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京東專享買一本書送一本書。
2017新書《小道理:分寸之間》:地産界思想傢、商界哲人、暢銷書《野蠻生長》《理想豐滿》《行在寬處》作者馮侖新作。馮侖集數十年人生感喟與商界經驗,以具有馮氏特色的勁爆、麻辣而深刻的“馮子論語”為基礎,淺入深齣談論理想、人生、圈子、地産、創業、金錢等,與商界精英們縱論房産江湖,分享商道秘笈;與年輕人漫談理想人生,閑話分寸之間。
贈送《人生就是和自己過不去》:蔡明、陳曉、陳嚮東、馮侖、馮軍、黃怒波等21位成功人士聊熱點、談時勢、侃八卦,縱論商業江湖,分享成功智慧,品味人生百態。21位風雲人物暢談不為人知的奮鬥青春與事業堅守,真情流露;商界成功人士的人生徹悟、成功哲學,觀點幽默睿智、尖銳犀利;在這裏能觸摸時代脈搏,把握熱點資訊,在先行者們的嘗試中尋找創業以及人生的經驗;
內容簡介
地産界思想傢、商界哲人、《野蠻生長》《理想豐滿》《行在寬處》作者馮侖新作《小道理:分寸之間》。
馮侖集數十年人生感喟與商界經驗,以獨具馮氏特色的勁爆、麻辣而深刻的“馮子論語”為基礎,淺入深齣談論理想、人生、圈子、地産、創業、金錢等,與商界精英們縱論房産江湖,分享商道秘笈;與年輕人漫談理想人生,閑話分寸之間。
作者簡介
馮侖,商界思想傢,帶領萬通前進25年,守正齣奇,踐行理想,築夢踏實。他是民營企業的布道者,體察曆史,探究現實,勤於思考,樂於分享;他是社會公益的先行者,從學習國外先進到成立萬通公益基金會,發起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知行閤一;他是一個平和的人,有著智者的光輝和仁者的魅力。
精彩書評
眾多大腕集結推薦:他的理想真的很豐滿,我記著這個:把理想當中藥吃,效果看堅持!
——馬雲
馮言馮語,有情有性,無忌無諱,見仁見智。
——柳傳誌
馮侖這個人,聰明*頂,俠義肝腸。嬉笑色罵皆文章,百計韆心成萬通。
——王石
馮侖幽默、敢擔當,對許多事物的理解非常獨到、非常智慧。
——李開復
馮侖對我來講是永遠遙不可及的人物,他就是我麵前的一座山,永遠越不過去。
——潘石屹
目錄
自序:仰麵的婆姨低頭的漢 001
第一章 理想時間 001
好人談理想,壞人隻談錢 002
理想就是把牆上的美人變成炕上的媳婦 005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007
理想是保健品,不是速效救心丸 010
理想不能改變,過程可以妥協 012
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014
吃虧是偉大的第一步 016
偉大首先在於管理好自己,而不是領導彆人 019
偉大是熬齣來的 021
偉大是事後的追溯,不是事先的設計 023
偉大也有“陰部” 025
第二章 自在為人 029
人生有多少上坡,就會有多少下坡 030
人生發展五部麯:好人、能人、英雄、偉人、聖人 032
成功取決於你想要還是一定要 034
君子立恒誌,小人恒立誌 037
要想尿得遠,就得站得高 041
立中等的誌,先做好自己的事 043
學曆是銅牌,能力是銀牌,性格是金牌,理想是王牌 044
把大道理留給自己,把小道理留給彆人 047
選擇就是放棄,自由就是枷鎖 050
大時代的人管閑事,小時代的人疼自己 052
每一代人都很牛,隻是沒到時間 055
年輕時候受苦是福氣,老的時候受苦是煎熬 057
人類曆史由“傻根”創造 060
死纏爛打,人生不留遺憾 063
第三章 關係成本 067
男人跟金錢走,女人跟感情走 068
女人永遠是男人的老師 071
女人“依賴”男人,男人“圈養”女人 073
老男人要玩,小男人要思考 076
追求愛情,順便結婚 078
結婚是誤會,離婚是理解 080
更年期之後,男女之間纔有真正的友誼 083
朋友之間就該人走茶涼 085
真朋友得看追悼會 088
第四章 摺騰房子 091
5歲娶媳婦不是機遇,15歲生孩子不一定會當爹 092
住房問題是青春痘,扛一段時間就會自然解決 094
未婚女性推動房價上漲,離婚女性促進社會財富重新分配 096
房價漲不漲有跡可循 099
房地産行業是給城市化按摩的 101
房企三種發展模式:地主加工頭,廠長加資本傢,導演加製片 104
地産商的使命是創造最具價值的固定的人造空間 107
收租法則: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 109
中國房地産市場已過“青春期” 112
傳統商業地産不看政府怎麼做,要看電商怎麼做 114
商業地産要勇於被互聯網“ ” 117
房企轉型:靠兒子不如招女婿 119
房企像喝酒的人,政府管喝酒秩序 121
第五章 創業底綫 125
人生不能輕言創業 126
要想當爺,得先當孫子 128
要像女人對待終身大事一樣選擇閤作夥伴 131
創業得用女性思維,在安全情況下找快樂 133
創業,首先得站起來,接著再活下去 135
用太極的招式防守,用氣功的章法進攻 137
做生意就像過日子 140
創業最忌“到錢就止步” 144
第六章 全球效率 147
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148
吃軟飯、戴綠帽、掙硬錢 151
低風險、中速度、高迴報 153
全球觀、中國心、專業能力、本土功夫 155
資本社會化,公司專業化,經理職業化,發展本土化 158
順天應人,守正齣奇 161
小姐心態、寡婦待遇、婦聯追求 163
中國式做人,紐約式做事 166
麵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168
爭的有麵子,讓的有尊嚴 171
“熟人”讓中國效率低下 173
第七章 公司力量 177
好公司應當自己一句話說清楚,彆人一眼看得懂 178
做公司就好比種蘋果 180
上市公司是奧運會上的劉翔,非上市公司是村裏的狗蛋 182
寜打一口井,不挖十個坑 186
行業的市場規模限定瞭企業的增長邊界 188
人在江湖走,都要有點兒魄力 190
前半夜想想彆人,後半夜想想自己 192
承認失敗是對自己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拿刀砍自己 194
民營企業也需要“抱團取暖” 196
讓死亡來為自己指路 199
民營企業三大死法:政商關係、亂集資、商業競爭 201
民營企業要下好“分傢”這步棋 203
第八章 在商言商 207
革命是身體的本錢 208
打鐵尚需自身硬 211
巴結群眾,重用自己 213
資本傢的工作崗位,無産階級的社會理想,士大夫的精神享受 217
好的企業就像一座廟,看誰能成為大和尚 220
人無廢人,器無廢器 223
看彆人看不到的地方,算彆人算不清的賬,管彆人不管的事 226
站在未來安排今天 229
心平纔能氣和,氣和纔能人順,人順纔能做事 232
心大瞭,事兒就小瞭 234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嚮寬處行 237
第九章 錢的是非 241
心離錢越遠,錢離口袋越近 242
錢心跟著人心走 245
掙錢像孫子,花錢像大爺,送錢像君子 247
掙錢去美國,看錢去歐洲,花錢在亞洲 249
時間是投資品,也是消費品 253
守本分,有期待,善錶達 255
企業傢要謹記“後半夜吃肉”的傢訓 258
不要彆人進洞房,自己瞎高潮 260
中國企業傢成為喬布斯:有素質,缺土壤 262
富人的財富早晚是大傢的,不必仇富 264
被逼捐錢等於被人強奸 267
做公益如“大姑娘新婚”——幸福又糊塗 269
精彩書摘
把大道理留給自己,把小道理留給彆人大道理是少數人做,而多數人說的道理,如高瞻遠矚、任勞任怨、自強不息,敢於負責任等,整個過程比較痛苦,要留給自己;小道理是所有人都做,但是不說的道理,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事兒。
凡是大道理,不可能令人舒服,比如高瞻遠矚、胸懷坦蕩、自強不息、含辛茹苦、兢兢業業、堅忍不拔、剋己奉公、鞠躬盡瘁,沒有一個是能讓感覺器官舒服的事兒;紙醉金迷、文恬武嬉、花天酒地、吃喝嫖賭、坑濛拐騙、巧取豪奪、為非作歹,罪惡的事都是器官上快樂的事兒。
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都能夠把大道理留給自己,把小道理留給彆人。比如我們講奉獻,平凡的人總是讓彆人奉獻,還有一套說辭,說得冠冕堂皇的,可輪到自己,卻偷偷摸摸的隻知道索取。而想有所作為的人真把這事當真。幾年前,我的同學王斌來找我,要叫上我和匯源的老硃等人一起發起愛佑華夏公益基金,這是民間可以做公益慈善的法規齣颱後的第一個私募公益基金。我們幾個人捐瞭一些錢,就發起成立瞭。早期我們做瞭一個耳蝸的項目,就是給一些有聽力障礙的聾啞人裝上特彆的耳蝸設備,可以矯正和提高他們的聽力,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他們的聽力甚至可以逐步接近正常人的聽力水平。老硃和那些孩子、傢長認真地交流,他時而蹲下,時而站起來,時而拍拍孩子,時而說說話,時而試一試儀器,我也被他所感染,認真地投入到這件事情中。隨著愛佑華夏基金的不斷發展,我們進一步參與瞭幫助艾滋孤兒、先天性心髒病孤兒、孤殘兒童等項目。為瞭這些項目,老硃投入瞭很多時間和精力,他認真地研究、想辦法。從這些事情上,我看到瞭老硃作為一個好人、厚道人和寬廣親近的善良之輩所錶現齣的人性光芒。愛佑華夏基金目前已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兒童心髒病基金,成功救助瞭一大批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兒童,得到瞭民政部的大力錶揚。這離不開老硃對公益事業的熱心、誠懇和執著,當然還包括理事長王斌,還有後來參加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各路朋友對愛佑華夏所傾注的努力。
還有一個人,崔永元。小崔怎麼感動我?原來我倆很不搭界,相信他對“黑心開發商”也抱有不滿。剛開始我覺得小崔有點裝,講長徵理想什麼的,後來,聽一個朋友介紹說他在做口述史。我對此也沒有什麼直觀的認識,隻知道他在做事兒嘛。有一次我們在香格裏拉見麵,他送我一些小人書和他們口述史的資料,當時我覺得挺好,但是沒有更深刻的認知。後來一個夏天,我把這個故事講給王石聽,帶著王石去瞭他們的一個工作室。到瞭工作室以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花瞭十幾二十年在做一件事——記錄當下中國人的狀態,而且他還為此到處籌資,默默無聞地乾事,不為任何名利。這是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男人,這個男人自己都快抑鬱瞭,還在操心這個民族的曆史是不是被記錄下來。這感動瞭我,也感動瞭王石,我和小崔就成瞭好朋友,我也參與到口述曆史的活動,來和他們一起共同記錄這樣一個時代。
……
小道理:分寸之間 一本關於生活藝術的探索,一次關於人際智慧的啓迪。 《小道理:分寸之間》並非一本教條式的行為指南,也不是一本堆砌名人語錄的拼湊集。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生活體驗分享,一次對那些在日常瑣碎中閃耀著光芒的“小道理”的細緻梳理與品味。作者以一種極為真誠、溫潤的筆觸,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分寸”之美的旅程。 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生活的智慧並非總是隱藏在宏大的理論和復雜的公式裏。它更多地體現在我們與他人交往時的細微之處,體現在我們處理復雜情緒時的微妙平衡,體現在我們麵對選擇時的審慎考量。作者並不急於給齣普適性的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細膩的觀察和富有洞察力的反思,引導讀者去體悟“恰到好處”的境界。 理解“分寸”: “分寸”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承載著深厚的哲學意味。它既是物理空間的尺度,也是人際關係的邊界,更是心理活動的界限。在《小道理:分寸之間》中,“分寸”被賦予瞭更廣泛的含義,它關乎: 語言的藝術: 如何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詞語,錶達恰當的意思,既能傳達善意,又能避免冒犯,還能留下餘味。這不僅僅是說話技巧,更是對他人感受的尊重和對信息傳播效果的考量。例如,麵對批評時,是選擇激烈反駁,還是冷靜傾聽,再選擇性采納?在贊美他人時,是空泛的溢美之詞,還是精準的細節捕捉?書中會通過一些生活化的場景,探討這些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問題。 情感的拿捏: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保持獨立,在疏遠中傳遞溫暖,在付齣中不失自我,在接受中感恩戴德。情感的錶達需要分寸,過度的索取會令人窒息,而過度的壓抑則會造成隔閡。書中會探討如何把握愛與被愛的分寸,如何處理愛恨交織的復雜情緒,如何在友情中找到平衡點,既能共享喜悅,也能分擔憂愁。 行為的邊界: 在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如何給予關懷;在堅持自我原則的同時,如何適應環境;在追求目標的同時,如何避免乾擾他人。行為的分寸,體現在我們與社會、與他人的互動模式中。它要求我們審慎自己的每一個行動,思考它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在社交場閤,如何禮貌地拒絕不必要的邀請?在工作環境中,如何委婉地錶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欲望的節製: 如何在物質豐富與精神滿足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不迷失初心,如何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不沉溺享樂。欲望的節製,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書中會探討如何認識並管理自己的欲望,如何在物質的誘惑與精神的追求之間做齣明智的選擇,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內容呈現: 《小道理:分寸之間》的每一章節,都仿佛是一扇通往生活深處的窗戶。作者並非以說教者的姿態齣現,而是以一個同行者的身份,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故事驅動: 書中的大量篇幅,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展開的。這些故事可能來源於作者的親身經曆,也可能來源於對周圍人和事的觀察。它們並非驚心動魄的傳奇,而是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而,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的場景,蘊含著深刻的生活智慧。比如,一段關於如何巧妙化解同事間的誤會的對話,一次關於如何麵對傢人無私付齣的反思,一個關於如何在孩童教育中把握適度原則的觀察。這些故事,真實而鮮活,讓讀者在閱讀中産生強烈的代入感,並在故事的結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道理”。 細緻入微的觀察: 作者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分寸”所在。例如,一個眼神的交流,一個肢體的微小動作,一句不經意的口頭禪,都可能傳遞齣豐富的信息。書中會剖析這些細節背後的含義,幫助讀者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精準地把握“分寸”。 溫和的引導式反思: 作者不會強迫讀者接受任何觀點,而是通過提齣問題、引發思考的方式,引導讀者自行探索。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例如,在探討“如何拒絕”時,作者可能會先描述一個尷尬的拒絕場景,然後拋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如何迴應,纔能既守住底綫,又不傷和氣?”這樣的提問,能夠激發讀者內心的思考,促使他們結閤自身經曆,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 語言的精巧: 書中的語言,如同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動化。句式流暢,詞語精準,讀起來不覺晦澀,反而有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每一句話的組織,都力求達到“恰到好處”的境界,正如書名所傳達的意境。 情感的共鳴: 作者的文字中充滿瞭真摯的情感。無論是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理解,還是對未來的期許,都流露著一種溫和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輕易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引發深切的情感共鳴。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覺得作者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你的耳邊輕聲訴說,分享著那些關於生活的美好與不易。 本書的價值: 《小道理:分寸之間》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領,一種心智的磨礪。閱讀這本書,你可能會: 提升人際交往的智慧: 學會更有效地溝通,更恰當地錶達,更深入地理解他人,從而建立更健康、更穩固的人際關係。 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從容: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學會管理情緒,不再為小事所睏擾,擁有一顆安寜的心。 培養審慎的判斷力: 在麵對選擇時,能夠更清晰地權衡利弊,做齣更明智的決定,避免不必要的遺憾。 發掘生活的細微之美: 重新審視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發現其中蘊含的樂趣與哲理,提升生活的品質。 成為更好的自己: 通過對“分寸”的理解與實踐,不斷完善自我,成為一個更成熟、更豁達、更有智慧的人。 本書適閤誰閱讀?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 正在摸索人際交往的規律,渴望獲得一些實用的生活指導。 職場人士: 在工作環境中需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係,提升溝通效率和協作能力。 傢庭中的每一位成員: 無論是在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還是長幼關係中,都希望找到更好的相處之道。 任何渴望提升生活品質、追求內心成長的人: 想要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智慧。 《小道理:分寸之間》是一本值得你反復品讀的書。它不會給你速成的答案,但會給你持續的啓迪。每一次閱讀,都可能因為你心境的不同,而從中領悟齣新的道理。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在“分寸之間”,尋覓生活的真諦,活齣生命的精彩。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優雅地生活、如何智慧地與世界互動的深刻探索。它將幫助你理解,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那些細微的“分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