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X3D互动游戏交互设计——可穿戴式交互技术
定价:69.50元
作者:张金钊、张金镝、孙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3024565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深入讲解如何利用目前国际上*的开发工具和手段开发设计互动游戏。全面阐述X3D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提供大量的编程实例源程序,都在计算机上经过严格的调试并通过。
内容提要
《X3D互动游戏交互设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前沿科技X3D(Extensible 3D)互动游戏交互技术,X3D互动游戏交互技术为“互联网 ”、“一带一路”*前沿的3D交互式电商开发技术平台。X3D互动游戏交互设计以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可穿戴式设备以及3D打印机等前沿技术为依托,是目前计算机虚拟现实领域*前沿的一种新型开发技术,它是宽带网络、多媒体、游戏设计、虚拟人设计、信息地理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高新技术。X3D大有一统网络三维立体设计的趋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把握未来网络、3D交互设计、互动游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领域的核心所在。本书是目前虚拟现实领域中*前沿的计算机互动游戏教科书,是集计算机“互联网 ”、3D交互设计、游戏设计、多媒体技术、虚拟人设计、粒子烟火、动画游戏设计、信息地理以及人工智能于一身的实用教科书。全书内容丰富,叙述由浅入深,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并配有大量的X3D互动游戏交互设计源程序实例,使读者可以轻松掌握X3D互动游戏交互技术。
目录
目录
章X3D互动游戏交互设计概述
1.1虚拟现实技术
1.1.1虚拟现实技术及基本特性
1.1.2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1.1.3虚拟/增强现实和可穿戴智能设备
1.1.4虚拟现实常用的几种交互方式
1.2增强现实技术
1.2.1增强现实系统原理
1.2.2X3D增强现实软件建模技术
1.2.3X3D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1.3可穿戴智能设备
1.3.1可穿戴智能设备交互方式及交互技术
1.3.2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与应用
1.4VR/AR互动游戏体感交互技术
1.4.1VR/AR互动游戏体感游戏平台
1.4.2VR/AR互动游戏体感游戏技术
1.4.3VR/AR体感互动游戏中的传感器技术
第2章X3D互动游戏开发环境与文件架构
2.1VR/AR互动娱乐媒体开发平台
2.1.1虚拟现实项目开发平台
2.1.2增强现实项目开发平台
2.1.3角色动画生成系统
2.1.4动作捕捉系统
2.2X3D互动游戏开发环境
2.2.1写字板X3D互动游戏编辑器
2.2.2X3D专用编辑器
2.2.3Vizx3D集成开发环境
2.2.4BS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
2.2.5Xj3D的安装与运行
2.3X3D互动游戏设计
2.3.1X3D互动游戏格式
2.3.2X3D互动游戏类型声明
2.3.3X3D互动游戏概貌
2.4X3D互动游戏场景结构设计
2.4.1X3D互动游戏场景设计
2.4.2X3D互动游戏文件注释
第3章X3D互动游戏建模交互设计
3.1X3D互动游戏几何建模算法分析
3.2X3D互动游戏几何建模分析
3.2.1X3D互动游戏几何建模结构分析
3.2.2X3D互动游戏几何建模语法剖析
3.3X3D互动游戏几何建模开发设计
3.3.1X3D球体造型设计
3.3.2X3D圆锥体造型设计
3.3.3X3D圆柱体造型设计
3.3.4X3D立方体造型设计
3.3.5X3D文字造型设计
3.4X3D互动游戏路灯造型项目开发案例
3.4.1X3D路灯造型项目开发设计
3.4.2X3D路灯造型项目案例
第4章X3D互动游戏场景交互设计
4.1X3D互动游戏场景算法分析
4.2X3D互动游戏场景建模分析
4.2.1X3D互动游戏场景结构分析
4.2.2X3D互动游戏场景语法剖析
4.3X3D互动游戏场景开发与设计
4.3.1X3D互动游戏Transform设计
4.3.2X3D互动游戏Group设计
4.3.3X3D互动游戏Inline设计
4.3.4X3D互动游戏Switch设计
4.3.5X3D互动游戏Billboard设计
4.3.6X3D互动游戏Anchor设计
4.4X3D互动游戏建模重定义技术和重用技术
4.4.1X3D互动游戏建模重定义技术
4.4.2X3D互动游戏建模重用技术
4.4.3X3D互动游戏重用技术设计与案例
4.5X3D互动游戏旋转的地球仪案例
4.5.1X3D互动游戏旋转的地球仪案例分析
4.5.2X3D互动游戏旋转的地球仪案例设计
4.5.3X3D互动游戏旋转的地球仪场景设计
第5章X3D互动游戏高级建模设计
5.1X3D互动游戏高级建模分析
5.1.1X3D互动游戏空间点和线算法分析
5.1.2X3D互动游戏空间平面算法分析
5.1.3X3D互动游戏空间曲面算法分析
5.1.4X3D互动游戏Extrusion算法分析
5.2X3D互动游戏高级建模语法剖析
5.3X3D互动游戏高级建模开发与设计
5.3.1X3D互动游戏PointSet设计
5.3.2X3D互动游戏IndexedLineSet设计
5.3.3X3D互动游戏IndexedFaceSet设计
5.3.4X3D互动游戏ElevationGrid设计
5.3.5X3D互动游戏Extrusion设计
5.4X3D互动游戏臂力健身器案例
5.4.1X3D互动游戏臂力健身器案例分析
5.4.2X3D互动游戏臂力健身器案例设计
第6章X3D互动游戏交互光影渲染设计
6.1X3D互动游戏光影效果渲染设计
6.1.1X3D互动游戏光影效果渲染原理
6.1.2X3D互动游戏光影效果渲染分析
6.1.3X3D互动游戏光影设计
6.2X3D互动游戏光影效果语法剖析
6.3X3D互动游戏背景光影渲染开发设计
6.3.1X3D互动游戏交互全景技术
6.3.2X3D互动游戏交互点光源设计
6.3.3X3D互动游戏交互平行光源设计
6.3.4X3D互动游戏交互聚光灯光源设计
作者介绍
张金钊 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吉林大学珠海分校,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工作和计算机教学工作,在广州科技技术学院,从事计算机,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开发与设计,艺术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VR/AR虚拟,增强现实技术,3D动画游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研究如何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更无缝地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所以对任何涉及“沉浸式体验”和“环境感知交互”的书籍都会保持高度关注。这本书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VR/AR,但“互动游戏交互设计”这个标签立刻让我联想到了这些前沿应用场景,特别是“可穿戴式”的限定,暗示了它可能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那些需要长时间佩戴且对舒适度和轻量化要求极高的设备的人机界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设计师如何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和输入维度下,构建出既有趣又高效的交互逻辑。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沉浸感”与“信息可达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的。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让人忘记设备的存在,而专注于任务本身,这本书看起来似乎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多模态输入(例如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的融合)的深入分析,那就太棒了,这将是未来交互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定价让我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专业人士和高阶学生参考书,而不是那种人手一本的入门读物。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感知计算”时代下,用户习惯的迁移问题,特别是当交互从平面屏幕转向三维空间和身体本身时,我们如何重新定义“点击”、“滑动”这些基本操作。我猜测这本书会花费大量篇幅来探讨非传统输入模态的设计原则,比如如何利用身体姿态或微小动作作为指令。我特别想了解作者对于“隐私与安全”在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中的考量,毕竟这些设备收集了大量敏感的个人生理数据。一个优秀的设计必须在功能性和用户信任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如果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对比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具体的失败与成功案例往往比纯粹的理论更能启发思考。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在追求“酷炫”交互的同时,如何确保设计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用户接受度。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的学术背景和出版社的专业度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些扎实的理论支撑来指导我目前在产品原型阶段遇到的困境。当前市面上的很多交互设计书籍要么过于偏重概念炒作,要么就是聚焦于某个特定软件工具的操作,缺乏对底层设计哲学的探讨。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能帮助我构建设计思维框架的著作。从书脊的设计和纸张的质感来看,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功夫的,这通常预示着内容的严谨性。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界定“可穿戴式交互”的核心约束条件,比如功耗、延迟、生物数据集成等方面对交互逻辑的制约。如果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渐进式披露”信息的策略,让用户在不同的专注度下都能获得合适的信息量,那对我来说价值就非常高了。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穿戴设备上那些即时性、高优先级的通知,如何在不打断用户主要活动的前提下完成信息传递,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充满未来感的蓝色和几何线条,让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我是一个对人机交互领域的新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人,尤其关注那些能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互动方式的创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具体章节,但光是目录和前言就让我对作者的思考深度有了初步的了解。看样子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融入了大量实践案例和前沿技术趋势的分析,比如对触觉反馈和空间计算的探讨,这正是当前行业热点。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剖析如何在复杂的可穿戴设备上实现自然、直观的用户体验设计,毕竟设备形态的多样性给交互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初步翻阅的印象来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考究,图文并茂,应该能帮助读者快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我打算最近就把它列为我的重点阅读清单,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新灵感,应用到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小项目中。我对作者在用户研究和可用性测试方面的经验分享尤为期待,因为好的设计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对“游戏化”在非娱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感兴趣,而“互动游戏交互设计”这个短语直接击中了我。我一直认为,最优秀的交互设计往往借鉴了游戏设计中的反馈机制、激励回路和沉浸感构建方式。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时刻伴随用户的媒介,简直是应用游戏化策略的理想载体。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游戏设计中的“心流理论”或“目标层级结构”应用于健康监测、教育培训或工业辅助等场景的穿戴设备交互中。例如,如何设计一套奖励系统来激励用户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或者如何让复杂的系统设置变得像解锁游戏成就一样有趣。我更希望作者能提供一套评估穿戴设备交互“趣味性”和“粘性”的量化指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条从“硬核技术”到“人性化体验”的桥梁,让冰冷的技术充满设计的温度和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