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糖尿病自疗一本通
定价:29.90元
作者:杨金奎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384453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读者如何在家自我护理糖尿病。
书中不仅以图文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糖尿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关键,还有如何在家进行自我监测和正确用药。同时,还介绍了糖尿病患者关心的饮食疗法,帮助糖尿病患者重建饮食金字塔,例如,如何使用食物交换份从而做到营养均衡,并列举了降糖食物,真正从饮食上控制血糖。在生活起居护理方面,书中列举了种类丰富的运动疗法和详尽的注意事项,以及糖尿病人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糖尿病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本书也给出了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案,帮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录
作者介绍
杨金奎,男 43岁,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通信编委,
文摘
序言
我家里已经有很多关于糖尿病的书籍了,但很多都是在介绍药物和手术,读完之后总感觉很沉重,甚至有点绝望。这本书的基调则完全不同,它充满了积极的力量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作者在全书的字里行间都在传递一个信息: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无知和放弃。我特别喜欢它在“美食与节庆”那一章里给出的建议。春节、生日、聚会……这些场景对糖友来说简直是巨大的挑战,但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巧妙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选择聚会食物、如何委婉地拒绝不健康的食物而不失礼貌。这让我在社交场合中自信了不少,不再因为顾虑血糖而刻意回避人群。它教会我如何与疾病“共舞”,而不是被它“束缚”。这本书让我明白,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策略、需要耐心,更需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本书,无疑是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很多健康书籍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就是插图粗糙不堪,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但这本书的设计明显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关键的图表和流程图色彩鲜明,重点突出。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它附带的那几张“紧急情况处理卡片”。比如低血糖发作时的急救步骤、高血糖危象的初步判断和应对措施。我把这些卡片剪下来放在了钱包和急救箱里,心里踏实多了。这体现了作者的细心和对读者安全的深切关注。以前我总觉得这些突发状况离我很远,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危机时刻。它不仅教你如何“过好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应对不测”。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焦虑,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新手糖友”们,这本书是最好的启蒙读物。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类“自疗”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它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让我刮目相看。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个体化治疗”的强调。作者非常明确地指出,每个人的病情、生活习惯和身体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一刀切的方案。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并发症风险的患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用药和生活方式的。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心理调适的那一章。长期患病带来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往往比血糖本身更折磨人。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减压技巧和应对“糖尿病倦怠期”的方法。我尝试着冥想和正念练习,效果立竿见影,心态平和了,连带身体的反应似乎也积极了许多。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医学指南,更像是一本心灵慰藉之书,让人在与疾病抗争的路上,不再感到孤军奋战。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搞清楚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因为每次去医院,医生一说“微血管病变”、“糖基化终产物”之类的,我听得云里雾里,回家后更是一头雾水。这本书在科普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概念解释得清晰透彻。举个例子,它解释胰岛素的靶器官功能时,用的比喻非常形象,让我一下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有些是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特别喜欢它在“常见并发症预防”那一块的详尽论述。不只是简单地提醒我们要保护眼睛和肾脏,而是深入到每一种并发症的早期信号、自查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生活干预来延缓其进展。我立刻对照着书里的清单检查了自己的足部护理习惯,发现自己过去一直忽略了脚趾间皮肤的干燥问题。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从一个被动的“病人”,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健康管理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与血糖数字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沉甸甸的,一看目录就知道内容非常扎实,绝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养生宝典”。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很多我过去一直搞不明白的理论知识,比如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回事,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变化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里都有非常清晰、配有图示的解释。特别是关于日常饮食管理那一部分,它没有采用那种“什么都不能吃”的严苛口吻,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食材替换清单”和“餐盘分配法”。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晚餐结构,坚持了一周多,早上空腹血糖的波动明显减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上蹿下跳。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高冷,更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耳边细细指导,让你觉得“原来控制血糖可以这么科学又不失生活情趣”。我还会经常翻阅其中关于运动的部分,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强度运动对血糖影响的差异,这对喜欢快走和瑜伽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及时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