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周易參同契集釋
定價:52.0元
作者:(東漢) 魏伯陽 (宋)硃熹 等注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1721983
字數:4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周易參同契》,東漢魏伯陽著,道教早期經典。《周易參同契》托易象而論修丹,以乾坤為鼎器,陰陽為堤防,水火為化機,五行為輔助,係統地論述瞭煉丹的方法及原理。全書共約六韆餘字,“詞韻皆古,奧雅難通”,曆代為之作注的名傢眾多,僅《正統道藏》就收錄唐宋以後注本十餘種。本書以《正統道藏》中收錄的注本為底本,簡體橫排,方便當今讀者閱讀。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前幾章的感受,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學術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本匯編,更像是一部完整的“參同”學派思想演變史的微縮景觀。不同注傢之間的觀點碰撞、繼承與揚棄,清晰地勾勒齣瞭道傢和煉丹術思想如何與儒傢理學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融閤與調和。對於那些熱衷於追溯思想源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對照材料。我尤其注意瞭那些關於“火候”和“藥物”的闡述,以前總覺得它們是神秘的方劑,但在結閤瞭不同注疏後,我開始理解那背後更深層次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它不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而是一種對自然規律的深刻體悟,這種體悟是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品齣其中三味的。
評分我必須要提及的是,這本書的“可讀性”經過瞭精心設計,盡管主題深奧,但整體閱讀體驗並不枯燥。編者在處理那些艱澀的段落時,似乎有意地在保持文本的古樸之美與現代讀者的接受度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個人非常喜歡其中穿插的那些小型的“異說辨析”部分,它們就像是學術偵探小說中的精彩片段,揭示瞭不同學者對某個關鍵概念的不同理解,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非單純的被動接收。這種結構上的張弛有度,使得即便是在長時間的閱讀後,我也不會産生強烈的閱讀疲勞感,反而會帶著一種“下一處又會有什麼精彩的論辯呢”的期待感,繼續翻開下一頁。
評分初次翻閱時,我被它那龐大的注釋體係所震撼,簡直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階梯。不同的注傢,不同的時代背景,他們的解讀視角如同多棱鏡一般,摺射齣這部經典豐富而又深邃的內涵。魏伯陽的原文自然是核心,但真正讓我醍醐灌頂的,是後世那些高人的“二次闡發”。比如硃熹老先生的理學視角,為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賦予瞭清晰的邏輯框架;而其他幾位注者的側重,又在心性修養上提供瞭不同的路徑參考。這種“群星拱月”式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門檻,不再是孤軍奮戰於迷霧之中,而是有瞭一群經驗豐富的嚮導在側,讓人在遇到睏惑時,總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本意,這對於理解中國傳統哲學中那種“一物多解”的特質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也許不直接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瑣事上,但它對心性的錘煉卻是實實在在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度有瞭顯著的提高,這或許得益於內容本身的艱深和對邏輯的嚴密要求。每當讀到某處觀點與自己固有的認知産生衝突時,那種嘗試去調和、去理解對立麵觀點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思維上的“煉金術”。它強迫你跳齣“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去接受事物在更高維度上的統一性。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精神上的自我校準,讓人在麵對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時,能保持一份超然的、基於古老智慧的清醒。
評分這部著作的裝幀設計確實下瞭一番功夫,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輕飄感,而是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度。印刷的清晰度也值得稱贊,字體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那些繁復的古文和注釋,也看得清楚不費力。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簽和扉頁的設計,雖然是現代工藝,卻巧妙地融入瞭傳統韻味,讓人在閱讀這些古老智慧的時候,多瞭一份儀式感。整體來看,這本實體書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光是看著都覺得心靜,這對於閱讀這類需要高度專注力的經典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物理前提。當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願意花時間去“擁有”它,而不是僅僅“瀏覽”它,這種對實體的珍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讀的深入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