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
定價:42元
作者:宋小妹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117137911
字數:549000
頁碼:34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宋小妹同誌等編撰的《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為係統研究太白七藥的專著。書中以筆畫為序,收載瞭太白七藥共96種。對每種藥材一般從藥名(包括齣處)、異名、釋名、來源、植物形態、生長環境與分布、采收加工、性狀鑒彆、顯微鑒彆、化學成分、理化鑒彆、藥理作用、炮製、性味、功能與主治、臨床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臨床應用、附注等方麵進行敘述,沒有的項目則不寫,配有插圖;附錄部分收載瞭民間流傳甚廣的太白七藥藥性歌訣;書末附有藥材中文名(包括異名)索引和原植物拉丁學名索引。
《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以文圖並茂的形式全麵係統地反映瞭陝西秦巴特色太白七藥資源的研究現狀,既突齣瞭民間醫藥特色,又體現瞭時代特點,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可供廣大民間醫藥研究者、醫藥院校師生及相關科研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二 畫
1 人頭七
2 八角七
3 九牛七
三 畫
4 土三七
5 寸節七
6 大人血七
7 小桃兒七
8 小竹根七
9 小人血七
10 馬牙七
11 馬尾七
12 飛天蜈蚣七
四 畫
13 天王七
14 雲霧七
15 長春七
16 五花七
17 五轉七
18 五加皮七
19 太白三七
20 毛果七
21 牛毛七
22 烏龜七
23 鳳尾七
24 水葫蘆七
25 水蜈蚣七
五 畫
26 石三七
27 白三七
28 頭發七
29 絲茅七
六 畫
30 老龍七
31 老虎七
32 芋兒七
33 芝麻七
34 扣子七
35 掃帚七
36 硃砂七
37 竹節三七
38 竹根七
39 竹葉七
40 燈颱七
41 羊膻七
42 羊角七
43 紅三七
44 紅酸七
45 紅毛七
七 畫
46 麥禾七
47 麥穗七
48 花葉狗牙七
49 蒼耳七
50 雞頭七
51 雞爪七
52 雞心七
53 雞血七
八畫
54 青蛙七
55 拐棗七
56 羅漢七
57 金龍七
58 金牛七
59 金毛七
60 金山田七
61 金綫七
九畫
62 蕎麥七
63 蕎麥三七
64 蕎葉七
65 歪頭七
66 南瓜七
67 追風七
68 獅子七
69 駱駝七
70 穿骨七
十 畫
71 桃兒七
72 鐵杆豬毛七
73 鐵牛七
74 鐵絲七
75 秤杆七
76 扇子七
十一畫
77 黃三七
78 菜子七
79 麻布七
80 鹿角七
81 偏頭七
82 盤龍七
83 豬毛七
84 豬鬃七
十二畫
85 葫蘆七
86 景天三七
87 黑虎七
88 帽辮七
89 牌樓七
90 窩兒七
十三畫
91 雷公七
92 蜈蚣七
十四畫
93 蓼子七
94 算盤七
95 膀胱七
十五畫
96 蠍子七
附錄 “太白七藥”歌訣
索引1 藥材名稱索引
索引2 原植物拉丁學名索引
這本《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對傳統草藥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的相關書籍往往流於錶麵,要麼過於學術化難以理解,要麼就是故弄玄虛的“秘籍”。這本書卻完美地平衡瞭這兩點。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不僅係統地梳理瞭太白七味藥材的曆史淵源和傳統功效,更重要的是,它引入瞭現代藥理學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古老智慧。比如,書中對其中一味藥材的抗氧化機製的深入剖析,引用瞭近期的幾篇核心期刊研究,用數據說話,這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其作用機理。裝幀設計也很有品味,紙張質感上乘,圖譜繪製精美且標注清晰,即便是隻作為案頭參考書,也顯得非常賞心悅目。我尤其欣賞它在“應用”部分的處理,不是簡單地羅列藥方,而是結閤不同體質和季節特點給齣瞭詳盡的指導建議,實操性極強。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傳統中醫藥如何與現代科學結閤的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我甚至已經推薦給瞭我幾位在藥店工作的朋友。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我不是學藥理的,但光是看著那些高清的植物顯微照片和藥材切麵的藝術化呈現,就覺得值迴票價瞭。每一味藥材都有一個專門的跨頁彩插,不僅展示瞭其生境圖,還有藥材的基源植物特寫,細節清晰到能數齣葉脈的紋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城市裏長大的“植物盲”來說,是極大的福音。以往看藥材圖鑒,總是黑白綫條稿,枯燥乏味,根本記不住。這本書的圖文結閤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精美,但閱讀體驗卻遠超教科書。而且,作者在描述藥材的“性味歸經”時,沒有用那種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用現代的感官描述來類比,比如描述某藥材的“苦澀”時,會聯想到某種特定的味道記憶點。這種多感官的引導,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進入這個領域。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本《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抱持著一絲懷疑態度的。市麵上打著“研究”旗號的書太多瞭,內容往往拼湊而成,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但翻開第一章,我就被作者那種嚴謹到近乎偏執的求證精神所摺服瞭。書中對於七味藥材的每一個“功效”描述,幾乎都追溯到瞭最早的本草典籍齣處,然後通過橫嚮對比不同朝代醫傢的論述差異,清晰地勾勒齣該藥材效用認識的演變軌跡。這種曆史性的梳理,讓原本枯燥的藥性介紹變得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你仿佛能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揭開曆史的麵紗。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應用”的闡述,絲毫沒有那種“包治百病”的誇大口吻,而是非常審慎地提齣瞭適應癥的邊界,甚至不避諱地指齣瞭某些傳統用法在現代醫學看來可能存在的風險,這種客觀和負責任的態度,是許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讀完後,我對這七味藥材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對古人智慧的深度緻敬。
評分我對學術專著的閱讀習慣是跳躍式的,通常隻會關注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閱讀《太白七藥研究與應用》時,我發現自己竟然一口氣讀完瞭關於“炮製工藝”的整整兩個章節,這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傳統炮製法常常被視為一種神秘的技術,很多書籍隻是簡單提一下“炒”、“炙”、“蒸”,但本書對這七味藥材的特殊炮製方法進行瞭深入的解析,甚至涉及到不同火候對有效成分的影響這一微觀層麵。作者探討瞭“炒炭”如何改變瞭某味藥材的止血機製,以及“酒製”如何增強瞭其通絡的作用,並且用錶格清晰地對比瞭生品、炒品和製品的化學成分變化趨勢。這種對工藝細節的執著,體現瞭作者對“道地藥材”的深刻理解,遠超一般市麵上介紹的粗淺知識。它讓我意識到,藥材的療效並非來自藥本身,而是來自其經過特定處理後的形態。這是一部真正將“術”與“道”結閤起來的書,對於想在製藥或草藥鑒賞領域有所精進的人來說,這部分內容價值連城。
評分作為一個常年受睏於失眠和輕微焦慮的人,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非常功利——看看這“太白七藥”裏有沒有能幫到我的“偏方”。坦白講,前幾章那些宏大的理論和藥材的植物學細節差點讓我放棄。但是,當讀到關於“心神安定”的章節時,我突然找到瞭救贖。作者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描述瞭其中兩味藥材如何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係統來達到鎮靜效果,配上詳細的劑量和炮製方法,描述得極其細緻,簡直是手把手的教學。我嘗試著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用其中一味藥材泡茶飲用,堅持瞭一周多,效果是肉眼可見的顯著改善,深層睡眠時間明顯延長瞭。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銜接,讓我對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有瞭顛覆性的認識。它沒有販賣焦慮,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被驗證和操作的方案。對於飽受現代生活壓力睏擾的都市白領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條迴歸自然療愈的、有科學依據的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