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嚮紅丁 圖解糖尿病“三五”防糖法
作 者:嚮紅丁
I S B N :9787518411795
齣 版 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年01月
印刷時間:2017年01月
頁 數:224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定 價:39.9元
編輯
北京協和醫院專傢教你科學防糖——
五個要點,學會糖尿病
五駕馬車,科學治療糖尿病
五項達標,輕鬆遠離並發癥
內容介紹
“三五”防糖法,是嚮紅丁教授根據自己多年從事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經驗體會而總結齣來的理念。本書以“三五”防糖為主綫,按照糖尿病、治療糖尿病的邏輯展開,對“三五”防糖法進行深度解讀,旨在對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以及有並發癥者進行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指導。
作者簡介
嚮紅丁
中國內分泌及糖尿病專傢
中華糖尿病防治協會會長
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特長為內分泌,尤以糖尿病、甲狀腺和男性生殖內分泌為專長,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參加科研工作,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奬3次。作為分課題負責人曾參與國傢“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2型糖尿病及其並發癥乾預控製研究”,以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北京糖尿病前期逆轉研究”等重大課題。曾主持北京協和醫院重大科研項目“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經病變的發病機製及防治研究”。近年來共發錶論文120餘篇,參與書籍撰寫40餘部。
精彩內文試讀
糖尿病到底是怎麼迴事
糖尿病的幾大誘因
遺傳因素
糖尿病具有傢族遺傳性,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的遺傳性比1型糖尿病更明顯。注意,遺傳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明顯增加,當然這並不是必然的。
環境因素
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環境因素作為發病原因在糖尿病發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汙染、噪聲、工作壓力等,這些因素誘發基因突變,與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成正比,突變基因達到一定程度即引發糖尿病。
肥胖
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者體內的脂肪總量增加,而脂肪細胞錶麵的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使之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終引發糖尿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福”的人越來越多,患糖尿病的概率也越來越大。
運動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腦力勞動者越來越多,更多的人“勤於思而懶於行”,這也給糖尿病提供瞭可乘之機。
飲食結構不閤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多以高熱量、高脂肪為主。而熱量攝入超過消耗量,則造成體內脂肪堆積,緻使肥胖和糖尿病隊伍空前壯大。
不良情緒
人體胰島素分泌的多少,除瞭受有關內分泌和血糖等因素的調節外,還受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會直接胰島素分泌;同時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間接胰島素分泌。如果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腺β細胞功能障礙,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長期存在,進而引發糖尿病。
生活不規律
經常應酬,吃飯沒規律,飢一頓飽一頓,要麼連續熬夜,要麼大睡不起,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為糖尿病埋下瞭隱患。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些人雖然目前血糖值正常,但如果不及時進行飲食調理、體育鍛煉等,是糖尿病愛騷擾的幾類人,歸歸類看看你在不在此行列。以下幾類人群尤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40歲以上人群
即便血糖值正常也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尿病傢族史者
父母、子女患有糖尿病的要格外注意,糖尿病有遺傳傾嚮。高血糖者:曾有過血糖高、尿糖陽性的人。夫妻之間如果有一方得瞭糖尿病,另一方也要注意,因為長期相似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極易導緻相同的疾病發生。
孕期曾血糖升高或生瞭巨大兒的女性
孕期營養過剩,導緻體重增加過多、血糖升高,甚至生齣巨大兒(齣生體重≥4韆剋),這些女性將來得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
齣生時體重不足2.5韆剋的孩子
低體重齣生兒(齣生體重<2.5韆剋)將來得糖尿病的概率比較高。
肥胖者
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即為肥胖,這類人群比正常體重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要高,要注意控製體重。
代謝綜閤徵患者
代謝綜閤徵是高體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稠度、高尿酸、高脂肪肝發生率、高尿白蛋白、高胰島素血癥這9個“高”的統稱,一個人如果同時具備其中的3個或3個以上,就是代謝綜閤徵瞭。代謝綜閤徵患者即便血糖不高,也有極大的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有哪幾個類型
根據1997年糖尿病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分類方法,糖尿病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1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發病型糖尿病,常在35歲前發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癥狀特點:患者往往起病急,“三多一少”癥狀比較明顯,容易發生酮癥酸中毒,許多患者都以酮癥酸中毒為癥狀。
2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2型糖尿病也叫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歲之後發病,以體重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居多,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癥狀特點:2型糖尿病多數起病緩慢,“三多一少”癥狀較輕或者不典型,早期也可以沒有任何不適癥狀,較少齣現酮癥酸中毒現象。
妊娠糖尿病
主要人群:該病多發生在有糖尿病傢族史、肥胖、高齡的孕婦中。
癥狀特點:隨著分娩的結束,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恢復正常,但仍有近1/3的患者在未來的5?9?110年會發展為久性糖尿病。
特殊類型糖尿病
主要人群:主要包括遺傳性β細胞缺陷、胰腺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藥物因素所緻的糖尿病。
癥狀特點: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對明確病因的糖尿病,要注意原發病的治療。
2型糖尿病分哪幾個階段
一般來說,2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糖尿病雖不能,但是如果及早,在一、第二階段采取相應對策,完全可以避免進入第三階段。
三餐之外加兩餐,不餓肚子血糖穩
糖尿病患者比較適宜少食多餐,這樣可以避免飲食數量超過胰島的負擔,使血糖不至於猛然升高,而在血糖下降時因已進食可以避免低血糖反應。可以每日進食5?9?16餐,也就是在三次正餐之間添2?9?13次加餐。
加餐時間要相對固定
少食多餐不是隨意進餐,加餐也不是想吃就吃,沒有規律的進食會對腸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加餐後,各餐次的時間也好相對固定。也就是說,加餐是建立在一日三餐的基礎上的,采用的是“3+2”的模式。比如5餐,除瞭早、中、晚三頓外,可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加餐。
加餐不加量
不論吃5餐還是6餐,全天的總熱量是不變的,因此增加瞭餐次後,加餐不是額外增加食物,而是要從正餐中扣除,即加餐不加量。
加餐的熱量一般是算作上一餐中的,就是上午的加餐要算在早餐熱量中,也就是說,可以在早餐的時候少吃一點,留作午餐加餐。其他加餐也是同樣的道理。
加餐的食物選擇
一般從正餐中減少25?9?150剋主食,以副食代替,並適當增加升糖作用較弱的蛋白類食物,如酸奶、豆腐等。加餐的食物不宜選用純油脂或純碳水化閤物食物,因為純碳水化閤物食物升糖速度快,純油脂食物容易導緻總熱量攝入超標。
解開飲食治療的11大疑問
NO.飲食治療就不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嗎?
雖然糖尿病飲食治療有很多禁忌,但這並不代錶要你完全捨棄自己喜歡的食物。如果你想吃你喜歡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原本不受營養師的,那你可以在血糖控製良好的情況下嘗試這樣做:
改變這類食物的烹調方法,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
改變這些食物的進餐時間,比如偶爾作為加餐食用,並同時相應減少主食量。
減少進食量,少吃一點。
NO.2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蛋白質比碳水化閤物好嗎?
雖然某些碳水化閤物食物有快速升高血糖的作用,但是隻要科學選擇也可以避免血糖大幅波動。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肉類)也可能含有許多的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吃太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飲食的蛋白質應該占一日總熱量的10%?9?115%。
NO.3碳水化閤物就是糖嗎?
很多人以為碳水化閤物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糖,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碳水化閤物是各種不同類型的糖的總稱,包括單糖、雙糖、多糖等,它們進入人體後引起血糖升高的快慢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來自甜食、糕點、糖果等中的單糖和雙糖會迅速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飲食中應盡量避免,但是要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時可適當食用。正常飲食中應選擇多糖類的澱粉食物,比如玉米、燕麥、山藥等粗糧和薯類。所以說,碳水化閤物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選擇適閤的。
NO.4粗糧能很好穩定血糖,能不能隻吃粗糧不吃細糧?
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縴維,有控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對身體有益。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糧,就可能增加胃腸負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無論吃什麼食品,都應當適度。
NO.5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嗎?
水果中的維生素、膳食縴維、礦物質等對穩定血糖有很好的效果,選對水果、適量食用、選對吃水果的時間,對血糖不會有明顯影響,還對減輕糖尿病並發癥十分有益。糖尿病患者吃水果需注意以下幾點:每天不超過200剋,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並且好在兩餐之間食用。
NO.6不吃或少吃主食更有利於血糖控製嗎?
主食是碳水化閤物的主要來源,不少人認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主食雖然會升高血糖,但是其所提供的熱量應占到總熱量的55%?9?165%,蛋白質和脂肪則分彆占到20%?9?130%、10%?9?115%即可。如果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身體必然要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熱量。脂肪分解會産生酮體,易導緻酮癥酸中毒。體內蛋白質分解,日久則會導緻消瘦、乏力、抵抗力低下,極易繼發各種感染等。
另外,如果單純控製主食量,卻不控製油、零食、肉類食物的攝入,不僅會導緻每日總熱量超標,對血糖控調方法等途徑來控製餐後血糖。
NO.7無糖食品可以放心吃嗎?
無糖食品是指碳水化閤物含量小於5%的食物,市場上的無糖食品多數是指不加蔗糖的食物,這些食物雖然沒有添加蔗糖,卻添加瞭糖醇、果糖等甜味劑,而且某些食物中的澱粉、乳糖等成分,進入人體後也會轉變成葡萄糖,對血糖控製不利。因此不要一看到“無糖”就認為是完全不含糖,應當仔細看看食品外包裝上的成分介紹。
NO.8飯吃得多的時候能通過加大用藥劑量進行抵消嗎?
有的糖尿病患者一頓兩頓忍不住多吃瞭一些,試圖通過加大藥物劑量來抵消,而這是非常不利於病情控製的,並且胰島素等藥物的劑量調節是非常復雜和的問題,不是個人可以憑藉自我感覺就能調整的,因此除非你的醫生給予建議,否則不要自行調整。
NO.9糖尿病患者能吸煙嗎?
非糖尿病患者吸煙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香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會破壞胰島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的。已經罹患糖尿病的人吸煙會使對血管有傷害的壞膽固醇升高,血管壁增厚,加重心血管及微血管病,增加糖尿病並發癥的概率。
NO.糖尿病患者在控製飲食時怎麼避免飢腸難忍?
1. 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避免餐後血糖躥高,又能剋服易餓的問題。
2. 控製主食應循序漸進。如果主食量限製得過嚴過快,容易導緻酮癥酸中毒,對機體恢復不利。所以每周應減少100?9?1200剋的主食,一般1個月左右應限製到每日300剋。
3. 富含膳食縴維的食物可使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同時增加耐飢餓的能力。富含膳食縴維的食物有全榖、雜豆、蔬菜等,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細糧,如蕎麥麵、紅豆粥、玉米麵麵條、玉米發糕等。
4. 多吃大體積、低熱能的食物。如大白菜、黃瓜、豆芽、鼕瓜、南瓜、菠菜、韭菜、青椒、茄子、菜花以及海藻類、蘑菇類、豆類等。
No.不胖或者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飲食控製嗎?
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飲食控製,飲食控製除瞭幫助控製血糖外,還包括幫助控製體重、血脂、血壓和血黏度。對於不胖甚至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不注意挑選食物,也容易造成餐後血糖的快速升高,也是不利於病情控製的。雖然這類患者每日攝入的食物總熱量可以適當增加,以盡量維持理想體重,但仍然要注意選擇有助於控製血糖的食物,比如粗糧、蔬菜等,並注意血糖監測。製不利,還會增加肥胖的。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情緒管理和心理建設與身體治療同等重要,這種長期抗爭容易滋生沮喪和自我放棄的情緒。一本優秀的指導書籍,理應包含對讀者心理層麵的關懷。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冰冷的知識傳遞,還能帶有一種溫暖的陪伴感。或許,它能在介紹復雜的防糖知識時,穿插一些成功案例的簡短分享,或者提供一些應對“平颱期”和“偶爾放縱後如何快速調整”的心理調適策略。這能讓讀者感覺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夥伴在身後默默支持。圖解的形式尤其適閤傳達這種人文關懷,通過柔和的綫條和生動的錶情,將復雜的醫學信息轉化為更容易被心靈接納和吸收的“夥伴的建議”,而非“醫生的命令”。這種將科學性、實用性與情感支持融為一體的設計理念,纔是真正能讓人長期信賴並反復翻閱的寶藏書籍。
評分我特彆欣賞那種能夠提供一套完整、自洽的“生活係統”的工具書。糖尿病管理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一個需要不斷迭代和優化的生活模式。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構建其“三五”防糖法的內在邏輯,它是否能做到將飲食、運動、藥物(如果涉及到)以及監測數據進行有效的整閤和反饋。例如,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簡易的錶格或記錄工具,讓讀者在實踐過程中,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行為改變是如何影響血糖波動的,那麼這本書的指導價值就會從“靜態的知識手冊”升級為“動態的個人健康教練”。我期望它能教會我如何“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指導。一個好的係統,應該具備自適應性,能夠根據個體差異(比如不同體質、不同工作強度)提供微調的建議,這種深度和靈活度,遠比簡單的食譜羅列要來得珍貴得多。
評分我一直有個睏擾,市麵上很多健康食譜總是陷入兩個極端:要麼是過於清淡乏味,讓人食之如嚼蠟,根本無法長期堅持;要麼就是配料復雜、烹飪步驟繁瑣,對於工作繁忙的現代人來說根本不切實際。因此,我非常看重一本食譜指導書的“可行性”和“美味度”的平衡。這本書若能提供真正貼閤中國傢庭日常飲食習慣的食譜,並且能夠細緻到每道菜的食材采購難度、烹飪時間,甚至血糖反應預估,那它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我期待看到它如何巧妙地運用天然食材,在不犧牲口感的前提下,實現血糖的平穩控製。特彆是“降血糖指導書”這幾個字,意味著它不僅僅是提供菜譜,更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吃,幫助讀者建立起科學的營養觀,而不是機械地遵循某個固定的菜單。如果能配上精美的、讓人一看就想做的實物圖,那更是錦上添花,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感和執行的動力。
評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辨彆和篩選齣真正可靠的健康信息,是對患者極大的考驗。因此,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希望看到作者在內容編排上體現齣嚴謹的科學態度,比如,如果涉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指南更新,能夠有清晰的來源標注,而不是含糊其辭的“據研究錶明”。此外,圖解的設計也需要經得起推敲,它們不僅要美觀,更重要的是必須精準無誤地傳達生理機製或操作步驟。如果圖解能夠清晰地標示齣不同食物的營養素配比,或者運動強度與熱量消耗的對應關係,那麼它就超越瞭一般通俗讀物的範疇,成為瞭一本值得信賴的工具書。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既易懂又嚴謹的方式,為我構建起一個堅不可摧的防糖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帶著信心去麵對未來的每一天。
評分這本關於糖尿病管理的書籍,光是書名就透露著一種非常務實、接地氣的風格,讓人感覺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真正為患者著想的實用指南。我之所以對這類書籍充滿期待,是因為在麵對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這種需要長期自我管理的疾病時,最需要的不是晦澀的醫學術語,而是清晰、可操作的步驟。我尤其關注“三五”防糖法這個提法,它聽起來像是一個經過提煉、易於記憶和執行的行動框架,這對於需要將復雜的健康知識融入日常生活的患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想象一下,如果這個“三五”法則能夠係統地涵蓋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並且能用圖解的方式呈現齣來,那麼學習和實踐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我希望它能提供非常具體的“做什麼”和“怎麼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應該如何”的層麵。畢竟,理論上的完美和實踐中的落地,中間隔著巨大的鴻溝,一本好的指導書,必須能幫讀者跨越這道溝。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緻力於彌閤知識與行動之間的差距,讓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