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1945-2008)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张世响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64401498
字数:
页码: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1945-2008)(精)》由两大部分组成。部分为《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1945-2008)(精)》的主体部分,包括十一章内容,前两章介绍了日本体育教育的理论以及日本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回顾,第三章~第十一章分别论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目标、运动领域、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指导、学习形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评价等。第二部分为《现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变迁(1945-2008)(精)》的补充部分,系统地、完整地介绍了日本自1945~2008年的历次《学习指导要领》中的目标和内容,这部分的全部内容均由笔者翻译成汉语,而且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和把握部分的内容十分必要;同时,也可供我国研究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同行们作参考使用。
序言
部分
章 绪论
一、日本体育教育学的学科建立及其性质
二、体育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和内容
三、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棚关法律、法规及组织机构
第二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回顾
一、学校体育教育的现行政策与规定
二、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始及其前期的发展
三、战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回顾
第三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
一、体育教育的学习者——学生的情况及其变化
二、体育教育的指导者——体育教师的变化
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一、体育教育目标的设定
二、体育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目标领域
三、战后教育教育目标的变迁
四、体育教育目标的改革趋势
第五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运动领域
一、运动领域的分类
二、战后日本运动领域分类的改革与发展
三、围绕运动领域分类展开的探讨
四、运动项目框架的运动分类理论
第六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教育课程的含义及种类
二、从《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看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
三、现行《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及2008年《学习指导要领》修订
四、体育教育课时规定与教育课程设置
第七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学习内容
一、学习内容的概念、性质和意义
二、学习内容构成的改革
三、从《学习指导要领》修订看体育学习内容的改革
第八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学习指导
一、学习指导的概念与策略
二、学习指导的具体方法
三、学习指导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实践
四、学习指导的前沿课题
第九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学习形态
一、学习形态的概念及种类
二、学习形态的特征
三、学习形态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
四、学习形态的前沿课题
第十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学习过程
一、学习过程与教授过程
二、体育教育的学习过程及其特点
三、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阶段
四、快乐体育学习过程的研究课题
第十一章 学校体育教育的学习评价
一、评价、教育评价、体育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学习评价理论及应用
三、体育的教学评价
四、关于体育评定
第二部分
一、1947年制定的《学校体育指导纲要》中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1949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体育编(试行)》中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三、1951年修订的《初中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保健体育科体育编(试案)》中保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四、1953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体育编》中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五、1956年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保健体育编》中保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六、1958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1960年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保健体育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七、1968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1969年修订的《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1970年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
体育、保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八、1977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1978年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保健体育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九、1989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保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十、1998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1999年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保健体育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十一、2008年修订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中体育、保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这本书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体育教育的历史事件,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变迁”本身,并深入探讨了推动这些变迁的内在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洞察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学生主体性在体育教育中逐渐被重视的过程。从早期强调服从和纪律的训练模式,到后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转变过程非常微妙,也充满了教育的智慧。书中还探讨了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的演变,以及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善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和教学效果,这让我认识到,体育教育的进步并非仅仅是理念的更新,也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仿佛亲历了它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发展历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次令人惊叹的时空穿越,将我带回了那个战后日本体育教育的黎明时期。作者深入剖析了日本学校体育从一片废墟中如何逐步重建,并在此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思想碰撞与改革。我特别被那些关于体育理念从“军国主义的余孽”转向“培养健全人格”的转变过程所吸引。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这些调整如何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甚至是学校体育设施的变迁。读到关于早期体育教师们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凭借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责任感,一点一滴地奠定现代日本体育教育基础的叙述时,我常常为之动容。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体育史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教育理想、社会变革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写照。那些鲜活的历史细节,仿佛让我亲眼见证了日本体育教育的每一次呼吸与每一次蜕变,其影响至今仍可窥见一斑。
评分这本书为我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进化的日本学校体育教育图景。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体育教育目标的解析,以及这些目标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生命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1990年代末期,日本学校体育如何面对少子化、科技发展等新挑战的讨论所吸引。书中分析了这些宏观变化如何具体体现在体育课程的设计、教师的培训以及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上。这种对微观细节的关注,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更加生动和可信。我感受到,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并非只是一个单向的施予过程,而是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历史事实,更提供了对这些事实背后逻辑的深刻解读,让我对教育的长期发展和潜在影响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分阅读此书的体验,仿佛是在参加一场关于日本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度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学校体育教育置于整个日本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使得体育教育的改革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紧密联系着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际关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冷战时期及其后,日本学校体育如何回应国际体育潮流,以及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体育教育之间关系的部分印象深刻。书中不回避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比如不同时期体育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等级观念、性别差异,以及如何逐步走向更加平等和包容的体育教育理念。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史料运用,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复杂的议题是如何在日本社会中被讨论、被解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体育,更是关于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如何在教育领域进行自我定位和发展,其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揭示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在短短几十年内所经历的惊人速度和深度。从最初模仿西方模式,到后来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再到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自我革新,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197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群体变化的体育教育模式。作者如何分析了当时社会对体育的期望,比如从单纯的体能训练转向更多元化的活动,强调运动的乐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发现,书中对这些转型的描述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动因。例如,关于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的担忧如何促使体育课程改革,以及家长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期望变化如何反过来推动政策调整,这些都让我对教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日本体育教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适应和进化的有机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