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2年全国象棋少年赛女子组对局选评
定价:33.00元
作者:刘锦祺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9629475
字数:222000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全国象棋少年赛丛书:2012年全国象棋少年赛女子组对局选评全国象棋少年赛丛书:凡棋局有要讲解的地方或者对局方出现问题之处都要加以插图。这样有助于少年棋手学习。在讲解过程中由浅入深,特别是在开局部分,针对少年棋理论不足的弱点,侧重于开局战理的讲解,对于布局中出现的疑问,作者不惜笔墨,力求把棋讲“透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这类“选评”性质的出版物抱有一种略微苛刻的态度。毕竟,比赛本身的网络直播和即时评论已经相当发达,想要仅仅依靠文字复盘来抓住读者的眼球,难度不小。这本书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了比赛过程,而没有深入到棋手们在特定时间点所做的决策依据,那它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更看重的是编者或评注者如何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压力下的失误,转化为清晰可辨的文字脉络。比如,某个关键的弃子,是基于对特定变例的绝对自信,还是在时间压力下的一种“赌博”?这些幕后的故事和心理博弈,才是真正让棋谱活起来的要素。我希望看到的是,能有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高水平教练坐在我身边,用他毕生的经验为我揭示了棋盘上隐藏的奥秘,而不是冷冰冰的符号堆砌。
评分我拿到一本新棋谱的时候,最先关注的往往不是内容,而是它的排版和易读性。毕竟,象棋棋谱的阅读本身就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如果编排上稍有不慎,光是转换视角和辨认符号,就足够让人心烦意乱。我希望这本2012年的选评,在版式设计上能保持清晰和现代感。图注的大小、行距的疏密,甚至是注释文字的字体选择,都直接影响着阅读体验的流畅度。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复杂变化,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留白空间供读者自行推演?或者,有没有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工具,比如关键节点图示的强调?如果它能做到让人在阅读时,思维能够顺畅地跟随棋谱前进,减少因版式问题带来的中断感,那么它在实用价值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评分这本厚厚的棋谱,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肃穆的排版和鲜明的红黑对比,就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专业气息。我一个象棋爱好者,虽然不是专业棋手,但对那些青少年赛事总是抱有极大的关注度。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棋局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未来之星的成长轨迹。从我对其他同类型棋谱的阅读经验来看,一本优秀的对局选评,绝不仅仅是把棋谱罗列出来,配上简单的注释就完事了。它更需要的是一种“点拨”——教练级别的分析、对年轻棋手心理状态的揣摩,以及对布局、中局、残局中那些“妙手”背后深层逻辑的挖掘。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几个方面做到极致,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从那些尚未完全成熟但已展现出惊人才华的对局中,领悟到一些实用的策略和变招。特别是女子组的对局,往往在细腻的计算和对手的耐心博弈上更具观赏性,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于男子棋坛的独特思路被详细剖析。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关注国内青少年赛事发展的棋迷,我深知这个年龄段的棋手正处于技术定型和风格形成的黄金期。因此,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样本集”。我特别想知道,在2012年那个特定时间点,女子组的整体棋风是偏向保守稳健,还是已经开始出现激进的进攻浪潮?那些顶尖棋手的标志性招法,是否已经在那时的对局中崭露头角?不同地区、不同棋校培养出来的棋手,在技术风格上是否存在明显的流派差异?这些宏观的观察,对于理解中国女子象棋的发展脉络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对具体局面的技术分析,而缺乏对时代背景下棋风演变的梳理,那它的深度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将这些精彩的对局置于整个中国象棋环境下去审视。
评分让我比较好奇的是,评注者的选择和立场。毕竟,对局的“选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究竟是选择那些充满戏剧性、反复拉锯的经典战役,还是倾向于那些技艺精湛、几乎没有瑕疵的“教科书式”胜利?不同的选择,决定了这本书最终要传递给读者的“价值观”——是鼓励斗争精神,还是推崇精确计算?特别是对于少年组的比赛,胜利固然重要,但对局中展现出的职业素养和体育道德同样值得关注。我希望评注者能够公正地指出棋手们在赛场上的亮点和不足,而不是一味地美化胜利者,或者过于苛责失利者。一份真正有价值的评注,应当是客观而富有建设性的,能够让不同水平的棋手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而不是沦为某位名家的个人“战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