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
| 作者 | 吕思勉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460708 |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书。迄今为止,中外学界关于理学的简史似乎还没有超过他的。本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
| 作者简介 | |
|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因吕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见解,其讲学授业充满意趣,门下多出名人。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吕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
| 目录 | |
| 宋明理学 序 绪论 理学之源 理学源流派别 濂溪之学 康节之学 横渠之学 明道伊川之学 晦庵之学 象山之学 浙学 宋儒术数之学 阳明之学 王门诸子 有明诸儒 总论 附订戴 |
| 编辑推荐 | |
| 1.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 2.中国宋明理学的提纲挈领之作。 3.“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的吕思勉的哲学著作 4.本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5.民国时期重要学术成果,再现民国时期中华学术的灿烂景观,站在新的高度承继中华文明的传统,开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学术未来。 6.吕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史学名家。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讲,最初接触这个主题时,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总觉得这类学术著作必然枯燥难懂,充满教条主义的色彩。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在严肃的学术探讨与生动的叙事之间,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点。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绝非简单的文献堆砌,而是将古人的言论巧妙地嵌入到历史的场景之中,使得那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鲜活可感。举个例子,书中描述某位大儒在某个关键时刻的心路历程时,那种对人性弱点与精神伟大的刻画,简直可以媲美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将哲学思辨融入历史叙事的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阳明心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历史土壤、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的真实思想运动。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鲜活的人,在面对生存与真理的拷问时,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它不仅仅满足于梳理一个思想流派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更在于它成功地勾勒出这些思想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以及这些气质又是如何影响到后世的。作者的视野极为开阔,他总能将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放置于一个宏大的文化地理坐标上进行考察。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学派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与继承关系,这种“辨析”的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乐趣。它迫使你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既有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保持客观分析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先贤们那种深入骨髓的尊重与理解,这种恰到好处的情感投入,使得整部作品既有严谨的学术骨架,又有饱满的人文温度,读起来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说句实在话,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品味的“慢书”。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就扔到一边去寻求下一本刺激的读物。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被书中探讨的那些核心命题萦绕许久,总觉得自己的认知框架被轻轻地推开了一角,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作者的逻辑构建极其严密,论证过程环环相扣,让人难以找到可以质疑的漏洞。他像是专业的园丁,不仅栽种了知识的树苗,更精心修剪了枝蔓,使其形态优美而又结构稳固。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深层结构的高质量视角,它帮助我区分了哪些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哪些是随时代裹挟而来的枝节末梢。对于任何想要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根源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且值得反复研读的地图和指南。
评分翻开这本历史的画卷,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厚重的气息,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遥远时代的脉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磅礴,将时代的风云变幻、思想的激荡碰撞,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宋明士人的精神世界之中,感受他们的困惑、挣扎与追求。那些关于“天理”、“心性”的辩论,在作者的梳理下变得清晰而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挖掘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深层思想动力。书中的一些论述角度十分新颖,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尤其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与学术思潮相互影响的剖析,展现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深刻的洞察力。整本书的结构布局也颇为精妙,如同精心编织的丝绸,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思想演变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的指引,在浩瀚的思潮中找到清晰的路径。读完后,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有了更为立体和丰满的理解,收获甚丰。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带着慈祥而又不失锐利的目光,向你娓娓道来一件件陈年的往事和精妙的哲理。它没有那种为了故作高深而堆砌的晦涩辞藻,相反,语言是如此的平实、醇厚,却又蕴含着巨大的思想能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命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精准,他知道何时该放开笔墨渲染气氛,何时又该收紧缰绳,直指核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句子,因为其中蕴含的哲理之光需要时间去慢慢沉淀。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知识的灌输,不如说是一场灵魂的对话。它不要求你快速浏览,而是鼓励你慢下来,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对人类心性的深切关怀与不懈探求。那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感,是任何浮躁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让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得一处宁静的思辨之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