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本舊五代史 9787501354122

百衲本舊五代史 978750135412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 薛居正等 著
圖書標籤:
  • 五代史
  • 史學
  • 曆史
  • 古籍
  • 百衲本
  • 宋刻本
  • 珍本
  • 史料
  • 中國曆史
  • 斷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54122
商品編碼:29814096932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4-09-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百衲本舊五代史 作者 薛居正等
定價 200.00元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 9787501354122 齣版日期 2014-09-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舊五代史》是中國史學史上一部極為重要的斷代史著作,由宋太祖敕命,集全國之力,於宋開寶七年(974年)成書,旨在繼承前代史官的傳統,為五代十國這一混亂分裂卻又承上啓下的曆史時期留下信史。這部巨著的編纂,不僅是對曆史事件的客觀記錄,更是對國傢統一、民族融閤的一次深刻反思與總結。 編纂背景與曆史價值 五代時期(907年—960年),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先後經曆瞭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迭,同時北方及南方還存在著十國割據的局麵。這是一個政治動蕩、戰亂頻仍、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混亂之中,孕育著新的政治格局,為北宋的統一奠定瞭基礎。 宋初統治者深感編纂一部完整、可信的五代史的緊迫性。一方麵,這是宣示新朝閤法性,強調統一正統的需要;另一方麵,通過總結五代的興衰經驗,可以為宋朝的治國理政提供深刻的曆史藉鑒。因此,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下令,組織瞭以薛居正為主編,集多位史學傢、文學傢、官員共同參與的龐大編纂團隊,曆時數年,終於完成瞭這部鴻篇巨製。 《舊五代史》的編纂,繼承瞭《史記》、《漢書》等“前四史”的體例,分為本紀、誌、列傳等部分,內容涵蓋瞭五代十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麵,尤其對各朝代的興衰原因、重要人物的功過是非進行瞭詳細的敘述和評價。其價值在於: 1. 填補曆史空白,奠定五代史研究基礎:《舊五代史》是現存唯一一部記述五代曆史的官方史書,彌補瞭唐末宋初曆史的斷層。在此之前,關於五代曆史的記載零散而不係統,這部書的問世,為後世研究五代曆史提供瞭最權威、最係統、最完整的史料。 2. 客觀公正的史觀:盡管編纂者是宋朝的臣子,但《舊五代史》在敘事上力求客觀,避免瞭過度褒貶,力圖展現曆史的真實麵貌。對於一些爭議性的人物和事件,編纂者也盡可能地引用不同來源的材料,進行比較分析,體現瞭較為成熟的史學思想。 3. 豐富的史料價值:《舊五代史》引用瞭大量當時已散佚的官方檔案、前朝史書、文人筆記、碑刻等珍貴史料,其中許多史料已不復存在,使得《舊五代史》成為研究五代時期曆史的不可替代的寶庫。例如,對於一些邊疆民族的活動、地方政權的運作、社會風俗等方麵的記載,尤為珍貴。 4. 重要的文學與思想價值:《舊五代史》中的人物傳記,往往筆觸生動,刻畫細緻,展現瞭許多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命運跌宕,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書中對統治者興衰的敘述,蘊含著深刻的政治哲理和治國之道,對後世統治者産生瞭重要影響。 內容結構與特點 《舊五代史》全書共150捲,其結構與“前四史”相仿,主要包括: 本紀(30捲):記述五代十國時期各朝皇帝的世係、生平事跡、朝政得失等。例如,後梁紀、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 誌(20捲):涵蓋瞭五代時期的天文、地理、官製、儀仗、兵製、食貨、刑法、選舉、曆、五行等重要方麵,是瞭解當時社會製度和經濟狀況的重要依據。其中,例如《天文誌》、《食貨誌》、《刑法誌》等,都提供瞭豐富的細節。 列傳(100捲):這是《舊五代史》篇幅最長、內容最豐富的部分,記述瞭五代時期各色人物的生平事跡,包括皇族、大臣、將領、文士、節婦、方伎、叛臣等,力圖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展現時代的變遷。例如,其中有對郭崇韜、馮道、李存勖、石敬瑭等重要曆史人物的詳細記載,也有對一些鮮為人知的普通人命運的關注。 《舊五代史》的特點鮮明: 1. 史料的浩博與駁雜:由於是集全國之力編纂,徵集瞭大量史料,故內容極為豐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史料的矛盾和考證不足,這也是早期史書的普遍現象。 2. 敘事的直白與樸實:與後世史書相比,《舊五代史》的敘事風格更為直白,語言相對樸實,少有華麗的辭藻,更側重於事實的陳述。 3. 對“正統”的辨析:《舊五代史》在承認後梁為五代之首的同時,也對其他朝代的正統性進行瞭辯證的考察,體現瞭宋朝統治者在曆史敘事上的一種策略。 4. 重視人物的塑造:列傳部分通過對人物事跡的生動描寫,成功地塑造瞭一係列性格鮮明、命運跌宕的曆史形象,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曆史地位與影響 《舊五代史》作為中國官方正史“二十五史”中的一部,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五代十國時期研究的基石,其嚴謹的編纂體例、豐富的史料價值、客觀的史學態度,都為後世的史學著作樹立瞭典範。 然而,《舊五代史》在流傳過程中,也經曆瞭一些坎坷。北宋末年,大量珍貴古籍毀於戰亂,其中也包括《舊五代史》的一部分。到瞭南宋,僅存74捲。直到明代,纔根據零散的抄本校勘、增補,恢復瞭150捲的規模。清代史學傢又對其進行瞭進一步的考訂和校勘,最終形成瞭我們今天所見的版本。 盡管曆經磨難,但《舊五代史》依然是研究五代十國這一復雜曆史時期的必不可少的文獻。它為我們揭示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人物的愛恨情仇,民族的融閤與衝突,以及社會的發展與演變。通過閱讀《舊五代史》,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曆史的發展脈絡,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曆史氣息,從中汲取寶貴的智慧和經驗。這部史書,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將永載史冊。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醇厚典雅型的,讀起來韻味十足。它不像現代白話文那樣直白易懂,而是保留瞭那個時代史書特有的文言美感,但又不像某些極端的古籍那樣晦澀難懂,達到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點。作者用詞考究,句式多變,閱讀時能明顯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有時候,我會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某一段描述,感受那種凝練的錶達方式如何以極少的文字勾勒齣宏大的曆史場景。雖然偶爾需要查閱一些生僻詞匯,但這反而成瞭閱讀過程中的一種樂趣,仿佛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沉浸式的語言體驗,是現代快餐式閱讀所無法給予的,它強迫你慢下來,去體會曆史的呼吸和語境,非常適閤那些喜愛傳統文風的同好。

評分

更深層次地講,這部史書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是一種對“興亡交替”這一永恒主題的深刻反思。五代十國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特殊的“斷裂期”,政權更迭之快,令人咋舌。閱讀這些帝王將相的起落沉浮,我看到瞭權力是如何腐蝕人心,看到瞭在亂世之中,忠誠與背叛是如何在瞬間轉換角色的。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幽暗與光輝,也讓人思考,在曆史的洪流麵前,個體的努力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每當讀到某個開創基業的英雄最終走嚮悲劇性的結局,總會讓人不勝唏噓,引發對“天命”與“人事”的哲思。這本書以冷靜客觀的筆調,呈現瞭曆史的無情與必然,讓人在嘆息之餘,也能對當下的世界多一份清醒和警醒。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極為精妙。它沒有采取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充滿瞭強烈的現場感和人物的立體感。作者在描繪那些重要戰役和宮廷權謀時,筆觸顯得尤為老辣,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刀光劍影下的緊張與不安,或是朝堂之上暗流湧動的算計與猜忌。尤其是一些關鍵人物的刻畫,絕非簡單的“好人”或“壞人”標簽可以概括,而是展現瞭他們復雜的人性掙紮和時代的無奈。比如對某個藩鎮節度使的描述,既寫齣瞭他的勇武和雄纔大略,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他晚年的驕奢淫逸與對權力的貪戀。這種多維度的剖析,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細節時的那種剋製與精準,既不矯飾,也不誇張,讓讀者得以自己去判斷和感受曆史的重量。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典雅的氣質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久遠的年代。紙張的觸感也特彆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光滑感,而是帶著一種溫潤的質地,讓人忍不住想多翻閱幾頁。我一直對那個風雲變幻的五代十國時期充滿好奇,總覺得那段曆史充滿瞭戲劇性和悲愴感,而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似乎就想傳達齣這種復雜的情緒。內頁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跡清晰,間距適中,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看得齣來,齣版社在製作這套書的時候是下瞭大功夫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曆史文獻的敬畏之心。對於一個真心想沉浸在曆史氛圍中的讀者來說,光是捧著這本書,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能讓我的書架增色不少。我期待著翻開它,去探尋那段被厚重曆史煙塵所覆蓋的真實麵貌。

評分

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這部史書的考據工作無疑是相當紮實的。在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作者頻繁地引用和對比瞭多種一手史料,這使得書中的論斷極具說服力。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曆史事件或人物評價,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嚴謹,他會清晰地呈現不同記載之間的差異,然後給齣自己的審慎判斷,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對於一個追求曆史真相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過去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時未曾注意到的細節和史料佐證,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五代史整體圖景的理解。尤其是在梳理錯綜復雜的宗室關係和政權更迭脈絡時,清晰的邏輯和詳實的注釋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使得那些看似混亂的曆史時間綫變得井井有條,不再令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參閱的參考工具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