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生活宜与忌

产后生活宜与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素琴 编
图书标签:
  • 产后护理
  • 月子餐
  • 母婴健康
  • 育儿知识
  • 产后恢复
  • 新手妈妈
  • 孕后调理
  • 盆底肌修复
  • 心理调适
  • 恶露恢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90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446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3
字数:9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产后生活宜与忌》详细介绍了产后身体变化、产后护理、产后营养、产后锻炼、母乳喂养、产后避孕、产后心理呵护、产后防病等产妇最关心的宜与忌。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适合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应用,也可供产妇及广大群众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陆索琴,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从事小儿内科及妇幼保健专业3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任多项国家及省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专家组组长。现兼任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会山西分会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三届理事,山西省女医师协会第三届理事,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儿保分会副主任。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宜知产后身体变化
1. 宜知产后子宫体变化
2. 宜知产后子宫内膜变化
3. 宜知产后子宫颈变化
4. 宜知产后阴道变化
5. 宜知外阴及盆底组织变化
6. 宜知产后月经及排卵变化
7. 宜知产后泌尿系统变化
8. 宜知产后呼吸、消化系统变化
9. 宜知产后循环系统变化
10. 宜知产后内分泌系统变化
11. 宜知产后腹壁变化
12. 宜知产后体温变化
13. 宜知产后乳房变化

二、产后护理宜与忌
1. 分娩后产妇身体的正常反应
2. 宜知产后24小时的护理
3. 宜知产后第一周的护理
4. 宜知产后第二周的护理
5. 宜知产后第三周的护理
6. 宜知产后第四周的护理
7. 坐月子宜讲科学
8. 剖官产宜加强术后护理
9. 宜促进子宫复旧
10. 产妇房间宜通风
11. 产妇居室宜保持恒温
12. 产后宜避客
13. 产妇宜勤换洗衣服
14. 产后宜注意躺卧的姿势
15. 坐月子宜护理眼睛
16. 产后宜刷牙固齿
17. 产后宜护发
18. 产妇保养忌入误区
19. 产后宜保持良好睡眠
20. 产妇忌洗盆浴
21. 分娩后忌性欲淡漠
……

三、产后营养宜与忌
四、产后锻炼宜与忌
五、母乳喂养的宜与忌
六、产后避孕宜与忌
七、产后心理呵护宜与忌
八、产后防病宜与忌

精彩书摘

  1.宜知产后子宫体变化
  分娩后当胎盘排出子宫外时,子宫会立刻收缩,子宫底的高度会随着产后的天数而有改变。分娩后,子宫底高度降于脐平或脐下一指,产后第二天会稍高于脐,以后每日下降约一指宽度,约2周后子宫即下降至骨盆腔,从腹部无法摸到。约6周后,子宫即恢复至怀孕前之大小。产后应注意定时排尿,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也可自行按摩子宫以帮助其收缩,按摩子宫后,若发现子宫仍大而软,并有压痛,是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之一,需立即请医师诊治。
  产后子宫底的位置应在腹部正中,但因为怀孕时乙状结肠将子宫底推到右边,因此子宫底有时会偏右。子宫在产后可以自行清除粘于子宫壁上的物质,经由阴道流出类似经血和经血量差不多,有时量稍微多一点,称为恶露,刚开始2~3天,量多色红,渐渐的颜色会变淡红色,量少,到第十天后为黄色或白色。产后4~6周左右,多数已干净,若产后恶露量过多,有大血块,或产生恶臭,必须把这种情况告诉医师。这意味着子宫内受到了感染,应该接受治疗。
  2.宜知产后子宫内膜变化
  胎盘和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外部与子宫壁分离而娩出。留下来的海绵层则厚薄不一,表面部分经过玻璃样及脂肪性变,然后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经阴道排出。基底部则经过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在产后10天官腔内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宫内膜生长。
  胎盘剥离的子宫创面收缩很快。开始时的直径约为7.5 厘米,为一突出的毛糙面。14天时直径缩到35毫米。6周后直径约24毫米,仍稍突出。但表面不粗糙,基本恢复。
  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称为恶露,恶露分为三种:产后最初3~7天为“血性恶露”,其量多、色鲜红,为含血液、小血块和少量坏死的蜕膜组织;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恶露”,其颜色较淡,内含血液较少,但含有大量官颈和阴道排泄液及细菌;产后2周左右,变成“白恶露”,其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呈淡黄色、量少。恶露一般在产后3~4周干净。产妇每天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若恶露色污或有臭味,则提示有感染情况,必须及早诊治。
  ……

前言/序言

  产褥期,新妈妈全身变化较大,加上分娩时体力消耗,使母体抵抗力大大降低,容易发生疾病,或埋下疾病的祸根。了解产后生活的宜与忌,既有助于保证新妈妈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保证婴儿的平安。
  婴儿的到来,使新妈妈的整个世界变得杂乱无章。新妈妈在产后几周内会忙于适应新生活,体验这种全新的感受,要尽到做妈妈的义务,承担起做妈妈的责任,这段生活中有许多宜与忌要引起新妈妈的重视。哺育新生儿是一项艰辛的工作,特别是开始几周。哺乳是伟大母爱的充分体现,因为合理的母乳喂养至今仍是育婴的最佳方式,所以新妈妈在哺乳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喂养、哺育婴儿。因此,新妈妈在这阶段要特别重视产后的生活,只有学会满足自己、丈夫和孩子的需要,才会感到自信,从而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与乐趣。看着婴儿健康地成长,这是新妈妈的最令人满意、最值得珍惜的经历。
  《产后生活宜与忌》一书,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产科医生和妇幼保健专家共同撰稿而写成。本书从产后身体变化、产后护理、产后营养、产后锻炼、母乳喂养、产后避孕、产后心理呵护、产后防病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产后生活的宜与忌,介绍了多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好方法。
  衷心祝福每一位新妈妈产后生活快乐,母婴平安健康。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诗画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的图书简介。 --- 《诗画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 图书简介 引言:何为江南? 江南,一个在无数文人墨客笔下被赋予了极致审美与精神寄托的地理概念。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渗透了数千年审美情趣的独特生活方式与精神图景。本书《诗画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旨在深入挖掘自魏晋南北朝至近现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如何“观看”、如何“书写”、如何“建构”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个充满诗意、氤氲水汽的江南。 我们试图超越那些描绘风景的表面文字,探寻隐藏在山水、园林、市井生活背后的哲学思辨、情感寄托与审美范式。江南的山水,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刻,而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是他们安顿身心、寄托家国情怀的理想“桃花源”。 第一部分:魏晋风骨与山水初醒——文人精神的早期栖居 本部分追溯江南山水意象的源头。在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士人们从对尘世的疏离中寻求精神的自由。彼时的江南,以其温润的气候和尚未完全开化的自然风貌,成为他们逃离中原战乱、寄托“竹林七贤”遗风的理想之地。 水系为魂: 重点分析谢灵运等早期山水诗人的笔法,如何将对自然秩序的体悟融入对河流、湖泊的描摹之中。江南的“水”,不再是单纯的水文现象,而是生命流动与时间消逝的象征。 寺院与山林: 探讨佛教传入对江南审美的影响。那些在山间静默的寺庙,如何成为文人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媒介,塑造了“清幽”、“禅寂”的早期江南气质。 地图之外的想象: 分析此时江南形象的建构,更多是基于个体体验和哲学思考,尚未完全固化为一种程式化的景观。 第二部分:唐宋流转——精致化与世俗化的交织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文人的审美视角开始转向对生活细节的精致化处理,同时,家国情怀的忧患意识也更深地融入山水描摹之中。 白居易与“闲适”的江南: 考察白居易在苏州、杭州的任职经历,如何将江南的田园风光与民生关怀结合起来,奠定了江南“富庶而宜居”的世俗基础。 苏轼的哲学介入: 苏轼对赤壁、西湖的咏叹,不仅是风景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问。他赋予了江南山水以动态的、辩证的生命力,使之成为“人”与“理”共存的空间。 宋代绘画的极致体现: 深入剖析南宋院体画派和文人画派中对江南题材的运用。例如,米芾的“米家山水”如何通过水墨的晕染,表现出江南特有的雾霭与湿润感,这种“可游、可居、可观”的画面,成为后世江南美学的蓝本。 第三部分:文人园林——“缩地成寸”的宇宙观 江南园林,特别是苏州私家园林,是文人将山水哲学物化的最高成就。本部分将聚焦于人造景观如何反过来定义了对自然景观的理解。 叠石理水: 剖析文人如何通过有限的空间,模拟出无穷的自然景致。太湖石的奇崛、曲径通幽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藏”与“露”的审美哲学。 借景与框景: 研究园林设计中对“借”与“框”的运用,这并非简单的取景,而是文人对视觉焦点的主动选择和精神导向。园林成为一个精心策划的“剧场”,供主人进行自我审视与接待宾客的舞台。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 探讨园林如何成为文人在动荡时局中,维持精神独立和文化传承的微观“王国”。 第四部分:明清:风雅的固化与“江南病” 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与文化地位达到顶峰,但与此同时,这种高度成熟的审美体系也带来了僵化和审美疲劳的风险。 晚明士人的享乐主义: 钱谦益、董其昌等人的审美取向,使得江南的“风雅”趋向于精致化、玩物化。对古董的鉴赏、对雅集的推崇,使江南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内敛而封闭。 笔记与地方志中的江南: 分析《吴门竹枝词》、《扬州画舫录》等文献,如何记录了市井生活与文人雅趣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富裕背景下的慵懒与精致。 对“衰败”的预感: 晚期作品中开始出现对江南繁华背后潜在危机的隐忧,这种“盛世下的感伤”,为江南意象增添了一层深沉的色彩。 结语:流动的意象与永恒的追寻 《诗画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最终将总结,江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地理实体,而是一套不断被不同时代的文人所重新诠释和构建的审美范式。它关于“雅”,关于“适”,关于在尘世喧嚣中为自我寻觅一处宁静致远的精神高地。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云,抵达那片由诗句和墨痕精心铺就的、文人心中的永恒江南。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结合文学史、艺术史、哲学思想,全面剖析江南意象的形成。 文本细读: 选取大量一手诗词、书画题跋进行深度解读。 图文并茂: 辅以历代描绘江南的经典画作与园林照片,直观呈现审美演变。 适合读者: 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艺术史研究者、对园林建筑与文化地理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书籍不太抱有太大希望,总觉得网上信息太多了,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产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比如盆底肌恢复的细节、如何应对产后脱发等,这些都是我最关心的“痛点”。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太多空洞的理论,而是直接给出可操作的建议和“避坑指南”。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人,鼓励我们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各种建议的产妇,而是可以主动管理自己产后生活的“决策者”。这本书让我对“坐月子”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传统的束缚,而是身心重塑的黄金期。

评分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为产后恢复焦虑,我强烈推荐她们都来看看这本书。它的视角非常全面,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康复,更深入地探讨了夫妻关系在迎接新生命后的变化和调整。这一点在我看来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新妈妈在关注宝宝的同时,忽略了伴侣间的沟通和支持系统。书中关于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的部分,写得极其细腻和富有同理心。它让我意识到,产后生活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夫妻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视角来看待产后阶段,让整个家庭都能平稳过渡,这种深度是很多市面上只谈论身体恢复的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刚生完宝宝没多久,整个人的状态都处在一种迷茫和手足无措中。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产后身体恢复的各个阶段,到情绪上的调整,再到如何更好地照顾新生儿,都有非常详尽的指导。特别是关于“月子餐”的部分,我之前总担心吃不对会影响恢复,这本书里不仅提供了很多简单易学的食谱,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吃对身体有益,让我吃得安心又放心。而且,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在亲切地分享她的心得,读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我关怀”那一章,它提醒我,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这个观念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我感觉自己对产后生活有了更科学、更积极的认识,不再那么焦虑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十分用心,让人阅读体验极佳。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很多育儿书的内容是堆砌,但这本书的逻辑线索非常顺畅,重点突出,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当我对某个症状感到困惑时,可以快速翻到相关章节,找到相应的解释和处理建议。更难得的是,它在强调“宜”的同时,也坦诚地指出了“忌”的地方,让我能提前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它对某些传统习俗的科学分析,既尊重了文化背景,又提供了现代医学的视角,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好。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会我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形成一套自己的判断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在”和“真诚”。作为一名经历过产后低谷的妈妈,我深知那种无助感。这本书就像一位有温度的向导,它不会许诺你一个完美的产后生活,而是告诉你,生活会有起伏,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心态,就能优雅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书中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科学地安排产后运动,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放松,都非常接地气,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没有学到的。它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理解,仿佛作者真正懂我此刻的每一个挣扎和喜悦。这是一本真正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写给妈妈们的宝典,读完之后,我充满了面对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