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婺源美食 |
| 作者 | 方躍明 |
| 定價 | 35.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青年齣版社 |
| ISBN | 9787515325576 |
| 齣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被譽為中國美鄉村的婺源,由於一直保存著近乎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加上這裏山川秀麗,村落優美,空氣潔淨,景色迷人,因此自發展旅遊業以來,一直深受外遊客的青睞,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內外遊客來這裏旅遊觀光。據部門*統計,連續三年,婺源全年接待遊客均超過800萬人次,位居江西全省。 婺源菜肴,歸屬於中國八大菜係中的“徽菜”,帶有濃鬱的地方特色。雖然幾經時代的變遷,但當地傳統菜品始終把握“原汁原味,以食養身”這一內在靈魂。同時,婺源是硃子故裏,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因此在所有婺源菜肴的烹飪製作過程中,都相當注重“醫食同源,藥食並重”的中醫養生原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將中醫養生原理與地方飲食風味相結閤起來的婺源菜,已經越來越受到眾多美食傢的認可和來婺源的遊客所喜愛。本書所收錄的四十五篇美食文章,都是極具地域性和代錶性的健康食譜介紹,相信會受到眾多有識之士的注重和所喜愛。 |
| 作者簡介 | |
| 方躍明,1969年齣生,字靜逸,號江南怪人,徽州婺源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西省作傢協會會員、上饒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黃山市故園徽州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婺源縣作協副主席、婺源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先後發錶詩詞、楹聯、散文、遊記、專題文章約一百萬字。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國詩賦》、《中國文化報》、《中國工商報》、《安徽日報》、《江西日報》、《廈門日報》、《廈門文學》、《江西詩詞》和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報刊和網站。 多次獲奬並有作品入選《中國百詩百聯作品精選》、《中國黨之歌》等文集書刊。齣版詩詞集《鄉村吟草》、散文集《驢行婺源》。先後參編《美麗鄉村夢裏老傢》、《硃熹傢訓選讀》、《婺源當代詩詞選集》、《婺源對聯大觀》、《茶香婺源》等書籍文集。 |
| 目錄 | |
| 序/何況 1. 清燉荷包紅鯉 2. 冷水塘魚 3. 騸雞 4. 婺源粉蒸菜(1) 5. 婺源粉蒸菜(2) 6. 婺源粉蒸菜(3) 7. 婺源糊菜(1) 8. 婺源糊菜(2) 9. 婺源糊菜(3) 10. 婺源焋菜(1) 11. 婺源焋菜(2) 12. 下溪獅頭丸 13. 段莘蹄髈 14. 清燉石雞 15. 泥鰍煮豆腐 16. 黃枝鼕筍 17. 焋碎肉 18. 鄣筍豬蹄 19. 話說乾羊角 20. 蟲菜窖豬肉 21. 酒糟魚 22. 酒糟豬耳朵 23. 辣椒殼焋山鼠 24. 閑話豬頭肉 25. 黃棘桌上珍 26. 野藠炒雞子 27. 鹹魚焋豆腐 28. 鴨闆腳 29. 二月春筍鮮 30. 火煨辣椒 31. 苦櫧豆腐 32. 蔬菜皇後 33. 馬蘭綠茵茵 34. 兒拳山蕨倍清新 35. 南瓜筒 南瓜花 36. 南瓜粿 南瓜皮 37. 婺源羹 38. 清明螺,抵隻鵝 39. 火烘肉 火烘魚 火烘大腸 40. 黃瓜錢 41. 查記米酒 42. 婺源糊 43. 清明粿 44. 饃粿 45. 清華婺 跋 |
| 編輯推薦 | |
| 婺源,除瞭以恬靜秀美、旖旎迷人的田園村落風光,讓眾多遊客耳目一新、豁然開朗之外,用婺源傳統廚藝精心製作齣來的珍饈佳肴,也同樣讓來婺源的遊客大飽口福,連呼過癮。比如,婺源的傳統名菜“清燉荷包紅鯉魚”,就是一道湯香濃鬱、色鮮味美的特色佳肴,品嘗過後,讓人贊不絕口。 |
| 文摘 | |
| 序言 | |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顯得尤為清新自然,帶著一種未經雕琢的真誠感。作者的文字並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娓娓道來的方式與讀者進行對話。這種“說人話”的寫作態度,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復雜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更像是在與一位博學睿智的長者促膝長談,聽他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觀察所得。這種親切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愉悅,閱讀的效率也隨之大大提高。很多我曾經覺得難以理解的概念,在作者的白描和類比之下,豁然開朗。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正是優秀作品的標誌。
評分我最近閱讀瞭不少關於曆史變遷和社會思潮的書籍,但總覺得缺少那麼一種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起來的視角。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並沒有停留在對事件的簡單羅列和枯燥的理論闡述,而是巧妙地將復雜的時間綫索編織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鏈條。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高超,他仿佛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遙遠、沉悶的曆史片段重新賦予鮮活的生命力。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個轉摺點而感到心潮澎湃,或是為某些人物的抉擇而陷入深思。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站在瞭那個時代的風口浪尖,去感受那些時代的脈搏和呼吸。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深刻的洞察力,教會我們如何用更立體、更具人文關懷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組織非常嚴謹,邏輯層次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脈絡。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時,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的編寫方式,每深入一個層次,都會在前一層次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深化,使得知識點的構建穩固而堅實。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那些容易産生歧義和爭議性論題時的態度——客觀、審慎,並且提供瞭足夠的佐證材料供讀者自行判斷,而不是強行灌輸單一的觀點。這種開放性的論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讀完一個章節後,我經常會閤上書本,在大腦中重新梳理一遍剛剛吸收的信息,發現自己的思維框架正在被無形中重塑和優化。這種由內而外的知識構建過程,遠比被動接受信息來得有效和持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內容分量十足。封麵的配色和字體排版,透著一股古典與現代的巧妙融閤,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內斂卻又不失格調的氣質,不像市麵上很多追求花哨的圖書那樣浮躁。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觸感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深度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看得齣來,齣版方在每一個細節上都投入瞭極大的心血,從印刷的清晰度到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都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這本書的整體視覺呈現,已經超越瞭一般書籍的範疇,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尤其是當它安靜地躺在書架上時,那種低調的奢華感,總能吸引我的目光不自覺地停留片刻,讓人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和故事充滿瞭敬意與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配圖和圖錶設計,無疑是其一大亮點,它們絕非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真正起到瞭輔助理解和增強記憶的作用。這些視覺元素的選擇非常精準,無論是曆史地圖的勾勒、復雜流程圖的簡化,還是關鍵概念的示意插畫,都達到瞭極高的信息密度和視覺美感。它們精準地填補瞭純文字描述可能存在的盲區,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極大地提升瞭信息傳遞的效率。我發現,當文字內容遇到理解瓶頸時,迴頭看一下旁邊的圖錶,往往能立刻茅塞頓開。這種圖文並茂的精心編排,體現瞭齣版方對現代讀者閱讀習慣的深刻洞察,使得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也是一場視覺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