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胎教故事经典国学

睡前胎教故事经典国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邵玉芬,许鼓,董放 著
图书标签:
  • 胎教
  • 国学
  • 睡前故事
  • 亲子
  • 益智
  • 启蒙
  • 经典
  • 文化
  • 宝宝
  • 孕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89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84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读者群为受过一定教育、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孕产女性

  ☆《经典国学(睡前胎教故事)》是一本适合工作繁忙的准爸妈的胎教故事书,每天只需要10分钟,就能讲一个*适合宝宝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智商、情商、动商等情感发育的故事。

  ☆本书收录了经典的诗词、成语典故、传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文化知识共116篇。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释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脍炙人口、意蕴深远。从胎宝宝起就让他感受这些经典,并伴随他(她)的成长。

  ☆如果每天都能给胎宝宝讲讲国学故事,通过孕妈妈的情感传递,一定可以让胎宝宝接受到正能量的熏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插画,娓娓讲述经典国学小故事。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本书收录了经典的诗词、成语典故、传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文化知识共110余篇。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释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脍炙人口、意蕴深远。从胎宝宝起就他让感受这些经典,并伴随他(她)的成长。

作者简介

  邵玉芬: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内外孕期营养学泰斗。1961年毕业于上海*一医科大学,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她是上海市从事孕妇营养研究第*人。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优生、优育——妇幼营养与胎儿、新生儿及婴幼儿发育”负责人之一;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所承担的*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卫生部科学进步奖。作为中国访问学者,她先后赴美国加州、法国里昂和新加坡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和撰写营养学专著。


  许鼓:婴护理专家,超级奶爸,育婴蜜语网(www.yymy.cn)创始人。

  从事专业母婴服务产业20多年,2003年创立洋洋母婴服务机构及育婴蜜语网,构建新颖有效的5S孕婴服务体系,发起并组织27个孕婴服务项目,参与的专业人员超过200人。专家团成员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含香港、台湾),包括知名妇产科专家、儿科专家、婴儿心理学专家、早教学专家、行为发育学专家、母婴护理专家。


  董放: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部主任。

  先后主持并参与上海市级、华师大校级课题十数项,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申银万国奖学金、能达奖教金等奖项。至今为止编著、翻译出版钢琴教材近十部,在《音乐艺术》《音乐探索》《Creative Arts in Education and Therapy》等国内外音乐核心与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读者评论

  作为一位准爸爸,陪老婆一起做胎教,让我们夫妻俩的幸福感直线上升。这本胎教故事书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美德和精神,能让胎宝宝接受到正能量的熏陶,宝宝出生后很容易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李刚勇 江苏惠居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工程师

  多年来从事幼师教育的我深有体会,喜欢看书的小朋友多数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能力强。而这些好学的孩子多数也有胎教的经历。这本睡前胎教国学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智慧、刻苦、友善等美德传递给胎宝宝,让胎宝宝不经意间邂逅国学智慧,在甜蜜温馨的氛围中进入甜美的梦乡。值得推荐!

  ——黎新菲 上海贝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幼师

  怀孕时每天给宝宝讲一个故事,妈妈高兴,宝宝聪明。国学是中华文化之精髓,书中的传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释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脍炙人口、意蕴深远,让宝宝从胎教就感受这些经典故事,伴随他快乐地成长。非常好!

  ——赵妍丹 上海国丹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护士

  我怀孕5个多月了,每晚我都会翻开这本书给肚子里的宝宝讲国学故事,这让我的心境变得特别安宁。国学故事的精髓、精美、超富想象力的手绘图,让我这个准妈妈增加了视觉的享受,并将这种美的感悟和国学的韵味传递给宝宝。

  ——谢翠翠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幸福街五巷 全职妈妈

目录

第一章 仁爱故事,孕育一个爱心宝宝……………………………………………… 017

仁爱 | 爱屋及乌………………………………………………………………………… 018

情意 | 千里送鹅毛………………………………………………………………………020

帮助 | 宋太宗雪中送炭………………………………………………………………… 022

融洽 | 琴瑟和鸣………………………………………………………………………… 024

奉献 | 神农尝百草……………………………………………………………………… 026

无私 | 祁黄羊荐贤……………………………………………………………………… 028

和平 | 昭君出塞…………………………………………………………………………030

思念 | 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32

分担 | 三个和尚………………………………………………………………………… 034

第二章 孝顺故事,孕育一个善良宝宝……………………………………………… 037

孝敬 | 黄香温席………………………………………………………………………… 038

英勇 | 木兰从军………………………………………………………………………… 041

温暖 |“ 家”字的由来… ………………………………………………………………044

团结 | 兄弟折箭 … …………………………………………………………………… 046

爱国 | 岳母刺字………………………………………………………………………… 048

勇气 | 缇萦救父…………………………………………………………………………050

坚持 | 孟母断织劝学…………………………………………………………………… 052

父爱 | 王羲之教子……………………………………………………………………… 054

第三章 智慧故事,孕育一个聪明宝宝……………………………………………… 057

机智 | 晏子使楚………………………………………………………………………… 058

动脑 | 曹冲称象………………………………………………………………………… 061

智慧 | 诸葛亮喂鸡……………………………………………………………………… 064

神机妙算 | 草船借箭…………………………………………………………………… 066

把握 | 胸有成竹…………………………………………………………………………070

聪明 | 岳飞沙上学写字 … …………………………………………………………… 072

担当 | 解铃还须系铃人………………………………………………………………… 074

节约 | 暖不忘寒………………………………………………………………………… 076

重点 | 画龙点睛………………………………………………………………………… 078

应变 | 司马光砸缸………………………………………………………………………080

智慧 | 诸葛恪得驴……………………………………………………………………… 082

幽默 | 郑板桥吟诗退小偷……………………………………………………………… 084

聪慧 | 王安石智胜厨师………………………………………………………………… 086

聪明 | 徐霞客志在天下………………………………………………………………… 088

第四章 诚信故事,孕育一个诚实宝宝……………………………………………… 091

守信 | 一诺千金的季布………………………………………………………………… 092

诚信 | 皇甫绩主动受罚………………………………………………………………… 095

诚实 | 曾子以身作则…………………………………………………………………… 098

诚实 | 诚实的晏殊………………………………………………………………………100

原则 |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102

信誉 | 城门立木………………………………………………………………………… 104

第五章 勤奋故事,孕育一个好学宝宝……………………………………………… 107

行动力 | 笨鸟先飞……………………………………………………………………… 108

勤奋 | 李密牛角挂书…………………………………………………………………… 110

钻研 | 米芾练字………………………………………………………………………… 112

刻苦 | 颜真卿练字……………………………………………………………………… 114

好学 | 开卷有益………………………………………………………………………… 116

好学 | 钟隐拜师………………………………………………………………………… 118

勤能补拙 |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120

钻研 | 韦编三绝………………………………………………………………………… 122

勤学 | 孙敬头悬梁……………………………………………………………………… 124

刻苦 | 苏秦刺股求学…………………………………………………………………… 126

勤学 | 车胤囊萤夜读…………………………………………………………………… 128

惜时 | 孙康映雪读书…………………………………………………………………… 130

勤学 | 祖茔读书………………………………………………………………………… 132

勤学 | 凿壁借光………………………………………………………………………… 134

恒心 | 铁杵磨成针……………………………………………………………………… 136

决心 | 韩建认字………………………………………………………………………… 138

勤勉 | 路温舒的“蒲草书”… ………………………………………………………… 140

勤奋 | 欧阳修借阅古籍………………………………………………………………… 142

专注 | 王羲之吃墨……………………………………………………………………… 144

学无止境 | 王献之依缸习字…………………………………………………………… 146

第六章 自强故事,孕育一个坚毅宝宝……………………………………………… 149

气节 | 苏武牧羊 … …………………………………………………………………… 150

气魄 | 夸父逐日………………………………………………………………………… 152

决心 | 鲁班学艺………………………………………………………………………… 154

虚心 | 唐伯虎潜心学画………………………………………………………………… 156

尊严 | 文天祥少年正气………………………………………………………………… 158

神奇 | 盘古开天辟地…………………………………………………………………… 160

自信 | 毛遂自荐………………………………………………………………………… 164

努力 | 祖逖闻鸡起舞…………………………………………………………………… 166

决心 | 破釜沉舟………………………………………………………………………… 168

英勇 | 完璧归赵………………………………………………………………………… 170

爱好 | 陆羽弃佛从文…………………………………………………………………… 172

第七章 谦虚故事,孕育宝宝海纳百川的胸怀……………………………………… 175

分享 | 孔融让梨………………………………………………………………………… 176

好学 | 孔子不耻下问…………………………………………………………………… 178

虚心 | 薛谭知错就改…………………………………………………………………… 180

求贤 | 三顾茅庐………………………………………………………………………… 182

知错能改 | 司马光的“警枕”… ……………………………………………………… 184

付出 | 孺子可教………………………………………………………………………… 186

谦虚 | 柳公权拜师……………………………………………………………………… 188

知错必改 | 唐太宗纳谏………………………………………………………………… 190

熟能生巧 | 卖油翁……………………………………………………………………… 192

志向 | 姜太公钓鱼……………………………………………………………………… 194

第八章 求真故事,孕育宝宝寻根问底的探索精神………………………………… 197

求真 | 百闻不如一见…………………………………………………………………… 198

求真 | 爱刨根问底的沈括……………………………………………………………… 201

探索 | 徐光启种棉花…………………………………………………………………… 204

果断 | 快刀斩乱麻……………………………………………………………………… 206

钻研 | 孔子学琴………………………………………………………………………… 208

求实 | 陶弘景菜园求学………………………………………………………………… 210

第九章 交友故事,孕育一个多交良师益友的宝宝………………………………… 213

认错 | 负荆请罪………………………………………………………………………… 214

环境 | 孟母三迁………………………………………………………………………… 216

友善 | 傅以渐对邻友善………………………………………………………………… 218

知音 | 高山流水遇知音………………………………………………………………… 220

友谊 | 管鲍之交………………………………………………………………………… 222

交友 | 管宁割席断义…………………………………………………………………… 224

才情 | 白居易诗进长安 … …………………………………………………………… 226

尊师 | 程门立雪………………………………………………………………………… 228

欢乐 |《 诗经·鹿鸣》……………………………………………………………………230

第十章 包罗万象故事,孕育一个视野开阔的宝宝………………………………… 233

春天 | 咏柳……………………………………………………………………………… 234

自然规律 | 拔苗助长…………………………………………………………………… 236

自然风光 | 北朝民歌:敕勒歌………………………………………………………… 238

神话 |“ 年”的传说… …………………………………………………………………240

风俗 | 重九登高………………………………………………………………………… 242

起源 | 百家姓的由来 … ……………………………………………………………… 244

美食 | 珍珠翡翠白玉汤………………………………………………………………… 248

真假 | 鱼目混珠………………………………………………………………………… 250

变通 | 守株待兔………………………………………………………………………… 252

虚假 | 叶公好龙………………………………………………………………………… 254

取舍 | 买椟还珠………………………………………………………………………… 256

自作聪明 | 画蛇添足…………………………………………………………………… 258

变通 | 刻舟求剑………………………………………………………………………… 260

真才实学 | 滥竽充数…………………………………………………………………… 262

清廉 | 清正廉明的包青天……………………………………………………………… 264

神话 | 女娲补天 … …………………………………………………………………… 266

思念 | 嫦娥奔月………………………………………………………………………… 268

纪律 | 奉公守法………………………………………………………………………… 270

神奇 | 神笔马良………………………………………………………………………… 272

机遇 | 伯乐与千里马…………………………………………………………………… 277

坚持 | 卞和献玉………………………………………………………………………… 280

专心 | 专心致志………………………………………………………………………… 282

音律 | 文姬辨琴………………………………………………………………………… 284

附录 读者售后服务专区……………………………………………………………… 287

精彩书摘

  仁爱‖爱屋及乌

  商朝末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虽然纣王已死,但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特别与众大臣商议:“进了朝歌,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丞相姜子牙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武王的弟弟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武王的另外一个弟弟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的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天下的臣民。”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从此可以安定了。

  武王颁下圣旨,让文武大臣、大小官吏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

  帮助‖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

  有年冬天, 天气特别冷,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凌子足足有一尺多长。太宗穿着毛皮外套,坐在烧得旺旺的炭火的屋子里还觉得冷。

  宋太宗心头一动,想道:“天气这么冷,我在温暖的屋里都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更冷。

  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有火烤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

  从此,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小故事大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奉献‖神农尝百草

  神农是神话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神农长的是牛头、人身,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当作粮食吃,哪些可以当作草药治病,谁也分不清。

  神农想到天帝的花园有奇花异草,说不定可以治病。便决定上天去看看。他选了一大捧瑶草,在走出花园时,碰到了天帝,天帝说这点瑶草治不了多少人的病的,给了他一根神鞭,可以鞭打识别草药有毒无毒。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一路走一路鞭。

  有一天,神农看到一种树叶,正好他口渴了,顺手摘了几片放在嘴里咀嚼。这一嚼,还真解渴,神农又扯了几把放进嘴里。这树叶一落进肚里,就上上下下地把里面的各器官擦洗得清清爽爽,像巡查似的,神农把它叫作“查”,就是后人所称的“茶”。神农断定这种树叶既解渴,又能解毒,他决定改鞭药为尝药,如果遇毒,就用它来解救。

  神农就这样一路走着,一路尝着百草。神农尝百草,经常要中毒,都多亏了“查”解救了他。据说被他尝过的花、草、根、叶,就有三十九万八千多种。他还尝出了麦、稻、稷、黍、菽能充饥,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但有一天,神农发现一株攀在树上的藤状植物,开着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那叶子还会一张一缩,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采了一些叶子放在嘴里咀嚼着。谁知这是一种有剧烈毒性的药草,叫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查”解毒就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神农的恩德和功绩,称他为“药王菩萨”。在我国的四川、湖北、陕西交界的地方,据说就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人们把这带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勤奋‖欧阳修借阅古籍

  我国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聪颖。但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没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在地上练字。欧阳修非常听话,跟着母亲的指导,在地上一笔一画地练字。终于,刻苦勤奋的欧阳修练成了一手好字。

  当时, 城南的李家藏书十分丰富, 欧阳修经常和李家的孩子李尧辅一起玩,时间久了,李家同意让欧阳修把书借回家去读。无论严寒酷暑,欧阳修从不间断,从不松懈。每当看到书里一些好的内容,他马上抄写下来,就这样,博览群书的欧阳修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欧阳修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也带动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最后欧阳修成了一代文豪,而李尧辅也成了秀才,这就叫“近朱者赤”。

  决心‖鲁班学艺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工匠世家,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发明家,被尊称为“木工的祖师”。

  鲁班小时候喜欢做手工,他听说终南山有个老师傅所做的木工艺品很精美。于是,鲁班告别了父老乡亲,千里迢迢来到终南山学艺。

  他到了一个破屋前,断定了这就是老师傅的家。他敲门没人答应,推开门一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正躺在床上睡大觉。鲁班轻手轻脚地把破斧、烂刨子收拾在木箱里,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一旁等老师傅醒来。直到太阳落山,老师傅才睁开眼睛坐起来。他请求老师傅收他为徒。

  老师傅说:“我要考考你,你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错了,你怎样来还怎样回去。”

  鲁班不慌不忙地说:“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来了,师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

  于是,老师傅问了他三个问题,鲁班的回答,老师傅感到很满意,终于答应收鲁班为徒。可鲁班的艰辛才刚刚开始,他把门后已长满锈的斧子、刨子、凿子一一不停的磨,磨了七天七夜,一件件都磨得闪闪发亮。随后,鲁班按照师傅的吩咐,足足干了36个白天36个黑夜,用自己磨的斧子去砍了一棵参天大树,然后用刨子砍成一个光滑大柁,用凿子在大柁上凿了2400个眼:600个方的,600个圆的,600个楞的,600个扁的。

  师傅看鲁班这样的好学、诚恳,把鲁班带到西屋。原来西屋里摆了好多模型,有楼有阁有桥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柜,各式各样,精致极了,鲁班把眼睛都看花了。鲁班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手艺学好,于是认真地研究起模型来。苦学了三年,把师傅所有的手艺都学会了。他带着自己磨的刨子、凿子和斧子,告别了师傅,下了山,为人们制造了许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还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虚心‖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

  九岁的时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画画水平,再次拜师学习,跟随大画家沈周老师学习绘画。

  唐伯虎的绘画功底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才短短一年时间,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

  老师的称赞让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细心的沈周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吃饭。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

  沈周老师笑着说:“老师今天高兴,有点喝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打开,通通风,好吗?”

  唐伯虎起身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他仔细一看,原来那两扇“窗户”竟然是画在墙上的,可看上去就跟真的窗户一样啊!唐伯虎的脸“刷”地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跪下来,对老师说:“请您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来跟随老师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决心‖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20万人马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把兵带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项羽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严惩不贷。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宋义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

  项羽忍无可忍,杀了宋义并取代了他,自己做了上将军。

  统帅了军队的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宿营的屋子统统烧毁,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虚心‖薛谭知错就改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秦青的人,他是著名的歌唱家,收了许多徒弟。其中一个叫薛谭的,聪明好学,进步也快,秦青很喜欢这个徒弟,准备把他所有的演唱技巧都教给他。

  一个夏天的晚上,薛谭来找秦青。秦青正准备睡觉,听见是爱徒的声音,起身打开门让他进来。“薛谭,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他关心地问。

  薛谭向老师作了一个揖,说:“老师,我觉得我已经掌握了唱歌的全部技巧,所以我想明天回乡去了,今天晚上,我是来拜谢师恩的。”

  秦青很惊讶,他都还没把自己全部的本领教给薛谭,他怎么说都学会了呢?秦青沉思片刻,并没有挽留薛谭,只是说:“你既然决定了,那么,明天一早我为你送行吧!”

  第二天一大早,秦青城外大道旁设宴为薛谭饯行。他说:“弟子回乡,为师很高兴, 让我为你唱一首歌吧!”然后他打着节拍,唱起了古人送别的歌。歌声高亢激昂、慷慨悲壮,萦绕于林间水畔,就连天上的白云也为他的歌声停住了,简直是绝妙到了极点。

  薛谭听着听着,渐渐惭愧地低下了头,急忙跪在老师的身边,叩头不止,说道:“学生不回家了,愿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秦青感到很欣慰,说:“薛谭啊,学无止境,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啊!”

  薛谭继续留在秦青的身边刻苦学习、深造。三年过去了,从没有提要回家的事。

  直到有一天,秦青跟他说:“现在,你已经完全掌握了我的唱歌技巧了,你可以回家了。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薛谭不住地点头,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中,然后感恩地拜别老师,回家去了。

  熟能生巧‖卖油翁

  宋朝有个叫陈尧咨的人,十分擅长射箭,能够在百步之外射中树的叶子,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于是陈尧咨非常自负,觉得自己的箭法了不起,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他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几乎全部射中靶心。引来围观的人喝彩不断。

  这时,一位卖油的老人家挑着担子经过,他停下来,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陈尧咨射箭,脸上并没有露出赞叹的表情,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陈尧咨看到老人家这样的表情,感到很生气,就走过去问:“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觉得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湛吗?”

  老人家平静地回答:“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你练得多了,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更加生气了,愤愤地说:“你竟敢轻视我的箭术!你给我说清楚,不说清楚不许走。”

  老人家不慌不忙地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能懂得这个道理。”说完,老人家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嘴儿上,然后用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瓢油,往盖着铜钱的葫芦嘴儿里倒。只见油都变成了细细的一条线流到葫芦嘴儿里。等油倒完了,铜钱上竟然连一点儿油星都没有。

  人们都开始惊叹起来,老人家笑着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听了老人家的话,再也不好生气,只得客客气气地给卖油的老人家鞠了一躬,让他走了。

  小故事大道理

  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的境界。

  ……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量身定制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风格自然流畅,旨在避免任何AI痕迹,并完全避开您提到的那本书的主题: --- 《古城烟雨:宋代风物与市井生活实录》 一部穿越时空,触摸宋代肌理的百科全书式读物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我们不再聚焦于朝堂的更迭与将帅的功过,而是将目光投向那片生机勃勃、充满烟火气的宋代大地。本书旨在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还原一个立体、鲜活、令人神往的宋朝社会全景。我们相信,真正的历史,藏在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藏在街巷的叫卖声里,藏在每一件精巧的瓷器和每一张精致的画卷之中。 第一部分:城池的脉搏——都会的结构与日常秩序 宋代的城市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本书首先深入剖析了当时的城市规划哲学与实际面貌。我们不仅会描绘开封和临安的宏伟格局,更会关注那些中小型州府的布局特点。 1. 坊市制度的瓦解与“夜市”的兴起: 传统的唐代坊市制在宋代彻底松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街道开放,更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缩影。我们详尽考察了夜市的繁荣景象,从姜饼摊的热气到更夫的梆声,还原了第一个没有“宵禁”的古代都市夜晚。通过分析《清明上河图》等图像资料,结合地方志的记载,我们重建了商业街区、住宅区与手工作坊区相互渗透的城市空间形态。 2. 交通与物流网络: 宋代漕运的发达是支撑其经济繁荣的命脉。本章细致梳理了京杭大运河沿线的物资流向,解读了“脚店”、“客栈”和“水站”在信息传递与货物集散中的关键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尝试将宋代的驿站体系与现代物流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古代商业运行的复杂机制。 3. 居住空间的变迁: 从士大夫的“宅邸”到平民的“合院”,宋代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和居住习俗的演变被系统梳理。我们探讨了“天井”在采光、通风和家族文化中的多重意义,并对比了南北方在建筑用材上的地域差异。 第二部分:生活的质地——衣食住行中的精致与创新 宋人的生活美学,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他们对“雅”与“俗”的平衡掌握得炉火纯青,将日常琐事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 1. “吃”的哲学:宋人的味蕾进化史: 告别了前代的粗犷,宋人的饮食追求精细与多元。我们详细介绍了宋代菜系的形成,从“炒”、“爆”、“熘”等新兴烹饪技法的普及,到茶、酒、糕点的精致化。书中收录了对宋代食谱典籍的考证,详细解析了当时流行的“香糟鲙”、“荔枝膏”等名菜的制作流程,并辅以现代厨艺的推测复原。此外,关于宋代饮茶文化的演变,从煎茶到点茶,再到“斗茶”的风俗,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说明。 2. 锦绣宋朝:纺织品与服饰的社会语言: 宋代的服饰不再是简单的等级符号,更融入了文人审美。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绫罗绸缎”的生产工艺,特别是宋代丝绸纹样的创新,如“暗花”和“纬线显花”技术。我们通过对宋墓出土文物和壁画的分析,还原了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妇女在日常、婚嫁和节庆场合的真实着装细节。 3. 物质的享受与科技的结晶: 这一部分关注宋代的日用工业品。瓷器不再是单纯的日用品,而是艺术品。我们详尽区分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烧制特点,并解释了“雨过天青”是如何炼成的。同时,对宋代的照明技术(油灯、蜡烛的改进)、取暖设施(炭炉)以及盥洗用品(皂荚、香粉)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展现了古代生活的舒适度。 第三部分:人与人的联结——社会交往与文化风尚 宋代社会结构趋向扁平化,市民阶层崛起,使得人际交往更加丰富多彩。 1. 娱乐的盛宴:瓦肆、勾栏与“市民的舞台”: 瓦舍勾栏是宋代文化活力的集中体现。本书详细描绘了这些专业化娱乐场所的运作模式,包括“说话”(说书)、杂剧、傀儡戏等表演形式。我们挖掘了宋代著名“说话人”的段子风格,并分析了这些娱乐活动如何影响了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 2. 社交礼仪与人情往来: 宋代士人对“礼”的重新阐释,使得交际活动也变得富有仪式感。从拜访的规矩、宴会的座次,到书信往来的格式,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社会行为指南。我们重点考察了“送礼”文化,分析了不同场合下,人们选择的赠礼种类(如字画、书籍、异地特产),以及这些赠礼所蕴含的深层人际信息。 3. 教育的普及与知识的流动: 印刷术的成熟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下沉。我们探讨了宋代书院与义学的兴起,分析了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刺激。通过对宋代私人藏书楼的考察,我们展现了知识分子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书籍和交流影响社会舆论。 --- 结语: 《古城烟雨》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考古报告,更是一次对“如何好好生活”的宋代实践的深度体验。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对宏大叙事的执念,走进那片被烟雨浸润过的古老街巷,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精致、活力与温情。这是一本能让你闻到墨香、听见叫卖、品尝到宋代味道的深度历史散文集。阅读它,如同与一位博学的宋代友人,在酒肆茶楼中,细数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日常珍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非常丰富,这一点非常难得。有的章节,为了忠实于原貌,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声音。但即便是这种古雅的文字,作者也做了细致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绝不会让人产生“看不懂”的挫败感。而另一些章节,可能是为了贴近现代读者的理解,语言又变得十分鲜活和口语化,节奏明快,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这种在“庄重”与“活泼”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位作者,也能根据讲述的主题和对象,调整自己的叙事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文学技巧的体现。它让整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单调,像是在品尝一道融合了多种烹饪技法的盛宴。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这本书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用心。它并非简单地将各种传统典籍的片段堆砌在一起,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不同的丝线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完整、坚韧的网。比如,它会首先介绍一个儒家的基本概念,然后自然地过渡到道家的相关论述,最后再用佛家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升华。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互补性和包容性。我以前总觉得这些思想体系是相互独立的,阅读此书后才领悟到,它们其实是在一个更大的哲学框架下相互支撑、共同作用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那些想建立起一套完整世界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阅读这本书的导读部分,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佩服。他没有采取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世界。那种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位学识渊博又和蔼可亲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述那些古老的智慧。其中有一段关于“孝悌”的阐述,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引用了看似陌生的古代典籍,却能用现代人都能理解的例子来加以解释,逻辑严密又不失趣味性。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看似严肃的道德规范,转化成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回想自己过往的一些言行,这对我个人的行为准则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修正作用。对于任何想要提升内在修养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偏学术或纯粹鉴赏类的书籍,但实际上,它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提供了很多极具操作性的指导。举个例子,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作者并非只是罗列规则,而是深入分析了古代圣贤在处理人际冲突时的心态和智慧。比如,在谈到“谦逊”时,他会结合现代职场中的沟通误区进行对比分析,让我立刻就能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对应的应用点。这种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让这本书的价值大大提升。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更像是一位随身的智慧顾问,随时可以翻阅,从中汲取应对复杂人世的处世之道。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建议应用到与家人的相处中,效果立竿见影,关系和谐了许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那种淡雅的米黄色配上精致的水墨画风,一下子就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息。我本来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看到这个封面,心里就认定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沉静下来的好书。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很舒服,油墨的味道也很清新,不是那种刺鼻的化学味,这让我对里面的内容更加期待。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方式,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晚上灯光不太亮的时候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吃力。我一直觉得,好的书籍不仅内容要充实,外在的呈现方式也同样重要,它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这本书在视觉上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请了一位很有品味的艺术家来设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美”的追求。这在当下很多追求快速出版、内容粗糙的书籍中,实在是一股清流。我甚至会忍不住把书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不仅仅是看内容,也是作为一件有格调的装饰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