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于振峰,李颖川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4400576
字数: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是200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慢终研究成果,课题号为(DLA030212);《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内容围绕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办学发展思考等展开进行;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和专家访谈(咨询北京奥组委体育、新闻部门负责人,北京市教委奥林匹克教育办公室、科研处、高教处负责人),对首都普通高校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问题认识、反映、教育内容、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逻辑分析,归纳出改革措施,进行课题研究的总体论证与设计。然后分设多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终形成一份中观层面的供管理层和实践群体层参考和借见的成果。
这本书的标题,就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端,让我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记忆,从宏观的赛事本身,进一步延伸到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层面。我一直认为,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背后必然蕴藏着大量的基层努力和系统性的支持。而“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这个切入点,恰恰能体现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我设想着,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在奥运会的催化下,北京的高校体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和升级。它或许会细致地描绘,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是如何被更新的,体育课程体系是如何被调整的,运动训练的方法论是否因此受到了启发。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奥运会为首都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哪些切实的机遇和长远的福祉。这本书,似乎是一扇通往理解奥运会深层社会经济影响的窗口。
评分坦白说,我对体育管理和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太多涉猎,但是《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这个书名,却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了我。它巧妙地将一个举世瞩目的体育事件,和一个相对“幕后”的教育领域结合起来。我想象着,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梳理和分析2008年奥运会筹备期间,北京普通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具体行动。这不仅仅是关于场地、器材的硬件投入,更关乎人才的培养、体育文化的传播、科研成果的应用,甚至是对体育教育理念的革新。我很好奇,那些曾经在奥运会期间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体育健儿,他们是否就来自于这些普通高校?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体育工作者,他们是如何在高校的平台上施展才华的?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一个更深层次、更人文的角度去理解奥运会的影响力。
评分当我看到《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画面: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壮丽,各国运动员在北京的赛场上挥洒汗水,以及那份全民参与的激情。然而,我对“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这个角度尤其感兴趣。这让我联想到,在那段沸腾的岁月里,北京的大学校园里,一定也充满了各种与奥运相关的活动和变化。这本书会不会详细记录,高校体育专业是如何积极参与奥运会的筹备和运行的?比如,体育院校的学生是如何成为志愿者,如何参与到赛事的组织和保障中?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否因此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普及奥运知识和体育理念?又或者,奥运会的举办是否推动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惠及了日常的教学和训练?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和数据,让我看到奥运盛会是如何与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着实触动了我对北京这座城市变迁的记忆。2008年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兴奋与自豪,奥运会的到来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对中国综合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我一直在思考,在这种宏大的国家叙事下,我们身边,尤其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校园,又是如何响应和参与其中的?这本书的标题,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这一更为具体、微观的层面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构成了极大的研究价值。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北京的高校体育是如何调整其发展方向,是如何在教学、训练、科研、场馆利用等方面做出改变,以服务于奥运会的需求,同时又如何借此机会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这其中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实践经验,而这本书,或许就是解读这一切的钥匙。
评分我一直对奥运会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北京2008年那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当我偶然在书店看到《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时,第一反应是,这本书或许能解答我一些关于奥运会筹备细节的疑问。虽然我对高校体育发展这个副标题没有特别的既有认知,但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那段历史,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描绘当时高校体育界为了迎接奥运会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这种大型赛事的举办对提升全民体育意识、促进体育设施完善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学术的严谨感,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而非流于表面的叙述。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内容的翔实,这对于渴望深入了解某个主题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