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单车圣经 山地车
定价:79.80元
作者:美骑图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11521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同系列的《单车圣经》荣获2003-2004年度畅销书奖,《单车圣经——山地车》是该系列的延伸产品,填补了山地车骑行运动资料的空白。同系列产品:书号:41760,书名:《单车圣经》,定价:79.80元书号:47236,书名:《单车旅行》,定价:99.80元
内容提要
《单车圣经——山地车》是山地车的完全指南,是车手、品牌商、技师等专业人士经验和技巧的结晶。书中内容全面、专业、实用,并配有千余张精美彩色插图,可以让车友轻松掌握主流山地车车型特点、配件及装备,调校维修保养,骑行技巧,体能训练等知识和技能,以及山地车相关国际赛事规则。 《单车圣经——山地车》是山地车爱好者的技术工具书和骑行指导书,无论是入门级车友、高级玩家,还是经常参与赛事的业余选手,或是专业车店技师,都能从中获益。
目录
目录名家推荐作者简介前言章 山地车概述与分类1 / 山地车发展史 2 / 中国山地车发展历程3 / 山地车的定义和分类4 / 山地车的整车购买与DIY 组装第二章 山地车的制作与设计1 / 山地车的车身材料2 / 铝合金车架管材的加工技术3 / 软尾车架的避震结构第三章 山地车零部件1 / 车架2 / 避震系统3 / 轮组和轮胎4 / 刹车系统5 / 变速系统6 / 山地车把组7 / 座管与坐垫8 / 脚踏第四章 山地车装备1 / 头盔2 / 眼镜3 / 手套4 / 护具5 / 骑行鞋6 / 骑行服7 / 骑行背包8 / 户外运动摄像机9 / 其他装备第五章 山地车维护与调整1 / 车架转点培林的维护2 / 避震前叉的基本调整与维护3 / 后避震的基本调整与维护4 / 碗组的清洁与上油5 / 车把和座管的调整与安装6 / 变速手柄的维护7 / 前拨的基本维护与调整8 / 后拨的维护与调整9 / 刹车系统的维护10 / 牙盘与中轴的拆装11 / 飞轮的维护与保养12 / 链条的维护与设定13 / 轮组的维护与保养14 / 花鼓的常规保养 15 / 轮组的编制方法16 / 坐垫的调整17 /脚踏的维护与保养 18 / 把套的安装第六章 山地车骑行技巧1 / 正确的骑行姿势2 / 安全地摔车3 / 有效地踩踏 4 / 正确使用变速5 / 控制速度6 / 自信地过弯7 / 从容面对各种地形8 / 平稳地跳过土坡9 / 骑行中的观察10 / 征服崎岖地形的骑行技巧11 / 安全的腾空和着地技巧12 / 安全地腾跃13 /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第七章 骑行训练1 / 有氧代谢能力训练2 / 无氧代谢能力训练3 / 山地车手的训练计划第八章 骑行的准备、恢复与伤痛处理1 / 运动前的自我评估2 / 山地车运动前的热身准备3 / 骑行后的放松与恢复4 / 骑行伤痛的处理附录附录A / 外山地车公园与赛道附录B / 世界重要的山地车比赛与名将附录C / 山地车相关英文词汇 致谢辞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读完这本书后,对提升我的骑行表现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帮助,我仍然不确定我的前拨该如何微调才能更顺畅。这本书避开了所有关于“如何更快、更高、更远”的实用主义话题。它探讨的更多是“为什么我们要骑行”以及“骑行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时间观”。作者似乎对竞技体育那种追求极限的价值观持保留态度,反而赞美了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探索。书里大量篇幅都在描述在偏远地区迷路时的心态转变,如何从最初的焦虑转变为对未知环境的臣服与享受。这种对“失败”和“偏离路线”的歌颂,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像是一个老派的旅行者写下的日记,记录的不是征服了多少里程碑,而是邂逅了多少不期而遇的美丽瞬间。对于那些厌倦了被数据和性能指标绑架的骑行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提醒我们慢下来,去真正地“看”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粗粝的质感,仿佛是用老式胶片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而不是色彩鲜艳、信息爆炸的现代图册。它没有使用任何时下流行的3D渲染图或清晰的零件爆炸图来解释复杂的传动系统或悬挂原理。相反,它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手绘速写和一些看似随意的照片拼贴来构建叙事。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考古,需要读者自己去脑补缺失的技术细节,或者说,它鼓励读者去“感受”而非“分析”。例如,书中对“下坡”的描述,不是用角度和速度来衡量,而是通过对身体重心的细微调整,以及对轮胎抓地力变化的直觉判断来刻画,这简直是反技术手册的典范。我花了好大力气才适应这种略显晦涩的表达方式,但一旦适应,便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对传统技术崇拜的反叛。它似乎在暗示:山地车骑行,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身体的本能和经验积累,而不是冰冷的数字公式。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个人化,几乎到了自言自语的程度,这使得它在结构上显得松散而松散。有时候我感觉我不是在读一本关于山地车的书,而是在偷听一位哲学家在山顶上的独白。作者对现代山地车文化中那些“炫技”和“装备至上”的现象流露出一种微妙的疏离感,他似乎更偏爱那种朴素、甚至有点破旧的骑行装备,因为它们承载了更多的故事和汗水。书中有不少关于“装备的消亡”的段落,强调工具的消耗性和人与工具的共生关系,比起推销最新款碳纤维产品,这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更具感染力。它不是一本可以放在工具箱旁边随时翻阅的参考书,而更像是一本需要安静的午后,泡一杯热茶才能品味的精装文学作品。它挑战了我对“专业书籍”的定义——专业不一定意味着技术性,也可以意味着对某一领域精神内核的深刻洞察和忠诚。它让我对我的单车,产生了更多情感上的连接,而非纯粹的机械依赖。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开篇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它似乎完全跳过了新手入门那些基础知识,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车架几何或者基础的刹车技巧。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帮我快速上手、解决日常维修难题的工具书,结果读到的更像是一系列散文式的冥想。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跳跃,一会儿聊到他对某个遥远山脉的向往,一会儿又穿插着对现代工业化对自然侵蚀的隐晦批判。这种文学性固然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但对于一个想知道“为什么我的避震器总是漏油”的读者来说,帮助不大。不过,当我放下功利心,沉浸其中时,我发现了一种不同的价值。它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仿佛能闻到柏油路面被阳光暴晒后的气味,听到链条在崎岖路段高速运转时发出的清脆声响。书中有一段描述了独自一人在黎明前骑行,目睹太阳从地平线升起,那种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孤独感,描绘得极其到位,让人心神为之一振。这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山地车精神世界”的门票,而不是一本操作手册。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自行车骑行技巧、维护保养的深度指南,毕竟“圣经”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权威性和全面性。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本风格迥异的作品。它没有冗长的技术图解,也没有枯燥的零件介绍,更多的是一种近乎诗意的叙事。作者似乎更热衷于捕捉山地车运动背后那种原始的、与自然融合的体验。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描绘了在崎岖山路上,轮胎与泥土摩擦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沙沙”声,阳光穿过密林洒在车把上留下的斑驳光影,以及每一次征服陡坡后,胸腔中涌起的近乎战胜自我的强烈快感。它更像是一本公路文学,记录了一次次深入山野的朝圣之旅,而非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骑行感受的细腻捕捉,比如秋日落叶铺满小径时那种易逝的美感,以及雨后山林中泥土和青草混合的独特气味。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山地车运动的意义,它不只是速度与力量的比拼,更是一种与自我对话、与环境共生的哲学探索。它提供的精神食粮,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圣经”的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