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特效指压疗法
原 价:29.80元
作者: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46333229
字数:22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取穴: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穴位指压法
 穴位功效:简便的取穴技巧,轻松找到健康大穴
 指压步骤:详尽的步骤分析,按图操作轻松治疗
 按摩手法:详细的按摩手法,按图索骥手到病除
 图解 全程图解、直击重点、深入浅出、简单易学
 易学 全程真人示范。告诉你中医不外传的取穴技巧
内容提要
经络穴位是人体内的天然药库,只需通过我们手指的点按,即可开启这一宝库,激发体内的康复潜能,这也是目前简单易学、廉价实惠的疾病疗法。
 本书将各种疾病分门别类,详细介绍了各类疾病的对治穴位和指压方法,还详细讲解了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和标准取穴技巧,方便读者取穴。此外,还对指压的力度、节奏等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有真人示范,保证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目录
【本书序】自己动手,收获健康 
阅读导航 
章 迅速成为指压按摩专家
 001为什么选择指压按摩
 方法易学,效果卓越 
 002指压的基本手势
 手势正确,手指才不会酸痛 
 003指压按摩如何操作
 22种指压按摩手法全解析 
 004不同部位的指压方法
 根据身体部位选择适合的手法 
 小运动成就大健康:如何指压更舒服 
第二章 指压祛除头部、面部病痛
 005头痛
 指压天柱、天窗,胜过口服止痛药 
 006头晕目眩
 指压头窍阴,让你神清目爽 
 007消除睡意
 指压风池、合谷,赶走瞌睡虫 
 008感冒
 指压后溪、风门,头疼脑热不用愁 
 009流鼻涕、鼻塞
 指压迎香、大椎,让鼻子畅快呼吸 
 010打喷嚏、咳嗽
 指压天突、尺泽,抑制咳嗽,避免尴尬 
 011耳鸣
 指压翳风、完骨,舒颈椎,消耳鸣 
 012牙疼
 指压下关、颊车、列缺,还你好牙口 
 013喉咙肿痛
 指压水突、胸锁乳突肌,消除喉部不适 
 014脸部浮肿
 指压天窗、胸锁乳突肌,拒绝“圆”大头 
 015肌肤干燥
 指压大椎、地仓,让肌肤光彩照人 
 016眼睛疲劳
 指压瞳子髎、睛明,让眼睛深呼吸 
 017眼睛痒
 指压头临泣、承泣,拒绝花粉过敏 
 018眼睛充血
 指压攒竹、眼球,还你清澈双眸 
 小运动成就大健康:消除疲劳的运动 
第三章 指压祛除颈、肩、腰、背 病痛
 019身体不舒服
 指压肩胛骨之间、指尖,排出废物,身心舒坦 
 020颈部酸痛
 指压天容、后颈肌,将酸痛一扫而尽 
 021落枕
 指压天牖、肩中俞,让脖子转动自如 
 022肩膀酸痛
 指压肩井、曲垣,舒缓肩部压力 
 023五十肩
 指压云门、臑俞,让肩膀灵活运动 
 024背脊僵硬
 指压肝俞、膈俞,搬掉压在背部的大山 
 025腰痛
 指压肾俞、大肠俞,摆脱腰痛困扰 
 026闪腰
 指压承山、解溪,治疗无法动弹的腰部 
 027腰部无力
 指压大腿后侧、前侧,让你挺直腰杆 
第四章 指压祛除四肢病痛
 028手指酸麻
 指压劳宫、郄门、四渎,解除手部麻痹 
 029手臂无力、手肘疼痛
 指压手三里、肘髎、上臂后侧,改善手臂血液循环 
 030腱鞘炎
 指压偏历、支沟、内关,让五指灵活运动 
 031膝盖疼痛
 指压曲泉、阴陵泉,让双腿弹跳自如 
 032小腿抽筋
 指压筑宾、委中、脚踝,放松紧绷的小腿肌肉 
 033脚麻
 指压环跳、伏兔、胫骨前侧,消除脚部酸麻 
 034脚部浮肿
 指压水分、足三里,让腿脚恢复纤细 
 035大脚趾侧弯
 指压太冲、公孙,促进大脚趾逐渐复原 
 036足部疲劳
 指压涌泉,恢复足部活力 
 037足冷
 指压指间、隐白、脚的井穴,让足部温暖起来 
 小运动成就大健康:腿脚放松运动 
第五章 指压祛除消化系统病痛
 038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指压中脘、胃俞,提升胃部机能 
 039腹胀
 指压腹结、关元,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气 
 040腹泻
 指压大肠俞、温溜,迅速缓解轻度腹泻 
 041便秘
 指压大巨、大肠俞,有效促进排便 
 042酒醉、宿醉
 指压期门、肝俞,增进肝脏功能 
 043呕吐、晕车 
 指压合谷、内关,保持出游好兴致 
 044生理疼痛
 指压血海、三阴交,让女人月月轻松 
 045尿频
 指压中极、膀胱俞,不必总往厕所跑 
 046痔疮
 指压百会、肾俞,防止瘀血,畅快排便 
 小运动成就大健康:放松身心,远离疼痛
第六章 指压消除心理不适
 047心情烦躁
 指压巨阙、神道,安定情绪,平心静气 
 048心悸、紧张
 指压心俞、郄门,消除紧张感 
 049无精打采
 指压身柱、背部俞穴,放松背部,振奋精神 
 050失眠健忘
 指压隔俞、三阴交,一觉睡到大天亮 
 051眩晕
 指压手三里、外关、颈肌,头脑迅速冷静 
附录一 灵活利用身边的道具刺激穴位 
附录二 各种有趣的按摩工具 
附录三 本书穴位回顾 
附录四 知识解答园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整体的结构和知识体系构建上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宏大而又完备的知识版图。它不仅仅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按摩手法,而是将整个人体作为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考量。全书的章节布局,仿佛是沿着一个完整的健康维护流程来设计的:从初始的评估和体态分析,到针对不同系统(如消化、呼吸、运动系统)的专项调理方案,再到后期的维护和预防建议,形成了一个自洽的、闭环的知识体系。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述具体技术时,总会穿插一些对“常见误区”的深入剖析。他会非常坦诚地指出,某些流传甚广的“祖传秘方”在生理学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过度强调了某个点的作用而忽视了全局平衡。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引入,使得这本书的专业度瞬间拔高了一个层次。它教会我们如何去质疑、如何去甄别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所有被贴上“疗愈”标签的东西。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能手册,更像是一本从业者的高级思维训练指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情境化应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很多指南书籍会把所有技术动作标准地罗列出来,但实际操作中,你面对的病人形态各异,环境也千差万别。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实践者,他似乎预料到了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刁钻”问题。比如,如何应对一位肌肉极度紧张且伴有焦虑情绪的个体?如何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对一位体型偏胖、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客户进行有效的操作?书中专门开辟了章节来讨论“体位适应性调整”和“非标准客户应对策略”。这些内容往往是其他书籍会忽略的“软技能”,但恰恰是区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关键所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手法切换时的那种“辩证思维”——什么情况下应该果断加强刺激,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减弱并转向辅助放松。这种对“临场判断力”的培养,远比死记硬背几个标准动作要重要得多。读完后,感觉自己面对真实案例时的“心虚感”大大降低,多了一份沉着和从容。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书籍的深度抱有很大的疑虑,通常市面上的同类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到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充斥着大量空洞的口号和未经证实的“秘方”。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论述逻辑严密得像是一篇结构精巧的学术论文,但行文风格却又异常的平实和富有亲和力。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神奇”的效果,而是从最基础的人体生理结构,比如筋膜的层次、神经的分布,甚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梳理。这种“溯本求源”的写作策略,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所学技术的信心。你不是在盲目地模仿手法,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特别是关于疼痛阈值与本体感觉的讨论,引入了现代神经科学的观点,使得传统技法与当代认知科学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书中对不同体质和病理状态下,手法的细微调整提供了极其详尽的参数说明,例如力道的渐进曲线、持续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这种精确性,对于追求实效和安全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做什么”,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风格,光是拿在手里翻阅,就觉得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厚重的专业感,仿佛在告诉你,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入门小册子,而是倾注了匠心和深厚学识的结晶。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做得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保护了读者的视力,更增添了一种阅读的仪式感。而且,书中对于图文的排布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每一个关键的概念,都有清晰、细致的手绘插图或者高分辨率的照片作为辅助说明,完全避免了纯文字堆砌带来的枯燥和晦涩。特别是那些穴位和经络的走向图,线条流畅精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眼看出关键的受力点和操作路径。阅读体验的舒适度,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沉下心来深入学习,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疑是极致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案例分析部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不是冷冰冰地陈述技术,而是将每一次治疗过程描绘成一场与身体的深度对话,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可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就已经为你构建了一个宁静、专业的学习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近乎诗意的叙事感,读起来非常流畅,完全没有阅读专业书籍时那种需要反复查阅和啃读的负担感。作者的用词精准,但极少使用冷硬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充满画面感的描述,比如描述肌肉的紧绷时,会用“如石头般坚硬的阻力”,描述气血的运行时,则会描绘成“涓涓细流的渗透”。这种将技术动作“文学化”的处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操作,更是在体验和感受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此外,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跨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比如某个穴位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演变,或是某项西方手法在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这些“花边”知识非但没有分散主题,反而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像是一场探索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交汇点的精彩旅行。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将书中的某些段落朗读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放松身心的冥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