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淑怡... 编
图书标签:
  • 茶道
  • 生活美学
  • 幸福感
  • 自我成长
  • 禅意
  • 慢生活
  • 心灵治愈
  • 日本文化
  • 人生哲理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文化发展
ISBN:9787514215939
商品编码:27138898463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 作者:(日)森下典子|译者:夏淑怡
  • 定价:39.8
  • 出版社:文化发展
  • ISBN号:978751421593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3-01
  • 印刷时间:2017-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35
  • 字数:11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在日本流传20多年,被**是“茶道心灵**”! 李曙韵、祝晓梅、解致璋等各路茶道名家强烈**:“懂茶、惜茶之人不可能错过的好书”! 一个年轻人,懵懂地探入千年茶道,从不解、排斥,到熏染、奉行,渐渐玩味无尽的茶幸福。森下典子笔下25年的茶生活,正是茶道真味,行止规矩,却暗合自然。虽似轻描淡写,却如茶味上心,飘香不*。 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这样。 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会。若有重要的人,就把握机会好好在一起,慢慢吃,慢慢爱。即使与同一个人多次相见,每一次也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遇一次的心情。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是一位日本茶人习茶二十五年的生活日志,作者恬淡低调的文字风格,一如修行多年的茶人姿态。

内容提要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是日本 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 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
     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 ,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 “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 随心动。”“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 西才重重放下。”“只欣赏当下的美好。才是智慧美 好的人生。”…… 本书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经《碧严录》, 意指透过修行改变心境。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 ,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 中,心境已然不同!

作者简介

夏淑怡东吴大学日文系毕业,曾任职于《日本文摘》、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等,现为专职译者。 森下典子,1956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毕业。曾任《周刊朝日》“事件园地”专栏采访记者;1987年后以专栏写作经验,出版《典奴温度计》,此后在多家杂志发表报告文学、随笔等。20岁开始学习茶道,迄今持续中。著作包括《典奴日本导览》等,现居横滨。

目录

**序一 茶烟几缕,黄鸟一声…… 解致璋
**序二 空谷足音 祝晓梅
**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志 李曙韵
前言
序章 所谓的茶人
第一章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章 自然上手
第三章 集中精力于“当下”
第四章 观有所感
第五章 目睹真品
第六章 品味季节
第七章 五感与自然相系
第八章 用心于当下
第九章 顺其自然过日子
第十章 这样就好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别离
第十二章 倾听内心深处
第十三章 雨天听雨
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
第十五章 放开眼界,活在当下
后记


《时间的织物:从日常碎片到生命美学》 一部关于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深度、重塑时间感知,并构建个人精神秩序的深度札记。 本书并非关注某一项特定的技艺或仪式,而是深入探讨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普遍面临的“时间失重”与“意义匮乏”的困境。它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沉思和细腻的观察,引导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匆忙略过的日常瞬间,将它们视为构建完整人生的重要基石。全书围绕“时间感知”、“日常重构”和“内在秩序”三大核心主题展开,旨在提供一套实践性的思维框架,帮助读者将时间从线性的、可耗尽的资源,转化为可以被精心编织、充满质感的生命织物。 --- 第一部分:流逝的幻觉与时间的质地 现代人对时间的体验常常是碎片化和焦虑的。我们似乎永远在追赶一个看不见的终点,却忘记了行走本身的美感。本部分将首先解构这种“流逝的幻觉”,探讨时间在不同心境下的主观形变。 1.1 “效率陷阱”与时间的异化 作者首先批判了将时间完全等同于效率和产出的现代商业逻辑。这种逻辑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都量化为可衡量的价值,导致我们在休息时也会感到负罪感。我们开始“管理”时间,却最终被我们所管理的时间所奴役。书中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空闲时间”概念的考察,揭示了现代人对闲暇的恐惧,以及如何将“无所事事”污名化。 1.2 慢下来的必要性:从“快”到“深” 本书提出,真正的效率并非源于速度,而是源于深度投入。深度投入需要时间去沉淀、去感受环境的细微变化。作者深入分析了心理学中关于“心流体验”的机制,并将其引申至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走路、吃饭、等待。重点在于,如何有意识地拉长那些“被压缩”的瞬间,让经验获得充分的饱满度。 1.3 重塑“当下”的边界 我们常说“把握当下”,但“当下”究竟如何界定?本书认为,当下并非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持续的、由记忆和预期共同塑造的场域。通过描述几种冥想与专注力的练习,引导读者练习对感官输入进行“无评判的接收”,从而将“未来的担忧”和“过去的懊悔”从当前的体验中剥离出来,使时间感知回归其最原始、最丰富的状态。 --- 第二部分:日常的炼金术:碎片化生活的再组织 如果说时间是流动的河水,那么日常活动就是河流中的鹅卵石。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精心的选择和安置,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动,散发出精神性的光芒。 2.1 整理空间,整理心绪:环境的暗示力量 本书强调,物理环境对我们的时间感知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与单纯的“清洁”不同,这里的“整理”是一种对“意图”的声明。作者探讨了如何通过对工作台、阅读角、乃至厨房台面的精心布置,来触发特定的行为模式和专注状态。例如,一个特定的工具只在完成特定任务时被取出,这种仪式感本身就界定了时间的起止。 2.2 进食的暂停与连接 本书对现代人快餐式的进食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进食不应只是营养的摄入,而是身体与外界进行深度交流的时刻。书中提供了关于如何将“一餐”转化为一次“微型仪式”的实践建议:关注食物的来源、质地、气味,以及与同伴的交流质量。这种有意识的暂停,是对身体和心智的“强制性休息”,是对抗时间流逝焦虑的有力武器。 2.3 学习的“惰性”与知识的内化 我们通过阅读、听讲座来“获取”知识,但知识只有被内化才能真正属于我们。作者提出了“惰性学习法”——即在接触新信息后,刻意留出一段不进行任何新输入的时间,让大脑自行进行连接和消化。这种“无用”的时间,恰恰是智力成长的关键温床。 --- 第三部分:构建内在的秩序:生命的稳定锚点 当外部世界充斥着不确定性时,个体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内在稳定系统。本部分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个人化的“锚点”和“节奏”,来抵御外界的喧嚣,实现精神上的自洽。 3.1 建立私人的“非效率区”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不为任何外部目标服务的领域,这是精神自由的领地。这并非指娱乐,而是指那些纯粹基于兴趣、不求结果的活动——比如在笔记本上随手涂鸦、研究一种植物的生长、或是学习一门无人问津的古代语言的皮毛。这些活动是心智的“减压阀”,它们确认了人的价值超越其社会生产力。 3.2 节奏的发现与坚持:个人的“节律” 本书主张,放弃试图适应一个统一的、全球化的时间表,转而发现并尊重自身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节律。我们是“百米赛跑者”还是“马拉松跑者”?我们更适合在清晨还是深夜进行深度工作?通过长期的自我观察,记录自己的精力曲线,并据此调整日程,而非被外部的“最佳时间表”所裹挟。这种对自身节律的尊重,是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关键。 3.3 “完结”的艺术:处理未竟之事 现代生活充斥着无数“未读”、“未回”、“未完成”的任务,它们像幽灵一样消耗着我们的注意力。本书提供了一种处理“未竟之事”的哲学方法:不是强迫自己完成它们,而是对其进行清晰的“标记”或“封存”。对于短期内无法完成的任务,进行一次正式的“搁置仪式”,承认其存在,但暂时解除对其的即时关注义务。这种对任务的结构性处理,能极大地释放精神空间,让人重新专注于手头真正重要的事情。 --- 结语:生活的诗意与回响 《时间的织物》最终落脚于一个信念:幸福并非遥远的终点,而是我们对此刻瞬间的感知质量所决定的。当我们学会编织时间,将每一个微小的日常动作都赋予意图和美感时,生命便不再是匆忙的逃亡,而成为一场有回响的、持续的创造之旅。它邀请读者放下对“完美生活”的执念,转而拥抱“充实生活”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来平静和治愈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找到一份内心的安宁变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书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瞬间吸引了我,它似乎承诺了一种简单而深刻的幸福感,一种与日俱增的、源自生活本身的喜悦。我并非茶道专家,对茶道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皮毛,但我相信,任何一种能够传承千年的文化,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窥探到茶道中蕴含的那些关于“幸福”的秘密,或许它能教我如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学会用一种更温柔、更专注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去体会“日日是好日”的美好境界。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生活需要一些“慢下来”的时刻,去感受周遭的世界,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匆忙,而忽略了对细节的体味。我一直对日本的一些传统文化,尤其是茶道,有着莫名的好感,觉得那是一种将生活艺术化、哲学化的极致体现。书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就给了我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联想,仿佛翻开它,就能走进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世界。我渴望了解,在这“十五种幸福”背后,究竟隐藏着茶道怎样的智慧?它如何能够将日常的饮茶,升华为一种能够带来持续幸福感的生活方式?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能够让我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之美,去发现并珍惜属于自己的“好日”的力量。

评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为《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的书,封面淡雅,书名又有一种禅意,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觉得,生活里总是有太多的不确定和焦虑,想要找到一种宁静,一种可以让内心安定的力量。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尤其是茶道,怀有好奇,总觉得那是一种极致的仪式感,一种与自然、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我一直幻想,在一个阳光洒满的午后,身着和服,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抹茶,感受那份细腻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时间仿佛静止,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逝。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种理想生活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看看茶道究竟是如何将“好日”的幸福,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那种由内而外的舒展和满足。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可以实践的智慧,一些能够让我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不平凡的喜悦和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了,感觉自己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每天都在为各种琐事奔波,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都让我觉得有些疲惫。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助我放慢脚步,重新找回生活节奏的方法。我听说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专注的精神,来达到身心平衡的途径。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生活里,是不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仪式感?是不是因为太过于追求效率和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美好?这本《日日是好日》,书名就透着一股子朴实而深刻的哲理,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启示,让我明白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从容,让每一天,都可以过得有滋味,有温度。

评分

最近,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构成了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丰裕?还是成就的满足?总觉得,这些外在的东西,似乎都无法填补内心深处的某种空虚。我开始反思,或许幸福的源泉,并不在于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在于如何经营好眼前的每一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好”。《日日是好日》这个名字,就恰恰点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每一天都成为“好日”。而“茶道”这个词,又让我觉得它一定蕴含着一种仪式感和专注力,一种能够将平凡的“喝茶”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的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茶道是如何通过它的独特方式,教会人们如何去感受生活,去品味日常,从而收获那份简单而持久的幸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