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把身体不当回事儿:40岁要掌握的健康秘诀
定价:28.00元
作者:王淮娟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811205008
字数:200000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5kg
编辑推荐
40岁的人*需要什么?——爱情?事业?40岁的人*缺少什么?——金钱?地位?40岁的人*在意什么?——亲人?家庭?正确答案应该是——健康!健康!!健康!!! 不惑之年,你还愿意继续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透支生命吗?不惑之年,你还愿意挣明天的钱看今天的病吗?不惑之年,聪明的你学会打响健康保卫战吧!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经营健康的重要性,那就请仔细阅读你手中的这本书吧。你会发现很多对你大有益处的健康信息。 为了没有遗憾的40岁,健康生活,请从现在做起!
内容提要
40岁,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真的不再强壮和健康了,身体真的需要养护了!从今天开始,别把身体不当回事儿,为下半生的健康、幸福着想,做一个健康的自己!
中年时期是一个人健康状态的转折点,有超过80%的人在这个阶段患上疾病,如果能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那么衰老的时间将大大延后,衰老的过程将大大减缓。
只有在自己还健康的时候,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来保持青春、预防疾病、永葆健康,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对家人*的关爱。
目录
章 40岁,身体是要呵护的“家”
1.谁的“房子”正在老化
(正确认识衰老)
在“风中”行走的健康
中年人的“风向”变化
生理年龄vs实际年龄
健康的四大基石
中年人到老年人的健康轨迹
2.自己的“房子”自己修
(健康的自我评定)
健康金字塔,谁先摔下来
健康的四个关键项
生理健康要“五快”
心理健康的“三个良好”
社会健康也重要
道德健康少不了
健康状态鉴定法
中年人的健康不乐观
健康的两盏红绿灯
3.坚固不坚固,测测才知道
(中年人亚健康测试与调适)
谁是医生眼中的“客人”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隐患
你是否进入“灰色状态”了
“十字方针”治疗亚健康
第二章 40岁,修缮“房子”的框架
1.你的“钢筋”老化了吗
(骨骼系统的保健)
颈椎病离你有多远
颈椎病的家庭成员
颈椎保卫战
肩周炎是否“喜欢”你
肩周炎的“前因后果”
三招预防肩周炎
骨质疏松大军
谁偷走了你的骨质
还你健康的骨骼
2.你的“承重墙”出现裂纹了吗
(心脑血管系统的养护)
认清高血压的真面目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元凶”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让你的血压降下来
不容忽视的高脂血症
哪些人容易患高脂血症
引发高脂血症的七个因素
高脂血症改变了你的身体
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3.你的“通风管”堵塞了
(呼吸系统的养护)
谁更容易惹来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不仅仅是咳嗽那么简单
把慢支拒之门外
支气管哮喘在向谁招手
支气管哮喘向你发出的信号
不给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机会
肺为何会“气肿”
肺气肿给身体带来的麻烦
跟肺气肿说再见
第三章 40岁,重视“房子'的设施
第四章 40岁,警惕损坏“房屋”的因素
第五章 40岁,用“心”爱你的“家”
第六章 40岁,科学地加固你的“家”
第七章 40岁,为你的“房子”保险
作者介绍
王淮娟,四川大警华西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营养学、运动医学、中医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大众保健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跨越了几代人的历史感和传承感,但又紧密贴合当代的科技和环境挑战。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环境毒素暴露与长期炎症”这一章节所吸引。作者没有停留在老生常谈的“少吃加工食品”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家居用品、饮用水管道材质,甚至是我们衣物洗涤剂中的某些化学残留物,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激活身体的慢性炎症通路。他用了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笔法,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生活空间。比如,他提到一个关于“厨房空气循环效率”的小实验,让我立刻跑去检查了油烟机的排风设置。这种由内到外的、由微观到宏观的健康审视,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只要运动够了就能弥补饮食和环境不足”的侥幸心理。它提供了一种更高级别的健康维护范式,不是亡羊补牢,而是提前筑起更坚固的堤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什么是真正的健康生活”有了全新的定义,它远比我过去想象的要复杂,但也因此更有掌控感。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健康书籍太多,很多都流于表面,充满了夸大的宣传。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风格却出奇地扎实和谦逊。它没有贩卖“快速逆转衰老”的幻想,而是非常现实地指出了中年人身体机能自然衰退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衰退速度”的策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营养摄入与代谢适应性”部分的分析。他没有简单地推崇某种流行的饮食法,比如生酮或极低碳水,而是结合了不同年龄段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来解释为什么年轻时有效的饮食方法,在中年之后可能产生反效果。这种基于个体生命周期变化的论述,显得极其专业且负责任。看完之后,我不再盲目跟风调整食谱,而是开始关注食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餐后血糖波动的平稳性。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套“健康思考框架”,而不是一套“标准答案”。它教会你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微调,这种赋能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阅读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养生指南,翻开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探讨“情绪如何影响生理机能”这一块,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有点累”,但读完后才意识到,那些长期被我忽视的小毛病,比如时不时的消化不良和莫名的焦虑,背后都有着清晰的生理逻辑链条。作者没有用那些高深的医学术语来压倒读者,而是用一种极其亲切、如同邻家大哥分享经验的口吻,将复杂的健康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无法给予的。它强调的不是“治病”,而是如何通过日常的微小习惯,构筑起一个坚不可摧的内在防御系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睡眠质量优化”那一章的描述,它没有简单地推荐褪黑素或者数羊,而是深入挖掘了睡前环境光线、卧室温度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让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床头那盏亮了半晚的阅读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健康”这个宏大的命题,转化成了可执行的、每日可触及的“生活艺术”。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心智健康”和“身体健康关联性”的人,很多关于身体健康的读物往往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影响。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精神压力管理”提升到了与“心血管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作者对“慢性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解释得非常透彻,他把皮质醇的长期影响描述成了一种“隐形腐蚀剂”,对骨骼密度和免疫系统的双重打击,让人听了不寒而栗。更棒的是,他提出的应对策略,并非要求我们去冥想一小时,而是将“有目的的放松”融入日常任务中,比如在等待邮件回复的间隙做三组腹式呼吸,或者在上下楼梯时刻意放慢速度,进行“正念行走”。这种将心理调适“场景化”的处理方式,非常符合我们这种“老想静下来却静不下来”的群体。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身心合一的探讨,让我意识到,保持身体的强健,首先要从梳理混乱的思绪开始。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节奏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为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人量身定制的。我平时工作繁忙,阅读时间极其碎片化,很多厚重的健康书我总是读不下去。但这本的内容组织得非常巧妙,每一个主题都被拆分得恰到好处,即使只抓住通勤路上十几分钟来阅读,也能吸收到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避开了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大量穿插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剖析”。例如,作者描述了一位常年加班、应酬不断的IT经理,是如何通过调整午休的“微运动”和晚餐的“时点选择”,而不是彻底戒酒,来逐步改善其肝功能指标的。这种“不颠覆现有生活,只做细微优化”的理念,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实施改变的心理门槛。读起来毫无压力,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对面,用充满洞察力的目光,指出了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健康漏洞”。它更像是一本“生活黑客指南”,教你如何用最小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健康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