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家庭必将孕育新的生命。而这个爱的结晶需要准妈妈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这个旅程不仅仅是指十月怀胎,还包括怀孕前的准备孕前准备工作没做好,如正吃着药呢,结果意外怀孕了,让自己陷入是不是要保住孩子的烦恼中;又如身子虚得很,却怀上了宝宝,让虚弱的身体担负了更加沉重的责任,母子的健康与安全都堪忧。即使身体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却在孕前没有储备好各类营养素,让宝宝的发育落后他人,也会让你在以后扼腕不已……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告诉计划怀孕的夫妻,怀孕不只是怀胎的十个月重要,提前做好怀孕的准备工作,对于准妈妈和胎儿都是不可缺少的。夫妻双方在孕前也需要掌握备孕常识,合理、科学地安排生活,储备足够的营养,把生理、心理状态调整好,以迎接“好孕”。
本书以孕育生命的时间为主线,按照每周一章的脉络设置,对妊娠过程中的保健细节、营养摄入、科学胎教进行全方位展示,语言生动活泼,力求让准爸爸、准妈妈们在轻松趣味的阅读中获得一些参考和帮助,完美怀孕从孕期保健、科学胎教开始!
张小燕: 医学博士,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武警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20余年,长期致力于高危妊娠管理、遗传学咨询及产科并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治。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病变的规范化诊治及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
Part1 掌握优生常识,备孕最棒一胎
成功受孕必备的4要素… ………………………… 2
要素1:功能正常的卵巢………………………………………… 2
要素2:畅通无阻的输卵管……………………………………… 3
要素3:健康良好的子宫………………………………………… 3
要素4:质和量兼具的精子……………………………………… 4
成功受孕必备的4个“最佳”… ……………… 5
最佳的受孕年龄——男女各有侧重…………………………… 5
最佳的受孕季节——秋季……………………………………… 6
最佳的受孕时间——排卵期…………………………………… 8
最佳受孕体位——男上女下…………………………………… 9
了解遗传对优生的影响……………………………12
10类人需做好优生咨询… ……………………………………… 12
了解遗传的奥秘… ……………………………………………… 13
智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 14
了解血型遗传规律表… ………………………………………… 15
外貌特征的遗传关系… ………………………………………… 16
容易把病传给孩子的几种情况… ……………………………… 18
近亲结婚易导致出生缺陷… …………………………………… 20
经科学证实的有趣遗传… ……………………………………… 21
Part1 掌握优生常识,备孕最棒一胎
孕前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23
重度贫血患者不能怀孕…………………………………………23
可以考虑怀孕的乙肝患者………………………………………25
哪些乙肝患者不能怀孕…………………………………………25
糖尿病患者受孕前须“过三关”………………………………26
心脏病患者孕前应进行咨询……………………………………28
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怀孕…………………………………28
孕前应注射的常用疫苗及时间…………………………………30
做好怀宝宝的心理准备…………………………34
孕前做好心理准备很重要………………………………………34
心情不好真的会影响怀孕………………………………………35
孕前7种心理会影响受孕…………………………………………36
孕前如何做好心理准备…………………………………………38
如何消除孕前心理压力…………………………………………39
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42
孕前检查到底有多重要…………………………………………42
哪些人最需要进行孕前检查……………………………………43
备孕女性孕前检查项目…………………………………………44
备孕男性孕前检查项目…………………………………………45
高龄女性的孕前检查项目………………………………………47
孕前剔除牙病防患于未然………………………………………47
Part2
备孕第1阶段:孕前180~150天
确定自己的理想体重……………………………………………48
有些女性孕前需要检查卵子……………………………………48
自我检测体内是否有毒素………………………………………50
建立有利于怀孕的生活方式……………………52
尽量避免和宠物近距离接触……………………………………52
孕前“修长城”越少越好………………………………………53
夫妻双方都要戒烟戒酒…………………………………………53
谨慎使用家用清洁剂……………………………………………54
孕前应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55
学会提高睡眠质量………………………………………………56
提前停服口服避孕药……………………………………………57
养成有利于怀孕的工作习惯……………………59
远离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59
空气干燥是“慢性杀手”………………………………………60
纠正跷二郎腿的习惯……………………………………………61
记得别把工作带回家……………………………………………61
远离医务污染和化工物质………………………………………62
妻子应暂离一些工作岗位………………………………………62
提前驱逐影响怀孕的常见病……………………64
宫颈糜烂,易造成经久不孕或孕后流产………………………64
阴道炎,容易导致不孕或孕后细菌感染………………………65
盆腔炎,容易造成输卵管粘连…………………………………66
便秘,易导致输卵管功能受损…………………………………67
建立有利于怀孕的生活方式……………………70
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70
改掉不吃早餐的坏习惯…………………………………………71
孕前储备营养不可盲目进补……………………………………73
女性孕前不可盲目节食减肥……………………………………74
不要盲目使用阴部护理液………………………………………75
男性要注意清洗“卫生死角”…………………………………76
做好孕前营养准备工作…………………………78
自我检测孕前是否缺乏营养……………………………………78
孕前饮食加强营养的原则………………………………………79
上班女性孕前应注意健脑饮食…………………………………81
巧用食物清除体内蓄积毒素……………………………………82
贫血女性要注意补充铁元素……………………………………83
素食女性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85
建立有利于怀孕的运动方式……………………87
夫妻孕前需要适当的运动锻炼…………………………………87
最适合备孕女性的4种运动………………………………………87
女性宜做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89
女性宜做保持乳房健美的锻炼…………………………………92
女性经期运动注意事项…………………………………………94
男性要避免剧烈运动……………………………………………95
男性要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96
评价三: 这本书的实用性确实体现在它的“速查”属性上,这点无可厚非。我比较了一下市面上其他几本同类书籍,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对于各种“禁忌”和“建议”的边界划分得相对清晰。比如,在饮食禁忌这一块,它没有用模棱两可的措辞,而是明确指出哪些成分在特定孕期阶段需要严格规避。然而,我发现它在处理“个体差异性”问题时略显不足。例如,对于有慢性病史(如轻微甲状腺问题)的备孕女性,书中的建议似乎都是基于“健康人群”的标准模板,缺乏对如何根据自身病史调整方案的细致指导。再者,它在介绍维生素补充剂时,更侧重于“吃什么牌子好”的表层推荐,而不是深入讲解不同品牌产品的吸收率差异和成分活性问题。我希望它能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而不是一个只负责报菜名的导购。对于追求精准、个性化方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文献交叉参考。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很讨喜,拿在手里阅读体验不错,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在我看来,它在“前沿信息”的更新速度上可能略显滞后。比如,关于现代孕期筛查技术,如NIPT的普及和解读,书中的介绍比较基础,没有涵盖到最新的技术迭代,也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医疗政策变化做出相应的提示。更重要的是,在“产后恢复”的展望部分,内容戛然而止于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对于产后抑郁的识别、盆底肌修复的长期规划以及重返职场的心理建设等,几乎没有涉及。我希望一本命名包含“准备”的综合性书籍,能提供一个更完整的“从零到一”的生命周期视图。它更像是一本详尽的“预备阶段手册”,为进入产房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和知识准备,但在后续的“战后重建”和长期健康维护方面,信息量显得有些单薄,读完后仍有许多“下一步该怎么办”的疑问悬而未决。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给人一种非常现代又很专业的感觉,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死板。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孕期营养和产后恢复的指南,结果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快速查询”。它不像我之前看的那本厚厚的医学专著,里面塞满了复杂的术语和晦涩难懂的图表。这本小册子(我这么叫它是因为它真的很轻便)的排版非常清晰,信息点都浓缩得很到位。比如,关于备孕期间的叶酸补充剂量和时间点,它直接用了一个醒目的表格呈现出来,我翻阅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常见问题解答”部分的处理方式,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回答了比如“孕早期可以吃哪些水果”、“运动强度如何把握”这类我最关心的日常问题。虽然它没有深入到基因学或者最新的辅助生殖技术层面(这也是我原先期待能多看到一点的内容),但对于像我这种首次备孕,时间有限,需要快速获取可靠基础信息的“小白”来说,它的即时参考价值非常高。感觉它更像一个高效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需要坐下来精读的教科书,适合放在床头或包里随时翻阅。
评分评价四: 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在“科学严谨性”和“大众易懂性”之间做出了一个非常平衡的尝试。它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时间轴来展示从基础体检到成功受孕的各个阶段,这对于逻辑思维强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我尤其欣赏它对“生儿生女”这个在中文语境下颇为敏感的话题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直接鼓吹任何玄学方法,而是用一种客观的态度介绍了医学上已知的影响因素,并强调了均衡营养和良好生活习惯才是决定健康宝宝的关键。但是,这本书的“备孕工具”属性似乎盖过了“情感陪伴”的维度。我本期待它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与伴侣进行有效沟通的脚本或者案例分析。例如,当夫妻双方对于要不要二胎、何时要二胎产生分歧时,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思路相对保守和笼统,更侧重于“生理时机”,而对“情感磨合”的篇幅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它更适合那些目标明确、执行力强的伴侣阅读。
评分评价二: 我阅读完这本《孕前准备+生儿生女速查》后,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方法论”和“心态调整”方面提供的帮助相对薄弱了一些。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伴侣双方如何共同面对压力、如何构建支持系统,或者在进入试孕阶段后,如何处理心理落差的深度探讨。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checklist”式的指南。它详尽地列出了孕前需要做的医学检查项目、不同月龄胎儿的发育里程碑,甚至还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如何根据传统习俗和一些生男生女的民间说法进行准备——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信息有点混杂,不如纯粹的科学指导来得痛快。当我翻到后面的“宝宝护理”部分时,发现它更多是关于生理指标的记录和常见病症的初步识别,对于如何建立亲子依恋、如何进行早期感官刺激等“养育软技能”的着墨不多。总而言之,它在“硬知识”上很扎实,但在“软技能”和“心理解读”上,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感觉更像是一本偏向于“身体准备”的指南,而非“全方位育儿预备役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