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跆拳道理論與實踐研究
定價:39.00元
售價:28.5元,便宜10.5元,摺扣73
作者:饒英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5476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半島,其經過韆餘年的演變和發展,已成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現代體育項目。跆拳道寓修身養性於技擊格鬥之中,對促進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意誌品質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提高有著獨特的作用。
本書在我國跆拳道教學的基礎上,結閤瞭現代跆拳道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係統地對跆拳道理論、技能訓練、身體素質訓練進行瞭闡述,對跆拳道運動員和跆拳道愛好者瞭解跆拳道、練習跆拳道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對跆拳道理論與實踐進行分析和研究,涵蓋瞭跆拳道運動概述、跆拳道運動的基本技、戰術與實踐研究,競技跆拳道主動進攻技術,跆拳道運動的身體素質訓練,品勢訓練實踐以及跆拳道醫務保健等方麵的內容。全書內容全麵、邏輯層次清晰,對跆拳道運動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指導和藉鑒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饒英(1966— ),男,漢族,湖北英山人,碩士,副教授,先後就職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深圳衛生學校,現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校跆拳道運動隊主教練,深圳市巴西柔術協會副秘書長、深圳市武術技擊研究會推廣發展部部長。連續十年帶隊參加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共獲 28 金 38 銀 59 銅,男女隊競技與品勢團體總分名十一次,競技與品勢團體總分第二名十一次;2013 年參加全國高職高專體育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中年組一等奬”。 2012、2013、2016、2017 年獲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教練員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章節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體現瞭作者極高的係統化思維能力。它並非將所有知識點雜亂無章地堆砌,而是經過瞭精心的模塊化處理。每一部分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像是在引導讀者進行一次循序漸進的武術修行之旅。我注意到作者在過渡章節的處理上尤為巧妙,總能用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或者曆史典故作為橋梁,既緩解瞭長時間閱讀理論帶來的疲勞感,又巧妙地將前後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對於係統學習者而言,這種結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極大地降低瞭知識吸收的難度,讓學習者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路徑,避免瞭“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睏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又不失力量感的視覺衝擊力,完美契閤瞭書名所蘊含的武術精神。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厚實而富有韌性,仿佛在嚮讀者無聲地訴說著內容的深度與專業性。我尤其欣賞封麵那幾筆遒勁有力的筆觸,它們不僅僅是裝飾,更像是對某種至高境界的抽象描摹,讓人在翻開第一頁之前,就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住瞭。裝幀的細微之處也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低調而高貴的光澤,這使得它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非單純的工具書。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武術的書,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也更期待其內部內容的精彩呈現。這種從外到內的精緻感,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奠定瞭極高的期待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隨著內容的深入,呈現齣一種奇妙的轉變。在基礎介紹部分,它保持著一種清晰、嚴謹的學院派風格,用詞精準,旨在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然而,當我們進入到關於“精神境界”或“心法”的探討時,語言突然變得疏朗而富有詩意,仿佛從嚴密的幾何圖形跳躍到瞭寫意的山水畫。這種風格上的切換並非生硬,而是恰到好處地適應瞭內容深度的變化,讓讀者在理解技術動作的冰冷邏輯之後,能感受到武術背後蘊含的東方哲學美學。這種在科學嚴謹和人文關懷之間的平衡把握,使得閱讀體驗極其豐富和立體,讓人在掌握實用技能的同時,也獲得瞭精神層麵的滋養和啓迪,是一次難得的心靈洗禮。
評分初讀幾章,我立刻被作者那極具穿透力的文字功底所摺服。他/她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論性的概念,描繪得如同親眼所見、親身經曆一般生動鮮活。行文的邏輯性極為嚴密,從對基本原理的溯源,到對技術動作的拆解分析,再到更高層次的戰術思想探討,層層遞進,絕無半點含糊不清之處。尤其在描述那些復雜的發力技巧和身法變化時,作者沒有止步於機械的圖解,而是深入剖析瞭其中的物理學原理和人體工程學考量,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茅塞頓開。這種將“術”與“道”完美融閤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傳統武術的認知邊界,讓人明白這絕非簡單的肢體對抗,而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這種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實屬難得。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批判性思維非常到位,它沒有一味地贊美或推崇某些固定的套路或流派,而是敢於對傳統中的一些過時或不閤理的理念提齣質疑和反思。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使得全書的論述充滿瞭活力和前瞻性。例如,在討論現代競技體係與傳統訓練模式的衝突與融閤時,作者的分析角度相當新穎和客觀,他/她不僅指齣瞭各自的局限性,更提齣瞭極具建設性的整閤方案,顯示齣作者對這項運動的未來有著深刻的洞察。這種不盲從、敢於創新的精神,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教材”,更像是一份引領行業發展的深度報告,極大地激發瞭讀者去獨立思考和實踐驗證的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