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
:56.00元
售价:40.9元,便宜15.1元,折扣73
作者:王洪复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7120876
字数:292000
页码:2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本书由多年从事于骨代谢基础、骨科、骨质疏松诊断、治疗和中医药专家共同编写,是一本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用相结合的技术指导工具书。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骨质疏松防治药物临床前体外和体内药效试验技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实验技术、骨质疏松防治药物临床药效试验技术、骨质疏松防治药物药效试验专项技术以及生物统计学方法等本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骨质疏松基金资助出版,并购书5000册。
本书为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临床前体外、体内和临床药效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专著,分为药效研究技术与报告指南篇和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篇。本书较为详细和深入地介绍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动物模型的建立、鉴定和药效检测技术;临床药效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骨密度测定、骨组织二维和三维形态计量、骨生物力学测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测定、脊柱椎体骨折X线评估方法、骨质疏松症中医理论、治则与中药药效研究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等技术应用及其技术质量控制。内容具有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图文并茂、图像清晰、表述清楚、技术操作具体实用和重视质量控制等特点。另外,书末附有骨软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及其相关调节物测定试剂盒介绍和专业术语英中文对照。本书是一本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药效研究、骨代谢和骨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中内容较完整、技术较规范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参考工具书。适用司骨质疏松症药物研究和骨代谢、骨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基础研究以及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并可作为研究生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教材。
王洪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武进人,1936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后为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1982~1983年赴美国SantaBarbara加州大学学习,研究老年血管生理;1992年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研修骨细胞培养。先后担任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所所长。曾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常委、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代谢骨病学组组长、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上海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和老年医学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编委。曾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和上海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九五”攻关、卫生部科技基金、市科委、市教委和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5项。培养硕士和博士生20名,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骨细胞图谱与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专著,参编专业著作8本。1992年10月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证书和享受特殊津贴。1995年和1998年被评为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全国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研究“学科成就”奖。
评价一 拿到这本书时,我被它精美的封面设计和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骨骼健康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讲解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翻开了扉页,印刷质量令人惊喜,纸张的触感温润,文字清晰,排版也十分考究,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阅读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书中涵盖的内容,尤其对那些新颖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细节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会带领我走进一个严谨而充满探索精神的科研世界,让我能够理解那些正在进行的、致力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我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这本书中的知识将如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面上各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以及它们是如何被科学地验证其疗效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让我对这个困扰许多人的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评价四 一直以来,我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都非常关注,而一本能够深入解析其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书籍,对我来说无疑是千金难求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系统性学习的机会。我翻阅了书中一部分章节,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印象深刻。我相信书中一定详细介绍了如何从细胞、组织层面去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各种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同时,我也非常看重书中在“技术”方面的阐述,希望能够了解到当前最先进的研究手段,比如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等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实践的指导,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从一个初步的药物分子,到最终惠及患者的上市药物,需要经历怎样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科学验证过程。
评分评价五 作为一名在医疗领域工作多年的人员,我深知骨质疏松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治疗上的挑战。因此,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其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的书籍,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本书的标题《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就直击要点,预示着其内容将聚焦于科学研究的“如何做”。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设计严谨的实验,以及如何解读和分析研究数据。我尤其关注书中可能涉及的质量控制和伦理规范方面的讨论,这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科学基础,并将其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帮助。
评分评价三 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医学研究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复杂研究领域的书籍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主题,骨质疏松症的药效研究,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充满挑战的领域。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的内容编排所吸引,感觉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我预设书中会详细讲解各种动物模型在药物筛选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剂型药物的体内外评价体系。此外,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这对于药物的最终上市和患者的用药选择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骨质疏松症药物研发的完整流程,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理解这一领域的科学发展。
评分评价二 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的认知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科普知识。然而,当这本书摆在我的案头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本书的重量,更是一种沉甸甸的科学探索的意味。它的标题《骨质疏松症药效研究方法与技术》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庄重感,预示着内容将是高度专业化的。我仔细地阅读了目录,里面涉及到从基础的分子机制,到复杂的临床试验设计,再到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评价的各项指标,每一个标题都让我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严谨。我开始想象,作者们是如何将如此庞杂而细致的研究内容,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技术”的部分,不知道是否会涉及一些尖端的仪器设备,或者是一些最新的数据分析模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窗户,透过它,我希望能够窥探到科学研究的前沿,理解那些让骨质疏松症治疗不断进步的背后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