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茶叶选购百问百答
定价:22.00元
作者:彭丽亚著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356380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产茶区域,繁多的茶树品种,丰富的制茶经验,都是世界上的,茶叶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茶有千种,性大不同;品茶百味,适口者珍。茶叶作为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因品种的不同,成品茶的形、色、香也不同,品质会有很大的差异,茶叶的选购也成为一种实用的学问。
目录
1 茶的基本知识
001 我国有哪些产茶区?
002 茶树有哪些种类?
003 现代制茶有哪些主要工艺?
004 我国茶叶如何分类?
005 我国茶叶有哪些命名方式?
006 茶叶选购有哪些要点?
007 什么是明前茶?如何选购?
008 茶叶对保存条件有哪些要求?
2 绿茶的选购
009 什么是绿茶?
010 绿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11 绿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012 绿茶有哪些分类?
013 绿茶有哪些名优品种?
014 如何选购洞庭碧螺春?
015 如何选购南京雨花茶?
016 如何选购阳羡雪芽?
017 如何选购金坛雀舌?
018 如何选购南山寿眉?
019 如何选购西湖龙井?
020 如何选购顾渚紫笋?
021 如何选购径山香茗7
022 如何选购安吉白茶?
023 如何选购黄山毛峰?
024 如何选购六安瓜片?
025 如何选购太平猴魁?
026 如何选购休宁松萝?
027 如何选购舒城兰花?
028 如何选购涌溪火青?
029 如何选购信阳毛尖?
030 如何选购庐山云雾?
031 如何选购婺源茗眉?
032 如何选购恩施玉露?
033 如何选购仙人掌茶?
034 如何选购蒙顶甘露?
035 如何选购竹叶青?
3 黄茶的选购
036 什么是黄茶?
037 黄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38 黄茶有哪些分类?
039 如何选购平阳黄汤?
040 如何选购皖西黄大茶?
041 如何选购霍山黄芽?
042 如何选购广东大叶青?
043 如何选购君山银针?
044 如何选购蒙项黄芽?
045 如何选购沩山白毛尖茶?
4 白茶的选购
046 什么是白茶?
047 白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48 如何选购白毫银针?
049 如何选购白牡丹?
050 如何选购贡眉?
051 如何选购福安白玉芽?
052 如何选购新工艺白茶?
053 如何选购漓江象牙茶?
5 红茶的选购
054 什么是红茶?
055 红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56 红茶有哪些分类?
057 如何选购正山小种?
058 如何选购祁门红茶?
059 如何选购滇红?
060 如何选购川红?
061 如何选购闽红?
062 如何选购宜红?
063 如何选购九曲红梅?
064 如何选购英德红茶?
065 如何选购红碎茶?
6 青茶的选购
066 什么是青茶?
067 青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68 青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069 青茶有哪些名优品种?
070 如何选购铁观音?
071 如何选购黄金桂?
072 如何选购大红袍?
073 如何选购铁罗汉?
074 如何选购白鸡冠?
075 如何选购水金龟?
076 如何选购武夷肉桂?
077 如何选购闽北水仙?
078 如何选购凤凰单丛?
079 如何选购文山包种?
7 黑茶的选购
080 如何选购台湾冻顶乌龙?
081 什么是黑茶?
082 黑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83 黑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084 如何选购普洱茶?
085 如何选购湖南黑茶?
086 如何选购湖北老青茶?
087 如何选购四川边茶?
088 如何选购六堡茶?
089 什么是花茶?
090 花茶的基本制法是什么?
091 花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092 花茶有哪些品类?
093 茉莉花茶有哪些品种?各有哪些特点?
094 如何选购茉莉花茶?
095 如何选购珠兰花茶?
096 如何选购玫瑰花茶?
097 如何选购金银花茶?
098 如何选购桂花茶?
099 如何选购白兰花茶?
100 如何选购代代花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图书馆借阅回来后,我立刻开始认真研读,它的专业深度远超我的预期,但展现方式却非常亲民。书中对“地域风土对茶性的影响”这一块的论述,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六大茶类的主产区,而是深入挖掘了特定山头、特定土壤、甚至特定气候条件下,茶叶内含物质是如何发生微妙变化的。比如,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对比了高海拔茶园和低洼茶园的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例差异,并解释了这种差异如何直接决定了我们入口时的“鲜爽度”和“苦涩感”。这种微观层面的分析,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包含了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常识,但作者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口感的人来说,书中提供的这些“硬核”信息,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指引,让我的品饮不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有了科学依据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这一点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采用传统的“茶类划分”的章节设置,而是以一个“时间线”和“问题流”为导向展开。比如,它会先探讨我们为什么需要喝茶,然后循序渐进地深入到如何辨识优质原料,再到不同季节的品饮之道,最后才是存储与冲泡的深度探讨。这种编排方式,完全模拟了一个人从“零基础认识”到“深度实践”的认知过程。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那些复杂工艺流程时的图文结合方式。例如,在描述“杀青”这一步骤时,它不仅详细描述了不同茶类杀青的温度和时间差异,还配上了不同茶类“锅炒”状态的动态描述(虽然是静态图片,但文字描述极富动感),让人仿佛能闻到茶香和感受到热气腾腾的现场感。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布局,使得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坚实的知识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立刻就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信赖感。我是在一家很有格调的独立书店里偶然翻到的,第一眼就被那种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审美吸引住了。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摸起来滑腻的纸,而是略带纹理的、环保的纸张,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得舒服,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古代茶道图谱和现代茶园照片,高清的印刷质量让那些细节栩栩如生,比如一片茶叶上精致的脉络,或是阳光下茶农采摘时的专注神情,都仿佛触手可及。这本书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像是对茶文化一种精致的致敬,让人愿意把它摆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番,感受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气息。
评分我最近刚开始对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前买过几本入门书籍,但读起来总觉得枯燥乏味,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拗口的术语,要么就是流于表面,讲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常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风趣幽默的长者在娓娓道来。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常常会穿插一些过去在茶山上的亲身经历,比如某次雨后上山采茶的奇遇,或是和老茶师彻夜长谈的感悟,这些故事性的描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每当讲到一个知识点时,作者总能用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比如用“初恋的滋味”来形容新茶的鲜爽,或者用“老友的沉稳”来描绘陈年普洱的醇厚。这种将抽象的品鉴体验具象化的叙述技巧,让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迅速捕捉到其中精髓,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一般专业书籍的压力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的指南,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哲学思考。在一些关于茶道和饮茶礼仪的章节中,作者探讨了茶文化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定位。它没有将茶仅仅视为一种饮品或商品,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种修身养性的层面。书中对于“慢”与“静”的推崇,尤其触动了我。在现代社会,一切都追求速度和效率,但作者通过对古人饮茶习惯的描绘,提醒读者停下来,用心去感受一杯茶从热水注入到茶汤入口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种慢节奏的体验,被描述为一种对抗现代焦虑的良药。读到这些地方,我常常会放下书本,泡上一壶茶,按照书中所述的某个意境去尝试,去体会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平和感。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选购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引导人们回归本心、享受生活美学的“心灵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