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陶瓷器的图片和名称,而更应该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我希望它能够生动地展现日本陶瓷器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哲学和审美观念。例如,通过图解,我希望能理解不同时期日本陶瓷器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比如有田烧的精美绘图,乐烧的朴拙之美,或是九谷烧的华丽色彩。此外,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日本著名的陶艺家,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对日本陶瓷艺术的贡献。我甚至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陶瓷鉴赏的技巧,比如如何辨别陶瓷的年代、产地,以及如何欣赏其釉色、造型和胎质。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能够欣赏日本陶瓷之美的人,那它无疑就超出了“入门”的定义,成为了一本极具价值的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特别,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圖解”两个字,我一直对日本的传统工艺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很多文字介绍太过枯燥,难以深入。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虽然我之前对日本陶瓷器了解不多,但从书名就能感觉到它应该会用很多图片来解释,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它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图示,将那些复杂的陶瓷制作工艺、不同窑口的特色、以及不同时代的风格变化都变得清晰易懂。我希望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让我了解陶瓷是如何从泥土变成艺术品的,以及其中蕴含的匠心和历史。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它应该是一本色彩丰富、细节满满的书,每一页都能让我驻足欣赏,甚至忍不住拿起身边的马克杯,开始审视它的纹理和光泽。如果它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绝对是我今年最值得入手的一本艺术入门读物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日本的设计和工艺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他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非常着迷。所以当看到《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这本书时,我立刻就心动了。我预想这本书应该会非常注重视觉呈现,它不会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图册,用高质量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向读者展示日本陶瓷器的多样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不同时代、不同产地的代表性陶瓷作品,并且通过图解的方式,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比如纹样的含义、釉色的变化、器型的演变等等。我甚至期待书中会介绍一些与陶瓷相关的日本传统文化,比如茶道、花道等,以及陶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日本陶瓷器那种宁静、淡雅,又充满生命力的美,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入门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立刻就勾起了我想要深入了解日本陶瓷艺术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本精彩的视觉百科全书,用大量的精美插图和清晰的图示,来解读日本陶瓷器丰富多样的世界。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向我介绍日本陶瓷器的基本分类、不同窑口(比如美浓烧、萩烧)的独特之处,以及各个时期(如绳文、弥生、桃山等)陶瓷器的发展脉络。我希望通过这些图解,我能直观地理解不同陶瓷的釉色、纹样、胎质和器型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例如,我希望能了解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为何具有那样的形制和质感,以及日本传统工艺中对“侘寂”之美的体现如何在陶瓷器上得以展现。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日本陶瓷器有一个系统性的、直观的认识,并且激发我对这一艺术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那么它一定是一本非常成功的入门书籍。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初步了解日本陶瓷艺术的书籍,而《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这个书名,确实击中了我。我设想这本书会用大量的图片来辅助文字的说明,这对于像我这样对陶瓷工艺细节不太了解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期待它能够详细地讲解不同陶瓷器皿的制作流程,从选土、揉泥、拉坯、修坯,到施釉、烧窑,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清晰的图示来呈现。我希望它能解释不同窑口,比如濑户、常滑、信乐等,它们独特的烧制技术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技术和风格又是如何影响了陶瓷器的外观和质感。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日本陶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茶道用的茶碗、花道用的花器,以及餐桌上的碗碟,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日本陶瓷有一个系统且直观的认识,那么它就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