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膳食营养:防癌与致癌的双刃剑
定价:20.00元
作者:宗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1220018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膳食营养犹如一把双刃剑,有些人利用它远离了癌症,有些人却因为它落入了癌魔的掌心。
宗倩是中国抗癌协会的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一位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使者。本书正是她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提炼出来的。她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了癌症是如何形成的、世界癌症基金会提出的预防癌症的14个建议,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抗癌食物,还提出了大家容易忽略的致癌物质与处理方式,深入浅出地将健康知识传达给每—位关注健康的读者。
愿读者通过本书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远离癌症,快乐生活!
目录
一、癌症的形成
二、癌症发生的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
日常生活中的外源致癌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内源癌物质
促进阶段
日常生活中的促癌剂
日常生活中的抑癌剂
抑癌物质的功能
发展阶段
三、膳食、营养与癌症预防的14个建议
建议1:合理膳食——选择以植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
建议2:保持适宜的体重
建议3:坚持体育活动
建议4:多吃蔬菜和水果
建议5:多吃其他植物性食物
建议6:适度饮酒
建议7:少食肉类
建议8:限制脂肪和油类
建议9:少吃盐和盐腌食品
建议10:妥善储藏食物
建议11:冷藏易腐烂的食物
建议12:监管添加剂和残留物
建议13:科学烹制食物
建议14:慎用膳食补充剂
四、身边的抗癌食物
大蒜
洋葱、大葱
生姜
南瓜
番茄
蘑菇
海藻类
韭菜
豆类及其制品
豆腐
蚕豆
豌豆
红薯(甘薯)
甘蓝
胡萝卜
花椰菜
菠菜
芹菜
茄子
燕麦
糙米
青椒
萝卜
绿茶、红茶
苹果
葡萄
山楂
大枣
芒果
橘子
木瓜
猕猴桃
甜瓜
五、身边的致癌物质与处理方式
各种食品在烹制前的准备
洗菜要领
做莱要领
应季食品要领
调味品要领
尽量少吃加工食品
作料与汤汁
多吃可抵消盐分的食品
妙用乳制品
减少脂肪要领
如何摄入大量膳食纤维
选择适合各种莱肴的佳烹调方法,可以提高抗癌效果
食用方法很重要,不容忽视
作者介绍
宗倩,硕士,多年从事大众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在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等任职,同时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引人入胜,它并不是按食物种类来划分的,而是围绕着“致病通路”和“防御机制”来展开讨论的。这种组织方式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某一种营养物质是如何通过影响细胞凋亡、DNA修复或者炎症反应的某个特定环节,从而发挥其双重作用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致癌因素时,会同步引入相应的营养干预策略。比如,在谈到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时,它不会停留在恐吓层面,而是立即转向如何通过膳食抗氧化网络(而非单一的抗氧化剂)来建立起稳定的体内防御系统。这种前瞻性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写作风格,让阅读过程充满了积极的赋能感。它让健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需要完美执行的教条,而是一个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微调整和持续学习来逐步优化的过程,这对于我这种追求长期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独特,它没有将膳食营养简单地视为一个“好”或“坏”的标签,而是深入剖析了食物如何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一把双刃剑的角色。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剂量决定毒性”这一概念的阐述,这在很多健康读物中是被简化处理的。比如,当我们谈到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时,这本书会细致地描绘出其在生理剂量下如何促进细胞修复,而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它又可能成为促炎或干扰正常代谢的帮凶。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对比了不同烹饪方式对多酚类化合物的影响,这让我对自己日常的烹饪习惯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只要吃得“天然”就万事大吉,但现在我明白了,即便是最健康的食材,如果处理不当,其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从而改变其对癌症风险的影响轨迹。这种深入到分子层面的探讨,但又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使得即便是没有深厚生物学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并且能立刻应用到自己的厨房实践中去。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献引用和数据呈现做得非常扎实,但最难得的是,作者有能力将那些复杂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和基础生物学数据,转化成清晰易懂的因果逻辑链条。很多营养学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通俗化,牺牲了科学的严谨性。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营养代谢和致癌物活化过程中的关键角色,这一点在当前的营养科学前沿中是至关重要的。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解释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外源性致癌物的解毒过程,以及膳食纤维如何通过调控菌群结构来间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这种对“宿主-微生物”互作的关注,将膳食营养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层面,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视野。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吃什么能防癌”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更成熟、更辩证的理解。它没有提供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超级食物”清单,而是着重强调了个体差异和整体膳食模式的重要性。作者反复强调,关注单一营养素的作用往往是误入歧途,真正决定性的因素在于食物之间复杂的协同作用——那些原本可能微不足道的拮抗或协同效应,在复合的食物基质中被放大或削弱了。书中对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背景下的营养素流失与营养素模拟物的讨论也令人深思。它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强化食品”,它们是不是真的在帮我们,还是仅仅在用一种工业化的、缺乏生态整体性的方式来弥补加工过程中损失的复杂性。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指导手册,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食客,而不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去质疑那些被过度宣传的健康光环背后的科学逻辑。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它没有承诺任何“灵丹妙药”或“百分之百的保护”,而是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评估和管理我们日常饮食带来的长期风险。书中关于“污染物与营养素的竞争性吸收”的讨论,对我触动很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微量的环境毒素或加工残留物,而某些膳食成分(比如特定的螯合剂或载体分子)会优先与这些毒素结合,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作者巧妙地将营养学与环境毒理学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风险规避策略。这使得我不再只关注“要吃什么”,更开始关注“我吃的东西是如何被我的身体处理和排泄的”,这种对食物生命周期的全面关注,是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也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