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本礼仪书
定价:29.80元
作者:(美)艾伯利,彭晓忆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44249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修养时开阔视野,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本书的内容并不只是普通的礼仪规则,还包括如何将这些规则转化为日常习惯的例子、建议和活动。
目录
的起点
1月1日: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礼仪
1月2日:家里家外
1月3日:“请”“谢谢”“对不起”
1月4日:道歉
1月5日:恰当的称谓
1月6日:鞠躬,亲吻和握手
1月7日:尊重他人的感情
1月8日:接受赞美
1月9日:赞美他人
1月10日:守时
1月11日:尊重他人
1月12日:为他人开门
1月13日:体贴他人
1月14日:有借有还
1月15日:损坏物品时
1月16日:当孩子不知所措时
合家欢
1月17日: 爸爸妈妈回家时
1月18日: 亲属关系
1月19日: 尊重继父继母
1月20日: 尊重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1月21日: 当临时保姆照看孩子时
1月22日: 当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兄弟姐妹更感兴趣时
1月23日: 当孩子的朋友不喜欢孩子的兄弟姐妹时
1月24日: 不要吓唬他人
1月25日: 不要用力关门
1月26日: 看电视
1月27日: 用电脑
1月28日: 玩纸牌和棋类游戏
1月29日: 爱护书籍
1月30日: 零花钱
1月31日: 孩子独自在家时
2月1日:家务琐事
2月2日:集中注意力
2月3日:孩子的卧室
和其他孩子交往
2月4日:友谊
2月5日:好的朋友
2月6日:做其他孩子的好朋友
2月7日:学做忠诚的朋友
2月8日:不要欺负弱小
2月9日:当孩子需要一个新朋友时
2月10日:搬到新地方
2月11日:举家乔迁
2月12日:当朋友搬家时
2月13日:公共游乐场
2月14日:做个好邻居
2月15日:同邻居礼貌相处
2月16日:使用邻居的游泳池
2月17日:家有宠物
2月18日:送人宠物
2月19日:善待他人的宠物
2月20日:乘坐校车
2月21日:打断他人的话
2月22日:换个话题
2月23日:令人讨厌的举止
2月24日:朋友的亲人辞世时
2月25日:听到朋友的坏消息时
2月26日:朋友的父母离婚时
介绍
2月27日:介绍的顺序
2月28日:记住他人的名字
3月1日:念出对方的名字
3月2日:介绍父母的姓氏及称谓
3月3日:忘记他人的名字时
3月4日:向很多人做介绍
3月5日:起立相迎
电话交谈
3月6日:打电话
3月7日:接电话
3月8日:记录电话留言
3月9日:让别人在电话上等待
3月10日:在电话上等待
3月11日:孩子独自在家时接电话
3月12日:孩子不想听电话时
3月13日:电话答录机:录音
3月14日:电话答录机:留言
3月15日:打电话的时间
3月16日:结束通话
3月17日:打错电话
3月18日:使用手机
3月19日:电话恶作剧
什么人说什么话
3月20日:积极的幽默
3月21日:如果孩子爱开玩笑
3月22日:不说脏话
3月23日:谈论金钱
3月24日:方言
3月25日:拒绝和酒精
3月26日:悄悄话
3月27日:纠正朋友的错误
3月28日:不要用手指点他人
3月29日:碰上讨厌的人时
3月30日:孩子不想和朋友玩时
3月31日:司机喝醉时
4月1日:有人和孩子说话时
4月2日:不友好的话语
4月3日:不要指责他人
4月4日:严肃的事情不能轻率对待
4月5日:使用不同凡响的语言
4月6日:身体语言
4月7日:目光接触
4月8日:提出引导性问题
4月9日:积极的说话方式
4月10日:不要说话散漫
4月11日:语音语调
4月12日:不闻不该问的问题
4月13日:回答不该问的问题
4月14日:当成年人行为失当时
4月15日:尊重成年人
4月16日:纠正成年人的错误
4月17日:积极倾听是良好交谈的步
4月18日:十个敏感话题
4月19日:练习初级谈话技巧
书面用语:信件、感谢卡和电子邮件
4月20日:感谢卡
4月21日:写感谢卡的时间
4月22日:感谢卡的内容
4月23日:送出感谢卡的方式
4月24日:认真写信
4月25日:给名人写信
4月26日:撰写商业信函
4月27日:感谢信
4月28日:悼亡信
4月29日:在同学录上留言
4月30日:网络礼仪之一: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
5月1日:网络礼仪之二:保护孩子的安全
5月2日:网络安全“九不要”
5月3日:电子邮件
5月4日:涂鸦
餐桌礼仪
5月5日:正确的用餐姿式
5月6日:日常用餐礼仪
5月7日:不能带上餐桌的物品
5月8日:正确布置餐桌
5月9日:正式场合中的餐桌布置
5月10日:宴会用餐礼仪
5月11日:不要朝食物吹气
5月12日:餐桌上的废纸
5月13日:正式宴会用餐指南
5月14日:感恩祷告:感恩的艺术
5月15日:感恩祷告:出门做客时
5月16日:布菜的顺序
5月17日:传递食物
5月18日:喝饮料
5月19日:清理餐桌
5月20日:正确的切肉方法
5月21日:如果客人是素食主义者
5月22日:如果你的孩子是素食主义者
5月23日:变质的食物
5月24日:勺子和刀叉的用法
5月25日:正确使用餐具
5月26日:刀叉的两种摆放方式
5月27日:餐巾的用法
5月28日:餐桌礼仪“十不许”
5月29日:再来一份
5月30日:开始用餐的时间
5月31日:用餐过程中离开餐桌
6月1日:上菜
6月2日:净化你的味觉
6月3日:洗手碗的用法
6月4日:在正式宴会中寻找指定座位
6月5日:正式宴会用餐结束时
6月6日:孩子不喜欢的食物
6月7日: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
6月8日:下午茶
6月9日:布置茶桌
6月10日:准备茶水
6月11日:制作烤饼
6月12日:吃烤饼
6月13日:喝下午茶的礼仪
6月14日:倒茶
6月15日:孩子是否能喝咖啡
避免用餐时的尴尬
男孩须知
女孩须知
邀请:接受与拒绝
公共场合礼仪
在教堂做礼拜或参加其他宗教仪式
生日、婚礼、宴会以及其他特殊的场合
礼尚往来
节日礼仪
度假旅行
做客之道与待客之道
做合格的运动员
做模范的美国人
关怀特殊群体
个人卫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来的感受,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随和的人,不太在意那些所谓的“规矩”,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时候,所谓的“规矩”,其实是建立在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之上。它并没有用生硬的说教来灌输我,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启发性的方式,让我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限”的论述,它让我明白,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保持亲近,也要懂得尊重彼此的独立空间。我以前可能因为害怕疏远,而过度地干涉他人,或者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承担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学会如何在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礼仪,是建立在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是一种能够让双方都感到舒适和愉悦的沟通方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成熟和包容了。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留意过的世界。在翻开它之前,我一直以为礼仪不过是一些繁文缛节,是刻意做作的表演,与我自由不羁的灵魂格格不入。然而,当我沉浸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惊喜地发现,所谓的“礼仪”并非束缚,而是润滑剂,是沟通的艺术,是懂得尊重他人,也善待自己的智慧。书中的例子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有趣,一点也没有枯燥说教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餐桌礼仪的部分,以前总觉得那些繁复的刀叉使用方法是矫揉造作,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背后蕴含着对食物的尊重,对一同用餐者的体贴。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以传递出积极的善意和真诚。在社交场合,我常常因为不知道如何得体地表达自己而感到局促不安,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在我耳边低语,教我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开口,如何倾听,如何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显得突兀,也不被忽视。它并没有告诉我必须怎么做,而是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让我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这让我觉得,学习礼仪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愉悦过程。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懂得基本礼貌的人,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过了一个更加细致入微的礼仪世界。书中对于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潜规则”和“潜台词”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常常因为不理解他人的意图而感到困惑,或者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而惹人误会,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感受,如何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信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感谢”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一句简单的“谢谢”,可以包含多少真诚的情感,可以拉近多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之前可能只是出于习惯地说“谢谢”,而现在,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力量。这本书并没有要求我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礼仪达人”,而是鼓励我去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意义,去用心地实践。它让我感觉到,学习礼仪,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建立更美好连接的过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只要真诚待人,就能赢得尊重,但现实似乎并非如此简单。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曾经迷茫的角落。它没有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思考。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的“真诚”,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了别人。书中关于沟通的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习惯于直抒胸臆,有时会显得过于急躁和不近人情,而这本书则教我如何用更委婉、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倾听”的章节,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接收信息,更是用心去理解对方的情感和需求。通过学习这些,我发现在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交流中,我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一些曾经困扰我的社交难题,似乎迎刃而解。这本书并没有把礼仪变成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对他人的尊重,这让我觉得,学习礼仪,其实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在生活中散发出更多的温暖。
评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礼仪”的刻板印象。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礼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充满距离感的概念。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它并没有充斥着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将礼仪融入到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中,比如如何优雅地接受一份礼物,如何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如何恰当地称呼他人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些“小小的”举动,竟然能对人际关系产生如此积极的影响。书中关于“给予”的章节,让我深有感触。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生活中过于关注自我,而忽略了身边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温和的语气,点醒了我那些被忽略的盲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内心充实了不少,对周围的世界也更加敏感和积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