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常识
002新手看不懂菜谱的秘密:“适量”调料到底是多少?
005听说锅要“养”,要怎么养?
011刀工不好的新手,要怎么切菜才对?
014选对砧板,切菜事半功倍
◆素菜:素的也有滋有味
019豆角炒茄子:炒出皱巴巴的豆角皮
023酸辣藕片:藕片先煎后炒,口感大不相同
029芹菜炒熏干:先腌一下豆腐干
035韭菜烧豆腐:煮出蜂窝巢的豆腐就吸足了味儿
039蚝油焖花菇:加一块鸡皮更香滑
045煎鸡蛋:掌握火候和油温,是煎出理想鸡蛋的*要素
053番茄炒蛋:把蛋白打出大泡,这炒蛋就无比嫩滑
059香椿蛋饼:加一点淀粉让蛋饼好成型
063蒸水蛋:让水蛋平滑细腻的数字秘诀
066隔水加热谓之“蒸”,那加热的火到底得多大呢?
069咸蛋黄焗苦瓜:换一个切法,让苦瓜不苦
073白灼芥蓝:让蔬菜保持青翠的“过冷河”
076焯水到底要用凉水还是热水?
079手撕包菜:巧用调料让素菜更鲜
◆荤菜: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快感
085酸菜炒红薯粉:让红薯粉入味又不粘锅
089麻婆豆腐:麻辣咸香酥烫嫩
095辣椒炒肉:碗底的油汤见真章
103粉蒸排骨:米粉香,排骨才香
111糖醋排骨:用两种醋,分两次放
117红烧肥肠:清洗内脏食材不可怕
125野山椒炒牛肉:牛肉要逆纹切、温油炒
133麻辣牛肉:慢慢炸出不干不硬的牛肉片
139番茄牛腩:牛腩先煎再红烧
145可乐鸡翅:先焯烫30秒再卤有惊喜
153香菇木耳蒸滑鸡:蒸出嫩滑鸡块的小技巧
156常见的干货如何泡发?
159栗子烧鸡:鸡肉够嫩,栗子软糯
165红烧刨盐鱼:用好多盐来腌鱼,就有“蒜瓣肉”了
173葱烧鱼:一斤鱼配四两葱,“?”出醇厚香气
179焗梭子蟹:不需要加水,就让原汁鲜掉眉毛
183麻辣小龙虾:自己炒出足料的喷香锅底
◆汤水:吃饱了还得喝足
191冬瓜丸子汤:揉一颗软嫩的肉丸子
197麻油猪血汤:先把猪血煎香
201排骨藕汤:选一枝好藕,绵软得不行
205萝卜炖牛腩:牛腩要整块炖才软烂多汁
211剁椒芋头牛肉羹:选对了好芋头,这碗羹就自然软糯
217鲫鱼豆腐汤:从油到水都够热,鱼汤会更白
◆主食:碳水带来的满足感是无法取代的
225一碗白米饭:要让米饭香糯又软甜,别忽视淘米
231酱油炒饭:来自生晒老抽和白胡椒粉的迷人香气
237青菜肉丝粥:加一勺油,让粥底够“绵”
243铜锅米线:煮出连汤底都够味儿的酸爽
249干炒牛河:牛肉够嫩、河粉够味,还有“镬气”!
255鸡丝凉面:料足才味美
259开洋葱油拌面:熬一罐香气逼人的葱油
264菜谱中简单的一句“沥干水”,可别小看它
267荷叶糯米鸡:拌匀糯米要趁热
【附】人气甜品
271杏仁豆腐:用三种杏仁,有超浓郁的杏仁味儿
◆内容简介◆
看似简单的家常菜为什么值得用一本书来写呢?因为家常菜里实在蕴含了太多你不知道的小秘密。从“大概会做”到“做得好吃”,里面隐藏着无数细节,而这些细节就是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秘密所在。
作者田螺姑娘从如何“养锅”、如何“焯水”讲起,在40多道菜谱里阐述了无数让新手惊呼“原来如此”的做菜秘诀。为什么煮蘑菇的时候要加一块鸡皮?如何炖出软烂多汁的牛腩?焯烫了30秒的鸡翅有什么惊人之处?这些都是经过她50多万粉丝验证过的菜谱,微信、微博收到的大量“作业”充分证明了菜谱的实操性。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吃得更好,而不是活得更累。简单易懂还能绝对保证美味的家常菜做法,完美你的“日日之食”。
◆ 作者简介◆
陈宇慧,一线城市忙碌的上班族,认真的吃货一枚,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运营美食公众号“田螺姑娘”,分享自己的食谱。喜欢简单家常的风格,善于用一些小技巧让饭菜更美味。“接地气”的风格,更容易让大家感兴趣且愿意去学,所以尽管只是每周更新两篇,依旧吸引了50万+粉丝,且活跃度极高。同时因为完全是个人经营以及自己的兴趣,注重与粉丝的交流、探讨,因而粉丝黏度很高,在美食爱好者已经树立起一定品牌形象。
市面上关于美食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打动我、并且让我觉得实用、接地气的,却并不多。很多书要么过于高深,要么过于花哨,脱离了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实际。然而,《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这个书名,却瞬间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传达出一种亲切感,仿佛这本书就是为我们这些每天都要为“吃什么”而烦恼的普通家庭准备的。我猜想,这本书里不会有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食材,也不会有那些需要特殊工具才能完成的步骤。它更多的是关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蔬菜、肉类,以及我们家里最常用的调味料,如何通过一些巧妙的“小秘密”,让这些平凡的食材变得不平凡。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些新的灵感,一些关于如何将一道菜做得更美味、更健康、更省时省力的“独门秘籍”。也许,它会教我如何让蔬菜的营养更好地保留,如何让肉类更加鲜嫩多汁,如何用最简单的调料调出最丰富的口感。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安心的感觉,让我相信,即使厨艺不高,也能做出让人称赞的家常美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烹饪是一门关于“感觉”的艺术,尤其是对于家常菜而言。它不像那些精致的法餐,需要精确到克的计量和繁复的步骤,家常菜更多的是一种随性,一种对食材特性的理解,以及对火候、调味的精准把握。这本书的题目——《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让我觉得它可能就触及到了这个核心。我曾经尝试过很多菜谱,但很多时候,即使严格按照步骤来,做出来的味道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少了那种“锅气”,少了那种家里的味道。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让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变得如此令人难以忘怀。是某种调料的独特用法?还是某种食材处理的细微之处?亦或是关于火候的掌握,那看似简单的“大火快炒”或“小火慢炖”,背后其实蕴含着大学问。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找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烹饪中的“小秘密”,让我的厨艺更上一层楼,做出真正能够打动家人味蕾的美味佳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期待,一种想要深入了解食材本身,并通过自己的双手赋予它们生命力的渴望。
评分刚拿到这本《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光是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温润的米白色调,搭配上几个手绘风格的蔬菜插画,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厨房。我一直觉得,家常菜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承载着家人的情感和回忆。每次想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闻到那熟悉的饭菜香,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这本书的名字也恰恰抓住了我心底的那份渴望——“日日之食”,说明了它是关于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那些朴实无华的食物;而“家常菜的小秘密”,则充满了诱惑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味道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窍门和智慧。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进更多家庭的厨房,去发现那些关于一日三餐的温暖故事,去学习那些让普通食材焕发光彩的烹饪技巧。也许,这本书里会有我童年时期最爱的味道的秘诀,或者能启发我为家人做出更美味、更健康的日常餐点。总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平淡的生活中投入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小石子,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美食和生活的热爱。
评分我一直觉得,家常菜的魅力在于它的“日常”和“温暖”。它不像宴席上的菜肴那样追求极致的精美和繁复,而是更注重食材的原味,以及烹饪过程中传递出的那份对家人的关爱。而《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这个名字,似乎正好触及到了家常菜的本质。我很好奇,那些“小秘密”究竟是什么?是关于食材的选择和处理的小技巧?是关于调味的黄金比例?还是关于火候的精妙控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如何让普通的食材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如何让每天的餐桌都充满惊喜。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家常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吃起来却格外美味,那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窍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秘密”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去一探究竟。我期待它能教会我一些实用的烹饪技巧,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为家人准备出充满爱意的美味佳肴,让每一天的“日日之食”都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作为一个对美食充满好奇的普通人,我总觉得,真正的美食并不在于它有多么昂贵或多么名贵,而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能否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一份温暖和满足。《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这个书名,恰恰点出了我心中的那种对于“日常”和“家常”的向往。我坚信,每一道成功的家常菜背后,都藏着一些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小秘密”。这些秘密可能体现在对食材细致的挑选上,可能体现在对火候精准的把握上,也可能体现在对调味的巧妙运用上。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究竟会揭示哪些关于这些“秘密”的答案。我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些全新的烹饪思路,让我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菜谱,而是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创造出属于自己和家人的独特味道。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烹饪者,在与我分享她多年来在厨房里积累的宝贵财富,让我能够在平凡的日常饮食中,发掘出不平凡的美味与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