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傢庭茶道茶藝常識

不可不知的傢庭茶道茶藝常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於菁,於菁 著
圖書標籤:
  • 茶道
  • 茶藝
  • 傢庭茶道
  • 茶文化
  • 飲茶習慣
  • 泡茶技巧
  • 茶葉知識
  • 生活藝術
  • 傳統文化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愛讀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ISBN:9787513207942
商品編碼:3008051688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不可不知的傢庭茶道茶藝常識

定價:22.80元

作者:於菁,於菁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13207942

字數:

頁碼:22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識茶——相逢何必曾相識;
     鑒茶——樸實高雅去虛華;
     泡茶——壺中乾坤養心境;
     品茶——清茶一杯也醉人;
     茶療——茶的養身與保健;
     茶文化——寒夜客來茶當酒。
     飲茶是一種人生態度,泡茶是一種美妙生活!讓我們在緊張繁忙之中,泡一壺醇和的香茶,一步一步走進茶的清香世界。
  

內容提要


  泡茶、飲茶、品茶,不但有欣賞情趣,能陶冶情操,而且茶還具有健身、治疾、養生、美容等功效。忙碌一天之後,或者在百忙之中偷閑泡上一壺茶,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自斟自飲,則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邀幾位好友一起細啜慢飲,獲得美的享受。
  《不可不知的傢庭茶道茶藝常識》分為六個部分,分彆從識茶、鑒茶、泡茶、品茶、茶療、茶文化這幾個方麵進行介紹。閱讀此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嚮你詳細介紹有關茶的知識、技藝、文化,在嚮你講述有關茶的故事、茶的曆史傳說;又像一位茶藝師,在傢裏教你如何鑒茶、選茶、選具,教你如何泡茶、品茶、吃茶點。看完此書,茶不再陌生,它會成為您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讓您擁有一份牽掛,許以一份依賴。

目錄


作者介紹


  於菁,曾任保健時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編審。現任中國保健協會科普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秘書長。

文摘


序言


章 識茶--相逢何必曾相識
n茶之源
n神農與茶的奇緣
n從煮茶到泡茶的變更
n魏晉時期的茶
n宋代的鬥茶
n明清時期的清飲
n茶之類
n按茶樹品種分類
n按産地取名分類
n按乾茶的形狀分類
n按發酵程度分類
n按烘焙溫度分類
n按茶葉采收季節分類
n按茶色不同分類
n茶之元
n茶葉中的維生素
n茶葉中的氨基酸
n茶葉中的脂多糖
n茶葉中的糖和蛋白質
n茶葉中的礦物質
n茶葉中的生物堿
n茶葉中的茶多酚
n茶之效
n提神
n解痙利尿
n消炎
n潔齒防齲
n消除油膩
n抗癌美容
n防止輻射
n降脂
n抗衰老
n解毒
n茶之存
n保存的原則
n保存的方法
n不同種類茶的保存
n茶之忌
n八種人不宜飲茶
n吃涮羊肉時不宜飲茶
n孕婦不宜飲茶
n早晨不宜空腹喝濃茶
n第二章 鑒茶--樸實高雅去虛華
n鑒茶五要素
n茶的外形
n茶的湯色
n茶的色澤
n茶的香氣
n茶的滋味
n綠茶
n1.西湖龍井
n2.洞庭碧螺春
n3.安吉白片
n4.開化龍頂
n5.黃山毛峰
n6.六安瓜片
n7.太平猴魁
n8.廬山雲霧
n9.信陽毛尖
n10.濛頂甘露
n11.婺源茗眉
n紅茶
n1.祁門紅茶
n2.正山小種
n3.滇紅功夫茶
n4.寜紅功夫茶
n5.湖紅功夫茶
n6.貴州紅碎茶
n7.宜紅功夫茶
n8.坦洋功夫紅茶
n9.荔枝紅茶
n10.白琳功夫茶
n烏龍茶
n1.安溪鐵觀音
n2.武夷大紅袍
n3.武夷肉桂
n4.鳳凰單叢茶
n5.閩北水仙
n6.文山包種茶
n7.鐵羅漢
n8.白雞冠
n9.水金龜
n10.黃金桂茶
n11.凍頂烏龍茶
n白茶
n1.白毫銀針
n2.白牡丹
n3.貢眉
n黃茶
n1.君山銀針
n2.濛頂黃芽
n3.莫乾黃芽
n4.海馬宮茶
n黑茶
n1.雲南普洱茶
n2.安華黑茶
n3.六堡茶
n4.四川邊茶




n

第三章 泡茶--壺中乾坤養心境
n茶之具
n泡茶需要的茶具種類
n各種質地不同的茶具
n茶具的選擇
n茶具選擇的注意事項
n茶具的保養
n茶之水
n古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n現代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n傢庭泡茶用水
n茶之技
n飲茶的方式
n泡茶的操作程序
n泡茶的要領
n泡茶過程中的細節
n茶具的準備與擺放
n茶葉的取放
n持壺
n握杯
n溫具
n置茶
n衝泡
n分茶
n茶巾摺疊
n各類茶的衝泡技藝
n綠茶的衝泡
n紅茶的衝泡
n烏龍茶的衝泡
n黑茶的衝泡
n黃茶的衝泡
n白茶的衝泡
n……
n第四章 品茶--清茶一杯也醉人
n第五章 茶療--茶的養生與保健
n第六章 茶文化--寒夜客來茶當酒
n附錄 飲茶的生活常識


《古今名人書信集粹》圖書簡介 探尋文字背後的溫度與智慧 本書是一部精選匯編的珍貴曆史文獻集,收錄瞭自先秦至近現代,跨越數韆年時光,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名人之間的往來信劄。這些信件,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流淌,更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風貌、文化思潮、政治風雲乃至日常生活場景的生動寫照。它們以最直接、最私密的方式,為我們還原瞭一個個鮮活的曆史側麵。 內容涵蓋的廣度與深度: 本書的編纂遵循“曆史價值、文學價值、人物代錶性”相結閤的原則,力求構建一個立體的名人交往網絡。全書結構清晰,大緻可分為以下幾個主要篇章: 第一輯:先秦至魏晉——風骨與玄思 此輯收錄瞭古代士人初露鋒芒時的筆墨,如孔孟弟子之間的請教與問候,以及諸子百傢論辯中蘊含的書信片段(通過側麵引述)。重點聚焦於魏晉名士的“清談”與“真性情”。諸如竹林七賢中阮籍、嵇康的交往痕跡,以及王羲之、謝安等大傢族成員間的公務往來和私人慰藉。這些書信往往文辭簡練,哲思深邃,透露齣亂世之中對個體生命價值的探尋和對傳統禮教的微妙抗爭。 第二輯:唐宋風華——詩意與經世 唐宋時期,文化昌盛,詩歌與士大夫精神達到瞭高峰。本輯精選瞭唐代詩人之間相互酬唱、相互提攜的贈答書信,例如李白與杜甫的相互敬仰與關懷,展現瞭文人間的惺惺相惜。宋代部分則側重於理學興起背景下的學術交流,如硃熹與陸九淵等理學大傢在觀點碰撞中保持的尊重與論辯,以及蘇軾、歐陽修等在政治風波中相互援引、寄送傢書報平安的文字。這些信件,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含蓄,是研究唐宋文風和政治生態的絕佳一手資料。 第三輯:明清變局——文脈與權謀 明清兩代,專製皇權達到頂峰,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也更為復雜。本輯收錄瞭明代中後期江南士紳在鄉紳自治、賑災濟民中的聯絡信件,反映瞭地方精英的責任與睏境。清代部分,則著重展現瞭科舉製度下士子之間的互助與競爭,以及在文字獄陰影下,文人如何通過隱晦的筆法傳遞信息和錶達心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收錄瞭幾封重要曆史人物(如改革先驅與守舊派)在關鍵決策點上的往來密函,揭示瞭朝堂決策背後的復雜博弈。 第四輯:近現代轉型——傢國與理想 這是全書篇幅最豐厚的部分之一,記錄瞭中國社會從傳統嚮現代劇烈轉型的過程。收錄瞭維新變法時期知識分子間的鼓動與策劃書信,辛亥革命前後革命黨人之間的秘密聯絡和籌款文書。尤其關注瞭處於不同陣營的文化名人(如魯迅、鬍適等)在思想論戰中的書信往來,這些信件展現瞭他們對國傢未來命運的憂慮與各自的理想路徑。此外,還精選瞭部分影響瞭中國近現代教育和藝術發展的大傢,如蔡元培、林語堂等人在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通信記錄。 本書的價值與特色: 1. 原汁原味的史料呈現: 所有信件均力求呈現其最原始的風貌。對於年代久遠、墨跡模糊的,均經過嚴謹的校對和考證。在正文前提供瞭詳盡的背景介紹,說明寫信人、收信人、寫作時間、地點及信件的曆史語境,確保讀者能夠準確理解其內涵。 2. 語言藝術的殿堂: 信件是漢語書麵語和口語結閤得最好的載體之一。本書匯集瞭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書信體裁,從工整端嚴的公文書信到瀟灑奔放的草書信劄,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與書麵錶達的演變軌跡。 3. 還原人物的立體形象: 官方記載往往是抽象的“偉人”形象,而書信則是血肉豐滿的個體。通過這些私密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豁達背後的辛酸、曹雪芹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林則徐的遠見卓識以及革命傢在巨大壓力下的堅持與猶豫。這些信件讓我們得以窺見他們作為“人”的一麵。 4. 深刻的曆史側寫: 某些書信集,如災荒年間的鄉間往來,展示瞭底層社會的互助網絡;某些商賈之間的書信,則反映瞭當時遠距離貿易的規範與風險。它們從細微處補充瞭宏大曆史敘事所遺漏的社會肌理。 閱讀指南: 本書不適閤僅做泛泛的閱讀。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耐心和文化素養,去品味字裏行間的潛颱詞、典故的運用和含蓄的錶達方式。我們建議讀者將本書視為一部穿越時空的“會客廳”,聆聽那些時代巨匠與摯友、親人、政敵之間的對話。無論是曆史研究者、文學愛好者,還是對傳統文化懷有敬意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汲取豐厚的精神滋養和對曆史的全新感悟。 通過《古今名人書信集粹》,我們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與曆史的溫度進行瞭一次真切的對談。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資料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展現齣瞭驚人的專業性。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介紹,而是真正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季節適宜的茶品特性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分析,從茶葉的采摘標準、加工工藝到存儲養護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詳實的數據和可靠的依據作為支撐。我特彆留意瞭它在介紹某幾種稀有茶品時引用的古籍文獻,那引文的精準度和注釋的嚴謹性,足見作者在前期資料搜集和考證工作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這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生活指南”的層麵,更上升到瞭“學術參考”的地位。對於想要係統性瞭解中國茶文化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且值得信賴的基石,它裏麵的專業術語解釋得清晰明瞭,即便是外行也能快速領悟其精髓,避免瞭許多同類書籍中常見的晦澀難懂的弊病。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行雲流水,如春水般潤澤,如山泉般清澈,讀起來完全沒有絲毫的滯澀感。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保持瞭一種極強的親和力和敘事性。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讀起來像是在啃乾巴巴的教科書,這本書更像是鄰傢一位飽學多纔的長者,娓娓道來他畢生對茶的感悟與心得。作者在敘述泡茶步驟時,那種口吻帶著一種溫柔的堅持,讓你心甘情願地去遵循每一個細節,而不是感覺被強製要求。例如,在描述水溫的掌控時,他所用的比喻和聯想,充滿瞭生活的情趣和文學的韻味,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享受瞭一次文字的盛宴。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精妙,知識點層層遞進,從宏觀的茶文化曆史背景,過渡到微觀的操作技巧,最後升華到精神層麵的體悟,整個過程銜接得自然天成,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瞭從“茶的門外漢”到“心有所屬的茶客”的轉變。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沉浸在這本書所構建的那個細膩而又龐大的知識體係裏,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茶道精神”的闡述,那種深入骨髓的哲學探討,簡直讓人醍醐灌頂。作者並沒有采取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方式,而是巧妙地將曆史典故、哲學思想與日常實踐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比如,書中對於“和、敬、清、寂”這四個字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和內涵的剖析,細緻入微,讓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僅是在教你如何泡茶,更是在引導你去思考,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如何通過手中的一盞茶,去實現內心的片刻安寜與自我審視。我尤其喜歡其中一段關於“慢”的描述,作者將時間在茶湯中的溶解過程,比喻成人生的沉澱與悟道,那種詩意的錶達方式,直擊人心深處,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靜,甚至連日常飲茶的習慣,都開始無意識地朝著那種更具儀式感和專注度的方嚮靠攏。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的淡雅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拿在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不隻是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藝術品。內頁的紙張選材也十分考究,觸感溫潤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更值得稱贊的是它的排版布局,留白得恰到好處,文字的行距和字號都經過瞭精心的調校,即便是對於初次接觸這類主題的讀者來說,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壓迫感。翻開扉頁,引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它們以一種近乎工筆畫的細膩,勾勒齣瞭東方美學的神韻,讓人在文字間隙中,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淡淡茶香,這種視覺上的愉悅,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到那個寜靜緻遠的茶之世界中去。這本書的整體呈現,已經超越瞭一本知識普及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本可以收藏和反復摩挲的典藏佳作。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實用性上所展現齣的那種“與時俱進”的態度,它並未將傳統茶道束之高閣,而是真正考慮瞭現代都市人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裏,去實踐這份美好的生活哲學。書中收錄的一些“快節奏下的茶道小技巧”,雖然簡化瞭繁復的儀軌,卻絲毫沒有削弱那種對茶的尊重與專注,這一點處理得非常到位,展現瞭作者的智慧。比如,它提供瞭一些利用現代茶具實現簡化衝泡流程的建議,這些建議既保留瞭必要的儀式感,又大大降低瞭操作的門檻,非常貼閤當前的生活節奏。此外,書中關於“茶與健康”的交叉探討也十分有價值,它並非盲目推崇,而是引用瞭一些科學佐證,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更加立體和可信。這本書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讓古老的茶文化得以輕盈地、無礙地融入到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去,這纔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傳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