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齣土文獻(九)
定價:72.00元
作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
齣版社:中西書局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4751172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輯《齣土文獻》收錄論文29篇,甲、金、戰、漢均有,其中既有新材料的刊布,也有舊問題的新見。
內容提要
本書共收錄論文29篇,主要包括甲骨、金文、戰國簡與戰國文字、秦漢簡及學術迴憶五部分的內容,其中既有對具體齣土材料的分析如對清華簡(陸)較為集中的討論,也有傳世文獻與齣土文獻的對讀。另附有一篇吳振武先生在“清華簡(陸)”發布會上的發言以及整理者對“清華簡(陸)”的一則補充說明。
目錄
吳振武: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發布會上的緻辭
劉 影:周原甲骨新綴及相關問題分析
單育辰:説甲骨文中的“豕”
劉洪濤:甲骨金文“截”字補釋
——兼釋《詩經》中的“截”字
王 祁:西周早期南徵青銅器群及相關史實考察
黃益飛: 史簋及相關問題
蔡一峰:叔多父簋銘“孫=”釋讀斟議
謝明文:競之 鼎考釋
陳穎飛:清華簡《良臣》散宜生與西周金文中的散氏
孫閤肥: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劄記
魏慈德:楚地齣土戰國書籍抄本與傳世文獻同源異本關係試探
——以與《尚書》有關的篇章爲主
李傢浩:楚墓文字中的“枕”字——兼談戰國文字中幾個從“臼”之字
蘇建洲:釋與“沙”有關的幾個古文字
羅小華:試論望山簡中的“彤幵”——兼論戰國簡冊中的旗杆
王天然:《孔子閒居》成篇考
鄔可晶:《尹至》“惟胾虐德暴 亡典”句試解
姚道林:讀清華(壹)《保訓》篇劄記一則
吳良寶:清華簡地名“ 、 ”小考
趙平安:清華簡第六輯文字補釋六則
石小力:清華簡第六輯中的訛字研究
王挺斌:清華簡第六輯研讀劄記
劉樂賢:王莽“戒子孫”書考索——也談金關漢簡中一種與《孝經》有關的文獻
伊 強:馬王堆三號漢墓遣策補考
姚 磊:《肩水金關漢簡(肆)》綴閤考釋研究(十二則)
謝 坤:《肩水金關漢簡(肆)》綴閤六則
周小鈺:試論北大漢簡《荊決》與敦煌《周公蔔法》、《管公明蔔法》的關係
魏宜輝:秦漢璽印姓名考析十題
王 偉: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藏兩枚新見秦官印
徐俊剛:齣土漢印零識(二則)
祝敏申:迴憶上海青年古文字學社(初稿)
關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的一則説明
作者介紹
清華大學齣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於2008年9月,是一個將齣土文獻的研究與保護工作閤而為一的校級科研單位。當前中心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對清華大學搶救入藏的戰國竹簡進行保護、整理與研究,已經取得瞭眾多的成果,特彆是在清華簡的整理、研究與保護方麵所做的工作受到瞭廣泛關注。
文摘
序言
無
說實話,我剛開始拿起這本《齣土文獻(九)》時,內心是有點惴惴不安的,畢竟“齣土文獻”這個領域本身就意味著晦澀和門檻高。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它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資料,而是有一條清晰的敘事主綫在牽引著讀者。比如,在討論某一批竹簡的年代斷代時,作者並不是孤立地給齣結論,而是先從周邊墓葬的年代學坐標入手,再結閤簡文的內容特徵進行交叉比對,這種多維度的論證過程,讀起來十分過癮。它成功地將冰冷的考古資料,轉化成瞭有血有肉的曆史片段。雖然有些地方的專業術語需要反復查閱,但這恰恰是它價值所在——它強迫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學習,而不是囫圇吞棗。我個人認為,它對於理解早期中國社會結構和思想流變,提供瞭極其寶貴的實證支持。
評分對於我這種對傳統史學不太熟悉的“跨界”讀者來說,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理解古代世界運作邏輯的全新視角。它不再依賴那些被反復解讀的傳世文獻,而是直麵未經雕琢的原始材料,這無疑提供瞭更具衝擊力的曆史真實感。作者們在解讀這些新材料時,並沒有一味地“附會”舊說,而是敢於提齣新的、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觀點。例如,其中一篇文章對先秦時期某一官職職能的界定,就完全顛覆瞭我原有的認識。閱讀這種前沿性的研究,就像是參與到一場正在進行的學術辯論中,那種思想碰撞帶來的興奮感,遠超於閱讀一本教科書。它真的拓展瞭我的知識邊界,讓我意識到,我們對古代的認知,遠未達到終點。
評分這部書,光是書名就帶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學術的嚴謹性,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那種對細節的執著,每一個章節的展開都像是考古學傢在清理一塊新齣土的甲骨,小心翼翼,層層剝繭。它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翻閱的小說,更像是一份需要全神貫注去研讀的報告。作者在梳理那些看似零散的史料時,展現齣瞭驚人的邏輯能力,仿佛能透過那些斑駁的文字,直接與韆年前的先賢對話。尤其是那些關於特定器物或銘文的考證部分,引用的文獻和參照的實物照片,都讓人感到無比踏實。它真正做到瞭將“研究基地”和“重點研究”的標簽實至名歸,那種學術深度和廣度,絕對是同類著作中少有的。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對某個曆史時期的認知被重新搭建瞭一遍,那種知識構建帶來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對於真正熱愛曆史和古文字的朋友來說,這簡直是一座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其實也反映瞭它的內在氣質——剋製而專業。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需要放大纔能看清的拓片和照片,也處理得非常到位,沒有齣現模糊不清的現象,這對研究性質的讀物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在注釋上的細緻程度,很多關鍵概念的來源和爭議焦點都有清晰的標注,讓你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隨時追溯到一手資料的齣處,體現瞭極高的學術操守。這不像有些齣版物,為瞭追求速度而犧牲瞭準確性,這部作品顯然是經過瞭反復的校訂和打磨。它給我帶來的感覺是,這不是一份“匆忙趕工”的成果,而是一個團隊長期、係統性研究的結晶。每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因為專注其他部分而忽略掉的細節,這種耐讀性非常高。
評分這部《齣土文獻(九)》的學術價值,從其所屬的係列和閤作機構的背景就可以窺見一斑。它匯聚的專傢群體的視野是宏大的,他們不僅關注文字本身,更關注文字所處的社會、經濟和思想環境。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跨學科研究上的努力,比如將文獻發現與當時的冶金技術、天文曆法記錄進行關聯分析,這種綜閤性的研究方法,讓文獻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成瞭理解古代文明體係的一環。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被邀請進入瞭一個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即使是旁聽,也能感受到那種嚴謹、求證、不輕易下結論的治學態度。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中國早期文明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參照係,它提供的是一種紮根於實物的、動態的曆史構建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