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把信送给加西亚》小册子的发行源自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在喝茶时受到了儿子的启发,于是,即兴创作了一篇名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文章,并随后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无意中发现了这本小册子,并一次性订购了10万册,成为当时轰动整个美国的爆炸性新闻,以至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开始讨论此书。如今,这本小册子已被世界200多个国家翻译成各种版本,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部属,作为培养士兵和职员主动、敬业、忠诚的书。这本小册子也成为了一种象征的意义: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一种主动进取,忠减敬业的荣誉象征。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1915年),《菲士利人》和《兄弟》杂志的编辑,罗伊柯罗斯特出版社创始人和总裁。1856年6月19日,他出生于美国布鲁明顿,父亲是一名乡村医师,同时也经营着一家农场。哈伯德在塔夫茨大学取得文学硕士之后,又攻读了法学博士,最后进入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从事教学、编辑和演讲工作。1890年,他遇见了威廉。莫里斯,于是回到东奧罗拉,创办了罗伊柯罗斯特出版社。很快,该出版社的业务蒸蒸日上,出版社的正式员工增加到了800人。
精彩书评
这是一个关于某人独立做某事的奇妙故事,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且成为了成功的典范。
——《纽约时报》
这是一本十分富有灵感的读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
——《华盛顿邮报》
这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追求卓越。优秀的人都是那些能够不顾一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用这本已经卖出去了上亿册的书来激励员工,并且将它作为礼物送给、50名优秀的客户。
——Raymond Aaron,《心灵鸡汤》的共同作者,加拿大成功学培训师
这是一篇商业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占据全球畅销书前十名之列。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组织效率和培训出优秀精干的雇员,我向你推荐这本书。
——Liam Leahy,美国Hightechbiz咨询公司总裁
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
目录
作者简介
中文版序:“不合时宜”的伟大作品
英文版序:一本震撼人心的书
原出版者手记
1913年版作者序言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商业信条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人生信条
书中主要人物简介
把信送给加西亚
你属于哪种人
不要轻易指责公司
薪水并不是工作的全部
敬业是一种美德
每一件事都值得做好
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
懒惰和拖延是一种恶习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每天多做一点点
超越平庸,选择卓越
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同情并理解你的老板
常怀感恩之心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
学习老板的优点
忠诚会助你取得成功
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
以坚定的自信对待自己
热爱工作能创造奇迹
让勤俭成为你的习惯
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的回信
美国总统的公开信
英文版原文:AMcssagcToGarcia
关于本书的赞誉
精彩书摘
有一些教师对自己非常严格,在教书育人的生涯中竭尽全力,以满腔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也能从他那里得到教益,受益无穷。他们好像要把温暖的阳光一丝不留地照射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教室就好比他们的作画室,而他们是站在画布前面的大师,聚精会神于自己的创作。另外一些教师的态度则恰恰相反,从早晨一开始就对一天的工作感到乏味,想到要去给那些愚蠢的学生上课,就深恶痛绝,想着如果哪一天不用上课就解放了。他们的心态是得过且过,反而把不良情绪传染给了学生。
其他职业的人也是如此。像米歇尔。安格鲁这样的牧师全心全意只想着布道、传福音。每当黎明来临时,他把一切准备好了,去从事自己最愿干的工作。他把布道看做是自己的职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工作的时候,他乐在其中。相反,有的牧师则无视教徒的甘苦,仿佛自己与他们无关。也许这样的牧师也能为教徒们读读经文,引导教徒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但是这样的牧师缺少的是真正的热情,他们更无法激发出圣徒般的热忱。牧师的职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和热情,否则根本不能完成这一神圣职责。
我以前为别人工作过,现在我自己当起了老板。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我总是认为老板太不可理喻了,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而如今我自己成了老板,却总认为手下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积极、不努力。事实上,一切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待人如己,这是成功守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着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作为员工的你,应该设身处地多为老板着想,要更多地同情和理解老板;而作为老板的你,则应该多考虑手下员工的利益,多给员工一些帮助和信任。
你试着待人如己,时时刻刻替老板着想,在无形之中就能流露出你的善意。这种善意会影响和感染你的老板和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这种善意,你就会得到好的回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假设今天老板给了你一份同情和理解,那么一定是你以前很好地做到了待人如己。成功是有原因的,你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你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
……
前言/序言
在当今社会中,当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如果再有人去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则未免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但是,这却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对于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管理者来说,员工的忠诚、敬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断变化的世界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好而新奇的事物,但同时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却是恒久不变的,其中就包括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忠诚、勤奋和敬业等。
《点燃自己》 一、 核心理念:内在驱动与持续成长 《点燃自己》并非一本关于成功学的鸡汤读物,而是一次深入探索内在驱动力,揭示个体如何持续点燃自身潜能,实现长远个人成长的精神旅程。它拒绝外部激励的短暂效应,而是将焦点置于个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赋能之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真正的成长和改变,源于个体内心深处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便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个体超越自我,迎接挑战,并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升华。 本书倡导一种“由内而外”的成长模式。它认为,外部的奖励、他人的认可、甚至是环境的压力,都只能带来短暂的改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依赖和停滞。相反,当一个人能够连接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热情和使命感时,他便拥有了最强大、最持久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能够抵御外界的寒冷,指引前行的方向,并赋予个体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力量。 《点燃自己》强调的是“持续”二字。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持续演进的过程。书中提出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自我驱动和自我更新的机制。这不仅仅是关于设定目标和执行计划,更重要的是关于培养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欲,以及一种面对挫折时自我修复和重塑的能力。通过点燃内在的火花,个体能够在这种持续的自我驱动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过往的自己。 二、 核心内容解析:点燃内在之火的路径 本书将“点燃自己”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关键的阶段和核心要素,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1. 认知觉醒:看见真实的自己 在点燃内在之火之前,首先需要“看见”真实的自己。这包括对自己内在动机、价值观、信念系统以及情感模式的深入剖析。本书鼓励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剥离掉社会强加的标签和期望,去探寻那些真正让你感到兴奋、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事物。 价值体系的重塑: 许多人的行动是被社会主流价值观裹挟,而非源于自身深层的需求。本书引导读者去识别和确立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并非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能够指导日常决策,并在模糊和困境中提供清晰方向的灯塔。例如,如果一个人真正重视“创造性”,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主动寻找发挥创造力的机会,而不是仅仅被动完成任务。 信念系统的审视: 我们对自身能力、对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信念系统的影响。消极的信念如同枷锁,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本书教导读者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限制性的信念,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信念取而代之。这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自我探索的基础之上,认识到自身潜力的无限性。 情感的理解与接纳: 情绪是内在状态的信号。本书强调理解和接纳自身的情感,而非压抑或逃避。通过了解情绪的根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它们,并从中汲取能量,而非被其所吞噬。例如,感到焦虑时,不是一味地否定它,而是去探究焦虑的来源,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行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体现。 2. 动力引擎:连接热情与使命 认知觉醒是基础,而连接内在的热情和使命感,则是点燃内在之火的真正引擎。 发现热情所在: 热情并非总是轰轰烈烈,它可能隐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隐藏在让你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活动中。本书提供了一些探索热情的方法,例如回顾童年时的爱好,留意那些让你心生好奇的事物,以及观察自己在做哪些事情时感到最充满活力。找到热情,就像找到了驱动潜艇的核动力,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明确个人使命: 使命感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对自身价值的深刻认同,以及希望为世界贡献自己力量的意愿。它关乎你希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希望扮演怎样的角色。找到使命,就如同为你的生命找到了航向,每一次的行动都将是朝着这个方向的有力迈进,充满了意义和目标感。 将行动与内在连接: 一旦连接了热情和使命,关键在于将这些内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本书强调,行动的意义不在于结果的优劣,而在于行动本身是否与内在的驱动力保持一致。即使是微小的行动,只要源于内在的召唤,也能累积成巨大的能量。 3. 策略落地:持续赋能与韧性培养 拥有内在驱动力是基础,如何将其转化为持续的成长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则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微习惯”的力量: 宏大的改变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本书推崇“微习惯”的力量,即从极小的、易于执行的行动开始,逐渐培养起积极的习惯。这些微小的成功会不断累积,建立信心,并最终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成长模式。例如,每天只花五分钟阅读,或者只做三个俯卧撑,看似微不足道,但坚持下去,其影响是深远的。 拥抱“成长型思维”: 面对挑战和失败,拥有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本书强调,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将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和智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的。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个体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并从中汲取养分。 构建支持系统: 尽管强调内在驱动,但人并非孤立的个体。本书也指出,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系统,包括志同道合的朋友、导师,甚至是一个支持你成长的社群,都能够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经验借鉴和正向激励。然而,这种支持系统并非替代内在驱动,而是对其的补充和强化。 “无为而治”的智慧: 在某些时刻,过度的强求和焦虑反而会阻碍进步。本书也引入了“无为而治”的东方智慧,强调顺应自然、等待时机,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这并非消极等待,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信任的策略,知道何时该发力,何时该蓄力。 三、 目标读者与价值体现 《点燃自己》的目标读者是所有渴望突破现状、实现内在价值、并寻求更深层次生命意义的个体。 寻求职业突破者: 那些对现有工作感到迷茫,渴望找到真正热爱并能发挥潜能的事业方向的人,将从中获得指引。 生活倦怠者: 感到生活缺乏激情,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生活的人,本书将帮助他们重新发现生命的热度。 创业者与管理者: 那些需要持续激励团队,并为自身设定高远目标的人,将学习到如何激发团队和自身的内在驱动力。 任何渴望自我成长的人: 无论年龄、职业、背景,只要怀揣着不断进步的愿望,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成长路径,而非一次性的“特效药”。它赋予读者自我赋能的能力,让他们不再依赖外部的评价或激励,而是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通过点燃内在之火,读者将发现一种更充实、更有意义的生活,一种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热情和韧性的生命状态。这本书,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内在自由,一种摆脱外界束缚,活出真实自我的生命境界。它鼓励读者,成为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