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

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奎琴,刘丽 著
图书标签:
  • 饮食营养
  • 营养搭配
  • 健康饮食
  • 膳食指南
  • 食谱
  • 健康生活
  • 营养学
  • 饮食健康
  • 修订版
  • 大众营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51387
商品编码:297373625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

定价:13.00元

售价:8.8元,便宜4.2元,折扣67

作者:顾奎琴 ,刘丽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082513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饮食营养搭配110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系统介绍了食物的合理搭配、中学生的饮食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搭配、各种食物的科学嗒配、食物的搭配禁忌、烹调方法与食物搭配、营养搭配食谱和营养搭配菜谱隋选。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家庭生活及饮食保健的有益读物,可供广大读者、医务工作者及饮食行业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一、食物的合理搭配
  1. 为什么要重视膳食的合理搭配?
  2. 食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
  3. 素食者怎样进行营养搭配?
  4. 一日三餐的热能怎样搭配好?
  5. 四季饮食应怎样合理搭配?
  6. 怎样搭配食物才有利于消除疲劳?
  7. 怎样搭配食物能解除烟毒?
  8. 怎样做到主食科学搭配?
  9. 荤食怎样与蔬菜进行搭配?
  10. 副食怎样科学搭配?
  11. 怎样注意食物的酸碱搭配?
  12. 家常菜怎样进行科学搭配?
  13. 吃火锅怎样合理搭配?
  14. 下酒菜怎样搭配?
二、中学生的饮食搭配
  15. 为什么饮食搭配对中学生更重要?
  16. 学生的一日三餐怎样合理搭配?
  17. 高三学生的饮食应怎样搭配?
  18. 考试前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19. 考生常见病症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三、一日三餐的饮食搭配
 (一)早餐的饮食搭配
  20. 早餐饮食搭配为什么重要?
  21. 早餐怎样注意酸碱平衡?
  22. 儿童早餐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23. 青少年早餐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24. 孕妇早餐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2S. 中老年人早餐怎样进行饮食搭配?
 (二)午餐的饮食搭配
  26. 午餐怎样进行科学搭配?
  27. 自备午餐应怎样搭配?
  28. 午餐搭配为什么应两宜两忌?
  29. 白领女性午餐应怎样搭配?
  30. 午餐搭配有哪些原则?
 (三)晚餐的饮食搭配
  31. 晚餐怎样科学搭配?
  32. 晚餐为什么应选择低热能食物?
  33. 晚上为什么不宜多吃含钙高的食物?
  34. 晚餐怎样吃有助于睡眠?
四、各种食物的科学搭配
  35. 为什么鸡肉与芹菜同吃好?
  36. 为什么豆腐与肉、蛋同吃好?
  37. 为什么豆腐与萝卜同吃好?
  38. 为什么鸡肉与栗子同吃好?
 ……
五、食物的搭配禁忌
六、烹调方法与食物搭配
七、营养搭配食谱
八、营养搭配菜谱精选

作者介绍

顾奎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营养师。创办了中国食疗网并担任北京润泽堂食疗医学研究院董事长和北京天和堂食疗研究院院长。现受聘于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星》栏目顾问。同时还兼任国际东方食疗药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烹饪专业委员会副

文摘


序言



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 探索科学的饮食智慧,解锁健康活力的生活密码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吃”不仅仅是果腹,更是关乎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的根本。然而,面对海量的信息,关于饮食与营养的误区层出不穷,科学的搭配原则常常被淹没在碎片化的知识海洋中。您是否曾困惑于“什么食物搭配起来最营养”、“如何为家人选择最健康的食材”、“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有何差异”、“慢性病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等等问题?《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正是为了解答这些普遍存在的疑问而诞生的,它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易读性于一体的健康饮食指南,旨在帮助您建立科学的营养观,掌握健康的饮食搭配技巧,从而优化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实现身心和谐。 本书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以最贴近读者日常的问答形式,系统地梳理了饮食营养领域的184个核心问题。从基础的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与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功效与选择,到食物的消化吸收原理,再到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的影响,本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它打破了传统营养学书籍的枯燥模式,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理解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一、 基础知识篇:构建牢固的营养认知基石 本书的开篇,便致力于为读者打下坚实的营养学基础。您将在这里找到关于: 宏量营养素的奥秘: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直接来源,但并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对健康有益。本书将深入讲解复合碳水化合物与简单碳水化合物的区别,推荐全谷物、薯类等优质碳水化合物来源,并指导您如何合理分配摄入比例,避免血糖剧烈波动。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本书将区分优质蛋白与劣质蛋白,列举豆类、鱼、禽、蛋、奶等多种优质蛋白质来源,并讨论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脂肪的摄入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区分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的健康影响,倡导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坚果、鱼类,并指导您如何识别隐藏在加工食品中的不健康脂肪。 微量营养素的万花筒: 维生素和矿物质虽需求量小,但作用却不可或缺。本书将逐一介绍维生素A、B族、C、D、E、K等各类维生素的功能,以及它们在预防眼疾、提升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给出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建议。同时,对钙、铁、锌、硒、碘等常见矿物质的需求、缺乏症状及过量风险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您通过均衡膳食来满足身体的微量营养素需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了解食物进入身体后的旅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营养的获取。本书将简要介绍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食物类型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差异,让您明白为何有些食物更容易消化,而有些则需要更长的消化时间。 烹饪方式的营养影响: 蒸、煮、炒、炸、烤……不同的烹饪方式不仅影响食物的口感,更会显著改变其营养成分。本书将科学分析各种烹饪方式对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破坏程度,并推荐更健康的烹饪方法,如清蒸、焯水、炖煮,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二、 科学搭配篇:解锁食物的协同增效之美 “食物搭配”并非简单的“这与那一起吃”,而是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为您揭示食物之间精妙的搭配艺术,让您在日常饮食中实现“1+1>2”的营养效果。 营养素的互补与协同: 您将了解到,某些营养素之间存在着神奇的协同作用。例如,维生素C能够显著提高铁的吸收率,因此将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红肉)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柑橘类水果)搭配,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则促进钙的吸收,所以适量饮用牛奶(富含钙)并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本书将列举大量这样的经典搭配案例,帮助您在餐桌上“玩转”营养。 抗氧化与抗炎的完美组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体内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密切相关。本书将介绍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β-胡萝卜素、多酚类化合物)和抗炎成分(如Omega-3脂肪酸、某些香料)的食物,并指导您如何将它们巧妙地组合,构建一道道能有效抵御自由基损伤、减轻身体炎症反应的美味佳肴。 能量平衡与体重管理: 健康的饮食搭配是实现能量平衡,维持理想体重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食物的选择与搭配来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饱腹感,减少对高热量、低营养食物的渴望。您将学习到如何利用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来科学地管理体重,告别“吃得少却瘦不下来”的困扰。 促进肠道健康的神奇组合: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本书将重点介绍益生元(如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如酸奶、发酵食品)的食物来源,并指导您如何通过饮食搭配来呵护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三、 特殊人群与场景篇:精准营养,关爱无微不至 除了通用的饮食营养知识,本书还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营养需求与注意事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孕期与哺乳期: 孕育新生命是女性一生中对营养需求最为关键的时期。本书将详细阐述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在不同阶段所需的特定营养素,如叶酸、铁、钙、DHA等的摄入量和最佳食物来源,指导您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来保障母婴健康。 婴幼儿与儿童: 孩子的成长发育离不开均衡的营养。本书将针对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提供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建议,并指导辅食添加的原则与技巧。对于学龄儿童,则会重点关注促进大脑发育、骨骼生长、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营养需求也随之调整。本书将重点关注老年人易缺乏的营养素,如钙、维生素D、B12,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和改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下降等。 慢性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等常见慢性病,本书将提供详细的饮食原则与建议。您将了解到不同慢性病患者在食物选择、烹饪方式、进餐时间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辅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运动人群的营养策略: 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科学的营养补充都能显著提升运动表现,加速身体恢复。本书将介绍运动前、中、后的营养补充原则,以及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如耐力型、力量型)的个性化饮食方案。 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疲劳、失眠、免疫力下降……这些亚健康信号提示您需要关注饮食。本书将指导您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特定营养素,来改善疲劳感,提升精力,增强免疫力,重拾健康活力。 四、 常见误区与辟谣篇:拨开迷雾,直达真相 在营养信息泛滥的时代,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容易误导公众。本书专门设立“常见误区与辟谣”章节,针对那些流传甚广但缺乏科学依据的饮食观点进行辨析。 “素食一定健康”吗? “水果含糖量高,不能多吃”是真的吗? “红肉不利于健康,应该完全避免”是否绝对? “代餐就能轻松减肥”靠谱吗? “某种单一食物能包治百病”是神话还是现实? 本书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逐一解答这些疑问,帮助您理性看待各种饮食潮流,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的价值在于: 问题驱动,实用性强: 以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直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科学严谨,权威可靠: 内容基于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由专业人士审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通俗易懂,易于掌握: 语言风格平实,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全面系统,覆盖广泛: 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特殊人群,从日常饮食到疾病管理的全方位内容。 修订升级,与时俱进: “修订版”意味着内容经过更新和优化,更加贴合当前的研究进展和读者需求。 拥有《饮食营养搭配184问(修订版)》,您将不再被纷繁复杂的饮食信息所困扰,而是能够自信地为自己和家人选择最健康、最合适的食物,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拥有更充沛的精力,预防潜在的健康风险,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这是一本值得您细读、常读、践行的案头必备健康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贴近生活,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营养学原理,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长辈在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那些真实案例,比如“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如何调整午餐结构”或者“季节交替时如何预防感冒的小食搭配”,这些都让我立刻能联想到自己的日常情景。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公式,而是把知识点“消化”后再用鲜活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种代入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深度。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更倾向于一种主题探索式的布局。每一部分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知识模块,即使是随机翻开某一页开始阅读,也完全不影响理解。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举个例子,我今天只是想快速了解一下“全谷物”的好处,翻到对应部分,它用三小段话就清晰地总结了核心要点,效率极高。而且,作者在引用数据或理论时,都会注明出处,这让整本书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真的做到了“学了就能用”。我过去买过不少类似的科普读物,读完后总觉得云里雾里,不知道具体该怎么落实到自己的三餐中。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搭配思路”,而不是生硬的食谱。比如,它会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体型、活动量和健康目标,来动态调整碳水、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并且给出了非常直观的食物替换建议。我尝试着按照它书中提到的“平衡餐盘”原则来规划近期的饮食,效果立竿见影,感觉身体状态都有明显的改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白色调,搭配上精心挑选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气质。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排版上,作者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和段落间距的处理都非常合理,使得大段文字看起来清晰而不拥挤。尤其是那些图表和插图的插入位置,都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复杂的概念,这一点让我非常欣赏。相比于市面上很多排版混乱、印刷粗糙的健康类书籍,这本书在物理呈现上就已经是高分了。

评分

从整体的知识体系来看,作者的知识面非常广博,不仅涵盖了宏量营养素,对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乃至食物的烹饪方式对营养素的影响都有所涉猎。更难得的是,它没有陷入某种单一饮食法的极端宣传,而是保持了一种非常中立和全面的视角,强调的是“均衡”和“个体化”。这种成熟、不偏激的立场,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养生指南,更像是一本扎实的营养学入门教材。阅读完毕后,我对食物的认知维度被大大拓宽了,不再是简单地“吃不吃某种食物”,而是学会了“如何科学地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