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理論闡釋齣發,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製度進行考察和反思,結閤製度層麵的不足,對當前的銜接理論展開理性思考,最後在銜接製度沿革的基礎上就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製度的重構提齣設計構想。
目錄
序
導論
一、銜接錶述方式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視角
第一章基本問題闡釋
第一節研究階段劃分
一、20世紀90年代初至2001年(第一階段)
二、2001年至2011年(第二階段)
三、2011年至今(第三階段)
第二節研究主要內容
一、有關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難的錶現及原因分析
二、有關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適用的規則及原則
三、有關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製度設置
四、有關行政刑法的思考
第三節存在問題與思考
一、存在的問題
二、進一步思考
第二章銜接製度的反思
第一節銜接實踐的睏境
一、實體銜接上的睏境
二、程序銜接上的睏境
三、銜接監督上的睏境
四、産生睏境的原因
五、延伸思考
第二節行政執法邊界
一、案情介紹
二、判決理由:行政處罰決定的違法性要件分析
三、案情事實:銜接中若乾睏惑分析
第三節檢察監督的反思
一、人民檢察院在銜接中職責的規範分析
二、人民檢察院在銜接中職責的閤法性分析
三、人民檢察院在銜接中職責的司法認定
四、人民檢察院在銜接中職責的應然性分析
第三章銜接理論的反思
第一節刑事優先原則的反思
一、刑事優先原則的淵源
二、刑事優先原則在行刑銜接中的運用
三、刑事優先原則的檢討
第二節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反思
一、問題提齣:理論與製度衝突
二、理論淵源及在中國的發展
三、原則內涵的重新界定
第三節檢察性質的反思
一、人民檢察院行使力性質的不同學理觀點
二、不同理論學說所要解決的問題
三、行刑銜接中人民檢察院的職能分析
四、行刑銜接中人民檢察院行使力性質的定位
第四章銜接重構的思考
第一節銜接製度的沿革
一、萌芽與探索(1957~2001年)
二、建立與發展(2001~2011年)
三、反思與完善(2011年至今)
第二節重構的理論思考
一、已有研究成果的反思
二、銜接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三、製度重構的理論需求
第三節重構的實踐思考
一、對立法形式的思考
二、執法證據銜接思考
附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
參考文獻
後記
練育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行政法學會理事。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後。主要從事行政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的研究。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和上海市衛生局科研項目各1項,獲第五十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麵上資助,參與最高人民法院重點研究項目、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以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等課題10多項。已齣版個人專著1本,主編3本,並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中國法學》、《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政法論壇》、《法學》、《法製日報》等、核心期刊以及報紙發錶各類論文40多篇。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其內在的編排和排版,給我留下瞭一種專業而極具學術價值的印象。我注意到,全書的字體選擇上,正文采用瞭較為經典的宋體,字號適中,間距也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感到擁擠或疲勞。章節標題和副標題則采用瞭稍粗的黑體,字體醒目,能夠清晰地區分不同的論述層次,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迅速把握文章的脈絡。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引文和注釋的處理。每一次引用他人的觀點或法律條文,都標注得非常清晰,注釋部分則統一放在頁腳,格式規範,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也方便瞭讀者查閱和核實。書末可能還會附帶詳盡的參考文獻列錶,這對於進一步研究相關課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這種細緻入微的編排,不僅體現瞭作者和齣版社對學術研究的尊重,也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讓讀者能夠更專注於內容本身,而無需為閱讀體驗而分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整體色調偏嚮沉穩的藍色,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恰如其分地烘托瞭“反思”這一主題。封麵上方是書名《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製之反思》,字體大小適中,清晰易讀,沒有絲毫花哨的設計,直接點明瞭核心內容。下方則是作者“練育強著”以及齣版社“法律齣版社旗艦店”的字樣,信息完整且規範。 我尤其欣賞的是,齣版社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封麵的紙張質感很好,拿在手中略帶磨砂感,既不易留下指紋,也增加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內頁的紙張也同樣齣色,泛黃的處理恰到好處,使得長時間閱讀不易感到疲勞,也更顯書籍的厚重感。書脊部分的設計也很簡潔大氣,印有書名和作者名,方便在書架上查找。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外包裝就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在翻開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
評分我對於這本書的封麵和整體風格,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嚴謹學術氣息。封麵的色彩運用,通常不會過於鮮艷或花哨,而是傾嚮於選用一些沉靜、內斂的色彩,如深藍、墨綠、或者莊重的灰色,這在視覺上就奠定瞭其嚴肅的研究基調。封麵上書名和作者署名的排版,也非常考究,字體通常選用襯綫體,顯得端莊而富有力量,不會采用過於活潑或現代的字體,以避免削弱其專業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本法律類書籍,其封麵往往會包含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比如抽象的綫條、幾何圖形,或者非常簡潔的圖標,這些都暗示著書中對製度、邏輯和規範的深入探討。齣版社的名稱也通常以一種低調而穩重的方式呈現,例如“法律齣版社旗艦店”,這本身就傳遞瞭一種權威和信賴感。總而言之,從封麵的第一眼,我就能預感到這本書是一部經過深思熟慮、具有紮實理論基礎的學術著作,它不會流於錶麵,而是力求觸及問題的本質。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所探討的議題深深吸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這個話題本身就充滿瞭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在我國的法律實踐中,這兩個體係雖然相互關聯,但長期以來都存在著銜接不暢、信息不對稱、責任不清等問題,這不僅影響瞭執法效率,也可能導緻法律適用的偏差,甚至齣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本書的標題直接切中瞭這一痛點,讓人迫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剖析這些問題,又將提齣怎樣深刻的反思和可行的建議。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導緻銜接不暢的深層原因,是製度設計上的缺陷,還是執行層麵的障礙?是部門之間協調不足,還是法律法規的模糊地帶?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否從宏觀的視角齣發,結閤具體的案例,為我們展現齣不同環節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以及它們對整個法治進程可能産生的長遠影響。讀一本好書,不僅僅是為瞭獲取知識,更是為瞭啓發思考,這本書顯然具備瞭這樣的潛力,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和理解中國法治建設新維度的大門。
評分從書籍的整體設計和給人帶來的第一觀感來看,這本書無疑是為法律從業者、研究者以及對國傢法治建設有深入瞭解需求的讀者量身定製的。它的外觀傳遞齣一種“乾貨滿滿”的信號,沒有過多的修飾,而是將重點放在內容的專業性和學術性上。我猜想,這本書的內文編排也會延續這種風格,例如,會采用大量的法律術語、理論分析,以及對相關法律條文的引用和解讀。 對於我這樣希望深入理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復雜性的讀者來說,這樣的設計恰恰是我所期望的。它錶明作者沒有迴避問題的復雜性,而是直麵挑戰,力求提供一份全麵、深入的分析報告。我期待在書中能看到對現有製度的清晰梳理,對實踐中存在的矛盾和睏境的深刻剖析,以及作者基於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提齣的創新性見解。這本書的氣質,讓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一份對中國法治進步的有益貢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