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进新世界葡萄酒:产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日本等地的230种葡萄酒!
定价:42.00元
售价:25.2元,便宜16.8元,折扣60
作者:日本主妇之友社著,王美玲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81756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1.本书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南非、日本等欧洲传统葡萄酒产地之外的新兴葡萄酒产地,以及它们出产的230种新世界葡萄酒。
2.本书选题新颖,内容充实,让人充分感受到新世界葡萄酒的魅力。对喜欢葡萄酒的读者来说,极具参考和收藏价值。
3.本书内容详尽,版式精美,图片丰富,根据新世界葡萄酒的产地,依次对新世界葡萄酒产地的地域特点、庄园分布、原料特色、加工方式、葡萄酒的品种、风味及价格等都做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南非等新兴产地的葡萄酒,它们看起来与法国葡萄酒相似,但实际上,由于地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不同,造就出别具特色的新世界葡萄酒。
目录
新世界葡萄酒地图
新世界葡萄酒值得推荐之处
新世界各国葡萄酒的特征
新世界葡萄品种图鉴
葡萄酒的种类及酿造方法
酒标的读解方法
美国
纳帕谷
索诺玛谷
中央海岸北部
中央海岸南部
门多西诺
西拉山、其他
俄勒冈州
华盛顿州
纽约州
P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澳大利亚
西澳大利亚州
南澳大利亚州
新南威尔州
维多利亚州
新西兰
南美及南非等
智利
阿根廷
南非
日本
其他国家
索引
作者介绍
种本佑子
日本侍酒师协会葡萄酒顾问。拥有自主渠道和独特经营方式的“Vinos”公司董事。获得届加利福尼亚葡萄酒大师奖章,另外还分别获得法国圣艾米隆、博若莱、纳博讷葡萄酒启蒙勋章。
主编助理:李哲秀
Vinos Yamazaki店的葡萄酒采购员。日本侍酒师协会认证侍酒师。美国葡萄酒酿造协会认证技师。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业余的葡萄酒爱好者,我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有逻辑的品鉴框架,尤其面对来自不同大洲的、风格迥异的品种时。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了惊人的系统性。它没有采取按国家简单罗列的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具有相似气候特征或酿造哲学的酒款进行归类对比。比如,它将澳大利亚的设拉子与南非的品乐塔放在一起讨论其在温暖气候下如何展现出浓郁的果香和香料感,随后又立即对比到日本山梨县霞多丽那种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清新酸度和矿物感。这种跨越国界的横向比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味蕾认知边界。我以前总习惯于“法国思维”去套用其他产区的酒,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理解,南美、大洋洲的酿酒师们是如何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的道路。它教会我的,不是去模仿谁,而是如何去倾听每一瓶酒本身想要表达的故事。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聚焦“新世界”的葡萄酒指南持保留态度,因为我总觉得,与那些历史悠久的欧洲老世界相比,新世界的叙事似乎总少了一点厚重感。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对于智利中央山谷和阿根廷门多萨地区风土条件的描述,细致到令人发指。他没有仅仅停留在“高海拔”或“大陆性气候”这种泛泛而谈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安第斯山脉融雪对土壤矿物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山坡朝向如何微妙地影响赤霞珠和马尔贝克的成熟速度。我读到关于南非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小气候对“国酒”品乐塔(Pinotage)独特风味塑造的章节时,甚至感觉自己能闻到那种混杂着泥土和灌木的芬芳。这种深入骨髓的地域性挖掘,使得那些原本我以为已经非常熟悉的产区,展现出了我从未留意到的复杂性和层次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那些遥远国度的风土人情,通过葡萄酒这个载体,生动而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对这些“新”的探索者们肃然起敬。
评分关于日本葡萄酒的部分,我必须单独点赞。通常情况下,许多世界葡萄酒指南在提到日本时,往往只是寥寥数语,将其定位为“新兴或小众市场”。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的篇幅,详尽介绍了山梨、北海道乃至长野等地的风土差异,以及他们如何克服湿热气候进行酿造的挑战。尤其是对当地特有品种如“白玉”的介绍,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法国的酿造技术来提升本土品种的品质,这种尊重本土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论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新世界的定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葡萄酒的探索精神是无国界的。读完这一章,我立刻上网搜索了相关酒款,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真的能感受到北海道清晨的凉意如何凝结在那些细腻的黑皮诺果实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已有的知识,更是关于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是超乎想象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书中穿插的那些“产区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极具洞察力。例如,它分析了智利和阿根廷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时,如何积极向高海拔地区转移葡萄园以保持酸度平衡的策略。这些内容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基于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让读者对未来几年全球葡萄酒版图的变化有了一个清晰的预判。对于像我这样计划未来去特定国家旅行或投资酒庄的人来说,这种前瞻性的分析尤其宝贵。它没有陷入对某个品牌的盲目追捧,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客观的视角,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是什么”。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者,而是一个能够带着更深入理解去品鉴和选择葡萄酒的参与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一格,硬壳封面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速食读物。封面上的那张新西兰马尔堡产区的葡萄园照片,色彩饱和度极高,那种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霞多丽果实,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南半球的广袤土地上。内页的纸张也选得很好,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那些复杂的风土介绍中也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花的心思,那些产区地图的绘制得非常精细,连最小的子产区划分都能清晰地标示出来,这对于一个想系统了解世界新世界葡萄酒版图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过的很多葡萄酒书籍,要么是内容过于学术化,要么是排版过于拥挤,这本书显然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既有深度,又不失阅读的愉悦感。光是翻阅目录,看到那些详尽的酒庄介绍和具体酒款的品鉴笔记的分类方式,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环球美酒之旅邀请函,让人迫不及待想打开正文去探索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