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书名:象棋基本杀法(新版)
定价:28元
作者:朱宝位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33768157
页码:212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象棋基本杀法(新版)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分为九章,主要阐述了内容:**章介绍了象棋七种子力各自不同的性能特点和作战能力;第二章列举了实战中常用的基本杀型和一般杀法技巧;第三章至第九章分别展示了各联合兵种的作战特点和杀法运用,并按兵种分类附设了一些杀法习题。全书列演了中残局杀势300余局,主观上力求做到布子合理、结合实战,杀法精练、妙趣横生。值得说明的是,这些杀法以初级程度为主,但也适当配备了少量的中、高级程度的杀局。这样做,是为了加深读者对杀法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使那些想突飞猛进的棋手能尽快迈入中级水平的行列!
编辑推荐:
        下棋如同行兵打仗,虽说是盘上谈兵,但它与兵法上的道理是相通的。象棋战斗以擒住对方将(帅)为胜的法则,促使对弈者在棋盘上斗智斗勇、捕捉战机施展杀法、谋取胜利这就给了象棋一层抹不去的军事色彩。
         大凡会下象棋的人都明白杀法在对局中的重要地位但也有的棋手认为:“杀法只有在残局阶段才能发挥作用。”其实我们每每可见正在激战的中局阶段,突因一方急功近利,疏忽了对将(帅)的防范,结果授人以隙,以致输棋;或反之原本伏有连杀胜机,却因杀法不够熟稔,用子次序不当而贻误战机,甚至反为对方所败。这类战例是屡见不鲜的。至于在对局中借助杀法强索或劫掠对方子力的例子就更是俯拾皆是了。事实上,杀法不仅在残局,而且在中局乃至整个对局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总之,杀法是象棋技术的核心。无论是初学者或具有一定水平的棋手,都必须把研习杀法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无视这一点,要想在棋战中克敌制胜是几乎不可能的。既然杀法如此重要那么,有没有提高杀法技能的捷径呢?坦率地说,象棋也是一门艺术象棋杀法变化、奥妙无穷,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尤其是初学者更需从基础知识开始学起。所以,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象棋教学的经验体会,写成了《象棋基本杀法》,希望会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作者朱宝位自幼酷爱象棋,十余岁(1960年)即开始从事专业研究。十年云动乱期间虽然被迫中辍,然而矢志不移,20世纪70年代初又把精力投入培养青少年棋手的工作中经经他培养和指导的青少年棋手,许多已在国内崭露头角。80年代后,经常负责国内外重大比赛的裁判工作,而且富于著述。朱宝位同志曾为中国象棋国际级裁判,中国象棋总裁判长。
目录:
第一章象棋七子在杀法中的运用
 第一节帅(将)的运用
 第二节仕(士)的运用
 第三节相(象)的运用
 第四节马的运用
 第五节炮的运用
 第六节车的运用
 第七节兵(卒)的运用
 第二章象棋基本杀法
 第一节对面笑杀法
 第二节大胆穿心杀法
 第三节铁门栓杀法
 第四节海底捞月杀法
 第五节双车错杀法
 第六节卧槽马杀法
 第七节挂角马杀法
 第八节钓鱼马杀法
 第九节侧面虎杀法
 第十节八角马杀法
 第十一节拔簧马杀法
 第十二节白马现蹄杀法
 第十三节双马饮泉杀法
 第十四节马后炮杀法
 第十五节空头炮杀法
 第十六节天地炮杀法
 第十七节夹车炮杀法
 第十八节重炮杀法
 第十九节闷宫杀法
 第二十节炮碾丹砂杀法
 第二十一节闷杀杀法
 第二十二节二鬼拍门杀法
 第二十三节送佛归殿杀法
 第二十四节双照将杀法
 第二十五节三子归边杀法
 第二十六节困毙杀法
 第三章马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马兵杀法
 第二节双马杀法
 第三节双马兵杀法
 第四章炮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炮兵杀法
 第二节双炮杀法
 第三节双炮兵杀法
 第五章车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车兵杀法
 第二节双车杀法
 第三节双车兵杀法
 第六章马炮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马炮杀法
 第二节马炮兵杀法
 第七章车马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车马杀法
 第二节车马兵杀法
 第三节车双马杀法
 第八章车炮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车炮杀法
 第二节车炮兵杀法
 第三节车双炮杀法
 第九章车马炮类联合杀法
 第一节车马炮杀法
 第二节车马炮兵杀法
 附录杀法练习答案
这本号称是“象棋大全”的书籍,内容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拼凑了许多零散的片段,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原本以为能找到系统性的学习路径,至少在某个阶段的精深讲解上能有所突破,结果翻阅下来,感觉更像是一本“象棋知识碎片集锦”。比如,书中谈及某些开局的布局时,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连最基本的着法思路都没有阐述清楚,更别提后续的变例推演了。等到转到“杀法”部分,内容又变得过于死板和理论化,大量的棋谱堆砌在一起,缺乏实战中常见陷阱和应对策略的提示。对于一个渴望通过阅读提升棋力的读者来说,这种“大而全”却“小而弱”的特点,让人在合上书本时,除了记住几个孤立的术语外,并无实质性的收获。它更像是一本供人查阅的工具书的初稿,而不是一本能引导人进步的教程。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深度和逻辑性上做出巨大的改进,否则,它只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下一次清理。
评分从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来看,透露着一种陈旧的气息,内容上也未能跟上现代象棋理论的发展。在谈及“开局布局”时,很多理论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对于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布局和针对现有主流布局的深化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追求前沿战术的棋手来说,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极其生硬,仿佛是几位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各自完成的稿件强行拼凑在一起。比如,前几章还在强调某一种特定的攻击思路,但到了后面的“战术”部分,又突然引入了完全相反的、更偏向防守反击的理论,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桥梁来解释何时该用哪种风格。这种混乱的理论体系,很容易让初学者产生认知上的偏差,甚至在实战中不知所措,到底该坚持哪一种理念。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历史资料汇编,而非实用的学习教材。
评分我购买此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象棋技巧指南”,能够帮助我跨越从入门到中级水平的瓶颈期。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使得这种期望落空。它似乎在同时对零基础的读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棋手说话,结果就是对前者而言过于高深,对后者而言又显得过于基础。例如,关于“炮”的攻击技巧,它一会儿讲如何进行基础的“双炮共进”,一会儿又跳跃到复杂的“飞相局”中的“炮位调动”,中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难度递进的训练环节。真正有效的“技巧指南”应当是提供可操作的训练模块,比如“针对性练习20个禁手陷阱”、“如何训练残局计算力到三步以外”等。这本书更像是一堆散落的知识点集合,缺乏一个总览全局的教学设计者来将它们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对于急于提高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引性实在太弱了。
评分这本书的“棋谱大全”部分,是其内容中最庞杂但也最让人感到空泛的地方。我原以为会看到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对局,附带详细的行棋意图分析,用以展示理论的实战应用。但呈现在眼前的,更像是一份未经整理的大型数据库导出文件,棋谱数量惊人,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棋谱的注释极其简单,只标注了胜负和关键的着法序号,对于关键的“妙手”或“失误点”为何如此关键,书中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使得读者在浏览这些棋谱时,很难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教训。读完一遍后,我发现自己记住的不是具体的战术原则,而是“某某棋手用这个开局赢了某某棋手”,这种记忆是肤浅且无用的。对于一本以“大全”自居的书籍,内容的筛选和深度的解读是其价值所在,而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极其不足,更像是一种对现有棋谱资源的简单罗列。
评分老实说,我收到这本厚厚的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大全”二字份量不轻,希望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在中局对抗和残局精算上的困惑。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令人大失所望。书中对于“速成指导”的承诺,可以说是最大的误导。所谓的速成,无非是将一些基础的定式列出来,然后告诉你“走这个”。问题是,当对手走出预设之外的招法时,书本里的指导就完全失效了。它没有教会我如何去“思考”棋局,如何根据实时的局势调整策略。残局部分,更是显得力不从心,许多关键的“做杀”步骤,作者只是简单地展示了最终的胜势,中间的关键过渡和试探性的变化完全被忽略了。这对于需要细腻计算的读者而言,无疑是隔靴搔痒。阅读这本书,仿佛是看了一场没有解说的顶级比赛录像,虽然能看到高手过招,但根本不知道他们每一步的深层意图,自然无法将之转化为自己的实战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