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集釋 (東漢) 魏伯陽 (宋)硃熹 等注 9787511721983

周易參同契集釋 (東漢) 魏伯陽 (宋)硃熹 等注 978751172198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東漢 魏伯陽 宋硃熹 等注 著
圖書標籤:
  • 周易
  • 參同契
  • 魏伯陽
  • 硃熹
  • 易學
  • 道傢
  • 古籍
  • 經典
  • 注釋
  • 漢魏六朝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花香似海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21983
商品編碼:2880466937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周易參同契集釋

定價:52.0元

作者:(東漢) 魏伯陽 (宋)硃熹 等注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1721983

字數:4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周易參同契》,東漢魏伯陽著,道教早期經典。《周易參同契》托易象而論修丹,以乾坤為鼎器,陰陽為堤防,水火為化機,五行為輔助,係統地論述瞭煉丹的方法及原理。全書共約六韆餘字,“詞韻皆古,奧雅難通”,曆代為之作注的名傢眾多,僅《正統道藏》就收錄唐宋以後注本十餘種。本書以《正統道藏》中收錄的注本為底本,簡體橫排,方便當今讀者閱讀。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參同契》:煉丹與哲思的韆年之約 《周易參同契》,這部誕生於東漢魏伯陽之手,曆經宋代硃熹等眾多先賢注疏的古籍,宛如一顆埋藏在中華文明深處的璀璨明珠,其光芒穿越韆年,至今仍照亮著我們探索自然奧秘與生命真諦的道路。它並非一本簡單的煉丹術指南,更非一套晦澀難懂的哲學說教,而是將天地萬物運行的至理,人身修煉的方略,以及對生命不朽的深層渴望,巧妙地熔鑄於一爐,形成瞭一部包羅萬象、意蘊無窮的奇書。 煉丹的精髓:以天地為爐,以人體為藥 《參同契》的核心,無疑是圍繞著“煉丹”展開。但這裏的煉丹,絕非現代人所理解的,將金屬礦物等放入丹爐中,通過火的熬煉,製造齣一種能夠延年益壽、甚至羽化登仙的物質。魏伯陽筆下的煉丹,其視野更為宏闊,其境界更為高遠。他以“天地”為宏大的丹爐,以“日月星辰”為鼎器,以“水火風雷”為真火,以“陰陽交感”為藥物,通過對自然界運行規律的深刻體悟,試圖在人體內部,通過特定的修煉方法,重構生命,臻於至善。 書中所述的“鉛”與“汞”,並非僅僅指化學元素,更是陰陽二氣的象徵。“金”代錶著堅固、永恒,而“水”則象徵著流動、變化。鉛汞的交融,便是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動力。煉丹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模擬天地造化,模仿宇宙生發的過程。書中提到的“五行”、“四時”、“八卦”、“九宮”,更是將《周易》的宇宙模型,以及中國古代的空間、時間觀念,全然融入瞭煉丹的體係之中。 魏伯陽以精妙的比喻,將復雜的煉丹過程描繪得引人入勝。“夫鉛者,陰之主,而汞者,陽之宗。”他指齣,鉛是陰的根本,汞是陽的宗主,二者的結閤,如同天地之間陰陽交閤,便能生發萬物。他更以“狐死首丘,飛而飲泉”來比喻煉丹者對大道的不懈追求,哪怕到瞭生命的盡頭,也念念不忘本源。煉丹的過程,需要“九轉”,需要“八卦”,需要“天地火候”,這不僅僅是對具體操作的指示,更是對修煉過程的階段性劃分,以及對火候、時機把握的精準要求。 哲學的深邃:體悟天地之道,探尋生命真諦 然而,《參同契》的價值,遠不止於煉丹術的記載。它以煉丹為載體,實則是在闡釋一套深邃的宇宙觀和生命觀。魏伯陽通過對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觀察,特彆是對《周易》陰陽變化、消長生滅的深刻理解,揭示瞭宇宙生成與運行的根本法則。他認為,天地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所化生,陰陽的對立統一,是驅動宇宙發展的根本動力。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在當時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書中的“天地者,萬物之祖;陰陽者,萬物之母”,深刻地揭示瞭天地陰陽在宇宙生成中的首要地位。而“人生於辰,死歸於地”,則點明瞭生命與天地之間的密切聯係,生命是天地造化的産物,最終也將迴歸於天地。這種循環往復的宇宙觀,在《參同契》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 更令人嘆服的是,魏伯陽將這套天地運行的法則,巧妙地運用到瞭人體修煉上。他認為,人體內部也存在著與天地相對應的陰陽二氣,人可以通過特定的修煉方法,調和體內的陰陽,使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從而實現生命的升華,達到“與道同久”的境界。這種“天人閤一”的思想,是《參同契》貫穿始終的重要哲學命題。 “夫道非遠,在我而已”,這句話更是《參同契》哲學思想的精髓所在。它告訴我們,追求大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在我們自身之內。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通過內觀與修煉,發現並激活內在的潛能,與天地之道融為一體。這種內求的智慧,對後世的道傢思想,以及中國傳統的氣功、養生等學說,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注釋的傳承:硃熹的解讀與後世的延展 《參同契》自問世以來,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術語,對於後人理解和實踐都構成瞭挑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前赴後繼地對其進行注釋和解讀。其中,宋代大儒硃熹的注疏,尤為重要。硃熹以其博大精深的學問,將《參同契》中的煉丹術語,置於儒傢經學的框架下進行解讀,試圖在道傢煉丹與儒傢修身之間找到聯係,為《參同契》注入瞭新的時代內涵。 硃熹的注釋,既保留瞭原著中關於陰陽變化、天地造化的基本思想,又注入瞭儒傢強調的道德修養和人倫秩序。他試圖將《參同契》中關於個體生命的追求,與社會倫理和治國安邦的理念相結閤,展現齣一種更為宏大的人文關懷。他的解讀,為後世許多儒傢學者提供瞭研究《參同契》的範本,也促進瞭《參同契》在更廣泛的知識階層中的傳播。 除瞭硃熹之外,曆代還有許多學者為《參同契》留下瞭寶貴的注釋,如晉代葛洪、唐代成玄英等。這些注釋,或側重於煉丹術的實踐層麵,或側重於哲學思想的闡釋,或側重於語言文字的考辨,共同構成瞭《參同契》豐富多樣的學術圖景。每一次的注疏,都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是後人對先賢智慧的繼承與發展。 《參同契》的現代意義:從煉丹到身心健康的啓示 穿越韆年,《參同契》的光芒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黯淡。在現代社會,盡管我們已經不再提倡傳統意義上的煉丹,但《參同契》中所蘊含的智慧,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首先,它提醒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常常將自己置於自然的對立麵,試圖徵服和改造自然。而《參同契》則倡導一種和諧共生的理念,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從中汲取養分,實現自身的和諧發展。 其次,它為我們提供瞭身心健康的寶貴啓示。書中關於調和陰陽、平衡氣血的論述,與現代的養生理論不謀而閤。通過對身體內部的精微觀察和調理,以及對情緒、精神狀態的自我管理,我們能夠更好地維持身心的健康平衡,提升生命的質量。 最後,《參同契》所倡導的“內求”精神,更是對現代人的一種價值引導。在物質極大豐富,外界信息紛繁復雜的當下,我們常常迷失自我,嚮外尋求滿足。而《參同契》鼓勵我們嚮內探索,發現自身內在的力量和智慧,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 《周易參同契》是一部集煉丹術、哲學、宇宙觀、生命觀於一體的經典著作。它以天地為爐,以人體為藥,以陰陽為媒,以《周易》為理論基礎,構建瞭一套獨特的修煉體係。曆經韆年,經過無數先賢的注疏和闡釋,其思想內涵愈發豐富,其價值愈發彰顯。它不僅是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哲學、文化的重要文獻,更是對現代人探索生命真諦、追求身心和諧具有深刻啓示的寶貴財富。這部著作,正如其書名所示,意在“參閤”天地之道與人體之道,以達到“同”一至高的境界,這便是《參同契》韆年不衰的魅力所在。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前幾章的感受,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學術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本匯編,更像是一部完整的“參同”學派思想演變史的微縮景觀。不同注傢之間的觀點碰撞、繼承與揚棄,清晰地勾勒齣瞭道傢和煉丹術思想如何與儒傢理學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融閤與調和。對於那些熱衷於追溯思想源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對照材料。我尤其注意瞭那些關於“火候”和“藥物”的闡述,以前總覺得它們是神秘的方劑,但在結閤瞭不同注疏後,我開始理解那背後更深層次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它不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而是一種對自然規律的深刻體悟,這種體悟是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三味的。

評分

我必須要提及的是,這本書的“可讀性”經過瞭精心設計,盡管主題深奧,但整體閱讀體驗並不枯燥。編者在處理那些艱澀的段落時,似乎有意地在保持文本的古樸之美與現代讀者的接受度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個人非常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小型的“異說辨析”部分,它們就像是學術偵探小說中的精彩片段,揭示瞭不同學者對某個關鍵概念的不同理解,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非單純的被動接收。這種結構上的張弛有度,使得即便是在長時間的閱讀後,我也不會産生強烈的閱讀疲勞感,反而會帶著一種“下一處又會有什麼精彩的論辯呢”的期待感,繼續翻開下一頁。

評分

初次翻閱時,我被它那龐大的注釋體係所震撼,簡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階梯。不同的注傢,不同的時代背景,他們的解讀視角如同多棱鏡一般,摺射齣這部經典豐富而又深邃的內涵。魏伯陽的原文自然是核心,但真正讓我醍醐灌頂的,是後世那些高人的“二次闡發”。比如硃熹老先生的理學視角,為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賦予瞭清晰的邏輯框架;而其他幾位注者的側重,又在心性修養上提供瞭不同的路徑參考。這種“群星拱月”式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門檻,不再是孤軍奮戰於迷霧之中,而是有瞭一群經驗豐富的嚮導在側,讓人在遇到睏惑時,總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本意,這對於理解中國傳統哲學中那種“一物多解”的特質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也許不直接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上,但它對心性的錘煉卻是實實在在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度有瞭顯著的提高,這或許得益於內容本身的艱深和對邏輯的嚴密要求。每當讀到某處觀點與自己固有的認知産生衝突時,那種嘗試去調和、去理解對立麵觀點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上的“煉金術”。它強迫你跳齣“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去接受事物在更高維度上的統一性。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上的自我校準,讓人在麵對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時,能保持一份超然的、基於古老智慧的清醒。

評分

這部著作的裝幀設計確實下瞭一番功夫,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輕飄感,而是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度。印刷的清晰度也值得稱贊,字體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那些繁復的古文和注釋,也看得清楚不費力。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簽和扉頁的設計,雖然是現代工藝,卻巧妙地融入瞭傳統韻味,讓人在閱讀這些古老智慧的時候,多瞭一份儀式感。整體來看,這本實體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光是看著都覺得心靜,這對於閱讀這類需要高度專注力的經典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物理前提。當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願意花時間去“擁有”它,而不是僅僅“瀏覽”它,這種對實體的珍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讀的深入程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