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 | 作者 | 郑楠,李松励,王加启 |
| 定价 | 10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9913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奶业创新团队”)是首批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团队之一。奶业创新团队围绕产业难点、社会热点、国际动态等方面,对科研结果进一步分析凝练,形成了本书,并希望以此为起点,建立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年度报告制度,公开报告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一是明确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指导奶业生产,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提出质量安全的风险点,为质量安全监管决策提供参考靶标;三是介绍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变化情况,实现公开充分交流,科学引导消费。 |
| 作者简介 | |
| 本书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职工。其中,作者郑楠,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 目录 | |
| 章奶业基本情况 一、奶牛养殖数量和生鲜牛奶产量稳中有降, 养殖方式加快转变 二、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 乳品企业加快整合 三、国际奶业竞争依然激烈,对奶业 冲击较大 第二章国产奶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一、奶制品安全水平高于全国食品平均水平 二、主流品牌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三、国产奶质量安全水平与欧盟比较 四、存在问题 第三章牛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一、生鲜奶中添加物风险评估 二、生鲜奶中亚硝酸盐污染风险评估 三、生鲜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评估 四、生鲜奶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五、超高温(UHT)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第四章奶业科技创新进展 一、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品质形成机理 二、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开发 三、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第五章奶业发展模式创新进展 一、一体化模式 二、模块化模式 三、区域化模式 第六章优质乳工程技术规范(MRT/B10—2017) 一、优质乳工程生鲜奶指标 二、优质乳工程加工工艺指标 三、优质乳工程优质奶产品指标 四、优质乳工程优质奶产品颜色评价 五、不同加工温度下奶产品质量变化参考值 六、优质乳工程节能减排参考值 第七章结论 奶业创新团队2016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致谢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当我接触到《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时,我带着一种全局观的视角去审视这份报告。我关心的是,这份研究成果是否能够为中国奶业在2016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提供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指导。报告中是否对国际上先进的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进行了借鉴和分析?在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质量安全这一核心竞争力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看到的是,报告不仅仅停留在对当下问题的分析,更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在新的食品法规出台、新的检测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等背景下,奶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如果报告能够对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品牌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并佐以2016年的实际调研数据,那将极大地提升这份报告的战略价值,为中国奶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评分作为一位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阅读《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的视角,更侧重于其所揭示的行业趋势与管理策略。我希望了解在2016年,中国奶业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上是否有了显著的升级。例如,是否引入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基因测序、质谱分析等,以更早、更准确地发现潜在的质量风险?报告中关于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实施追溯管理的信息,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看到的是,行业整体在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生产方面的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有效地保障了奶产品的安全。同时,我也对政府监管部门在2016年采取的监管措施、政策法规的更新以及执法力度有所期待。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报告能够详细阐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那将是对我理解中国奶业发展方向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初读《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我满怀着对国产奶制品产业的期待与一丝隐忧。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对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而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着公众脆弱的神经。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更深入地了解2016年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真实面貌。报告是否能够客观地呈现行业内的进步与挑战?那些曾经令人担忧的重金属、三聚氰胺等问题,在这一年度的研究中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我特别关注的是,报告是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措施。如果报告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抽检结果,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溯源和处理机制,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参考价值。同时,我也期待报告能涵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奶源的养殖、饲料的安全,到加工过程的卫生标准,再到流通环节的冷链运输,都能有细致的披露。毕竟,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多信心,让我能够安心地为家人选择安全健康的乳制品。
评分《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奶业在过去一年中的成长与蜕变。我的阅读兴趣在于,这份报告能否清晰地描绘出,在经历了往年的风波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品的信任度在2016年是否有回升的迹象。我关注的是,报告中是否有关于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的分析。同时,我也想知道,在2016年,有哪些品牌或企业因为在质量安全方面的卓越表现而受到认可,又有哪些问题企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希望报告能提供一些关于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案例,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最关心的永远是“我买到的奶制品是否安全健康”。因此,如果报告能够提供易于理解的消费者指南,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选择优质的奶产品,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期待这份报告能给予我更多安心,让我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奶制品时,能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评分翻开《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度》的扉页,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复杂的产业链迷宫。我的关注点并非仅仅停留在最终的产品,而是更加着迷于那些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细节。我很好奇,在2016这一年,中国奶业在提升奶源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是引进了更先进的牧场管理技术,还是加强了对饲料、水源的监测?我对那些关于奶牛健康、疫病防控的篇章尤为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原奶的纯净度。此外,加工环节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控制得如何?这些都是我作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反复考量的问题。我期待报告能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回答这些我心中的疑问。如果报告中能有针对性地分析2016年出现的典型质量安全问题,并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改进措施,那将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鞭策。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能引领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