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

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昆牧 著
图书标签:
  • 普洱茶
  • 茶叶
  • 茶文化
  • 经典
  • 品鉴
  • 收藏
  • 云南
  • 精装修
  • 饮茶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3995
版次:2
商品编码:1111886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梦想家·图文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2068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县(现今宁洱县)命名之。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其它文明的桥梁。《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讲解了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内容丰富。并配有插图,帮助广大读者的理解。

作者简介

  石昆牧,生于台湾高雄县,1991年任教于高雄义守大学,以运动医学见长,教授学科运动伤害复健、运动生理学、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发表运动医学相关文章数十篇,2005年4月离开教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1983年初次按触普洱茶,因当时仍习惯台湾茶品清香甜韵,不习惯普洱茶色重、无扬香、味陈之特色。1986年大学时期开始了解、研究、实验后,才真正领悟普洱茶真性,从此浸淫、沉淀在“陈年的历史岁月”。2005年荣获云南省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2005年2月出版《经典普洱》,2006午8月出版《经典普洱——名词解释》两本普洱茶相关专著。2006年8月主持云南省政府主办的“百年普洱经典品鉴会”,提供主要茶品品鉴,并受聘为“云南普洱茶协会顾问”。2007年创办实名制网站——“经典普洱”。2007年为“云南普洱茶”正本清源,提“倡议书”推荐使用云南大叶茶原料之优良厂家,在普洱茶混乱低迷时期,形成一股清流。2011年出版《迷上普洱》,将品饮普洱融入身心、且生活化。投入茶业事业以来,陆续在网络与杂志上发表多篇个人心得并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代表作有:“普洱茶大事纪”、“滇绿与滇青普洱辨识”、“普洱茶制作古今与迷思”、“普洱茶年份与断代”、“如何选购新制生饼”、“普洱茶储存与陈化”、“二十茶山简介”等等多篇文章,同时还带动促进国内茶叶界对早期宜兴紫砂壶、生铁壶、台湾精品瓷器的认知现鉴赏。在大陆普洱茶市场与文化起步阶段,对业界与市场,甚至产区云南省都有实质性的影响。从业基本履历为:1999年9月创设台湾普茶庄茶业、2003年与友人在广东省东莞市创立大陆普茶庄分店、2004年于深圳市设立普茶庄大陆总公司、2006年底前大陆普茶庄直营加盟快速成长十余家、2006年10月因理念不合,在市场蓬勃之时毅然退出大陆普茶庄经营、2007年3月重新在北京创办经典普洱体系、至2012年已有近二十家经典普洱实体店与网络店铺。

目录

自在(序)
再版引言
01 云南普洱茶
02 普洱茶的现在与未来
03 滇青茶产区气候地理条件
04 普洱茶制作之古今与迷思
05 普洱生茶与熟茶制程辨识
06 滇绿与滇青普洱茶的特点及辨识
07 如何选购新制生饼
08 普洱茶年份与断代
09 精致普洱茶—沱茶
10 普洱茶存储与陈化
11 入仓茶的辨识
12 普洱茶冲泡方式与茶具选择
茶心(跋)
后记

前言/序言


寻觅茶韵深处的古老密码: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茶器艺术的深度探索 导语:穿越历史长河,触摸指尖温润,领略东方美学在杯盏之间的千年流转。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茶类,而是以一个更宏大、更具人文色彩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历史演变及其所承载的哲学意蕴。它是一部关于“茶之精神”的探寻之旅,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景式的中国茶文化知识体系,涵盖从茶叶的起源与种类、饮茶礼仪的变迁,到茶器艺术的精妙设计与材质选择等诸多方面。 第一部:源远流长——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谱系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中国茶的“源”。我们不讨论某一种特定茶品的制作工艺,而是考察茶叶如何在古代中国从药用到饮用,并最终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艺术形态的全过程。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深入考证历史文献中关于茶最早的记载,对比不同地域关于茶树起源的传说与考古发现。重点探讨了在唐宋之前,茶叶以何种形态存在——是蒸青团茶、散茶的雏形,还是煮茶的汤饮?着重分析了“茶马古道”的开辟对茶叶传播的意义,以及早期茶文化与佛教、道教思想的交融。 第二章:士大夫的审美与茶的仪式化 本书详细描摹了宋代文人雅士如何将饮茶提升至“风雅”的境界。我们细致梳理了宋代的“斗茶”风尚,分析了点茶法(使用茶筅击打茶末产生泡沫的技术)的兴盛及其对后世茶道审美的深远影响。这不是对某一特定茶具的描述,而是对“仪式感”如何塑造审美标准的深入解析。探讨了茶作为文人寄托情怀、交流思想的媒介,如何融入诗词、绘画等艺术领域。 第三章:从“饮茶”到“品茗”:明清的流变 重点分析了明代朱元璋“罢团茶,兴散茶”的政策对中国茶文化带来的根本性变革。散茶的流行直接催生了对水温、冲泡技巧的精细化要求,标志着中国饮茶文化从“煮”向“泡”的质的飞跃。本章详述了这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人如何根据茶叶特性发展出各自独特的冲泡哲学,注重气韵与意境的结合。 第二部:器物与意境——茶之载体的哲学 如果说茶汤是灵魂,那么茶器便是承载和凸显这份灵魂的载体。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中国茶器的历史演变、材质特性及其与茶汤的互动关系,但侧重于器物背后的设计哲学,而非单一器型的制作技法。 第四章:陶土的沉默叙事:紫砂艺术的地域性与精神性 本章不拘泥于某个名家或某一个时期的壶型,而是探讨了宜兴紫砂泥料的形成特性,以及为什么这种材质被推崇为最能“养”茶的载体。分析了明代以来,文人对紫砂壶“古朴”、“拙味”的偏爱,这种偏爱体现了对自然和内敛审美的追求。探讨了壶体造型中蕴含的几何学原理,以及壶嘴、壶把、壶盖之间的比例协调性如何影响最终的“出汤”效果和整体视觉平衡。 第五章:瓷的清澈与通透:白瓷、青瓷的审美高度 聚焦于不同釉色瓷器在茶汤呈现上的差异。例如,白瓷(如德化白瓷)如何以其无暇的质地映衬茶汤的色泽变化,体现了对“纯粹”的追求;而青瓷(如越窑、龙泉窑)的釉色如何模拟自然中的山水意境,使饮茶成为一种“入画”的体验。本章强调,瓷器在茶席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冷静、克制的背景,衬托茶汤本身的美感。 第六章:水的哲学与茶具的匹配 本章探讨了水质、水温(而非具体的冲泡步骤)对茶汤口感的决定性影响,并以此引出对不同茶具材质选择的深层思考。例如,为什么沸水需要使用砂壶来调节温度,而在品鉴绿茶时,玻璃器皿的透明性又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种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考量,揭示了古人“因材施用”的智慧。 第三部:生活与修行——茶中的东方智慧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器物转向生活方式,阐释茶文化如何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修养之中。 第七章:茶席的构成要素:布局、氛围与心境 本书详细分析了一场传统茶席(无论是雅集还是家宴)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的选择(园林、书房、静室)、插花、焚香等辅助元素,以及它们共同营造出的特定“场域”。核心在于探讨这些外在的布置如何引导参与者的心绪进入“静”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感知茶的滋味。 第八章:茶与身心调和 探讨了中医理论中“茶性”的观点,即不同茶类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古人如何通过饮茶达到“清心寡欲”、“延年益寿”的目的。这部分是对茶文化“养生”层面的理性剖析,强调饮茶作为一种主动的、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对维护身心平衡的重要作用。 结语: 本书试图提供给读者一个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立体视角——它不只关乎品尝甘醇,更关乎对历史、美学、材质以及自身心境的深刻对话。它鼓励读者在日常饮茶中,去体会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东方哲思的沉静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当初是被《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的“精装修订版”几个字吸引的。作为一个对书籍的纸质、排版和印刷要求比较高的人,我总觉得一本关于“经典”的书,也应该有配得上“经典”的载体。这本书的设计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封面古朴典雅,触感细腻,内页的纸张柔韧且不易反光,即便是在灯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普洱茶的介绍,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美的图片,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更是将普洱茶的色泽、形态、甚至冲泡后的汤色变化都捕捉得十分到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如何辨别普洱茶真伪的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茶品在干茶、茶汤、叶底上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这种容易被商家的宣传所迷惑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对普洱茶的分类,比如生茶和熟茶,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解释得十分清晰,避免了许多初学者的困惑。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普洱茶的百科全书,更是一件可以摆在家中欣赏的艺术品,让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享受阅读的愉悦。

评分

这套《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普洱茶有所耳闻,但总觉得门槛很高,那些复杂的术语和深奥的品鉴方法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了解普洱茶可以如此直观和有趣。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色彩饱满,将不同年份、不同茶山的普洱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阐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了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其中的奥秘。而且,书中关于不同普洱茶的冲泡方法和水温控制的讲解,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平时随便泡茶的人,都开始尝试着去体会其中的讲究。每次泡茶时,都会忍不住翻开书,对照着上面的图文,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正在学习的学徒,跟着书中一步步的指导,慢慢领悟茶的魅力。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考究,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完全配得上“精装修订版”这个称谓。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摆在了我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购买《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纯属偶然,但却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作为一个对茶文化有浓厚兴趣但又知识浅薄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普洱茶的书籍。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从普洱茶的历史渊源,到不同茶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再到采摘、制作工艺的详细介绍,几乎涵盖了普洱茶的方方面面。书中对“班章”、“冰岛”、“易武”等知名普洱茶产区的深入剖析,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讲述了这些地区茶的独特风味,还穿插了许多当地茶农的故事,让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普洱茶仓储的章节,详细讲解了不同仓储方式对茶叶转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判断茶叶的陈化程度,这对于很多想要尝试存放普洱茶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书中的一些配图,例如不同山头茶树的近景,以及老茶的干茶形态,都非常写实,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失阅读趣味的普洱茶入门及进阶读物,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普洱茶的书籍很多,良莠不齐。《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茶书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读者的视角来解读普洱茶。例如,书中并没有一味地罗列各种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普洱茶的工艺、品鉴方法以及背后的文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茶马古道”的章节,作者将普洱茶的历史演变与中国古代的贸易往来紧密结合,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则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普洱茶的辉煌。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合适的普洱茶,以及不同季节适宜饮用的普洱茶种类等等,这些都非常接地气,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轻松活泼,读起来毫无压力,让我觉得学习普洱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评分

我是一个对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尤其是对普洱茶,总觉得它身上有一种沉淀了时光的韵味。《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普洱茶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普洱茶文化的传承和体验。书中对于不同普洱茶的品鉴,不再是枯燥的描述,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普洱茶在舌尖上绽放的层次感,从初入口的醇厚,到回甘的甘甜,再到喉韵的悠长,每一个环节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能让读者在纸面上就能品尝到那份独特的滋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普洱茶与器皿搭配的建议,作者强调了不同材质的茶具对茶汤风味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少搭配的范例,这让我这个平时对茶具不甚了解的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知识,更在于它传递的那份对茶的热爱和敬畏。每次阅读,都能让我对普洱茶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手中那一杯杯温热的茶汤。

评分

(1a00%好评)

评分

¥66.00(7.8折)

评分

京东还是不错的,喜欢哦哦

评分

送货很快,价格也合适,就是包装差了点,书有点变形。其他都很不错。

评分

学习学习,开个茶叶店,加油

评分

内容值得拥有,令人受益匪浅,下次还会考虑购买

评分

图片挺丰富的,作者对普洱着力颇多,对初入门者还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评分

茶心(跋)

评分

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