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营养配餐1288例 9787229099992 重庆出版社

肝病营养配餐1288例 9787229099992 重庆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柴瑞震 著
图书标签:
  • 肝病
  • 营养
  • 配餐
  • 健康饮食
  • 医学
  • 临床营养
  • 食疗
  • 慢性病
  • 养生
  • 重庆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99992
商品编码:300332803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肝病营养配餐1288例

定价:32.80元

作者:柴瑞震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2290999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肾病营养配餐1288例》汇聚肾病知识、饮食调养、药膳调理、饮食宜忌等内容,丰富详实● 书中附有多个二维码,每个二维码都对应有高清烹饪视频● 按不同食材、药材、病症分类速查● 基础知识、对症调养、营养功效、饮食宜忌、药膳调理,样样不缺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五章,包括关于疾病及调养的基本知识,多款健康美味的营养菜例,并列举了详细的饮食禁忌。章主要详细介绍了疾病与调养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介绍了多种常见肾病及推荐食谱;第三章介绍了适合众多患者的日常调养食谱;第四章介绍了多种养肾中药材及药膳,用药膳调理肾病;第五章介绍了日常饮食宜忌细节;本书中所有菜例均配有精美大图以及文字介绍,详尽地介绍了制作原料、调料、做法,还配有二维码,扫描马上可观看制作视频,简单明了,一学就会。

目录


了解,正确调养014 的位置及功能016 日常护肾须知018 女人肾虚如何补020 男人肾虚如何补023 伤肾因素025 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Part 2对症食疗,防治肾病028 肾病的基本知识030 急性肾小球肾炎031 素炒芋头片031 西红柿炒山药032 清蒸土豆032 胡萝卜片小炒肉033 紫菜南瓜汤034 慢性肾小球肾炎035 蜜蒸白萝卜035 莴笋炒瘦肉036 西蓝花炒鸡片036 鸡肉玉米汤037 莲子薏米粥037 黄瓜胡萝卜汁038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039 黄豆芽炒莴笋039 紫苏烧鲫鱼040 莲藕海带汤040 冬瓜银耳排骨汤041 山药粥042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043 百合鲍片043 糯米藕圆子044 芙蓉菌菇丝瓜汤045 猕猴桃薏米粥045 西红柿苹果汁046 肾病综合征047 莴笋玉米鸭丁048 肉末茄泥048 绿豆粳米粥049 红豆黑米粥049 芝麻桑葚奶050 急性肾衰竭051 炝炒生菜051 蜜汁枸杞蒸红薯052 鸡汁拌土豆泥052 黑枣苹果汤053 丝瓜竹叶粥053 鸡蛋木耳粥054 慢性肾衰竭055 上汤枸杞娃娃菜056 大麦花生鸡肉粥057 莲子百合瘦肉粥057 柠檬姜茶058 尿路结石059 橙香山药丁059 牛肉苹果丝060 西芹炒鸡柳060 猕猴桃苹果泥061 鸡肉南瓜泥061 橙子汁062 尿路感染063 玉米粒炒杏鲍菇064 粉蒸茄子064 茄汁莲藕炒鸡丁065 绿豆薏米饭065 菠菜粥Part 3吃对食物,调养068 蔬菜类068 韭菜068 韭菜虾米炒蚕豆069 韭菜炒干贝070 生菜070 香菇扒生菜071 生菜沙拉071 清肝生菜豆浆072 茼蒿072 茼蒿拌鸡丝004073 茼蒿黑木耳炒肉073 虾皮炒茼蒿074 芹菜074 醋拌芹菜075 芹菜大米粥075 芹菜梨汁076 黄花菜076 炒黄花菜077 黄花菜鱼丸汤077 黄花菜枸杞猪腰汤078 西蓝花078 西蓝花炒什蔬079 西蓝花炒鸡脆骨080 西红柿080 西红柿浇汁鳕鱼081 西红柿厚蛋烧081 西红柿豆芽汤082 茄子082 东北酱茄子083 梅菜烧茄子083 豆角烧茄子084 冬瓜084 上汤冬瓜085 扁豆薏米冬瓜粥086 苦瓜086 甜椒拌苦瓜087 豆豉炒苦瓜087 苦瓜焖鸡翅088 丝瓜088 丝瓜炒山药089 甜椒炒丝瓜089 丝瓜烧花菜090 山药090 木耳炒山药片091 浇汁山药盒092 南瓜092 蒜香蒸南瓜093 南瓜烧排骨093 南瓜小米粥094 洋葱094 洋葱丝瓜炒虾球095 西红柿炒洋葱096 西葫芦096 芝麻香煎西葫芦097 西葫芦炒肚片097 西葫芦鸡丝汤098 莲藕098 浇汁莲藕099 蒜油藕片100 芦笋100 芦笋煨冬瓜101 芦笋炒鸡柳101 香菇芦笋粥102 豌豆102 豌豆炒牛肉粒103 豌豆炒口蘑104 菌菇类104 银耳104 木瓜莲子炖银耳105 红枣银耳露105 马蹄银耳汤106 黑木耳106 凉拌木耳107 木耳枸杞蒸蛋107 黑木耳红枣豆浆108 香菇108 花浪香菇109 香菇白萝卜汤110 草菇110 草菇丝瓜炒虾球111 草菇烩芦笋112 肉禽类112 猪肉112 西芹炒肉丝113 金玉猪肉卷113 陈皮瘦肉粥114 猪腰114 香菜炒猪腰115 彩椒炒猪腰116 鸡肉116 五彩鸡肉粒117 爽口鸡肉118 鸭肉118 鸭肉炒菌菇119 黄豆马蹄鸭肉汤120 鸽肉120 五彩鸽丝121 白果炖乳鸽122 鹌鹑肉122 白萝卜炖鹌鹑123 红烧鹌鹑124 水产类124 鲈鱼124 柠香鲈鱼125 菌蔬炖鲈鱼125 山药鲈鱼粥126 鲫鱼126 葱油鲫鱼127 西红柿炖鲫鱼127 萝卜丝煲鲫鱼128 甲鱼128 清炖甲鱼129 甲鱼滋阴汤129 甲鱼红枣粥130 墨鱼130 韭菜炒墨鱼仔131 醋拌墨鱼卷131 水晶墨鱼卷132 鲍鱼132 蒜蓉粉丝蒸鲍鱼133 鲍鱼橄榄汤133 鲍鱼粥134 虾134 葫芦瓜炒虾仁135 酱爆虾仁135 蒜香虾球136 海参136 海参炒时蔬137 鲍汁海参138 干贝138 丝瓜炒干贝139 莲子干贝煮冬瓜139 三瓜干贝羹140 蛤蜊140 莴笋炒蛤蜊141 蛤蜊蒸蛋142 海带142 蒜泥海带丝143 黄花菜拌海带丝143 海带薏米粥144 紫菜144 紫菜萝卜蛋汤145 花蛤紫菜汤146 杂粮坚果类146 黑米146 百合黑米粥147 黑米莲子粥148 小米148 杂菇小米粥149 小米双麦粥149 小米红枣豆浆150 薏米150 薏米炖排骨151 菱角薏米汤151 红枣薏米大麦粥152 燕麦152 果仁燕麦粥153 薏米燕麦粥153 燕麦豆浆154 黑芝麻154 桑葚黑芝麻糊155 牛奶黑芝麻糊155 补肾黑芝麻豆浆156 黑豆156 黑豆麻油鸡157 黑豆紫米露157 黑豆豆浆158 红豆158 红豆鸭汤159 椰汁黑米红豆粥160 绿豆160 绿豆银耳羹161 冰糖绿豆沙162 核桃162 核桃枸杞肉丁163 莲子核桃米糊163 核桃芝麻豆浆164 黑枣164 黑枣枸杞炖鸡165 黑芝麻黑枣豆浆166 花生166 酱花生米167 芦荟花生粥167 花生豆浆168 杏仁168 杏仁苦瓜169 牛奶杏仁露169 杏仁豆浆170 松子170 松仁莴笋171 松子炒丝瓜171 松子仁粥172 白果172 西芹百合炒白果173 白果蒸鸡蛋173 白果鸡丁174 水果类174 柠檬174 柠檬沙拉175 紫苏柠檬汁175 菠萝柠檬汁176 柚子176 柚皮炆鸭177 柚子蜜茶177 柚皮茶178 菠萝178 菠萝炒鸭丁008179 菠萝莲子羹179 鲜榨菠萝汁180 猕猴桃180 猕猴桃炒虾球181 猕猴桃蛋饼181 猕猴桃汁182 木瓜182 木瓜炒鸡丁183 木瓜杂粮粥183 木瓜牛奶184 西瓜184 藕丁西瓜粥185 西瓜柠檬汁185 火龙果西瓜汁186 芒果186 椰汁黑米芒果捞187 芒果酸奶187 芒果汁188 葡萄188 葡萄苹果汁189 葡萄芹菜汁189 葡萄豆浆Part 4药膳养肾,守护先天之本192 补益肾气类192 人参192 人参煲乳鸽193 党参193 淮山党参瘦肉汤194 杜仲194 杜仲猪腰195 黄芪195 黄芪飘香猪骨汤196 五味子196 五味子炖猪肝197 甘草197 甘草绿豆炖鸭198 山茱萸198 山茱萸补骨脂排骨汤199 菟丝子199 鸡肝菟丝子汤200 滋补肾阴类200 麦冬200 西洋参麦冬鲜鸡汤201 天冬201 天冬川贝瘦肉汤202 冬虫夏草202 虫草炖牛鞭203 桑寄生203 桑寄生炖猪腰204 枸杞204 蚕豆枸杞粥205 女贞子205 菟丝子女贞子瘦肉汤206 玉竹206 玉竹山药黄瓜汤207 黄精207 黄精山药鸡汤208 固肾涩精类208 莲子208 拔丝莲子209 牡蛎209 白萝卜牡蛎汤210 芡实210 芡实炖老鸭211 金樱子211 金樱子鲫鱼汤212 补肾填精类212 阿胶212 阿胶牛肉汤213 鹿茸213 鹿茸炖鸡214 熟地黄214 蝉蜕熟地黄猪肝汤215 何首乌215 何首乌黑豆桂圆煲鸡216 当归216 当归玫瑰土鸡汤217 桑葚217 桑葚牛骨汤218 清泻肾火类218 黄芩218 柴胡黄芩茶219 知母219 知母冬瓜素鸡汤220 玄参220 蜂房玄参汤221 生地黄221 麦冬生地黄炖龙骨222 芦根222 橄榄芦根茶223 温补肾阳类223 肉苁蓉223 肉苁蓉蒸鲈鱼224 蛤蚧224 川贝蛤蚧杏仁瘦肉汤225 肉桂225 生姜肉桂炖猪肚226 补骨脂226 莲子补骨脂猪腰汤227 锁阳227 锁阳红枣鸡汤Part 5食有宜忌,护肾要趋利避害230 肾病患者四季饮食宜忌235 肾病患者一般饮食原则237 肾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作者介绍


柴瑞震医药专家中华中医药教育在线主讲人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常见慢性疾病,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曾先后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国现代保健药物食物大全》《现代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常见慢性病营养配餐与食疗》《糖尿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冠心病》《胃病》等医学及健康科普著作。

文摘


序言



营养学的广阔天地: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深度探索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现代营养学理论、评估技术、疾病营养干预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知识框架。它超越了单纯的食谱或膳食指南的范畴,着重于营养学在个体化健康管理和复杂疾病营养支持中的核心作用。 --- 第一部分:营养学理论基石与人体代谢动态 本部分构建了理解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理论基础,详述了宏量与微量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吸收、转运与代谢途径。 第一章:生命必需的物质——宏量营养素的精深解析 碳水化合物的再认识: 不仅是能量来源,更深入探讨了膳食纤维的种类(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益生元作用,以及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在肠道菌群调节中的关键地位。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反应指数(GI/GL)的影响机制及其在糖尿病前期管理中的应用。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阐述了氨基酸的生化分类、必需氨基酸的代谢限制性机制,以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复杂过程。重点剖析了白质的组织周转率、氮平衡的计算方法,并引入了“蛋白质质量”评估的新标准,如DIAAS(可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 脂质的生物学意义: 深入探讨了脂肪酸的构型(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Omega-3和Omega-6的比例失衡问题)。对磷脂、胆固醇的跨膜运输机制,以及脂蛋白(如VLDL、LDL、HDL)的动态平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特别关注了反式脂肪的危害及替代品的研发进展。 第二章:微量营养素:调控代谢的精密工具 维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辅酶作用: 细致区分了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例如,B族维生素在三羧酸循环中的酶促反应中的关键作用,维生素D在钙磷稳态、免疫调节中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以及维生素E和C作为抗氧化剂的协同机制。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 聚焦于宏量矿物质(钙、磷、镁、钠、钾)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调节。对于铁、碘、硒、锌等微量元素,详细阐述了它们作为酶的活性中心或结构组成部分的具体例子,以及缺乏或过量导致的特异性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章:能量代谢的精细调控 探讨了能量消耗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基础代谢率BMR、食物热效应TEF、体力活动水平PAL)的精确测定方法,如间接测热法。深入分析了瘦素(Leptin)、饥饿素(Ghrelin)、胰岛素、皮质醇等激素对食欲和能量储存的复杂反馈环路。 --- 第二部分:营养评估与诊断的临床工具箱 本部分侧重于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态,是制定任何营养干预计划的前提。 第四章:人体成分分析与生物标志物 人体成分测定技术: 对比了皮褶厚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特别强调了DXA在骨密度和肌肉量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 血清学营养指标的解读: 不仅停留在传统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更深入探讨了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区分“营养不足”和“炎症状态”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如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等作为早期风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五章:膳食摄入评估的量化方法 系统介绍了回顾法(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FFQ)、食物记录法和膳食篮调查的统计学处理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食物成分数据库进行营养素的精确计算,以及如何处理和校正“回忆偏倚”。 --- 第三部分: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营养干预策略 这部分内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针对不同生命阶段和常见慢性病提供了循证的营养干预方案。 第六章:生命周期的营养需求与优化 详细阐述了从生命起始(孕早期、哺乳期)到生命终点(老年期)的营养素动态变化。例如,对妊娠期叶酸和铁的需求增加机制,以及老年人对蛋白质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的应对策略,包括对肌少症(Sarcopenia)的预防性营养干预方案。 第七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营养管理精要 心血管疾病(CVD): 重点论述DASH饮食(控制钠、增加钾钙镁)和MIND饮食(侧重于神经保护性营养素)的证据基础。探讨了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血脂异常的分子机制联系。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深入解析了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并对比了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和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在短期体重管理中的效果与长期依从性挑战。 肾脏疾病的营养调控: 区分了慢性肾病(CKD)非透析期与透析期的蛋白质、磷、钾、钠的摄入限制原则,强调了低蛋白饮食(LPD)与优质蛋白补充的重要性。 第八章: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支持前沿 探讨了肠道菌群(Microbiome)与宿主营养状态的互作(Gut-Host Axis)。详细介绍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配方选择(全营养素配方、要素配方、特殊元素配方),以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中脂肪乳剂、氨基酸配比和微量元素添加的无菌操作规范。 --- 第四部分:营养学的未来展望与伦理考量 第九章:个性化营养(Precision Nutrition)的崛起 本章聚焦于将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数据整合到个体化营养干预中的前沿技术。探讨了特定基因多态性(如MTHFR、FTO基因)如何影响个体对特定营养素的需求或代谢风险,为“一人一方”的营养建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十章:营养干预的质量保障与伦理边界 讨论了临床营养师在面对安慰剂效应、伪科学主张时的专业责任。强调了营养干预方案的设计必须基于最新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并详细阐述了营养治疗知情同意书的构成要素,确保患者权利与治疗效果的平衡。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详实的临床数据为支撑,为营养学专业人员、临床医师以及对精准健康管理有深刻需求的读者,提供一本涵盖基础理论到高阶临床应用的综合性参考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个体化”的强调。我之前看过一些通用的营养指南,但总觉得缺少点“人情味”,毕竟每个人的病情、生活习惯、口味偏好都天差地别。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的一点是,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素的保留和影响,让你在面对厨房里的各种工具和食材时,能够做出最明智的判断。我记得我爱人正在恢复期,对肉类的摄入比较谨慎,我翻阅这本书时,专门找到了关于优质蛋白替代品的介绍,里面提到了很多豆制品和特定鱼类的食谱,非常详细地给出了处理技巧,避免了食材本身的腥味或涩味,让术后恢复的她也能吃得开心。这种将科学严谨性与生活烟火气完美结合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它让我觉得,营养配餐不再是痛苦的限制,而是一种充满创意的自我关怀过程。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慢性病管理的读者,我通常对出版社的背景会格外留意。重庆出版社这次的出品,从纸张的质感到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出了专业水准。更关键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显然不是闭门造车,他们似乎深入了解了临床一线最常见的困惑。举个例子,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讨论了“如何应对突然的食欲不振或味觉改变”。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化疗或疾病本身带来的肠胃不适是很常见的,这时候强迫进食反而有害。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提供了很多清爽开胃的食谱,比如用姜汁、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来激发食欲,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是真正体现了一本优秀工具书价值的地方。它不仅是写给医生和营养师看的,更是实实在在拿给患者手中,让他们能立刻上手操作的“急救包”。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视角,实在值得称赞。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扎实的排版吸引住了。说实话,我对营养配餐这方面一直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涉及到像肝病这种比较复杂的健康问题时,更是不敢轻易尝试自己瞎琢磨。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从患者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一步步引导你构建合理的饮食体系。我特别欣赏它在基础知识普及方面的细致程度,像是对不同阶段肝病患者的营养需求变化、各种食材的升降级标准,都有清晰的图表和文字说明。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在外就餐时做出“最小损害”的选择,这一点对我这种经常需要应酬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以前总觉得得了肝病就得把自己关在家里吃水煮菜,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关键在于“怎么吃”而不是“不吃什么”。它提供的那些具体食谱示例,比如针对脂肪肝的低脂高蛋白搭配,或者针对肝硬化患者的易消化软食方案,都非常具有实操性,让我感觉自己真的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饮食健康了。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厚厚的专业书籍读起来会很枯燥乏味,毕竟“营养配餐”听起来就像是背诵元素周期表。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过多的术语堆砌,即便是复杂的生化过程,作者也能用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清楚。而且,它似乎非常理解读者在执行计划时的心理压力。在介绍一些高难度的配方时,总会穿插一些“小贴士”,比如食材采购的窍门、如何利用周末集中备餐以减轻工作日的压力等等。我最受鼓舞的是,书中有一系列“成功案例分享”的篇幅,虽然没有透露具体姓名,但那些描述了患者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精神面貌和各项指标都得到改善的故事,极大地鼓舞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积极生活、重拾对健康掌控权的励志手册。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纸面上的字数。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不是把所有食谱一股脑塞给你,而是有一个清晰的递进关系。从最基础的病理生理学与营养需求的建立,到常见病症的饮食干预,最后才是上百个具体的例证。我个人尤其喜欢它在每种疾病类型下设置的“营养误区澄清”板块。在这个板块里,作者们会直接点破流传很广的错误观念,比如“多吃鸡蛋能修复肝脏”这样的说法,然后给出科学的解释和更优的替代方案。这种直接对话读者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我以前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总会被各种矛盾的说法搞得晕头转向,但翻完这本书,心里就有了一把尺子,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伪科学的。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比单纯记住几个食谱重要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