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變遷(1945-2008)
定價:58.00元
售價:39.4元,便宜18.6元,摺扣67
作者:張世響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64401498
字數:
頁碼:3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現代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變遷(1945-2008)(精)》由兩大部分組成。部分為《現代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變遷(1945-2008)(精)》的主體部分,包括十一章內容,前兩章介紹瞭日本體育教育的理論以及日本體育教育的現狀與改革迴顧,第三章~第十一章分彆論述瞭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主體、目標、運動領域、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指導、學習形態、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評價等。第二部分為《現代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變遷(1945-2008)(精)》的補充部分,係統地、完整地介紹瞭日本自1945~2008年的曆次《學習指導要領》中的目標和內容,這部分的全部內容均由筆者翻譯成漢語,而且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和把握部分的內容十分必要;同時,也可供我國研究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同行們作參考使用。
序言
部分
章 緒論
一、日本體育教育學的學科建立及其性質
二、體育教育學的研究領域、對象和內容
三、日本學校體育教育的棚關法律、法規及組織機構
第二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與改革迴顧
一、學校體育教育的現行政策與規定
二、學校體育教育的開始及其前期的發展
三、戰後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迴顧
第三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主體
一、體育教育的學習者——學生的情況及其變化
二、體育教育的指導者——體育教師的變化
三、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係
第四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
一、體育教育目標的設定
二、體育教育目標的層次性和目標領域
三、戰後教育教育目標的變遷
四、體育教育目標的改革趨勢
第五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運動領域
一、運動領域的分類
二、戰後日本運動領域分類的改革與發展
三、圍繞運動領域分類展開的探討
四、運動項目框架的運動分類理論
第六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
一、教育課程的含義及種類
二、從《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看學校體育教育課程的改革
三、現行《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教育課程設置及2008年《學習指導要領》修訂
四、體育教育課時規定與教育課程設置
第七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習內容
一、學習內容的概念、性質和意義
二、學習內容構成的改革
三、從《學習指導要領》修訂看體育學習內容的改革
第八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習指導
一、學習指導的概念與策略
二、學習指導的具體方法
三、學習指導理論在體育教育中的實踐
四、學習指導的前沿課題
第九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習形態
一、學習形態的概念及種類
二、學習形態的特徵
三、學習形態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實踐
四、學習形態的前沿課題
第十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習過程
一、學習過程與教授過程
二、體育教育的學習過程及其特點
三、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階段
四、快樂體育學習過程的研究課題
第十一章 學校體育教育的學習評價
一、評價、教育評價、體育評價的概念
二、體育學習評價理論及應用
三、體育的教學評價
四、關於體育評定
第二部分
一、1947年製定的《學校體育指導綱要》中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二、1949年修訂的《學習指導要領小學體育編(試行)》中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三、1951年修訂的《初中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保健體育科體育編(試案)》中保健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四、1953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體育編》中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五、1956年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保健體育編》中保健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六、1958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和1960年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保健體育
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七、1968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1969年修訂的《初中學習指導要領》和1970年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
體育、保健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八、1977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和1978年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保健體育
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九、1989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保健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十、1998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和1999年修訂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保健體育
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十一、2008年修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初中學習指導要領》中體育、保健體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為我展現瞭一個充滿活力和不斷進化的日本學校體育教育圖景。作者對於不同時期體育教育目標的解析,以及這些目標如何隨著時代發展而調整,讓我看到瞭教育的生命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1990年代末期,日本學校體育如何麵對少子化、科技發展等新挑戰的討論所吸引。書中分析瞭這些宏觀變化如何具體體現在體育課程的設計、教師的培訓以及學校體育的社會功能上。這種對微觀細節的關注,讓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更加生動和可信。我感受到,日本的學校體育教育並非隻是一個單嚮的施予過程,而是學生、教師、傢長和社會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的結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曆史事實,更提供瞭對這些事實背後邏輯的深刻解讀,讓我對教育的長期發展和潛在影響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體育教育的曆史事件,而是將目光聚焦於“變遷”本身,並深入探討瞭推動這些變遷的內在力量。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洞察力,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新的思考。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學生主體性在體育教育中逐漸被重視的過程。從早期強調服從和紀律的訓練模式,到後來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轉變過程非常微妙,也充滿瞭教育的智慧。書中還探討瞭體育器材、場地設施的演變,以及這些硬件條件的改善如何反過來影響瞭教學內容的和教學效果,這讓我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進步並非僅僅是理念的更新,也離不開物質基礎的支撐。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日本的學校體育教育有瞭一個更加立體和全麵的認識,仿佛親曆瞭它從萌芽到成熟的整個發展曆程。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揭示瞭日本學校體育教育在短短幾十年內所經曆的驚人速度和深度。從最初模仿西方模式,到後來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再到麵對全球化挑戰時的自我革新,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故事。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1970年代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群體變化的體育教育模式。作者如何分析瞭當時社會對體育的期望,比如從單純的體能訓練轉嚮更多元化的活動,強調運動的樂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發現,書中對這些轉型的描述並非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動因。例如,關於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的擔憂如何促使體育課程改革,以及傢長和社會對體育教育的期望變化如何反過來推動政策調整,這些都讓我對教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日本體育教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個不斷適應和進化的有機體。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次令人驚嘆的時空穿越,將我帶迴瞭那個戰後日本體育教育的黎明時期。作者深入剖析瞭日本學校體育從一片廢墟中如何逐步重建,並在此過程中經曆瞭怎樣的思想碰撞與改革。我特彆被那些關於體育理念從“軍國主義的餘孽”轉嚮“培養健全人格”的轉變過程所吸引。書中細緻地描繪瞭不同時期教育政策的調整,以及這些調整如何影響瞭體育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創新,甚至是學校體育設施的變遷。讀到關於早期體育教師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憑藉著對教育的熱情和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高度責任感,一點一滴地奠定現代日本體育教育基礎的敘述時,我常常為之動容。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體育史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教育理想、社會變革與時代精神的深刻寫照。那些鮮活的曆史細節,仿佛讓我親眼見證瞭日本體育教育的每一次呼吸與每一次蛻變,其影響至今仍可窺見一斑。
評分閱讀此書的體驗,仿佛是在參加一場關於日本現代教育思想的深度對話。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學校體育教育置於整個日本社會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這使得體育教育的改革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緊密聯係著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國際關係。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冷戰時期及其後,日本學校體育如何迴應國際體育潮流,以及如何處理國傢認同與體育教育之間關係的部分印象深刻。書中不迴避那些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比如不同時期體育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等級觀念、性彆差異,以及如何逐步走嚮更加平等和包容的體育教育理念。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史料運用,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復雜的議題是如何在日本社會中被討論、被解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體育,更是關於日本作為一個國傢,如何在教育領域進行自我定位和發展,其過程充滿瞭挑戰與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