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9787518019847

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97875180198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振鹏 著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鉴
  • 葡萄酒知识
  • 入门
  • 饮用
  • 文化
  • 品酒技巧
  • 侍酒师
  • 葡萄酒爱好者
  • 美食伴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9847
商品编码:296403975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

:68.00元

售价:49.6元,便宜18.4元,折扣72

作者:吴振鹏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8019847

字数:0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葡萄酒品鉴一本就够》堪称一本世界葡萄导航,作者吴振鹏12年呕心沥血之作,历数12年来积累起来的经历见闻,不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带给您丰富新颖的葡萄酒百科知识,如品前攻略、葡萄酒常识、葡萄酒种类、葡萄酒礼仪等等,更介绍了法国十大葡萄酒产区、488个AOP速查目录及法定产区详解、153个IGP原产地速查,让您足不出户就能走进世界葡萄酒庄园,感悟葡萄酒的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吴振鹏,高级调酒师。1993年起从事调酒师工作,1999年任深圳市劳动局调酒师讲师,1993-2008年在深圳从事调酒师及管理工作;2009年从事侍酒师、品酒师及培训工作,20年职业生涯与酒为伴,精通各种酒类及饮品知识。从入行便开始钻研世界各国葡萄酒文化,不仅对各国葡萄酒产区文化、分级系统及产品风格有深入的研究,还拥有丰富的酒菜搭配实战经验。

文摘





序言



经典葡萄酒鉴赏与实践指南 探寻世界的风味版图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葡萄酒鉴赏与实践的综合指南,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葡萄酒知识体系。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产区介绍或品种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葡萄酒世界的复杂性与迷人之处,从风土的塑造到酿造工艺的精妙,再到品鉴哲学的构建,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可操作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风土的低语——葡萄酒的根基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全球的“风土之旅”。风土(Terroir)是理解葡萄酒的灵魂所在,它涵盖了气候、土壤、地形、甚至人文历史对最终酒液风格的决定性影响。 1.1 气候的脉搏与风格的塑造: 详细探讨了不同气候带(大陆性、海洋性、地中海性、高海拔气候)如何作用于葡萄的生长周期,特别是对糖分积累、酸度保持和酚类物质成熟的影响。我们将分析凉爽气候(如香槟区、德国摩泽尔)与温暖气候(如纳帕谷、南澳)下,霞多丽(Chardonnay)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风格的显著差异。同时,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如霜冻、干旱)对年份质量的影响,以及现代农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1.2 土壤的秘密与矿物感的表达: 深入剖析了影响葡萄酒质地的关键土壤类型——从排水性极佳的砾石土(如波尔多左岸),到富含石灰岩的白垩土(如勃艮第和香槟区),再到火山岩土壤(如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阐述了这些土壤成分如何影响葡萄藤的根系深度,以及最终赋予葡萄酒独特的“矿物感”或“泥土气息”。 1.3 地理与地形的制约与优势: 讨论了坡度、朝向(向阳性)以及海拔高度对光照吸收和昼夜温差的微妙控制。例如,陡峭的坡地如何带来更集中的风味和更高的集中度,而平坦河谷地区则可能孕育出更柔和、易饮的风格。 第二部分:酿造的艺术——从果实到酒液的转化 酿造过程是风土潜能得以释放的关键环节。本部分侧重于展示酿酒师在不同阶段所做的决定性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铸就最终的葡萄酒性格。 2.1 经典红葡萄酒酿造工艺的解析: 详细介绍了浸渍、发酵(天然酵母与商业酵母的选择)、压榨的流程。重点剖析了浸渍时间、温度控制和橡木桶陈酿对单宁结构、颜色提取和风味发展的影响。对“带梗发酵”(Whole Cluster Fermentation)在勃艮第和罗纳河谷的应用及其带来的香气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2.2 白葡萄酒与桃红酒的细腻手法: 探讨了白葡萄酒中“减酸”与“保鲜”的平衡艺术。解析了不同程度的果皮接触(如阿尔萨斯灰皮诺的浸渍)、发酵温度对芳香物质保留的决定性作用。特别关注了马瑟洛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在霞多丽中对口感圆润度的贡献。桃红酒部分则区分了“压榨前放血法”(Saignée)和“直接压榨法”在颜色和风味上的差异。 2.3 橡木桶的语言:新旧、法式与美式: 橡木桶被视为葡萄酒的“第二酒窖”。系统梳理了新旧桶比例、烘烤程度(轻度、中度、深度)以及木材来源(法国、美国、匈牙利)对葡萄酒的增益——香草、烘烤、烟熏、香料等风味物质的导入。解释了“陈酿”与“陈年”的本质区别,以及惰性容器(如不锈钢罐、水泥罐)在保持纯净果味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感官的盛宴——系统化的品鉴方法论 本书摒弃了浮夸的形容词,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基于感官科学的品鉴流程,帮助读者建立属于自己的风味记忆库。 3.1 “三步走”品鉴流程的拆解: 观色(Visual):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酒液的色相、色调、透明度来推断酒的年龄、品种、酿造方式(如氧化程度或浸渍深度)。 闻香(Olfactory): 建立“三层香气识别系统”——I类(初级香气,来自葡萄本身)、II类(二级香气,来自发酵)、III类(三级香气,来自陈酿)。提供系统的香气图谱,帮助识别例如“湿羊毛”、“铅笔芯”、“焦糖布丁”等精确描述。 尝味(Gustatory): 聚焦于五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以及口感结构(酒体、单宁的质地、余味长度)。学会量化这些要素,而非模糊感知。 3.2 缺陷与失误的识别: 掌握识别常见葡萄酒缺陷的能力,如软木塞味(TCA)、氧化、还原(硫化物)、棕曲霉感染等。了解缺陷的成因,有助于在购买和储存中规避风险。 第四部分:全球主要产区的深度巡礼 本章将重点解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几大产区,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法规、历史和技术创新来定义其葡萄酒风格的。 4.1 法国:经典的深度与广度 勃艮第: 聚焦单一园(Cru)的概念,解析白丘的矿物感与中南部果味的对比,以及红丘中黑皮诺(Pinot Noir)的复杂层次。强调法定产区控制(AOC)体系对风格的严格界定。 波尔多: 剖析左岸(赤霞珠为主)与右岸(梅洛/品丽珠为主)的风格分野,以及分级制度(如1855分级)的历史遗留影响。 4.2 意大利:多样的本土葡萄品种与区域特性 探讨皮埃蒙特的内比奥罗(Nebbiolo)的雄浑力量,以及托斯卡纳桑娇维塞(Sangiovese)在不同微气候下的演变,从古典基安蒂到超级托斯卡纳的创新实践。 4.3 新世界:创新与表达 聚焦于美国加州(纳帕谷、索诺玛)和澳大利亚(巴罗萨谷、玛格丽特河)如何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现代技术,酿造出风味饱满、结构扎实的葡萄酒,并探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与挑战。 结语:侍酒师思维与餐酒搭配的科学 最后,本书将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探讨餐酒搭配的“和谐原理”——平衡酸度、结构与菜肴的油脂、蛋白质和味道强度。提供针对不同菜系(如亚洲辛辣菜、法式浓郁菜)的实用搭配策略,使每一次饮用都成为一次有意识的、愉悦的体验。本书致力于将读者从“葡萄酒消费者”提升为“葡萄酒理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葡萄酒充满好奇却又完全是新手的人,我深感过去自己在购买和品尝葡萄酒时,往往是凭着包装或者店员的推荐,体验感非常随机。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像是找到了一把打开葡萄酒世界的钥匙。它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拆解了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专业概念。比如,关于“单宁”这个词,以前我只知道它会让嘴里有涩涩的感觉,但这本书解释了不同程度的单宁会对酒体、陈年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如何通过食物来软化过度的单宁,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产区”的讲解,它没有罗列一大堆地名和年份,而是通过描绘气候、土壤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我能够大概地理解为什么某个产区的葡萄酒会呈现出某种独特的风格。我曾经误以为只有昂贵的葡萄酒才好喝,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即使是价格亲民的葡萄酒,只要找对了风格,也能带来极大的享受。它教会我如何去“听”懂每一瓶酒的故事,而不仅仅是看它的价格标签。现在,我去酒类商店,不再只是盲目地选择,而是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挑选,去感受不同葡萄酒的个性。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入门级”读物。我一直觉得葡萄酒的世界深不可测,每次去超市挑选都像是在迷宫里打转,看着琳琅满目的酒标,名字、产区、年份,各种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但真正能记住并理解的寥寥无几。我渴望能有一个清晰的指引,让我能理解那些复杂的术语,品味出不同风味背后的故事,而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没有上来就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把我吓退,而是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如何正确地摇杯、闻香,如何观察酒的色泽,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极大地提升品鉴的体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香气轮”的讲解,以前我只能模糊地感觉到“水果味”,现在我能区分出是浆果、柑橘还是热带水果,甚至能联想到一些微妙的花香或香料味,这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凭感觉瞎猜,而是有了更科学的依据。而且,书中对不同葡萄品种的介绍也相当到位,它不像百科全书那样枯燥,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每种葡萄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产区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终于可以自信地走进酒窖,不再被酒单上的名字搞得晕头转向,而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那一瓶真正属于我的美酒。

评分

我一直对葡萄酒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处于一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读了很多其他葡萄酒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真正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让我产生共鸣的却不多。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对葡萄酒的热爱和一种享受品鉴过程的态度。我喜欢书中那种轻松愉快的叙述风格,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葡萄酒的奇妙世界。它让我明白,品鉴葡萄酒并非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放松身心、愉悦自己的方式。书中关于如何搭配食物的章节尤其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对“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感到困惑,总担心自己搭配错误,影响了菜肴和葡萄酒的风味。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从基础的“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到更细致的口味平衡和风味互补,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去搭配,发现效果出奇地好,以前觉得普通的一餐,因为搭配了合适的葡萄酒,瞬间变得精致起来。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品鉴的乐趣,也让我对未来的品鉴之路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大师”并非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那些能够将复杂事物化繁为简,并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传达给大众的人。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使用任何华丽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实在、接地气的方式,为我这个葡萄酒的“门外汉”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品鉴框架。我一直对“酒体”这个概念很模糊,不知道它是指重量还是复杂度,这本书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轻盈如羽毛”到“厚重如奶油”,让我瞬间就理解了不同酒体的感觉。书中对“酸度”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良好的酸度不仅仅是让酒喝起来清爽,更是支撑酒体、平衡风味的关键。我尝试着去感受书中所描述的酸度,发现自己真的能分辨出不同葡萄酒中酸度的强弱和类型,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一步步带领我走过品鉴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信心满满,感觉自己终于可以自信地端起酒杯,去探索和享受葡萄酒带来的美好。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只是偶尔喝点小酒,但对葡萄酒的“门道”一无所知的人,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葡萄酒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神秘的规则和术语,让我觉得难以靠近,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向我敞开了大门。它没有强迫我记住各种复杂的葡萄品种,而是通过介绍一些最常见、最容易入门的品种,让我能够快速地建立起对葡萄酒风味的认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陈年潜力”的讲解,以前我总以为越老的酒越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并非所有的酒都适合陈年,也并非陈年的酒就一定好喝,它需要考虑到葡萄品种、酿造工艺以及产区风土等多种因素,这让我对葡萄酒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关于“侍酒温度”和“醒酒”的建议,这些细节上的指导,让我觉得自己即使在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品鉴体验。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去尝试新的葡萄酒,而是充满了探索的动力,感觉自己终于能够跳出“只喝自己熟悉的”怪圈,去发现更多未知的美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