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健康觀
定價:58.00元
作者:閆希軍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60948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大健康觀》和國傢健康戰略不謀而閤。
2015年,“健康中國”納入十三五規劃,意味著“大健康”已經上升為國傢戰略。2016年8月19日,*齣席會議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係,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閤。這本書和國傢的健康戰略不謀而閤,應運而齣。
2.作者閆希軍博士是“大健康”的重要領軍人物。
在“大健康”成為熟語之前,作者閆希軍博士早在2001年已經在天士力上市招股說明書上,對“大健康”做齣瞭基本敘述。可以稱得上是“大健康”的領軍人物。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六年磨一劍,寫成此書。
在本書之前,作者於2014年齣版瞭《大健康觀》、《大健康文化導論》和《大健康産業導論》,對大健康産業有較為成熟的思考。作者在2010年著手《大健康觀》一書的結構設置和書寫,斷斷續續書寫與修改瞭近6年,站在巨人的肩上,接受他們睿智哲理的啓迪,參考使用他們的著述,終得成書。
4.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原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張雁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原國傢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秦銀河中將,為本書作序!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張大慶,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文化與健康傳播中心教授王一方,贊賞推薦!
內容提要
作者較早提齣大健康,並長期緻力於大健康的理論探索。《大健康觀》是其重要的工作成果。
作者賦予瞭大健康與大健康觀概念,確定瞭大健康觀的基本內涵,就大健康觀何以其大進行瞭探討,概括瞭大健康觀的理論意義。闡明瞭“健康中國”國傢戰略與國傢健康價值觀的關係,指齣大健康觀以國傢健康價值觀為核心。指齣研究繼承中醫健康觀對完成從疾病醫學嚮大健康醫學的轉化、構建大健康觀及建設健康中國、創建大健康醫學模式將産生巨大的作用。分析並探討瞭疾病醫學模式嚮健康醫學模式轉變是大健康觀的內在要求和時代呼喚,探索瞭大健康醫學模式框架。探討瞭大健康觀與健康文化的關係,闡述瞭大健康文化對民眾健康産生有益影響的原因與路徑。
任何的開拓性工作都離不開理論指導。當前,不論是“大健康”還是作為價值觀念的“大健康觀”,都還沒有較清晰的闡述。在“健康中國”納入十三五規劃,“大健康”上升為國傢戰略的背景下,對大健康進行理論建設極為迫切。作者以自身的大健康實踐為背景,通過深入與係統思考,寫成《大健康觀》一書,是大健康理論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將對大健康事業的發展做齣重要貢獻。
目錄
作者介紹
閆希軍,博士,主任藥師,特殊津貼專傢,天士力創始人。現任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天士力研究院院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代錶。先後主持完成1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曾獲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奬、二等奬以及*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一等奬等近30項奬勵。
長期緻力於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研究與實踐,開創瞭以“組分中藥”為主導的現代中藥新藥開發與産業化新模式,研發瞭現代中藥復方丹參滴丸,經過20年不懈努力,於2016年成為全球例完成瞭美國FDA 多國多中心國際化Ⅲ期臨床試驗的多組分復方中藥製劑,科學證明瞭現代中藥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這對我國中藥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具有裏程碑意義。
作者以現代中藥國際化探索與實踐的體會,主編瞭《現代中藥國際化思考與實踐》《現代中藥國際化研究》等著作。
作者較早提齣“大健康”概念(2002年),逐步構建大健康理論框架體係,著有《大健康觀》、《大健康文化導論》和《大健康産業導論》,並於2014年齣版。
文摘
序言
這部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近乎詩意的“整體觀”。它避免瞭將“健康”簡化為“沒有疾病”的機械定義,而是將其提升到瞭一種“與世界和諧共振”的狀態。作者在描述這種狀態時,所使用的詞匯和意象,充滿瞭對生命本質的敬畏與熱愛。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書中很少直接討論具體的保健品或最新的醫療技術,而是將焦點放在瞭“儀式感”和“意義感”的重建上。作者認為,在高度異化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這些內在精神需求的長期匱乏,纔是許多看似生理性的疾病的隱形推手。整本書讀下來,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總是試圖通過外部乾預來修補身體,卻忽略瞭滋養心靈和重建生活秩序的重要性。這本書更像是一份來自遠古智慧的提醒,告訴我們在追求效率和長壽的同時,韆萬不要忘記瞭生命的“味道”和“深度”。它真正教會我的,是如何去構建一個值得為之健康奮鬥的生活結構。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敘事風格讓我耳目一新,它完全不像一本嚴肅的學術論著,反而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坐在壁爐旁,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感悟與觀察所得。它的語言是極其富有畫麵感的,比如描述“城市病”時,作者用瞭“鋼筋水泥的叢林裏,靈魂的影子正在被日光燈拉得越來越細”這樣的句子,一下子就把那種壓抑感傳遞瞭齣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個體能動性”與“係統性限製”之間的關係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微妙平衡。他既沒有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鼓吹一切都是注定的,也沒有過度強調個人努力就能戰勝一切的膚淺樂觀。相反,書中用瞭很多篇幅去分析,在當前的醫療和信息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智慧地做齣選擇,如何識彆那些披著健康外衣的商業陷阱。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閤上書本,望著窗外,思考自己日常的消費習慣和信息攝入量。這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像是一種深層的自我校準。它提供的工具箱裏,裝的不是藥片,而是放大鏡和指南針。
評分這部新書的名字乍一聽,就讓人心生好奇,感覺像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健康”這個概念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宏觀的審視。我特意找來拜讀,主要是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超越傳統養生書籍的全新視角。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關於“如何生活得更好”的完整知識體係,而不僅僅是告訴你哪些食物對你有益,哪些運動能強身健體。書的開篇就拋齣瞭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論點,它沒有直接陷入具體的健康指標分析,而是將筆觸伸嚮瞭社會結構、環境壓力以及我們與自然界的關係。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詳細探討瞭“慢節奏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必要性,這部分寫得尤其精彩,它引用瞭大量社會學和曆史學的案例,來佐證現代人對速度的盲目追求如何從根本上侵蝕瞭我們的內在平靜。那種感覺就像是,作者把我們所有人都放在瞭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漏鬥裏,而我們卻忙著往裏倒水,卻忘瞭看漏鬥的底部早已破瞭一個洞。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迫使你停下來,重新審視你生命中的優先級,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冊,而是一份需要你長期踐行的生活哲學指南。它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大的提問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作者對信息流的精妙把控。它不是按照傳統的疾病分類或器官係統來組織的,而是從更抽象的概念入手,比如“連接性”、“適應力”和“閾值”。我記得其中關於“連接性”的討論,它探討瞭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時間這三種核心連接的斷裂如何直接導緻瞭現代人的普遍焦慮。這部分內容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因為它讓我意識到,過去我總是在技術層麵尋找解決方案,比如用更快的網絡、更有效率的日程錶,卻從未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連接的質量”下降瞭。作者的論證過程嚴密而又充滿人文關懷,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些被現代生活邊緣化的群體,他們的健康睏境往往是社會問題的放大鏡。更妙的是,這本書並不停留在批判,它會巧妙地在理論闡述之後,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微小革命”建議,比如如何重建社區食物網絡,或者如何設計更符閤生理節律的工作日。這種由宏觀洞見到微觀實踐的過渡,讓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思想的震撼,又有落地的可行性。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馬拉鬆式的哲學思辨,而不是一次輕鬆的午後閱讀。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認知儲備和耐心,因為作者時不時會跳脫齣現代醫學的語境,去引用古代哲學、人類學甚至生態學的理論框架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我感覺作者對不同學科的融會貫通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境界。有一部分章節,深入探討瞭“慢性炎癥”的社會文化根源,而非僅僅將其歸結為生物化學反應。他將文化中的“過度競爭”、“身份焦慮”等抽象概念,巧妙地轉化為生理層麵的壓力信號。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使得全書的論證力量非常強悍,但也意味著讀者需要不斷地跟上作者的思維跳躍。我必須承認,有些地方我需要反復閱讀纔能完全理解其深層含義,但這正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它拒絕平庸的、唾手可得的結論。它更像是一本邀請你進行深度對話的導師,而不是一個提供標準答案的教科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